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介入超声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操作规范

介入性超声技术临床操作规范(一)【超声引导穿刺的适应证】1.超声导向穿刺诊断:(1)超声引导经皮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2)超声引导经皮细针、粗针、切割针组织学检查。

(3)超声引导心包、胸腔、腹腔、盆腔及羊膜腔抽液检查。

(4)超声引导囊肿和脓肿穿刺抽液检查。

(5)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

(6)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影。

(7)超声引导经皮胰管穿刺造影。

(8)超声引导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造影。

(9)超声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影。

2.超声导向穿刺治疗:(1)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

(2)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3)超声引导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穿刺引流及造瘘术。

(4)超声引导腹部脓肿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

)超声引导经皮肾和膀胱穿刺造瘘。

5(.(6)超声引导羊膜腔穿刺引流或注药。

(7)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疗肝、肾囊肿。

(8)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

(9)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治疗胰腺囊肿。

(10)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取卵。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准确。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穿刺前准备】1.在穿刺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要明确穿刺的目的是用于诊断还是治疗。

2.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穿刺前应仔细观察穿刺病灶的内部及周围组织解剖相互关系,确定穿刺途径,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并将实际情况通报临床医师及病人。

3.实验室检查:检查血液常规,凝血机制测定。

肝、肾脏作介入性治疗应做穿刺脏器的功能检查,必要时检查心脏功能和其他检查。

.治疗前一周停止服用抗凝剂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4.5.对于特殊病人腹胀消化道充气明显,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和治疗前禁食4-8小时。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谈话让其明确适应症、穿刺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须有病人及家属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背景和意义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脏器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很多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活检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已成为临床实践中的普遍方法。

但是,肝脏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规范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适应症肝脏穿刺活检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肝硬化•肝癌•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病操作前准备在肝脏穿刺活检之前,需要做好以下事项的准备:•在操作前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肝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患者或其家属选择麻醉模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需要安排血液和尿液检查,并进行其他必要的预处理,例如:规定诊间禁食时间、停用抗凝剂等。

穿刺操作1.仪器准备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需要运用超声机和穿刺器具等器材。

在操作前,需要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2.患者位置患者应采取合适的半坐位或左侧卧位,并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枕头和垫子,以便于穿刺操作。

3.无菌操作在穿刺前应做好无菌操作,涉及到的穿刺器具、仪器表面等均应进行灭菌处理。

4.穿刺定位在超声引导下,通过搜索和标记肝脏病变或肿块的位置,并确定穿刺定位。

确定穿刺定位后进行局部麻醉,然后进行穿刺。

5.切取活检标本通过穿刺器具将活检标本切取到容器中,取足够的样品进行病理学分析。

6.包扎和观察在完成穿刺后对患者进行简单包扎,观察患者常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体征异常,应及时处理。

操作后护理在肝脏穿刺活检操作后,需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病理反应。

2.检查伤口在操作后,应对穿刺伤口进行检查,以确保伤口没有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在肝脏穿刺活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防止出血出血是肝脏穿刺活检操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院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①肝脏弥漫性病变,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非均匀性脂肪浸润、肝血吸虫病等,需要确诊或评价其治疗效果者;②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占位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者;③原因不明的肝肿大;④脾肿大,疑由肝脏病变引起而需要查明病因者;⑤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者;⑥不明原因的黄疸,已排除肝外梗阻者;⑦疑有肝癌、肝肉芽肿病变;⑧全身性病变疑有肝脏受累者。

一、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①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检查者及不能合作者。

②原因不明的出血病史③有出血征象者:出血时间延长≥10min,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5秒(与正常对照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0,血小板计数<50×109/L;④肝脏周围化脓性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及右侧胸腔有急性炎症等。

⑤重度黄疸,严重肝外梗阻性黄疸,如B超显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者。

⑥肝浊音界叩诊不清或明显缩小者。

⑦疑有肝包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肝囊肿及其他液性囊肿。

⑧肝包膜下或肝表面巨大肿瘤者。

⑨充血性肝肿大者。

2. 相对禁忌证①病态肥胖症;②大量腹水;③血友病,如有强烈指征,应输入凝血因子改善凝血状况后实施;三、操作前准备①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②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查血型,必要时备血并做交叉合血试验。

③如有出、凝血时间异常者于术前可应用维生素K1或维生素K3,必要时应用钙剂、维生素C治疗。

④暂停用活血类或抗凝类药物。

⑤术前向患者讲明检查的意义和程序,训练病人练习吸气后立即屏气并较长时间憋气,使之能更好配合操作。

⑥术前禁食8-12h。

腹腔胀气明显者,应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有大量腹水又必需作肝穿刺活检者,可在术前作腹穿放液治疗。

⑦了解肝脏大小及上下界位置,必要时超声检查确定。

⑧B超、CT定位占位性病变位置,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增加穿刺的准确性。

⑨术前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30-60mg或安定2.5mg。

感染科-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

感染科-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症: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酒精性脂肪肝;4、非酒精性脂肪肝;5、血清学检查阴性而生化检查结果异常的其他肝脏疾病。

