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合集下载

技术更新: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

技术更新: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

技术更新: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操作方式。

该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

本文将介绍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带来的益处。

一、技术简介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超声仪器的辅助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

通过超声仪器的实时成像功能,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心静脉的位置及相关结构,从而准确地进行穿刺。

相比传统的盲目操作,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并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二、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特别是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

它适用于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包括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情况。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还可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多腔导管置入等操作。

三、技术优势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相比传统的穿刺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准确地确定穿刺点位,避免了血管和周围结构的损伤,降低了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其次,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操作可实时监测穿刺过程,确保针头准确进入血管腔。

此外,由于超声成像清晰,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血管是否受压、是否存在血栓等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临床效果多项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能够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操作的时间。

在穿刺成功率方面,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明显高于传统的盲目穿刺方式。

对于难以触及或存在结构异常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更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由于操作过程更加准确,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还能够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五、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引入自动超声引导装置,使得穿刺操作更加简便和准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 穿刺以前,明确平面内还是平面外进针。 ★ 根据标记点,明确穿刺方向,辨认动静脉。 ★ 一旦穿刺针进入血管,小心推进,避免损伤后壁。 ★ 置管成功后超声确认导管位置。
操作步骤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平面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平面外)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适应症/禁忌症
★ 适应症:所有的血管穿刺置管,包括中心静脉、周 围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透析治疗,动脉穿刺置管, 经股动脉、桡动脉的介入治疗等。 ★ 禁忌症:同血管穿刺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穿 刺点附近感染,血管栓塞等。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如果没有超声……
颈内静脉和甲状腺 静脉内血栓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穿刺针定位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穿刺针平面外定位: 穿刺针仅仅一部分 在超声成像的范围 内可见,其它部分 均在平面之外。
穿刺针定位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穿刺针定位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 超声血管成像(Ultrasound vascular imaging)
横向血管成像: 用超声扫描血管的短轴
成人颈内静脉置管 超声VS常规
Mariantina F, Andreas G, Vasilios , et al. Crit Care Med. 2011,39(7): 1607-1612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的文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的文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概述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
血管的确定
静脉
动脉
壁薄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有平面内和平面外两种穿刺方法1. 平面内穿刺法:可以完整显示进针路线,动态观察穿刺过程,但由于穿刺路线长,要求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靶血管始终保持在超声图像中,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更高。

平面内穿刺2. 平面外穿刺法:显示二者在短轴切面的关系,穿刺过程中不能实时动态显示穿刺针确切位置,但穿刺路线更短,操作更简单便捷。

平面外穿刺平面内超声下穿刺小技巧于探头旁侧0.5-1cm处刺入皮肤后,压平针体进针(与皮肤成角小于15°),当穿刺针针尖及针体显影后,抬高针尾刺向血管壁(与皮肤成角30°),当针尖穿透血管壁,穿刺针可延血管继续前进1-2cm,确保顺利滑入血管腔。

此时可见针尾回血,然后置入鞘管。

平面外超声下穿刺小技巧滑动探头法1.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2.将探头移动至进针点附近,边进针边看,直至看到高回声针尖3.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4.向目标位置移动探头,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5.看到针尖后继续向目标方向移动探头6.如此重复,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倾斜探头法1.探头朝向针尖倾斜2.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3.边进针边仔细看超声图像,直至看到高回声的针尖4.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5.将探头远离针的方向倾斜,直至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看到针尖6.重复上述动作,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调整进针角度法1.先用超声探头明确目标位置,并固定2.平面外以较小角度进针,直至看到针尖,记住针尖位置3.将针退到皮下,不要拔出针头4.根据前面看到的进针点,重新调整进针角度变大5.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6.如此周而复始,逐渐加大进针角度,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而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透的主要通路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瘘血管结构复杂、位置难以确定等因素,有时会遇到疑难的瘘穿刺问题。

传统的穿刺方法常常会出现失败、疼痛、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的应用,评估其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为改善血透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差异,评估其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

2.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原理及其在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中的优势,分析其在定位静脉位置、判断血流速度和方向、指导穿刺操作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的临床应用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血透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血透可以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然而,动静脉内瘘穿刺作为血透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患者中并不总是顺利进行的。

疑难瘘穿刺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的应用,可以提高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通过引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动静脉内瘘的形态、血流速度等信息,帮助准确定位穿刺点,提高穿刺成功率。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的应用,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ppt课件

