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007)
m值

5.1.1. 桩基—土弹簧模拟根据地勘报告,桩基础上部土层为粉质粘土、粘土及细中砂相间,m 值建议按基础规范取。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附录P 第P.0.2条,可取上部两层土按深度的换算m 值作为整个深度的m 值,m 值计算如下:在2(1) 6.0m h d =+=m 深度内:第一层 黏 土 湿,软塑 5000m =KN/m 4 厚1.4m第二层 粉 土 稍密~中密 15000m =KN/m 4 厚1.0m第三层 粉细砂 稍密~中密 15000m =KN/m 4 厚2.1m第四层 黏 土 软塑~可塑 5000m =KN/m 4 厚1.5m先计算上面三层土的换算m 值,将第二层和第三层土作为一层考虑,此时1.4 1.0 2.1 4.5m h =++=m1/ 1.4/4.50.2m h h =>,2211 1.25(1/)1 1.25(1 1.4/4.5)0.4067m h h γ=--=--=12(1)10900m m m γγ=+-=KN/m 4将上面三层土作为一层,10900m =KN/m 4,与下面一层土进行换算, 6.0m h =m ,1/ 4.5/6.00.2m h h =>, 2211 1.25(1/)1 1.25(1 4.5/6.0)0.922m h h γ=--=--=12(1)10440m m m γγ=+-=KN/m 4因此,综合取m =10440 kN/m 4作为整个深度的m 值。
主塔承台及桩基础按实际尺寸建模,桩基刚度计入0.8的折减系数。
土弹簧刚度按下式计算得到:1k ab mz =,式中,a 为土层厚度,1b 为桩基计算宽度,z 为计算点距地面或一般冲刷线高度。
代入1b =2.106m ,m =10440 kN/m 4,各分层厚度及计算点高度即可得到沿桩基深度的土弹簧刚度。
在桩侧只施加水平土弹簧约束,在桩底还施加竖向土弹簧约束,竖向土弹簧刚度采用相关软件按群桩基础计算得到。
关于 承台 底部钢筋网

关于承台底部钢筋网关于承台底部钢筋网《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下称《新基础规范》)5.2.5"承台和横系梁的构造2等桩顶直接埋入承台时,应在每根桩的顶面上设1~2层钢筋网。
当桩顶主钢筋深入承台时,承台在桩身混凝土顶端平面内须设一层钢筋网,在每米内(按每一方向)设钢筋网1200~1500mm2,钢筋直径采用12~16mm,钢筋网应通过桩顶且不应截断。
"条文说明 5.2.5"承台厚度、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应按受力确定。
但承台受力复杂,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计算方法,按现有的设计经验,承台厚度宜为桩直径1.0~2.0倍,且不宜小于1.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在承台底部的桩顶布置一层钢筋网。
当桩顶主钢筋深入承台连接时,此项钢筋网须全长通过桩顶,并与桩的主筋帮扎在一起,以防止承台受拉区裂缝开展,见本条文说明图5-2"。
从图5-2中可以看出:1、破桩头后桩顶嵌入承台100mm;2、"承台下部的钢筋网"放在桩顶上。
3、承台受力主钢筋未示出。
疑问:此处的"承台下部的钢筋网"和承台下部的受力主钢筋同在一个位置,如何放置呢?是放在主钢筋上面呢,还是放在主钢筋下面呢?在以往承台的设计中(包括桥梁大师等桥梁设计软件),大多数采用的是"桩顶主钢筋深入承台"的方式,承台下部的双向受力主钢筋均放置在桩顶上,并未见如条文说明图5-2的钢筋网。
难道是《新基础规范》此处有新的改进么?两种观点:1、此处须有一钢筋网,一般情况下主受力钢筋满足此钢筋网的1200~1500mm2的面积要求就不需要另外设置了;2、除主受力钢筋外须另增加一个钢筋网。
关于此钢筋网,我们从其他相关规范条文来探寻:一、《新基础规范》5.2.6桩与承台、横系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桩顶主筋深入承台连接:桩身嵌入承台内的深度可开用100mm;"此条和条文说明5.2.5附图5-2是相符的。
《桥梁施工》课程标准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适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名称:桥梁施工
执笔人:张裕超
审定人:杨勃
编制时间: 2016年7月22日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表
二〇一三年五月
“桥梁上施工”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2:桥梁基础施工学时:12学时
学时:24学时
学习情境2:桥梁墩台施工
学习情境3:梁桥桥跨施工学时:20学时
学习情境4:桥面施工学时:6学时
学习情境5:拱桥施工学时:34学时
学习情境6:斜拉桥和悬索桥施工学时:6学时
表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7:涵洞施工学时:6学时
学习情境8:桥梁专项设计学时:4学时
三、“桥梁施工”课程考核评价
四、附录。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探讨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探讨陈丹华【摘要】2007年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是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和完善.论述了其中有关的更新点及创新点.同时,对新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目的是更好地完善新规范.%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issued《Code for Design of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 JTG D63 - 2007 ), which was emended and perfected on the basis of 《Code for Design of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 JTJ 024- 85 ). The paper discussed interrelated update and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for problem existed in the new criterion. The purpose is betterly perfect new criterion.【期刊名称】《公路工程》【年(卷),期】2011(036)002【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地基与基础;桥涵;规范【作者】陈丹华【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3.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JTG D63—2007)是在 2007年 9月发布,在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第四部分 公路专业岩土工程师标准规范与条文说明 · $%,, · !!!!!!!!!!!!!!!!!!!!!!!!!!!!!!!!!!!!!!!!!!!!!!!!!!!!