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病肝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三、选择诊断方案(一)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病肝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二)诊断方案:1、慢性乙型肝炎(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1)A正常≤ALT(IU/L)≤正常10倍;2)B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3)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4)血清HBsAg 、HBVDNA阳性,和HBeAg或抗—HBe阳性。

2、慢性丙型肝炎(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丙型肝炎或抗HCV阳性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1)A正常≤ALT(IU/L)≤正常10倍;2)B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3)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4)血清抗HCV和HCVRNA阳性。

3、酒精性肝病(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五年,乙醇量男性≥40g/日,女性≥20g/日,或2周内大量饮酒,乙醇量≥80g/日;(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3)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升高,但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4)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

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应用指南主要内容

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应用指南主要内容

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应用指南主要内容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EUS-FNA)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消化系统和胸部疾病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结合内镜和超声影像引导,可以在活体组织中进行针头穿刺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消化系统和胸部肿瘤、囊肿、淋巴结增大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的主要内容。

1.适应症: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适用于各种消化系统和胸部疾病的诊断,包括但不限于:肝脏病变、胰腺肿瘤、胃肠道肿瘤、食管肿瘤、胸部淋巴结增大等。

2.设备和技术:进行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需要以下设备和技术:内镜超声机、内镜引导针、穿刺针、细胞采集针等。

3.检查前准备:在进行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此外,还需要告知患者禁食,并行必要的药物准备,如镇静剂等。

4.检查步骤: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包括以下步骤:a.穿刺点确定:根据超声影像和病灶性质,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b.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c.穿刺引导:通过内镜引导针的超声影像,将引导针准确定位到穿刺点。

d.细针穿刺:引导针进入病灶,并通过细针进行穿刺抽吸活检。

e.细胞或组织采集:通过细胞采集针或穿刺针,采集病灶内的细胞或组织样本。

f.标本处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细胞或组织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分析。

5.术后护理和并发症: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注意术后护理。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穿孔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护理。

6.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在进行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时,医生需要注意操作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

治疗方案
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穿刺活检的 目的、操作流程、预期效果等。
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情况,包括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等。
病例教训与改进措施
操作难点
在穿刺活检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并发症处理
在穿刺活检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改进建议
针对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穿刺活 检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局限性
对于小病灶或微小病灶的检出率较低;对于钙化、骨化等致密病灶的取材困难;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的 操作难度较大。
02
临床应用
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肿瘤定性诊断
通过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 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 和分化程度。
肿瘤分期诊断
通过穿刺活检了解肿瘤是 否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 转移等情况,为临床分期 提供依据。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

目录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概述 • 临床应用 • 操作要点 • 案例分析 •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指在实时 超声的引导下,使用穿刺针进入 病变组织,取出部分或全部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目的
明确诊断,评估病变性质,为后 续治疗提供依据。
3
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气胸等 进行预防。
04
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01
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02
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肝占位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肝占位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肝占位病灶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少数肝占位病灶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超声不能提示诊断的,往往CT、MRI也不能有较明确的诊断。

所以,部分病例的定性诊断仍需要病灶处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获得。

为此,本文对我院超声科在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肝内占位病灶穿刺活检的病例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本院住院病人82例,门诊病人30例。

其中肝内实质性占位病灶101例,囊实性占位11例。

男性87例,女性25例;年龄7~74岁,平均53.1岁。

全部病人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正常或纠正至正常。

术前或术后行肝动脉造影49例,所有病人均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1.2 器械超声仪采用ToshibaSSA-240A及MedisonSA-6000,探头为常规腹部超声探头,频率3.5MHz。

穿刺活检枪选用16~20G,大多选用18G。

1.3 方法灰阶超声扫测整个肝脏,发现病灶后测量大小,观察肿块的形态及内部回声;部分病例行彩超检查观察肿块内血管分布及走行。

选择穿刺病灶,确定进针点后标记。

局部皮肤消毒、铺巾,用消毒塑料袋包住探头后再次确定进针点与方向,1%利多卡因局麻后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针,针尖到达预定的病灶部位时,推进针芯,触发板机后迅速退针,观察针槽内组织的颜色、质地和长度,置于消毒滤纸片上,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送病理科。

2 结果接受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病灶穿刺活检的病人112例,平均每病灶进针 1.5次。

102例有完整资料。

其中获确切病理诊断者85.3%(87/102);可疑诊断或不能帮助诊断者10.8%(11/102),其中临床疑诊为良性病变的26例中获不确定病理诊断8例,临床疑诊为恶性肿瘤的76例中获不确定病理诊断3例,假阴性4例,占3.9%,假阴性中有2例为介入治疗后的病人(1例病灶仅1cm左右),无假阳性。

在明确诊断的87例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49例,肝转移性肿瘤及其他少见肝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包括硬化结节、肉芽肿、纤维瘢痕、炎性假瘤、肝结核等14例,肝脓肿4例。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经皮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简称肝穿活检)自从1880年由Ehrlich首先应用于糖尿病肝糖原含量研究以来,因其简单,可在床边操作,且可获组织学诊断,故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肝脏疾病常用的手段。