静脉靠解剖 动脉靠手摸
平面内 & 平面外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准入情况
•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在临床上已经有十多年的使用经 验,根据发表的文章及指南,与基于体表标记的方法相 比较,在中心静脉穿刺期间使用超声引导,产生的并发 症更少,成功插入套管的尝试次数更少,过程持续时间 更短且操作的失败次数更少。因此,美国医疗保健研究 与质量局(AHRQ)和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 E) 已发布了声明,提倡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插管操 作。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技术原理
• 超声引导置管(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ion)被定义为 在针穿刺皮肤之前用超声扫描来 确定针的存在及其位置,然后进 行即时的超声引导的血管穿刺过 程。超声协助置管(Ultrasoundassisted cannulation)是指在 没有超声即时引导的情况下,用 针穿刺之前,用超声扫描来确定 目标血管的存在及其位置。超声 血管内定位(Ultrasound verif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placement)是用超声成像描述来 确定导引钢丝和导管在目标血管 内的正确位置。
Backgroud
Arterial cannulation may be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palpation method due to weak pulse. Complications were relate to multiple attempts to cannulate the arte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new artery cannulate method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voiding traditional going through and draw backtechnique. compare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traditional palpation placement of arterial lines for time to placement, number of attempts, sites used.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课件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课件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 急诊医学科动静脉穿刺置管有关临床应用:
1.持续监测动脉血压;
2.血气分析,ACT;
3.危重病人CVP监测;
4.Swan-Ganz导管监测;
5.PiCCO监测;
6.ECMO;
7.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8.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9.长期输液,静脉给药(化疗、高渗、刺激性等);
10.胃肠外营养治疗;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 new ultrasound guidence method for artery cannulate was established, ultrasound image of radial artery and artery line was improved by a saline-filled balloon(figure 1,2). Compared with the palpation method ,the success rate of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arterial cannulation was higher. Arterial line insertion took less time in ultrasound guidence group.Sever trauma patient could share benifit from ulrasound guidence artery cannulate.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4.胸导管损伤:左侧锁骨下静脉插管可损伤胸导管,穿刺点可有清亮淋巴液渗出。此 时应拔除导管,如出现胸腔内有乳糜则应放置胸腔引流管。 5.纵隔损伤:纵隔损伤可引起纵隔血肿或纵隔积液,严重者可造成上腔静脉压迫,此 时,应拔除导管并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解除上腔静脉梗阻。 6.空气栓塞:预防的方法为:嘱患者屏气,以防深吸气造成胸腔内负压增加,中心静 脉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即可由穿刺针进入血管。 7.导管栓子:导管栓子是由于回拔导管时导针未同时退出,致使导管断裂,导管断端 滞留于静脉内形成的。导管栓子一般需在透视下定位,由带金属套圈的取栓器械经 静脉取出。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1.超声凭借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位置,更有助于血管定位和引导穿刺。

2.方便临床治疗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3.方便检查检验项目顺利进行。

(二)实施要点1.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3)环境符合要求。

2.用物准备1.专用治疗车、超声仪器、静脉留置针、压脉带、无菌透明贴膜、安尔碘消毒液、棉签、预充式导管冲洗器2.超声探查耦合剂、无菌塑料薄膜探头套、一次性乳胶手套、无菌橡胶圈1-2个、治疗巾、纱布等3.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工作。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

(3)利用超声技术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周静脉,对穿刺点进行定位。

首先,使用超声探头对浅静脉走行区进行扫查,鉴别动脉和静脉,确认静脉血管位置。

动脉具有搏动,探头加压后管腔不易变形;静脉呈椭圆形,探头加压后管腔可被压瘪。

(4)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避免探头对皮肤加压,评估血管内径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沿静脉回流方向评估血管的走向,同时评估血管是否平直,有无血栓、畸形。

(5)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血管:脂肪组织中内径>3 mm且走行平直的静脉血管。

最后在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

(6)动作轻柔。

4.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过程注意事项(2)注意心理护理。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的实时成像,动态引导静脉穿刺。

3.应用探头短轴引导时,留置针进针角度需与皮肤呈 45°。

4.操作后再次确认穿刺成功,妥善固定。

【操作流程】(一)准备1.着装规范:衣、帽、鞋、袜、胸牌、挂表、指甲。

2.抄输液卡和给药便签,核对医嘱。

3.评估(1)自我介绍,核对患者信息,解释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及注射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3)酌情询问三史,嘱排二便。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和技术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和技术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的流程和技术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AVF)PTA(穿刺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AVF的建立和维持。

