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经典海报赏析
张艺谋电影海报赏析概要

这张是电影《菊豆》的美国 版海报,像一把小小不息的 火,燃着蓝色的火苗,在无 尽的黑里盛放。人物呈红色 出现在生命力。人 物站立最中间,抱着的 孩子表示了女主在电影 中的身份。
7
这个不是海报,但我喜欢 这个字体:正如这部电影 的人生一样。活得虽不是 很大气,凛冽,但照样活 得饱满,自得。
《十面埋伏》
24
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 伏》 的海报, 发现有十余种版 本, 有中国版、美国版、韩国版、 日本版、德国版、英国版在不 同的国家发行各不相同的电影 海报, 是将影片推向国际舞台的 重要战略之一。同时这一时期 的电影海报设计也呈系列化。
在下些系列海报中,不难发现, 色彩应用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 画面中人物的表情、背景、以 及字体设计都展现了中外结合 的风格。
《十面埋伏》
25
26
21
《英雄》的电影色彩在黑色、 红色、绿色、黄色四种色调 的对比中产生意义。在红色 调和黑白色调的对比之下, 我们发现红色是带有暴力倾 向的,也是无名情绪的主观 色彩。 《英雄》利用纯度如此高的 色彩讲故事,处理的手法还 是诗意化的,强烈的色彩对 比参与了剧情,也推动着情 节的发展。
22
23
《十面埋伏》海报中的绿色 再次挑战色彩的视觉冲击效 果,整个画面一片碧绿。在 色彩心理学中,绿色代表着 生命、希望、淡定、从容。 也许正是导演所期待的一个 公平的舆论环境吧!
张艺谋电影海报赏析
戏剧影视 陈茜
对于电影来说,海报的外在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和地位,也是能够确保电影作品达到较好宣传 效果的重要措施,是顺利完成电影票房任务使命的 重要关键性因素。
当前,最常见的电影海报的形式就是张贴海报的 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将电影作品的精华 展现在广大的电影爱好者或者受众的视野之中。从 这个角度上来分析,一幅具有艳丽色彩、动感形式、 强烈刺激的电影作品海报,能够更加有利于吸引起 广大的电影爱好者或者受众高度关注和持续关注。
电影海报设计

电影海报设计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
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
”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
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
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
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
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
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
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
分析《英雄》中构图艺术的体现

分析《英雄》中的构图艺术08新闻学 200813000523 谢晖张艺谋自己是摄影师出身,对于画面的角度、搭配、颜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感觉下,《英雄》中大胆运用局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效果;在突出大块面黑、白结构的前提下,用简练的构图手法,造成对比的效果。
求饱满,忌松散;求简洁,忌繁杂。
可以看出张艺谋在构图上比较推崇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喜欢“简练的构图手法”。
其构图原则是“求饱满,忌松散;求简洁,忌繁杂”,在他改行当导演之后,在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思想的痕迹。
画面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
这样的形象势必造成线内、线外的留白。
电影界有一句箴言:“天堂就在细节之中。
”纵观张艺谋的影片,其构图艺术中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张艺谋善于“以小见大”,即他能将我们现实生活中习见的平凡的细节通过精心的富有匠意的点染,而赋予它鲜活的生命,从而使影片的构图虽简练却不失饱满。
其中《英雄》对“水滴”、“飞箭”的表现正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湖面上的决战,打到最后的时候,变成两个男人在打一滴水,非常有趣。
这一滴水滴到张曼玉扮演的飞雪的脸上,然后带出感情的高潮。
《英雄》里无名向残剑、飞雪展示“十步一杀”绝技的“藏书阁”,数十面围成圆形的花鼓则类似于后者满屋的书简等。
《英雄》的画面与色彩背发挥到极致,非常精彩,非常精致,视觉冲击力很强,有着鲜明的特点。
张艺谋用色彩讲述了《英雄》这个故事,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红色,喜庆,大胆,表现力强的颜色,在无名的叙述中被大幅度的采用。
房子内部色调的红,服饰静一色的红,墨水朱砂的红,胭脂粉黛的红,在第一部分中充分的运用了起来。
演员服饰采用的丝绸质地,使得画面的整个效果线条丰满,轻盈灵动,流畅婉转,加之镜头常采用仰拍,所以画面被包容在演员衣角袖口之下,视觉上更加具有冲击性。
黄海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的中国美学映射

