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术专家意见及操作细则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关键技术
03 三、专家推荐意见
04 四、操作细则
05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技术,主 要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在传统PICC置管技术的 基础上,利用超声设备辅助定位,提高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次演 示将介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关键技术、专家推荐意见及操作细则。
1、图像采集:推荐使用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便更好地 显示血管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
2、导管选择: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同时考虑导 管的材质、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置管深度:推荐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计算置管深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在置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的走向和位置,确保导管头端达到预期目 标。
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 术
1、图像采集
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血管进行超声扫描,获取血 管图像。专家推荐使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保证图像质量。同时, 需要对目标血管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
2、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专家建议根据患者的血管直 径、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时间等因素来选择导管规格。同时,需要注意导管的材质、 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
(3)超声扫描:使用超声设备对目标血管进行扫描,获取清晰的血管图像。 (4)穿刺: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位置,进行穿刺操作。
(5)置管:将PICC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同时观察超声图像,确保导管头端 达到预期位置。
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在麻醉科临床工作中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对指导麻醉工作有重要意义,但穿刺置管过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置管失败,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1]。
国外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2]。
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31例困难深静脉穿刺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患者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9至68岁。
7例患者常规解剖定位穿刺失败,其中3例反复穿刺失败;置管失败2例;误穿动脉形成局部血肿2例。
另24例患者中外伤失血性休克17例;颈短、肥胖5例;既往颈内静脉穿刺穿刺困难2例。
1.2仪器与方法选择颈内静脉进行穿刺。
超声组采用GE公司生产的VIVI3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10MHz。
操作方法:①首先超声下观察静脉的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及有无解剖变异,测量距体表距离和血管内径。
选择优势侧的优势静脉为穿刺静脉。
②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消毒单,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后一次性无菌关节镜套套牢固定。
③超声探查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静脉走行、与动脉及临近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确定穿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先用细针试穿,成功后用粗针穿刺,见回血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确定导管位于中心静脉内。
④回抽见静脉血后,导管连接输液器进行输血或输液。
⑤穿刺后用超声检测导管位置、有无气胸和胸腔积液。
术后胸部X线检查。
2 结果7例常规解剖定位穿刺失败患者中,在中位法穿刺点平面,超声检查发现4例优势静脉位于左侧(右颈内静脉和左颈内静脉的截面积分别为0.52cm2和1.02cm2,0.61cm2和1.25cm2,0.33cm2和1.91cm2,0.39cm2和1.04cm2),选择左侧穿刺置管;2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几乎完全重叠;1例右侧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外侧1.8cm。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ppt课件

静脉靠解剖 动脉靠手摸
平面内 & 平面外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准入情况
•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在临床上已经有十多年的使用经 验,根据发表的文章及指南,与基于体表标记的方法相 比较,在中心静脉穿刺期间使用超声引导,产生的并发 症更少,成功插入套管的尝试次数更少,过程持续时间 更短且操作的失败次数更少。因此,美国医疗保健研究 与质量局(AHRQ)和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 E) 已发布了声明,提倡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插管操 作。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技术原理
