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玄奘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

合集下载

玄奘的历史评价

玄奘的历史评价

玄奘的历史评价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

印度佛学从弥勒、无著、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

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真诚学习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在各地参访学习佛教大小乘教典。

由于当时传入中国的经典有限,很不完备,众师解说不同,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于是为了“一睹明法了义真文”,以求得佛教真理,决心西行求法,虽未得唐太宗批准,仍偷渡出境,冒险寻求真理。

不顾安危在西行路上,备经艰难险阻,走过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情况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

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法师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

”这种为法忘我、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了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行愿。

苛求真理法师西行,历经50余国,向各国佛教学者学习大小乘经典,还有因明、声明乃至婆罗门教典籍。

在那烂陀寺依止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中论》、《百论》等,被选为深通三藏的十德之一。

法师通达内外、大小、空有教义,并能会通融合、登峰造极。

建正法幢法师为破斥外道邪说,捍卫真理,写出《制恶见论》;为融合般若瑜伽,建立中道观,息灭空有之诤,写出《会中论》。

在戒日王召开的曲女城佛学辩论大会上,立“真唯识量”,无人能破,一时名震五印,万人景仰,被大乘人尊为“大乘天”、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又应请参加无遮大会,受到帝王、宰官、僧俗群众的尊崇。

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玄奘西游记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唐代高僧玄奘亲自经历的一系列奇幻经历的记录。

这部作品通过对佛教法理和西域风土人情的描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首先,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于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作为一部古代小说,它不仅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有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这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同时,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玄奘西游记也向读者传递了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与融合。

其次,玄奘西游记对中国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佛教的弘扬与推广。

作为一位以传播佛法为己任的高僧,玄奘西游记中记录了他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教义。

这些经典的传播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对中国宗教生态的形成和多元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次,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对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的影响上。

通过对唐代社会的描绘,这部作品展现了一种崇尚真理、追求自由、尊重智慧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呼应,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人对真理和智慧的向往。

同时,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等形象也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反映出人们对于个人奋斗与超越的追求。

最后,玄奘西游记对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影响还蕴含在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启示与影响中。

早在明代,《西游记》这一题材就被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所吸纳与开发,形成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些作品不仅以不同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佛经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也通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内涵。

综上所述,玄奘西游记作为一部文化经典,它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影响力对中国文化与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推广了佛教教义、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以及对后代文学作品的启示与影响,玄奘西游记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文化与宗教的多样性和价值。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玄奘,唐代大法师,他的名字与取经之行联系在一起,被世人称为“取经玄奘”。

他不仅是古代佛教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的取经之行在文化交流、思想传播,以至于对历史进程的推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文化交流的推动者玄奘的取经之行首先推动了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在玄奘时代,佛教在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路线。

但是,由于受到翻译造诣不精和文化壁垒等多重因素影响,以至于中国的佛教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玄奘利用自己卓越的翻译造诣,前往印度取经的举动,使得中印之间的佛教文化范畴不断地扩大和深化。

在取经途中,玄奘除了学习佛经外,还与印度的知识分子交往,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交流。

他也把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带到了印度,这对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因此,玄奘的取经途中,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和传播佛教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文化与汉传佛教的同化玄奘取经之行,对中国文化和汉传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中,东汉初期的佛教倡导者多为外来僧人。

到了唐代时,汉族成为佛教信仰的主体,汉传佛教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流佛教。

而玄奘取经回国后着手翻译佛经,开启了汉传佛教全面发展的时期。

此时,玄奘着重强调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将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融为一体,并将唐代的文化特征融入佛法体系,在文化的交流接触中,中国佛教思想日趋深化和成熟。

因此,玄奘取经也为佛教在汉传文化中的同化、消化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历史进程的推动玄奘的取经之行,无疑是对历史进程的一次重要推动。

在唐朝时期,随着西域贸易的发展和经济交流的扩大,国内外的联系日益紧密。

玄奘取经彰显了中国文化先进性、知识精神和自主精神,在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玄奘的取经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衰落程度。

他所到之处,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态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并且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叙述了取经行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玄奘(602年-664年),又称三藏法师,是中国唐代佛教大师和翻译家,因他的贡献和影响,被尊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之后的七祖。