黄海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的中国美学映射作者:邹昕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设计师黄海以其近年来设计的一系列优质的电影海报在国内电影海报界闻名遐迩。
在黄海的电影海报中艺术性与商业性高度统一,完美融合。
他的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作品具有本土化特征,引起了观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以黄海电影海报的符号元素、色彩、点线面的意境营造为切入点,聚焦中国美学思想在电影海报设计形式中的映射,深入体会中国美学元素在电影海报视觉艺术中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关键词:黄海;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中国美学一张电影海报对于一部电影作品来说如同人的一张脸,我们从这里可以获得一部电影的第一信息。
首先,美一定是判断一张电影海报的基本标准。
其次,基于美的标准之上电影海报中所传递与表达的思想于受众而言更为重要。
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他有意识地将中国美学思想融入其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本土元素符号进行灵活设计,将中国美学思想通过电影海报这个媒介传递给大众,让我们在观赏其电影海报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美学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
一、中式物象符号的视觉设计元素表现(一)汉字书法元素的图像化设计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国设计师黄海在其电影海报设计中将汉字书法充分运用。
汉字书法成为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符号。
黄海通过对汉字书法巧妙地设计及其运用,将汉字书法生机盎然、灵动活泼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汉字设计起到传递电影主要信息的作用。
《江湖儿女》中,“江湖儿女”四字位于海报的视觉中心,占据了整幅海报的主体空间,视觉效果极佳,气势宏大。
海报中“江湖儿女”四字图像化设计自由轻松,字体笔画设计与中国书法笔触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具有江湖的力量感与运动感,为江湖情义的表达创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国的忠义以及大观精神跃然纸上。
在《山河故人》电影海报中,山川是抽象的、冰封的,但充满生命的人各立其中,对未来满怀憧憬。
“山河故人”四个汉字顶天立地,气势恢宏,字体大小的设计主次有序,横竖撇捺的细节处理得当,设计师有意将“山”和“人”字放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电影海报底下居中部位的“约故人相见,看山河不变”的文案遥相呼应。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

电影《影》的视觉符号解读:水墨下的人性《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电影通过视觉符号塑造了一幅水墨画般的中国古代宫廷景象,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在影片中,许多视觉符号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影》中的一些视觉符号。
首先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水墨画风格。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墨重彩、意境深远的特点。
在《影》中,张艺谋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画的元素,通过影片的色调、布景和构图等方面来呈现出一种明清古代宫廷的审美氛围。
整部电影的画面给人一种素雅、典雅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宫廷画卷悠然展开。
这种水墨画风格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为了塑造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一种悠然自得的古代宫廷美学。
其次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光影效果。
在《影》中,光影被巧妙地运用,成为了塑造情感氛围和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媒介。
电影中的光影呈现出一种古代宫廷的质感,时而明媚、时而幽暗,宛若一幅水墨画的细节。
在一些关键的情节中,光影的运用更是展现出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比如在宫廷争斗的场景中,光影的变化仿佛是一个巧妙的戏剧舞台,让人物的情感冲突更加深刻。
光影的运用不仅展现出了导演的艺术功力,更是为整个电影增添了一种深刻的审美情感。
电影中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影片中的重要视觉符号。
《影》中的服饰和道具都采用了古代宫廷的元素,比如汉服、发簪、腰带等,这些服饰和道具都呈现出了一种古代宫廷的风姿。
通过服饰和道具的运用,影片营造了一个古代宫廷的生活场景,而古代宫廷所承载的礼仪、仪态、权力斗争等元素也随之浮现。
这些服饰和道具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更是为古代宫廷文化的再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解读的是电影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
在《影》中,自然景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视觉符号,体现了古代宫廷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
电影中的自然景观呈现出一种神秘、婉约的气息,比如宫廷花园、湖泊、山林等,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恬静的意境,更是为影片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种更加深刻的背景。
从《智取华山》看海报收藏