第一章 总则及其条文说明
第一节 总 则
第 !"#"! 条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地基基础设计;厂矿、林业专用公路和城市道 路桥涵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可参照使用。 第 ! " # " $ 条 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规定采用;基础 结构设计应按《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 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 ! " # " % 条 桥涵地基基础的设计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及耐久性。 第 ! " # " & 条 桥涵基础的类型,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上部构造、荷载、材料供应和 施工条件等合理选用。 第 !"#"’ 条 桥址处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应满足查明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下水的状态等要求,以保证桥涵上部构造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
%’-
%*-
2#-
22-
24-
+!-
注:!老粘性土是指第四纪晚更新世( $ ’)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 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
#
.
5
# 6 %# ## ( !
式中:%#———压力为 - " #/ 01 时,土样的孔隙比;
## ( !———对应于 - " #—- " !/ 01 压力段的压缩系数(# 7 / 01);
目录
· $+ ·
!!!!!!!!!!!!!!!!!!!!!!!!!!!!!!!!!!!!!!!!!!!!!!!!!!!!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两个水平含水层,厚度均为1.0m,Kc=3×10-2Cm/s,K2=8×10-2cm/s,水平渗流时的平均渗透系数为()×10-2cm/s。
A. 5.5B. 3.0C. 8.0D. 10.0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砂土内摩擦角φ=34°,若σ3=100kPa,则达到极限平衡时的σ1为()kPa。
A. 291.6B. 353.8C. 376.9D. 402.7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关于桩基础的构造要求?()A. 对于锤击或静压沉桩的摩擦桩,在桩顶处的中距不应小于桩径(或边长)的3倍B. 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连接时,当桩径为1.5m时,埋入长度取1.2mC. 当钻孔桩按内力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应在桩顶3.0~5.0m内配置构造钢筋D. 直径为1.2m的边桩,其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可取360mm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公路桥梁桩基础,桩长30.0m,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在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时,桩端以上桩侧阻力增强段最大范围可取下列哪个值?()A. 12.0mB. 8.0mC. 6.0mD. 4.0m5.(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潜水位等值线图上,等水位线由密变疏可能的原因是下列哪些选项?()A. 含水层颗粒由细变粗B. 地下水渗流方向有地表河水补给C. 含水层下部有天窗,潜水补给承压水D. 含水层厚度增大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关于联合体投标,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B. 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C. 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分别与招标人签订合同D. 招标人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7.(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平坦稳定的中硬场地,拟新建一般的居民小区,研究显示50年内场地的加速度和超越概率关系如下表所示,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场地的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 该场地峰值加速度为0.07g地震的理论重现期约为475年B. 今后50年内,场地遭受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的可能性为50%C. 可按照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的相关要求进行结构抗震分析D. 遭遇峰值加速度为0.40g地震时,抗震设防目标为损坏可修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预压法处理软弱地基,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真空预压法加固区地表中心点的侧向位移小于该点的沉降B. 真空预压法控制真空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基发生失稳破坏C. 真空预压过程中地基土孔隙水压力会减小D. 超载预压可减小地基的次固结变形9.(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下列哪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属于甲级?()A. 邻近地铁的2层地下车库B. 软土地区三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C. 同一底板上主楼12层、裙房3层、平面体型呈E形的商住楼D. 2层地面卫星接收站10.(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一不排水抗剪强度Cu=25kPa的黏性土地基,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已测得桩土间的压缩模量Es=1.7MPa,并己知置换率m=0.25,桩土应力比n=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确定的复合土层压缩模量Esp为()MPa。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1个一般1.0.1为了满足公路桥梁和涵洞基础设计的需要,并使设计满足先进技术,安全可靠,适用性和耐久性,经济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梁和涵洞的基础设计。