• 超声引导置管(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ion)被定义为 在针穿刺皮肤之前用超声扫描来 确定针的存在及其位置,然后进 行即时的超声引导的血管穿刺过 程。超声协助置管(Ultrasoundassisted cannulation)是指在 没有超声即时引导的情况下,用 针穿刺之前,用超声扫描来确定 目标血管的存在及其位置。超声 血管内定位(Ultrasound verification of intravascular placement)是用超声成像描述来 确定导引钢丝和导管在目标血管 内的正确位置。
Backgroud
Arterial cannulation may be ver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palpation method due to weak pulse. Complications were relate to multiple attempts to cannulate the arte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new artery cannulate method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voiding traditional going through and draw backtechnique. compare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traditional palpation placement of arterial lines for time to placement, number of attempts, sites used.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

02
超声定位:在腋 窝处找到腋静脉
03
穿刺针选择:选 择合适的穿刺针,
如18G或20G
04
穿刺操作:在超 声引导下,将穿 刺针刺入腋静脉,
确认穿刺成功
05
置管操作:将导 管插入穿刺针, 确认导管位置正
确
06
固定操作:将导 管固定在皮肤上,
防止导管滑脱
07
穿刺点处理:对 穿刺点进行消毒 和包扎,防止感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2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禁水,保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菌操作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04
人员准备:医生,护士,麻醉师等专业人员到位,确保操作安全
穿刺操作
01
患者体位:仰卧 位,上肢外展,
染
置管操作
01
准备超声设 备,选择合
适的探头
02
定位腋静脉, 确定穿刺点
03
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
04
局部麻醉, 穿刺皮肤
05
引导穿刺针 进入腋静脉
06
确认穿刺成 功,固定穿
刺针
07
插入导丝, 沿导丝插入
导管
08
确认导管位 置,固定导
管
09
关闭穿刺点, 包扎伤口
10
完成操作, 记录操作过
程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定期复查, 观察导管 位置和功 能情况
01
02
03
04
05
06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
4
穿刺置管术的优势
提高穿刺成功率
实时调整穿刺角 度和深度,提高 穿刺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 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 外展角度与躯干呈 60~90 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 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 者也可取半卧位。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 PICC 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 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 PICC 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 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 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 500 多例,无 1 例静脉炎的发 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 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 PICC 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 1.34mm 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 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 1.34mm 粗时,针头在血管 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 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 易从直径 1.34mm 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 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 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 20G 或 21G 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 15 度的角度 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 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 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 20 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 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 PICC 置管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介绍课件

03
置管术:将导管插入静 脉,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பைடு நூலகம்
04
手术目的:为患者提供 长期静脉输液、输血、 监测等治疗手段
手术适应症
静脉输液治疗 血液透析 静脉导管插入术
