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术专家意见及操作细则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关键技术
03 三、专家推荐意见
04 四、操作细则
05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技术,主 要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在传统PICC置管技术的 基础上,利用超声设备辅助定位,提高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次演 示将介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关键技术、专家推荐意见及操作细则。
1、图像采集:推荐使用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便更好地 显示血管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
2、导管选择: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同时考虑导 管的材质、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置管深度:推荐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计算置管深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在置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的走向和位置,确保导管头端达到预期目 标。
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 术
1、图像采集
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血管进行超声扫描,获取血 管图像。专家推荐使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保证图像质量。同时, 需要对目标血管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
2、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专家建议根据患者的血管直 径、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时间等因素来选择导管规格。同时,需要注意导管的材质、 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
(3)超声扫描:使用超声设备对目标血管进行扫描,获取清晰的血管图像。 (4)穿刺: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位置,进行穿刺操作。
(5)置管:将PICC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同时观察超声图像,确保导管头端 达到预期位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ppt课件

静脉靠解剖 动脉靠手摸
平面内 & 平面外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准入情况
•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在临床上已经有十多年的使用经 验,根据发表的文章及指南,与基于体表标记的方法相 比较,在中心静脉穿刺期间使用超声引导,产生的并发 症更少,成功插入套管的尝试次数更少,过程持续时间 更短且操作的失败次数更少。因此,美国医疗保健研究 与质量局(AHRQ)和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 E) 已发布了声明,提倡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插管操 作。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技术原理
• 超声引导置管(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ion)被定义为 在针穿刺皮肤之前用超声扫描来 确定针的存在及其位置,然后进 行即时的超声引导的血管穿刺过 程。超声协助置管(Ultrasoundassisted cannulation)是指在 没有超声即时引导的情况下,用 针穿刺之前,用超声扫描来确定 目标血管的存在及其位置。超声 血管内定位(Ultrasound verif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placement)是用超声成像描述来 确定导引钢丝和导管在目标血管 内的正确位置。
Backgroud
Arterial cannulation may be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palpation method due to weak pulse. Complications were relate to multiple attempts to cannulate the arte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new artery cannulate method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voiding traditional going through and draw backtechnique. compare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traditional palpation placement of arterial lines for time to placement, number of attempts, sites used.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

02
超声定位:在腋 窝处找到腋静脉
03
穿刺针选择:选 择合适的穿刺针,
如18G或20G
04
穿刺操作:在超 声引导下,将穿 刺针刺入腋静脉,
确认穿刺成功
05
置管操作:将导 管插入穿刺针, 确认导管位置正
确
06
固定操作:将导 管固定在皮肤上,
防止导管滑脱
07
穿刺点处理:对 穿刺点进行消毒 和包扎,防止感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2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禁水,保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菌操作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04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专业人员到位,确保操作安全
穿刺操作
01
患者体位:仰卧 位,上肢外展,
染
置管操作
01
准备超声设 备,选择合
适的探头
02
定位腋静脉, 确定穿刺点
03
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
04
局部麻醉, 穿刺皮肤
05
引导穿刺针 进入腋静脉
06
确认穿刺成 功,固定穿
刺针
07
插入导丝, 沿导丝插入
导管
08
确认导管位 置,固定导
管
09
关闭穿刺点, 包扎伤口
10
完成操作, 记录操作过
程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定期复查, 观察导管 位置和功 能情况
01
02
03
04
05
06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
4
穿刺置管术的优势
提高穿刺成功率