本文将介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AVF PTA的流程和技术。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AVF PTA前,首先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PTA治疗。

此外,还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二、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AVF PTA时,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动静脉内瘘的位置。

医生会利用超声影像技术,找到瘘管的进入点和出口点,并确定最佳穿刺位置。

通过局部麻醉,医生会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然后将导丝和导管插入到瘘管内。

三、瘘管造影和评估一旦导管进入到瘘管内,医生会进行造影检查。

通过向瘘管内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瘘管的通畅度和流动情况。

医生会评估瘘管的长度、直径、弯曲程度等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四、动静脉内瘘的扩张和成形在确定了瘘管的情况后,医生会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和成形。

通过向瘘管内充气,球囊导管可以扩张瘘管的狭窄部位,恢复瘘管的通畅度。

在扩张过程中,医生会不断监测瘘管的压力和流量,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五、球囊导管的取出和术后处理一旦完成了瘘管的扩张和成形,医生会将球囊导管取出,并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患者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瘘管的通畅度和功能,确保手术效果稳定。

总结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P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AVF,改善血液透析的效果。

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超声引导下的AVF PTA流程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超声探头类型
凸阵探头
线阵探头
相控阵探头
腔内探头
4D探头
双平面探头
术中探头
泌尿科穿刺探头
探头类型选择
凸阵探头: 主要应用深部神经、脊椎、 腹部等;
线阵探头: 主要应用浅表组织、血管、 肌骨以及介入引导等;
相控阵探头: 适用于心脏检查
选择合适的探头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低,分辨力高,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3.多普勒频谱图像
颈总动脉:脉冲式血流信号
颈内静脉:血流信号连续、低 速,随呼吸而变化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要点: 1. 多选择平面内技术进行定位 2. 选择比较平直,均匀,管壁光滑的动脉进行穿刺 3. 可由助手固定探头,由操作者在引导下穿刺置管
近场图象好,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穿透力高,远场图像
好,分辨力有所下降,用于腹部器官
如何应用探头
• Pressure 探头加压
• Advection 探头沿血管轴向滑动:纵向、横向
• Rotation 探头旋转:轴向旋转、扇形扫查
• Tilt
探头倾斜
Out of Plane---平面外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点
确定目标血管 确定尺寸, 位置 明确异常的解剖结构 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焦虑 减少穿刺失败率和相关的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应用实例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右侧颈内静脉的解剖变异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进针前评估 进针过程实时引导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
要点: 穿刺时需保持头低位20°,使静脉充盈。 由于穿刺针和超声探头的压迫,静脉容易塌陷, 给穿刺带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 王磊
动脉穿刺置管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 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输液、中心
静脉给药、以及胃肠外营养等
传统的动脉及中心静脉穿刺主要 依靠可见的或可触及的解剖标志, 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的 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自身情况
动脉及中心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In Plane ---平面内技术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1.解剖定位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内膜线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静 脉 瓣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2.超声下的形态学定位
动脉压高,静脉压低,当受到压迫时,静脉可被压扁
来困难。因此超声探头应轻触皮肤。 若进针已超过静脉深度还未抽吸到血液, 即缓慢地边吸边
退, 直至回抽到血液。
平面内 VS. 平面外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平面内与平面外两种技术均 可行。 利用平面外技术时皮肤到血管的穿刺距离较小,穿 刺路径与血管长轴方向平行。 经正中偏外侧入利用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在置管 时推荐将超声探头斜放,在此平面内进针置入导管。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1.切记:多种方法,反复区分动静脉!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2.穿刺平面内未见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3.穿刺平面内可见血管和穿刺针,回抽无血
部分容积效应 partial volume effect
又称切片厚度伪 像。因声束宽度引起, 也就是超声断层图的 切片厚度较宽,把邻 近靶区结构的回声一 并显示在声像图上
血肿 远端肢体缺血 气胸 血胸 乳糜胸 气体栓塞
神经损伤 急性脑缺血 导管错位 导管打结 心律失常
穿刺针误 入动脉,动 脉损伤导致 管腔狭窄, 最后急性脑 缺血而致脑 梗死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超声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临床医生? 识别血管:大小,位置,是否通畅 将穿刺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比如:血肿,气胸,血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