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危险、有害识别表
氮气危险、有害识别表

22006(液化的)
RTECS号:
CAS号:7727-37-9
理
化
性
质
性状:不燃气体。无色、无味。
熔点:-209.8℃
溶解性:微溶于水
沸点:-195.6℃
相对密度:0.9674(气相,以空气=1)
:1.43(液相,以水=1)(-196℃)
临界温度:-147.05℃
临界压力:3.39Mpa
吸入氮气窒息:应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给氧,送医院处理。
消防
可用雾状水扑救;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
处理
残余废气或泄漏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
运
按充装系数进行充装;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免受热膨胀而引起爆炸;严禁与油脂接触;性质相抵触的应分开储运;装运时必须套好气瓶的安全帽,拔放堆装,头部指向右侧,高度不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装卸时不能溜坡;滚动、拖拉、剧震,不能肩扛、背负;搬运时不要用电磁起重机;仓库地坪宜用不燃材料,地面应平整,防止倾倒。
危险性如氮气钢瓶在日光下暴晒或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如钢瓶铜头被摔坏容易引起爆炸
氮气危险、有害识别表
标
识
中文名:氮、氮气
英文名:Oxyen,compressed(压缩的)
Oxygen,refrigerated liquide(液化的)
分子式:N和N2
分子量:28.013
UN编号:1066(压缩)
1977(液化的)
化学性能:稳定
属2.2类不燃气体。
燃烧
爆炸
危险性
如氮气钢瓶在日光下暴晒或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如钢瓶铜头被摔坏,容易引起爆炸。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
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冷冻装置:丙烯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循环冷却水站:液氯除盐水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一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MSDS N2(氮气)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2.2 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 急性潜在健康影响: 吸入:简单的窒息剂。氮是无毒气体,但它会置换出空气中的氧而引起窒息。缺氧会引 起严重的伤害或死亡。 眼接触:无不良影响 皮肤接触:无不良影响 暴露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 损害器官:无 影响结果:窒息 症状:若人员处于含氧量在 19.5%以下的的空气中,会引起眩晕、疲倦、恶心、呕吐、唾液过 多,反应迟钝,失去知觉甚至死亡。若人员处于含有 8-10%或更少的氧含量的空气中, 将会无任何先兆地失去知觉,失去自我救护及的能力。 过份暴露造成的病状恶化:无 致癌性:未被 NTP、OSHA及IARC列为致癌物。 环境危害:无明显影响 燃爆危险: 异常火灾与爆炸危害:当气瓶处于高温或有火的环境中时会迅速排放或剧烈爆炸。大部分气瓶 设计了温度升高时的泄压装置。由于热量的作用钢瓶内压力会增加,如果泄压装置失灵会引起 钢瓶爆炸。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一定不要拉、滚动或滑 动钢瓶。用合适的手推车来移动钢瓶,不要试图抓住气瓶的盖子来 拎起它。保证气瓶在使用的全过程中为固定状态。用一个减压调节阀或独立的控制阀安全地从 气瓶内释放气体。用单向阀来防止倒流。 不要加热气瓶以使压力和排出量加大。如果使用者在操作气瓶阀时有困难,需停止使用, 并与供应商联系。不可将工具( 如:扳手,螺丝刀,橇棍等)插入阀盖内。否则会损坏阀并引起 泄漏。使用可调节的带扳手来打开过紧或生锈的阀盖。 它与所有的普通材料都是相容的。管线和设备的设计要满足压力的需要。 特殊要求: 要根据美国压缩气体协会的规定储存和使用压缩气体.(电话 703-412-0900)手册CGA P-1 钢瓶中的压缩气体的安全处理.当地对存储或使用可能规定要有特殊设备。 注意:使用者一定要意识到氮气浓度升高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有限空间。遵守OSHA的规 定,特别是 29CFR1910.146。 储存注意事项: 在通风良好、安全且不受天气影响的地方立直存储,存储温度不可高 125F(52C),存储区 域内不应有燃性材料并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不应有盐或其他腐蚀性材料存在。 对于还未使用的气瓶应保持保护阀盖和输出阀的密封完好。将空瓶与满瓶分开存放。
氮气危险有害特性识别:泄漏、爆炸、中毒、窒息