实时调整穿刺角 度和深度,提高 穿刺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 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 外展角度与躯干呈 60~90 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 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 者也可取半卧位。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 PICC 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 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 PICC 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 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 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 500 多例,无 1 例静脉炎的发 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 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 PICC 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 1.34mm 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 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 1.34mm 粗时,针头在血管 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 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 易从直径 1.34mm 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 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 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 20G 或 21G 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 15 度的角度 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 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 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 20 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 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 PICC 置管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介绍课件

03
置管术:将导管插入静 脉,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பைடு நூலகம்
04
手术目的:为患者提供 长期静脉输液、输血、 监测等治疗手段
手术适应症
静脉输液治疗 血液透析 静脉导管插入术
静脉营养支持 静脉造影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手术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皮肤感染或炎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严重过敏体质或对穿刺材料过敏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穿刺部位有金属植入物或假体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禁 食、禁水,保 持空腹状态
02
器械准备:超 声引导仪、穿 刺针、导管、 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 菌操作环境, 保持手术室清 洁、安静
04
人员准备:医 生、护士、麻 醉师等手术团 队,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手术操作
1
术前准备: 患者体位、 消毒、麻醉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 术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03.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概述
手术原理
01
超声引导:利用超声波 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穿 刺针的位置和深度
02
腋静脉穿刺:在腋窝处 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 脉通道
适用人群
长期输液 患者
血管条件 较差的患
者
需进行中 心静脉置 管的患者
需进行血 液透析的
患者
谢谢
安全性高:实时 监测,避免损伤 周围组织
成功率高:超声 引导下穿刺成功 率高,减少多次 穿刺的痛苦
并发症少:超声 引导下穿刺,并 发症发生率低, 降低风险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超声探头类型
凸阵探头
线阵探头
相控阵探头
腔内探头
4D探头
双平面探头
术中探头
泌尿科穿刺探头
探头类型选择
凸阵探头: 主要应用深部神经、脊椎、 腹部等;
线阵探头: 主要应用浅表组织、血管、 肌骨以及介入引导等;
相控阵探头: 适用于心脏检查
选择合适的探头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低,分辨力高,
如何在超声下区分动静脉?
3.多普勒频谱图像
颈总动脉:脉冲式血流信号
颈内静脉:血流信号连续、低 速,随呼吸而变化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
要点: 1. 多选择平面内技术进行定位 2. 选择比较平直,均匀,管壁光滑的动脉进行穿刺 3. 可由助手固定探头,由操作者在引导下穿刺置管
近场图象好,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穿透力高,远场图像
好,分辨力有所下降,用于腹部器官
如何应用探头
• Pressure 探头加压
• Advection 探头沿血管轴向滑动:纵向、横向
• Rotation 探头旋转:轴向旋转、扇形扫查
• Tilt
探头倾斜
Out of Plane---平面外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 ——常见问题及对策
4.避免损伤周围器官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点
确定目标血管 确定尺寸, 位置 明确异常的解剖结构 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焦虑 减少穿刺失败率和相关的并发症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1.超声凭借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位置,更有助于血管定位和引导穿刺。
2.方便临床治疗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3.方便检查检验项目顺利进行。
(二)实施要点1.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3)环境符合要求。
2.用物准备1.专用治疗车、超声仪器、静脉留置针、压脉带、无菌透明贴膜、安尔碘消毒液、棉签、预充式导管冲洗器2.超声探查耦合剂、无菌塑料薄膜探头套、一次性乳胶手套、无菌橡胶圈1-2个、治疗巾、纱布等3.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工作。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
(3)利用超声技术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周静脉,对穿刺点进行定位。
首先,使用超声探头对浅静脉走行区进行扫查,鉴别动脉和静脉,确认静脉血管位置。
动脉具有搏动,探头加压后管腔不易变形;静脉呈椭圆形,探头加压后管腔可被压瘪。
(4)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避免探头对皮肤加压,评估血管内径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沿静脉回流方向评估血管的走向,同时评估血管是否平直,有无血栓、畸形。