其他道路,桥梁和涵洞的基础设计也可以参考。
1.0.3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节约资源的原则。
基础类型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势,荷载,材料条件,上下构造形式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1.0.4应在桥梁现场进行工程地质勘测,所提供的勘测数据应能正确反映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影响桥梁和涵洞稳定性的不利地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土壤和地下水的埋葬。
1.0.5基础结构设计的功能和效果的结合应按下列规定:1.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的要求,应通过作用效果和偶然结合的基本组合来检查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基本组合: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按总则第4.1.6条第1款的规定执行作用效果的组合表达式,结构重要性系数,各作用的局部系数和作用的组合系数。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在稳定性检查计算中,上述系数取1.0。
2)意外组合(不包括地震活动)动作效果的组合可以表示为:2.当基础结构需要在使用寿命极限状态下设计时,应根据通用规范第4.1.7条确定短期效果组合和长期效果组合,频繁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的表示形式。
用于公路桥梁和涵洞的设计(JTG d60-2004)。
1.0.6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检查:1.0.7应对基础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
1.0.8在检查地基的竖向承载力时,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和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地震除外),将传递到基座或承载平台底部的效应进行组合。
行动)。
作用效果的总和应小于或等于基础承载力或单桩承载力的相应阻力允许值。
采用短期效果组合时,可变作用的频率系数取1.0,冲击系数应包括车辆载荷。
对于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m的拱桥,涵洞和重力墩,在基础计算中可以忽略车辆的冲击系数。
17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1.1.4桥址处工程地质情况不但对选择基础方案和事后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往往影响桥型方案的正确选择。以往,由于地勘工作做得不够详细和深入而造成浪费甚至返工的事故并非个别例子。因此,在桥位选定以后,必须对桥址处的地质情况进行认真的勘探,对于可能布置墩台的位置,更应准确探明情况。当在桥址处存在断层或岩溶,不均匀地层内埋有局部软弱土层,以及在起伏不平或倾斜岩层的地基上修建基础时,更应特别加强工程地质的勘探工作。
一112一
基础结构当需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采用标准值,可变作用采用短期效应组合的频遇值系数和长期效应组合的准永久值系数,与主体结构相同。
1.1.6基础结构的稳定性验算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之一,将基础视为刚体使其保持静力平衡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系数。平衡作用效应和不平衡作用效应可取标准值组合,作用效应组合表达式中的各项系数均取为10。在计算中,应考虑作用效应的最不利组合。对使结构失稳的同向、且可能同时出现的可变作用效应都应组合在内,使达到组合效应最大值;而使结构稳定的同向、但有可能不同时出现的可变作用效应,则应选用其中主导作用效应,其他可变作用效应不予组合,以使稳定作用效应达最小值。最后所得稳定性系数应满足规范的规定值。
1.1.5基础结构作为桥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桥涵主体结构一样应进行自身承载力验算,以保证其在最不利作用效应组合下具有足够的安全度。承载力验算的内容有:受弯、受压和受剪承载力、抗冲切和局部承压承载力。有关现行规范已为这些验算提供了方法和公式。作用效应的组合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参与基本组合的各个作用是经常出现在结构上的,取其值为设计值,也即在它们的标准值基础上乘以相应的分项系数,所以基本组合就是各作用设计值在结构中引起的效应的组合;在组合中当同时出现多个可变作用效应时,尚应考虑根据可变作用数量多少而确定的组合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采用与主体结构相同值。上述各项系数在有关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偶然组合是由地震作用或船舶撞击荷载或汽车撞击荷载参与的组合。这些都是偶然作用于结构上的。有关地震作用的取值及组合由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规范的偶然组合仅指船舶撞击荷载或汽车撞击荷载参与的组合。由于偶然荷载出现的概率很小,且作用在结构上的持续时间也很短,但一旦出现其值很大,因此,进行效应组合时,两个偶然荷载不能组合在一起,永久荷载和偶然荷载均可取标准值效应,分项系数和结构重要性系数均取为1。0;其他可变作用效应视具体情况可有多个参与组合,但其值应分别取小于标准值的适当代表值,如频遇值、准永久值等,不考虑组合系数。但当这些代表值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概率很小或对基础结构非不利时,也可不予组合。至于结构稳定性验算,由于要利用原规范的稳定性系数,所以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其作用取值及效应组合仍按原规范的规定采用,即结构重要性系数及作用的各项系数均取为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效应组合值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抗力——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或单桩承载力容许值。