静脉营养支持 静脉造影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手术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皮肤感染或炎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严重过敏体质或对穿刺材料过敏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穿刺部位有金属植入物或假体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01
患者准备:禁 食、禁水,保 持空腹状态
02
器械准备:超 声引导仪、穿 刺针、导管、 消毒用品等
03
环境准备:无 菌操作环境, 保持手术室清 洁、安静
04
人员准备:医 生、护士、麻 醉师等手术团 队,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手术操作
1
术前准备: 患者体位、 消毒、麻醉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 术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03.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 刺置管术概述
手术原理
01
超声引导:利用超声波 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穿 刺针的位置和深度
02
腋静脉穿刺:在腋窝处 进行静脉穿刺,建立静 脉通道
适用人群
长期输液 患者
血管条件 较差的患
者
需进行中 心静脉置 管的患者
需进行血 液透析的
患者
谢谢
安全性高:实时 监测,避免损伤 周围组织
成功率高:超声 引导下穿刺成功 率高,减少多次 穿刺的痛苦
并发症少:超声 引导下穿刺,并 发症发生率低, 降低风险
(演示)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 张建锋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近年来兴起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 置管术是采用超声无创定位技术,对血 管进行准确定位,在直视下进行颈内静 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易固定、 消毒和护理,不易污染,不影响患者颈部及 四肢活动;且颈内静脉表浅、粗大、充 盈度好,目前认为是临床补液、静脉化疗、 输血、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血液净化临时 通路的重要途径。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 穿刺方法
此后可将超声仪交给助手,完成剩下的 置管和固定。
临床应用
我科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挑选了 27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102例、女 176例,年龄16~70岁。患者均为恶性肿瘤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 察组(1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 般资料相仿。
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显著高于 对照组,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仅能依据体表解剖 标志定位,估计深静脉的位置和距离皮 标志定位, 肤的深度;尤其是在定位不清的患者, 肤的深度;尤其是在定位不清的患者, 操作者的穿刺常按经验行事,失败率高, 操作者的穿刺常按经验行事,失败率高, 并发症多。 并发症多。
超声引导下穿刺的优点
⑴可以清晰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宽度、 血流情况,有无解剖变异及其周围组织 器官解剖位置。 ⑵超声实时引导下可清晰显示穿刺针的 走行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到穿刺针刺入 颈内静脉内,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也使穿刺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
超声引导下穿刺的优点
⑶置管完毕后,可用超声观察上腔静脉 内导管情况,从而确定导管位置,避免 了经X线检查所致的放射损伤。 ⑷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病态水肿、桶 状胸、肺气肿、胸壁畸形等患者。该技 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损伤 小、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等优点。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1.超声凭借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位置,更有助于血管定位和引导穿刺。
2.方便临床治疗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3.方便检查检验项目顺利进行。
(二)实施要点1.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3)环境符合要求。
2.用物准备1.专用治疗车、超声仪器、静脉留置针、压脉带、无菌透明贴膜、安尔碘消毒液、棉签、预充式导管冲洗器2.超声探查耦合剂、无菌塑料薄膜探头套、一次性乳胶手套、无菌橡胶圈1-2个、治疗巾、纱布等3.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工作。
(2)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取舒适体位。
(3)利用超声技术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周静脉,对穿刺点进行定位。
首先,使用超声探头对浅静脉走行区进行扫查,鉴别动脉和静脉,确认静脉血管位置。
动脉具有搏动,探头加压后管腔不易变形;静脉呈椭圆形,探头加压后管腔可被压瘪。
(4)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避免探头对皮肤加压,评估血管内径距离皮肤表面的深度,沿静脉回流方向评估血管的走向,同时评估血管是否平直,有无血栓、畸形。
(5)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血管:脂肪组织中内径>3 mm且走行平直的静脉血管。
最后在皮肤表面定位穿刺点。
(6)动作轻柔。
4.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过程注意事项(2)注意心理护理。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的实时成像,动态引导静脉穿刺。
3.应用探头短轴引导时,留置针进针角度需与皮肤呈 45°。
4.操作后再次确认穿刺成功,妥善固定。
【操作流程】(一)准备1.着装规范:衣、帽、鞋、袜、胸牌、挂表、指甲。