(5)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血管:脂肪组织中内径>3 mm且走行平直的静脉血管。
最后在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
(6)动作轻柔。
4.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过程注意事项(2)注意心理护理。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的实时成像,动态引导静脉穿刺。
3.应用探头短轴引导时,留置针进针角度需与皮肤呈 45°。
4.操作后再次确认穿刺成功,妥善固定。
【操作流程】(一)准备1.着装规范:衣、帽、鞋、袜、胸牌、挂表、指甲。
2.抄输液卡和给药便签,核对医嘱。
3.评估(1)自我介绍,核对患者信息,解释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及注射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3)酌情询问三史,嘱排二便。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PPT课件

Hind DH, Calvert N, Davidson A, et al. BMJ 2003
Relative Risk (95% CI) 0.11 (0.01-1.73) 0.04 (0-0.62) 0.05 (0-0.89) 0.09 (0.01-1.49) 0.6 (0.15-2.4) 0.08 (0.02-0.31) 0.15 (0.01-2.93) 0.14 (0.06-0.33)
★ 超声引导置管(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ion):超声扫描以 确定针的存在及其位置,然后进行即时的超声引导的血管穿刺 及置管过程。
★ 超声协助置管(Ultrasound-assisted cannulation):无超声即 时引导的情况下,用针穿刺之前,用超声扫描来确定目标血管 的存在及其位置。
★ 适应症:所有的血管穿刺置管,包括中心静脉、周 围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透析治疗,动脉穿刺置管, 经股动脉、桡动脉的介入治疗等。 ★ 禁忌症:同血管穿刺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穿 刺点附近感染,血管栓塞等。
如果没有超声……
颈内静脉和甲状腺 静脉内血栓
颈内巨大血肿压迫 颈内静脉闭塞
16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相关概念
血管的确定
静脉
动脉
壁薄
壁较厚
容易被压闭
不易压闭
体位可改变充盈状态 充盈状态与体位无关无搏动有搏动源自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操作步骤
★ 根据解剖标志定位,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 患者常规监护,镇静,局麻。 ★ 常规消毒,铺巾,探头包裹无菌套,严格无菌操作。
★ 穿刺以前,明确平面内还是平面外进针。 ★ 根据标记点,明确穿刺方向,辨认动静脉。 ★ 一旦穿刺针进入血管,小心推进,避免损伤后壁。 ★ 置管成功后超声确认导管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erial cannulation may be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palpation method due to weak pulse. Complications were relate to multiple attempts to cannulate the arte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new artery cannulate method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voiding traditional going through and draw backtechnique. compare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traditional palpation placement of arterial lines for time to placement, number of attempts, sites used.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 new ultrasound guidence method for artery cannulate was established, ultrasound image of radial artery and artery line was improved by a saline-filled balloon(figure 1,2). Compared
超声引导 体表定位
Crit Care. 2006; 10(6): 175.
传统技术穿刺
PK
超声引导穿刺
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
• 血管穿刺置管是一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成功率取决 于患者解剖结构、合并症及操作者水平等。急诊医学科 总体业务量逐年增加,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超声技术在急诊、临床麻醉、重症医学中的使用,超声 引导下血管穿刺的临床应用日趋增多,超声被誉为现代 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新技术应用方案
• 适应证: 所有的血管穿刺置管,包括中心静脉、周围静脉穿刺 置管,血液净化治疗,各种危重病人监测(持续监测 动脉血压,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PiCCO监 测等),动脉穿刺置管,经股动脉、桡动脉的介入治 疗等。 • 禁忌证: 同血管穿刺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穿刺点附近感 染,血管栓塞等,不合作,燥动不安的病人。
Results
In our study ,we establish a new ultrasound guidence method for artery cannulate by using a saline-filled balloon.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radial artery and artery line was improved. 26 adul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e was success in all patients of
静脉靠解剖 动脉靠手摸
平面内 & 平面外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准入情况
•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在临床上已经有十多年的使用经 验,根据发表的文章及指南,与基于体表标记的方法相 比较,在中心静脉穿刺期间使用超声引导,产生的并发 症更少,成功插入套管的尝试次数更少,过程持续时间 更短且操作的失败次数更少。因此,美国医疗保健研究 与质量局(AHRQ)和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 E) 已发布了声明,提倡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插管操 作。
4.胸导管损伤:左侧锁骨下静脉插管可损伤胸导管,穿刺点可 有清亮淋巴液渗出。此时应拔除导管,如出现胸腔内有乳糜则 应放置胸腔引流管。 5.纵隔损伤:纵隔损伤可引起纵隔血肿或纵隔积液,严重者可 造成上腔静脉压迫,此时,应拔除导管并行急诊手术,清除血 肿,解除上腔静脉梗阻。 6.空气栓塞:预防的方法为:嘱患者屏气,以防深吸气造成胸 腔内负压增加,中心静脉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即可由穿刺针进 入血管。 7.导管栓子:导管栓子是由于回拔导管时导针未同时退出,致 使导管断裂,导管断端滞留于静脉内形成的。导管栓子一般需 在透视下定位,由带金属套圈的取栓器械经静脉取出。
with the palpation method ,the success rate of ultrasound guidance for arterial cannulation was higher.