氮气危险有害特性识别:泄漏、爆炸、中毒、窒息氮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1.氮气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在空气中约占78%。
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分子量为30.02。
氮气属于非金属元素,具有极低的化学活性,在正常条件下很难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氮气泄漏氮气泄漏可能导致以下危害和后果:氧气缺乏:氮气大量泄漏后,会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引发缺氧和窒息症状。
燃烧爆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氮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温会引发燃烧爆炸。
容器受损:氮气泄漏可能导致设备、容器受损,甚至发生破裂、损坏等事故。
3.氮气爆炸氮气爆炸的危险性和原因主要包括:压力过高:氮气在高压下容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温度骤升、压力剧增,进而引发爆炸。
容器受损:如容器存在裂缝、孔洞等缺陷,或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导致氮气泄漏并发生爆炸。
火源存在:火源是引发氮气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包括明火、电火花、飞溅火花等。
4.氮气中毒氮气中毒的原理是高浓度氮气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停止和窒息。
氮气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困难等。
预防氮气中毒的方法包括佩戴呼吸器、定期检查空气中氮气浓度等。
5.氮气窒息氮气窒息的原理是氮气占空气的比例过高,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发窒息症状。
氮气窒息的症状包括恶心、呼吸困难、晕厥、意识丧失等。
预防氮气窒息的方法包括定期监测空气中氧含量、佩戴氧气呼吸器等。
6.氮气引燃在高温或明火存在的情况下,高纯度氮气可能发生引燃。
但实际上,由于氮气的化学惰性,引燃所需的温度和能量较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少发生氮气引燃事故。
然而,在生产、储存和使用高纯度氮气的过程中,仍需注意防止其与氧气、氢气等其他可燃气体混合,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潜在的引燃风险。
7.氮气排放氮气排放的主要途径包括工业生产、化肥制造、食品加工和金属冶炼等领域。
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氮气。
当这些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液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液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氮是一种无色、极低温的液体,没有气味。
它的熔点为-209.8℃,沸点为-195.6℃,相对密度为0.81/-196℃(相对于水)和0.97(相对于空气)。
氮微溶于水和乙醇,且不易燃。
然而,氮比空气重,可能会在低层空间积累,造成缺氧。
如果漏损,氮液将迅速蒸发,使空气中过饱和,有窒息严重风险和燃烧爆炸危险。
氮气的灭火方法是使用各种灭火剂,但受热会引起压力升高,有爆裂危险。
氮是一种不燃气体,属于第2.2类危险货物。
在储存和运
输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源和热源,并与易燃气体和金属粉末分开存放。
包装和储仓内温度不应超过30℃。
验
收时要注意品名和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氮气具有稳定性,不存在聚合危害。
目前未制订氮的职业接触限值。
人体接触氮的途径主要是吸入。
氮液体可能会引起冻伤,漏损时也可能造成严重窒息风险。
为了预防这种危险,应采取密闭操作和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在作业场所空气
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在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
在氮气泄漏污染区,应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泄漏处置。
几种危险气体特性表

转炉煤气
1570
第2.3类易燃气体
12.5%-75%
乙类
无资料
Ⅱ级(高度危害)
当发生煤气泄露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转炉煤气含一氧化碳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可致死。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为Ⅱ级(高度危害)。工作场所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6
氧气
22001(压缩)22002(液化)
1072(压缩)1073(液化)
第2.2类不燃气体
无意义
无意义
乙
无资料
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液氧气化后,体积膨胀800倍,则具更大的危险性。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人出现氧中毒症状;吸入氧40%~60%的浓度氧时,会出现呼吸衰竭,严重者可死亡;氧浓度在12%以下时,人会感到呼吸困难,对消防人员及火灾受害者有严重的威胁;当氧浓度小于6%时,可至人死亡。液氧可引起皮肤和其他机体组织的严重冻伤。
10
乙炔
21024
1001
第2.1类易燃气体
无意义
2.1%~80.0%
甲类
—
—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铜、银、汞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3
焦炉煤气
21003
2034(主),1028(次)
第2.1类易燃气体(主)
第2.3类毒性气体(次)
6%~30%
甲类
无资料
Ⅱ级
氮气安全数据表

手部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运输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自燃点(℃):-
相对密度(空气=1):0.97
相对密度(水=1):0.81(-196℃)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毒害
性及
健康
危害
毒性资料
无资料
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
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氮气安全数据表
氮气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氮[压缩的或液化的]
氮[压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氮[压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2829c26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7.png)
戊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资料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先发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皮肤、眼睛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就医治疗。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气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不燃,但在日光曝晒下,或搬运时猛烈摔甩,或者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95.6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临界温度(℃)
-147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无资料
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毒。
对人体
危害
液氮可灼伤皮肤,进入氮气柜吸入高浓度氮可致窒息。
急救
皮肤灼伤: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沾污的衣裤、鞋袜等;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min;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用脏布包裹;灼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吸入氮气窒息:应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给氧,送医院处理。
消防
可用雾状水扑救;用雾状水保持机送至空旷地方。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
运
按充装系数进行充装;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免受热膨胀而引起爆炸;严禁与油脂接触;性质相抵触的应分开储运;装运时必须套好气瓶的安全帽,拔放堆装,头部指向右侧,高度不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装卸时不能溜坡;滚动、拖拉、剧震,不能肩扛、背负;搬运时不要用电磁起重机;仓库地坪宜用不燃材料,地面应平整,防止倾倒。
氮气危险、有害识别表
标
识
中文名:氮、氮气
英文名:Oxyen,compressed(压缩的)
Oxygen,refrigerated liquide(液化的)
分子式:N和N2
分子量:28.013
UN编号:1066(压缩的)
1977(液化的)
危规号:22005(压缩的)
22006(液化的)
RTECS号:
CAS号:7727-37-9
理
化
性
质
性状:不燃气体。无色、无味。
熔点:-209.8℃
溶解性:微溶于水
沸点:-195.6℃
相对密度:0.9674(气相,以空气=1)
:1.43(液相,以水=1)(-196℃)
临界温度:-147.05℃
临界压力:3.39Mpa
化学性能:稳定
属2.2类不燃气体。
燃烧
爆炸
危险性
如氮气钢瓶在日光下暴晒或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如钢瓶铜头被摔坏,容易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