1 当采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时,其中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均取为 1.0,且汽车荷载应计
入冲击系数。
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 0.5m 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其地基计
算可不计汽车冲击系数。
2 当采用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时,其组合表达式按本规范第 1.0.5 条采用,但不考虑结构
-7-
总则
k ——冻胀力修正系数; αi、αp ——振动沉桩时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ζ s ——在覆盖层中各层土桩侧摩阻力的发挥系数; βp、βsi ——采用后压浆技术的灌注桩各层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的增强系数; ϕ ——内摩擦角; c ——粘聚力。
-8-
3 地基岩土的分类、工程特性与地基承载力
级。 2.1.4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combination for short-term action effects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其中可变作 用频遇值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与频遇值系数的乘积。 2.1.5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combination for long-term action effects
ψ2j ——其它第 j 个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 4.1.7 条第 2 款的规定采用;稳定验算时取 ψ2j =1.0;
γ Gi 、 γ a ——上面表达式中相应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均取值为 1.0。 2 当基础结构需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表达
值计算;
Sbk ——使基础结构稳定的作用标准值效应的组合值,按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最小组合 值计算;
k ——基础结构稳定性系数。
1.0.7 基础结构应进行耐久性设计。
1.0.8 地基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时,传至基底或承台底面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短期效应组合采用;同时尚应考虑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不包括地震作用)。
SaK ——偶然作用标准值效应;
SQ1K ——除偶然作用外,第一个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该标准值效应大于其它任意第 j
个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
SQjK ——其它第 j 个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 ψ11——第一个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
总则
第 4.1.7 条第 1 款的规定取用;稳定验算时取 ψ11=1.0;
化、强风化、全风化 5 个等级。
岩石按软化系数分为软化岩石和不软化岩石,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 0.75 时,应定为软
化岩石,大于 0.75 时,定为软化岩石。软化岩石frk高于 30MPa者仍按软质岩计。
表 3.1.3 岩石坚硬程度分级
总则
1 总则
1.0.1 为了适应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的需要,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 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地基基础的设计;其他道路桥涵的地基基础设计也可参照使用。 1.0.3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的原则。
[Rt ]——摩擦桩单桩轴向受拉承载力容许值;
τsk ——季节性冻土切向冻胀力标准值; qsk ——基础侧面与融化层的摩阻力标准值; qpk ——多年冻土与基础侧面的冻结力标准值; QS ——基础周边融化层的摩阻力; Qp ——基础周边与多年冻土的冻结力。 2.2.2 作用及其效应有关符号 N ——作用于地基上的竖向力; M ——由作用于墩台水平力和竖向力引起的对基础重心轴的弯矩; Pi ——作用于墩台或基础分项竖向力; Hi ——作用于墩台或基础分项水平力; Fk ——作用于基础上或桩(柱)顶上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 ——基础或桩(柱)自重标准值及基础上土重标准值; T ——对基础或桩(柱)切向冻胀力; s ——地基最终沉降量。 2.2.3 几何尺寸有关符号 b ——基础底面短边边长; l ——基础底面长边边长、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桥梁跨径; h ——基础底面或桩端埋置深度、桩嵌入基岩深度; dmin ——基底最小埋置深度; zd ——设计冻深; z0 ——标准冻深;
fr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p ——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应力; pmax、pmin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小压应力;
-5-
总则
p0 ——基础底面处附加压应力; γ R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抗力系数; Cu ——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容许值;