从《智取华山》看海报收藏作者:朱浩云来源:《检察风云》2010年第21期提起故事片《智取华山》,恐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会很熟悉,它是新中国早期红色革命战争经典影片。
此片为黑白故事片,195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编导为郭维,主要演员为李金榜、杨义卫、郭允泰等。
影片故事曲折动人,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在观众中有很大影响。
然而,这部影片片名最初定为《奇取华山》,毛主席看完此片后,觉得“奇取华山”片名不妥,建议将“奇”改为“智”,这一字之改,可谓恰到好处,并显示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学功底,许多人觉得毛主席改得好、改得妙。
由于当时《奇取华山》的海报已印好,考虑到节约成本,电影公司就增印了一个“智”字,然后贴在“奇”字之上,将“奇”字覆盖。
应该讲,此海报在早期海报设计中属于经典之一,不少藏友对此张海报钟情有加,中国电影海报收藏网网主常平还特将《智取华山》海报作为唯一标图,进一步扩大了《智取华山》海报的影响。
以笔者之见,《智取华山》海报收藏价值很高。
其原因,主要是该海报题材众多,粗算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该海报是新中国第一张改版海报,而改版海报在中国电影海报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出修改内容,其意义更显得非同寻常。
二是《智取华山》海报为海报设计名家王延陵的代表作。
王延陵与颜地、樊楠、李念淑、海雄、焦焕之等名家为新中国早期海报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海报还有《山间铃响马帮来》、《暴风骤雨》、《新春》、《没有太阳的街》等。
三是海报设计精湛,主题突出,一目了然,尤其是人物刻画神形兼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即使今天重温,仍具有很大的魅力。
四是《智取华山》是新中国早期红色革命战争经典影片,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影响甚大,许多观众看过不止一遍。
1957年该片还荣获捷克第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
以后,又出版了电影版的连环画,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
由于海报的收藏价值与影片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智取华山》影响力大大提升了此海报的收藏价值。
浅析中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征

电影 海 报 可 以说 是 电影 的 名片 ,是 电影 信 息传 达 的主 要 方 调便 以大红 为主 ,但 是在 华丽 柔美 的色 彩 下 ,却 呈现 出 一 种 暗 淡
式 。 电影海 报通 常会 以写实 的手 法来 展现 电影 中的主 人 公形象 或 的色 凋,从 而透 出… 种淡 淡 的哀伤 。海 报 中女 主人 公身 穿 红色 的 故事 背 景 。近年 来我 因电影 产业 进 入 了 前 的发 展阶 段 , 电影海 旗袍 ,却是满 面 的倦 容 , 目光 中充 满 哀怨 。身 旁 的大红 灯 笼发 出
,
水 强化 电影 的 表象 特征 ,将 人 带 入到 电影所 要 描绘 的意 境 当 的影片 ,还 存在 一 定的 距离 。 电影海 报 的设计 也应 该 意 识到这
这种 意境 当中 , 一 电影 所 要表 达 的精髓 会 被集 中处 理 ,
从 而达 到情 与境 的 交融 目的 ,进 而 引发 人们 的思 索 与探 求心 理 。
从 而 引发人 们 的好 奇心 理 ,到底 怎 么 的 境 能够 让 主人 公呈 现 出 民族 图形纹 样 、传 统色 彩等 ,是 现代 平面 设 计 的重要 运用 几 素 , 这 种表 情呢 ?产 生 ‘ 睹 为快 的心 理 。这 样 的设计 元 素与 影片 所在 也 应 该 是 电 影海 报 设 计 的 重 要表 现 手 法 。在 运 用这 些 元 素 的 同 表达 的 主题 相 得益 彰 , 后 也 会令 人 回味无 穷 。随 着 中 国电影海 时 ,也需 要考 虑到 电影 本 身所 要传 达 的信息 和 思想 , 以电影 的精
大 众 艺
・ 美 术 与设 计 ・
浅析中国当代 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征
刘 杰 ( 河北 艺术职 业学 院美 术 系 河北石 家庄 0 5 0 0 1 1 )
中国传统风格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以黄海《黄金时代》为例

摘要:黄海的《黄金时代》中对民族元素的分析和解读,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意境之美,以及深远悠长的民族精神,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和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
本文旨在讲述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的故事,那些具有民族元素的冲击力、意境之美的表现手法,还有文化元素的搭配,都是黄海设计的核心。
聚焦这些传统元素的海报,不仅表现着冲击力、感染力和不为人知的多样组合,更令人大开眼界。
表现意境之美的手法,造就了不可替代的中国意境;语言的魅力和元素的多样搭配,是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每一张海报都应拥有这样的“特色”。
关键词:海报设计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中国意境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1-0050-03Abstract: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thnic elements in “the golden age” of the Huang Hai fully shows the beauty of China's artistic conception,as well as the long and long national spirit,the unique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intriguing cultural implication,and highly infectiou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excellent film poster design,which are the core of the Huang Hai 's design with the impact of national elements,the expressive techniques of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and the collo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The poster focusing on th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not only shows the combination of impact,infection and unknown knowledge,but also gives us an eye open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created an irreplaceable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the charm of language and the diversity of elem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very poster should have such a feature.Keywords:Poster design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elements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s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范唯绪论一张海报就像一个人的面容,是我们最先了解到电影的一切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