2.抄输液卡和给药便签,核对医嘱。
3.评估(1)自我介绍,核对患者信息,解释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及注射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3)酌情询问三史,嘱排二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气胸
不同穿刺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
发生率 (%)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 静 脉
误穿动脉 6.3~9.4
3.1~4.9
9.0~15.0
血肿 血胸
< 0.1~2.2 1.2~2.1
? N / A
0.4~0.6
3.8~4.4 N/A
气 胸 < 0.1~0.2 1.5~3.1
N/A
合计
6.3~11.8 6.2~10.7 12.8~19.4
静脉具有可压缩性。
V
如果不能被压缩
A
── 不要硬压!!
因为可能是
── 动脉、栓塞的静脉或者淋巴结!
操作误区:
只要看到了静脉,就不需要讲究穿刺点,
对准穿就一切 OK ?
进针方向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平面内 VS. 平面外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平面内与平面外两种技术均 可行。 利用平面外技术时皮肤到血管的穿刺距离较小,穿 刺路径与血管长轴方向平行。 经正中偏外侧入利用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在置管 时推荐将超声探头斜放,在此平面内进针置入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传统盲穿法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的径路有 13 种之多。
高位 中高位 中位 低位 超低位 前径路 后径路 ······
传统颈内静脉置管:
胸锁乳突肌三角定位
• 小儿 • 肌肉薄弱者
穿刺困难的原因
穿刺困难的原因
肥胖患者颈部解剖标志不易识别
传统颈内静脉置管:
动脉搏动定位
如果遇到严重休克的病人,动脉搏动微弱,甚至摸不到动脉,导致定位困难。
血肿
穿刺并发症
尤其是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导管较粗,而病人又常处于抗凝 状态,很容易在误穿动脉后形成颈部血肿。
右颈内静脉导管
穿刺并发症
偏行至 右锁骨下静脉
穿刺针误入动脉,动脉损伤导 致管腔狭窄,最后急性脑缺血而 致脑梗死。
超声引导静脉置管技术 常规技术 操作规范
旧金山 IARS 80th 国际麻醉临床与科研年会
超声下如何区分动静脉
特征
静脉
动脉
表 现 黑色
黑色
管壁 薄
厚(三层结构)
波动 无
有
多普勒频谱
血流信号连续、低速, 随呼吸而变化
脉冲式血流信号, 有明显峰值
按压探头 可压缩,可完全塌陷 不可压缩
乏氏运动 显著增粗
不显著增粗
乏氏运动:病人深吸气后掩鼻闭口用力作呼气动作
超声下如何区分动静脉
静脉
动脉
超声引导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血流信号连续、低 速,随呼吸而变化
静脉直径与深度
排除静脉血栓静脉血栓: 管内有低回声不能压闭。正常静脉: 管腔内为无回声,可压闭。
进针过程实时引导
1、超声实时引导下可清晰显示穿刺针 的走行情况
2、可以直观地看到穿刺针刺入静脉内 3、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针尖进入静脉
第一个大样本 临床调查研究
传统技术穿刺
PK 超声引导穿刺
穿刺 例数 时间
传统技术
误穿 成功率 颈动脉
首次 穿刺 成功率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
一、平面内技术 二、平面外技术
平面内技术 (in-plane)
平面外技术 (out-of-plane)
超声引导应用于静脉置管
进针前评估 进针过程实时引导
进针前评估
可以清晰观察静脉走行、直径、宽 度、深度、血流情况,有无解剖变 异及其周围组织器官解剖位置。 可测量穿刺点至静脉的距离。
右颈内静脉的解剖变异
动脉外上方
动脉正上方
静脉瓣显像
静脉瓣
纵切面
静脉瓣
横断面
能量多普勒图像
当探头压迫时, 静脉可被压扁。
颈内静脉
多普勒频谱图像
颈总动脉:脉冲式血流信号
穿刺困难的原因
• 颈部畸形 • 颈部僵硬 • 插管部位有外科手术史
• 无法平卧
穿刺困难的原因
右颈内静脉的解剖变异
颈内静脉的位置变异相当常见
Variable loc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左侧颈内静脉
右侧颈内静脉
Left
14%
70%
1%
14%
0%
18%
1%
66%
碍密切接触。 3. 在探头上缠一条橡皮筋来避免探头在超声检查时移位。 4. 在皮肤上应用无菌耦合剂(或碘伏),以消除探头和皮
肤之间的残留空气。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操作(平面内)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操作(平面外)
操作注意事项
穿刺时需保持头低位20°,使静脉充盈。 由于穿刺针和超声探头的压迫,静脉容易塌陷, 给穿刺带来困难。因此超声探头应轻触皮肤。 若进针已超过静脉深度还未抽吸到血液, 即缓慢 地边吸边退, 直至回抽到血液。
(平面外技术:横断面)
针尖进入静脉
(平面内技术:纵切面)
改良
Seldinger
技术
钢丝在静脉腔内扫描
横断面
纵切面
导管在静脉腔内扫描
超声引导婴幼儿股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置管
无菌探头的准备
1. 把超声探头放入一个预先加入耦合剂的无菌护套内。 2. 抚平探头表面上的护套,以免有皱褶或者残留的空气妨
14% 1%
Right
➢ 如颈内静脉不在颈总动脉外侧, 那以动脉为标志的穿刺法难于确定穿
刺方向, 成功率将难以保证。
➢ 颈内静脉随着颈部旋转而移动。
传统方法下的静脉导管 置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 气胸
✓ 臂丛神经损伤
✓ 血肿
✓ 急性脑缺血
✓ 血胸
✓ 导管错位
✓ 乳糜胸 ✓ 导管打结
✓ 气体栓塞 ✓ 心律失常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点
确定目标血管 确定尺寸, 位置 明确异常的解剖结构 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焦虑 减少穿刺失败率和相关的并发症
CHEN WANG M.D.
wangchen1791@
中心静脉置管
Central Venous Access
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药物、静脉取样、 补液以及胃肠外营养。因此中心静脉穿刺技 术对于麻醉医生是必需的一项技能。
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主要依靠可见的或可 触及的解剖标志,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 作者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患者自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