qik ——第 i 层土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qrk ——桩端处土的承载力标准值;
基础的类型应根据水文、地质、地形、荷载、材料情况、上下部结构型式和施工条件合理
地选用。
1.0.4 桥址处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的勘察资料应能正确反映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影 响桥涵稳定的不良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下水埋藏等详细情况。
1.0.5 基础结构设计的作用及其效应组合,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11 季节性冻土 seasonal frozen soil
冬季冻结、春(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
-4-
总则
2.1.12 多年冻土 permafrost 冻结状态持续两年以上的土层。
2.1.13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群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或单桩之间连接系梁所组成的基础。
-6-
总则
hmax ——基础底面下容许最大冻层厚度; A ——基础底面积; Ι ——基础底面积惯性矩; W ——基础底面积抵抗矩; e0 ——基础底面竖向力的偏心距; d ——桩身直径; Ap ——桩端截面面积; li ——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厚度; u ——桩身的周长、嵌岩桩嵌入部分周长、沉井井壁周边长度。 2.2.4 参数和系数有关符号 Ip ——塑性指数; IL ——液性指数; w ——天然含水量; e ——天然孔隙比;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其中可变 作用准永久值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与准永久值系数的乘积。 2.1.6 承载力容许值 allowable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地基压力变形曲线上,在线性变形段内某一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2.1.7 节理 joint
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层无明显位移的裂缝或裂隙。 2.1.8 持力层 bearing stratum
直接承受基础作用的地层。 2.1.9 下卧层 underlying stratum
位于持力层以下,处于被压缩或可能被剪损的一定深度内的土层。 2.1.10 重力密度(简称重度)gravity density
作用效应组合可采用下式:
m
n
∑ ∑ γ 0Sad = γ 0 ( γ GiSGiK + γ a SaK + ψ11SQ1K + ψ2jSQjK )
i=1
j=2
(1.0.5)
式中 γ 0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 γ 0 =1.0;
Sa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偶然组合的效应组合值;
SGiK ——第 i 个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
地基岩土的分类、工程特性与地基承载力
3.1 地基岩土分类
3.1.1 公路桥涵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特性岩土。
3.1.2 岩石为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地质体。作为公路桥涵地基,除应确
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本规范第 3.1.3 条、第 3.1.4 条、第 3.1.5 条规定划分其坚硬程度、
由两根及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2.1.17 沉井基础 open caisson foundation
上下敞口带刃脚的空心井筒状结构,依靠自重或配以助沉措施下沉至设计标高处,以 井筒作为结构的基础。 2.1.18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用的工程措施。 2.1.19 切向冻胀力 tangential frost-heave
-2-
总则
1.0.10 作用取值及其效应组合、有关系数的取用除有特别指明外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 规范》(JTG D60)的规定执行;基础结构计算应按现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 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的规定执行;地基基础的抗震 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1.0.1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 承受结构作用的土体、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es 为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安全性,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
软化程度、完整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
3.1.3 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按表 3.1.3 分为坚硬岩、较硬岩、 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5 个等级。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或不能进行该项试验时,可按本规范附
录表A.0.1-1 定性分级。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按本规范附录表A.0.1-2 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
式、频遇值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均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 4.1.7
条确定。
1.0.6 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可按下式进行验算:
式中
k ≤ Sbk γ 0Ssk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