玄奘在佛教翻译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他的努力使得佛教教义广泛传播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玄奘最显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翻译工作。

他前往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历时17年,翻译了总计657部佛经,约1315卷,涵盖了不同部门和不同风格的经文。

他的翻译艺术倾向于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转化为汉语。

这种精确的翻译使得佛教教义更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玄奘不仅仅是一名翻译家,他还将自己的学术成果融入到了自己创造的瑜伽行派中。

他的瑜伽行派注重行持和禅定,主张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

玄奘的瑜伽行派对后世的禅宗和净土宗等教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佛教传播和学术研究方面,他还为佛教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他在长安建立了大曆寺,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佛教学院,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僧侣前来学习。

玄奘还亲自编写了《大曆藏经目录》,将自己的翻译成果整理并分类,为佛教经典的传承保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玄奘的影响不仅停留在中国,他的佛教翻译和学术成果也对其他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译经成果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促进了这些地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玄奘的翻译方法和学术成果为这些国家的佛教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玄奘作为一位佛教徒,在信仰方面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倡导了佛教的中庸之道,并强调了求道的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反思。

他的教诲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玄奘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佛教翻译工作、学术成果以及对教育体系的建立都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而是扩展到整个亚洲地区。

他的教义和学说为佛教界提供了文化交流和交流的桥梁,对于佛教的繁荣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玄奘个人成就

玄奘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

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主要学说五种姓说玄奘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

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

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唯识哲学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

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

同时,他还独创“三境理论”,推动了唯识学的发展。

不仅如此,玄奖与门人窥基、慧沼等在中国开创了唯识宗,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辗转传到韩半岛、日本各地,创宗立派,盛极一时。

因明学玄奘游学印度时,曾随精通因明学的论师学习。

回国后,译出商揭罗主的《入正理论》、陈那的《正理门论》等因明学著作。

其弟子们相继弘扬,很有成效,玄奘还亲自出面,纠正了吕才对因明的误解。

可见他对因明的重视非同一般。

传承弟子玄奘之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贡献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贡献

玄奘取经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贡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九尾狐,唐三藏,猪八戒等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的贡献与意义,也是不可忽视。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玄奘。

他不仅是佛教传播的重要使者,更显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他通过太多的艰辛,取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宗,带回了大量的经验和文化知识,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的背景玄奘(600-664年),为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

他自幼聪慧,十五岁时拜色王道上人为师,学习了《华严经》等名典。

后来又向慧度(今恒州盐山县)请教,充实学问,将老师的思想继承并发展,自成一系。

玄奘求法之旅的跨度极大,先后走过丝绸之路,历经二十年,途中所到之处,皆用他精湛的佛学知识广泛的影响。

他一路上由于遭受风云险恶的困扰,经历艰苦,面临生命的危险。

他所措辞富有感染力,凝炼简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追寻丝路,探寻佛教奥秘玄奘取经的经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她为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一次寻觅智慧和探索奥秘的旅程。

玄奘跨越甘肃,青海、新疆、西亚、印度,历经八年的艰苦旅程,回到了达到大唐长安。

西域僧考,学之以为炙玄奘在印度所取回的经宗,八十卷,全部为佛经。

他所取回的经依据的原版经书,曾已被人改过,玄奘花费很多时间去检查和那些经书相符的内容并进行批判。

取回的那些经书翻译成汉语之后,又花费了很长时间去传达。

他本着求索真理、传播佛教的发展思想,较为正确地亲自翻译了《大智度论》《妙法莲华经》和《三藏法师传》等经典。

他还编纂了《大唐西域记》,详尽地记述了在游历的过程中见闻所得之事,以及佛教的发展状况,将行者经历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玄奘与社会文化交结玄奘提倡佛法的传播,吸引了很多人学习佛教,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

他不仅引进了印度软、硬质的文化传统,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互相约束,提升了佛教的社会地位。

玄奘这段求法的经验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还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玄奘西行的历史与文化影响

玄奘西行的历史与文化影响

玄奘西行的历史与文化影响当谈及印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时,无法不提及唐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玄奘。

他在公元7世纪穿过戈壁沙漠,来到印度学习佛法,并将其带回中国,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作“玄奘西行”。

在玄奘西行之前,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多年,但是因为语言、文化和思想上的差异,难以被中国民众所理解。