Arterial line insertion took less time in ultrasound guidence group.Sever trauma patient could share benifit from ulrasound guidence artery cannulate.
成人颈内静脉置管
超声VS常规
Mariantina F, Andreas G, Vasilios , et al. Crit Care Med. 2011,39(7): 1607-1612
超声引导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安全性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总成功率 误穿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血肿 气胸 导管相关性感染
Group 1 compared to only 10of 13 (76.9%) patients in Group 2;all the patients of Group1 selected
radial artery for cannulation,In Group2 radial ,brachial or femoral artery were selected. Fewer attempts with the ultrasound guidengce were required tha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14vs 24, P < 0.05). ultrasound group had a shorter time required for catheter insertion (57+/- 86 secs vs.306 +/-316secs,p=0.0006)
• 2002年9月英国临床技术研究院将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标准方法在全国推广
超声引导纳入操作规范
Alan S. Graham, M.D.et.al. N Engl J Med 2007;356:e21.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心血管麻醉医师协会联合出台了 《2011ASE/SCA 超声引导下血管插管指南》
精细操作
精确定位
精细解剖
• 急诊医学科动静脉穿刺置管有关临床应用: 1.持续监测动脉血压; 2.血气分析,ACT; 3.危重病人CVP监测; 4.Swan-Ganz导管监测; 5.PiCCO监测; 6.ECMO; 7.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8.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9.长期输液,静脉给药(化疗、高渗、刺激性等); 10.胃肠外营养治疗; 11.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技术; 12.经股动脉主动脉内球囊加压; 13.经颈动脉区域灌注; 14.心电引导床边心内膜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术; 15.其他。
A new Ultrasound-guided Arterial Cannulation Method in Sever Trauma Improve Success Rate
Hai-Bo Song, M.M, Xin-Chuan Wei, M.D., Wei Wei, M.D., Jin Liu, M.D.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及其与现有同类技术的比较
外周静脉与动脉、深静脉穿刺置超声—使盲穿变为可视 ※床旁超声—优势
• • • • • • • • • • • •
传统方法血管穿刺的局限性: 1. 基于无解剖变异的假设,而少数情况下存在正常变异。 2. 无法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病变。 3. 无法判断穿刺针和导丝的具体位置。 4. 邻近组织结构的损害。 5. 部分病人的体表标志无法观察或触摸到。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的优越性: 1. 超声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低廉;无放射性风险;实时图像。 2. 超声引导可更精确评估血管的位置、充盈程度、实时观察导丝/管的置入。 3. 减少操作的次数,降低反复操作导致损伤的几率。 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5. 越来越多的文献和指南支持。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at a tertiary university hospital.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vere trauma adult patients requiring arterial catheter insertion for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2 groups, group1 used ultrasound imaging to guiding arterial cannulation,group 2 used traditional palpation method.U-test,Wilcoxon signed rank sum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 风险处置预案: 1.肺与胸膜损伤:插管后常规X线检查,可及时发现有无气胸存 在。少量气胸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气压小于20%可不做处理, 但应每日做胸部X线检查,如气胸进一步发展,则应及时放置 胸腔闭式引流。如患者于插管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发 绀,应警惕张力性气胸之可能。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行粗针胸 腔穿刺减压或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动脉及静脉损伤:动脉损伤及静脉撕裂伤,可致穿刺局部出 血,应立即拔除导针或导管,局部加压5-15min。如果血肿较 大,必要时要行血肿清除术。 3.神经损伤:常见臂从神经损伤,患者可出现同侧桡神经、尺 神经或正中神经刺激症状,患者主诉有放射到同侧手臂的电感 或麻刺感,此时应立即退出穿刺针或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