在B型超声仪问世之前进行的肝穿刺往往是盲目的,自超声技术应用以后,尤其是在1972年Holm和Goldberg发明穿刺探头以来,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

适应症:1、不明原因的肝脏肿大及黄疸。

2、全身性疾病疑有肝脏受累,如肝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对肝炎进行诊断、分型及判断治疗效果。

4、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2、中等量以上腹水3、右侧胸腔感染4、肝包囊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脏浊音界明显缩小者5、位于肝脏表面的肿瘤穿刺宜慎重6、患者不能合作者术前准备:1、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2、检查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3、术前3日肌注维生素K,每日3—8mg 。

训练呼吸运动,以取得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合作。

4、术前常规禁食2-4小时。

5、准备好穿刺探头、穿刺针、穿刺消毒包,消毒超声耦合剂和组织固定剂(如4%甲醛、组织化学液等)。

穿刺操作:①选择穿刺点:经B超定位选择右侧腋前线至锁骨中线第7、8、9肋间肝脏切面较大处,避开胆囊、大血管及肝脏上下缘;对于明显肿大的肝脏可在肋缘下穿刺,选择肿大或有结节的部位穿刺。

②体位: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③消毒、麻醉:严格无菌操作,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以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穿刺点皮肤、肋间肌、膈肌与肝包膜。

④经皮穿刺:嘱病人平静呼吸,术者持一次性活检枪于选定的穿刺点穿透皮肤、肌层进至肝包膜时,令病人呼气后屏气,快速推动穿刺针进入肝实质或者占位前缘,激发活检枪并快速拔针,整个过程只需1-2秒钟。

术后处理:①穿刺点以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多头腹带紧束肋部及上腹部加压包扎2小时;②嘱病人卧床休息12小时,监测血压、脉搏;③术后3小时内最好禁食或给少量流质;④局部疼痛者可给予止痛药;⑤有血压下降、腹部剧烈疼痛、腹肌紧张,疑有出血不止、胆汁性腹膜炎者,应立即请外科会诊进行相关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技术诊疗规范肝脏穿刺活检技术简称肝穿刺。

当前肝穿刺的方法主要用于慢性肝病和肝脏移植等方面。

一、适应症
1.慢性肝炎目前慢性肝炎是肝穿刺的主要适应症。

年龄大于40岁的部分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肝脏病理学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需借助肝活检。

2.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GGT)增高等。

3.药物性肝病对于病史不详,与慢性肝炎鉴别存在困难时,可借助肝穿刺病理诊断。

4.不明原因黄疸适用于超声未见肝内胆管扩张,黄疸鉴别有困难临床偏向肝内胆汁淤积。

5.感染性疾病常见疾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病、结核等。

6.代谢性疾病包括血色病、Wilson病、糖原累积病和淀粉样变等。

7. 器官移植在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肝穿刺有助于判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二、禁忌症
1.重度黄疸,大量腹水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比较应小于3秒,血小板计数应大于50×109/L。

2.充血性肝肿大。

3.右侧胸腔及膈下有急性炎症。

4.血友病患者。

如有强烈指征应通过输入Ⅷ因子改善凝血状况后施行。

三、操作步骤
1.肝穿刺术前准备
1.1术前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如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

1.2 穿刺前应测量一次血压,以了解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情况。

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

1.3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穿刺目的及可能出现之并发症,训练患者数次深呼吸后屏息。

1.4 用品准备无菌肝穿刺包、一次性活检枪(16G)、灭菌超声探头、灭菌手套、高弹力腹带、利多卡因、标本固定液等。

2.肝穿刺操作方法
2.1患者取左侧卧位,先用普通超声探头确定最佳穿刺点及进针路径,避开大的血管及胆管,并测量穿刺点至肝包膜距离。

2.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超声操作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根据测量皮肤至肝包膜距离,局麻至肝包膜。

2.3换灭菌超声探头,涂灭菌耦合剂,嘱患者屏息或平静呼吸,取枪迅速进针至肝组织约2cm,激发活检枪后迅速拔出。

2.4拔针后立即消毒按压创面止血,再胶布固定,高弹力腹带束紧。

2.5 取出穿刺组织,以固定液固定根据临床需要送检病理。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可在显示器下监控进行,从而避开重要器官和较大血管及胆管,是较为理想诊检技术。

一次性活检枪,进针速度极快,很好地避免切割副损伤。

四、术后处理
4.1 穿刺后出血最常发生在术后的3-4小时,一般在术后6小时内密切监测,如有内出血表现明显,应考虑输血,必要时邀外科医生协助。

穿刺后出血是第一位的严重并发症,但发生几率极低。

据报道肝穿刺后出血的致死率仅为1-1.2/10000。

4.2 穿刺后如局部疼痛,应仔细查找原因,若为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给止痛剂。

4.3 术后可短期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止血药预防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