玄奘这位文化大师,通过近二十年在印度的学习和交流,成为了中印文化之间的桥梁,不仅将佛教经典和佛教文化引入中国,也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后续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历史上看,玄奘西行第一次完整地介绍了卫塞节(佛教中的灯节),并将波斯和古代希腊的天文学融入中国佛教中的历法,影响十分深远。

此外,在文学、哲学、音乐、艺术等领域,也受到了玄奘的影响,中国佛教文化链条和篇章变得更加丰富。

玄奘毕生努力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他沿途所见所闻的事情。

这部著作,为后世了解中印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成为研究中印文化关系的重要资料。

《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载了他的印度之行,包括他所见所闻的历史事件、语言、宗教和文化现象,这些都成为了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中印文化交流过程的重要依据。

除了历史上的贡献之外,玄奘对于文化艺术的推广也非常出色。

他为唐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禅宗、律宗等佛教的推广,也推动了后来的佛教文化艺术的繁荣。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唐代的文艺复兴,玄奘带回的佛教艺术和佛教经典影响了中国书法、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小说等各个领域。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同时,也推动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国际化,与中亚地区的文化风范构成了互相吸收、尊重和交流的关系,推动了中亚佛教艺术的发展,甚至对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看,玄奘的西行,极大地促进了中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为后世尤其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玄奘(602年-664年),又名陈玄奘,俗姓陈,唐朝江苏宜兴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传教士、翻译家、学者和旅行家。

玄奘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在佛教界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文化和国际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对佛教文化的贡献首先体现在他的翻译工作上。

他在前往印度取经的17年间,一共翻译了大约657部佛经,涉及诸多佛教经典,如《大般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

这些翻译的佛经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玄奘对佛经的翻译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古代文化与世界佛教文化相互交融。

玄奘的旅行经历和著作对于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内容。

这部著作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地理学、民族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玄奘还在佛教思想和教义的传播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将印度的佛教思想带回中国,推广了佛教的教义和教规,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他还倡导了“法相宗”,提出了“三论宗”和“三教合一”的思想,对佛教的发展和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玄奘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佛教界,他的学术成就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倡导的“译经学”研究方法,对后来的翻译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学术传统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范本和指导。

同时,他的思想和理念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玄奘以其卓越的翻译成就、旅行经历和学术贡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佛教界被广泛认可和尊崇,也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玄奘的不懈努力,佛教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玄奘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贡献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玄奘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贡献,高度评价了其卓越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玄奘佛经翻译交流文化
玄奘,唐代名僧,通称“三藏法师”,俗姓陈,名祎,洛阳人。

十三岁时,破格剃度为僧,法名玄奘。

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出敦煌,至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携回梵文经典六百五十多部。

玄奘载誉回到长安之后,唐太宗劝他做官,他坚决谢绝,决心献身于译经事业。

一、玄奘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玄奘在印度生活学习了十四年,得到了很多印度高僧的指点,因此,他的佛教思想很接近于印度佛学。

而很多佛教流派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作了相当的改变,以适应当时的中国国情,因此与印度佛教有较大的不同。

玄奘创立了中国佛教一个新的教派——慈恩宗,该教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照搬了当时印度佛教的很多做法和思想,它的“种姓”思想就明显受到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在皇帝的扶持下,曾盛极一时,但因不适合社会需要,就逐渐衰微了。

二、玄奘对翻译的贡献
玄奘在翻译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45 年,他开始翻译他从印度带回的657部梵文佛教经典,到他临死的前一个月为止,前后近二十年,翻译工作从未中断。

玄奘一共把75部(1330余卷)梵文
佛教经典翻译成了汉语,这个数量超过了鸠摩罗什、真谛和不空三个人翻译数量的总和。

玄奘提出了影响巨大的翻译标准和意义深远的“五不翻规则”。

玄奖经过煞费苦心地探索与研究,终于释其所惑,他指出,汉译佛经要“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就必须改新革面,根除“旧译”“程序”。

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另外,为使翻译能够真正实现“求真”和“喻俗”,玄奘独创了著名的“五不翻规则”: ( l )秘密故;( 2 )含多义故;(3 )此所无故;( 4 )顺于古例故;(5 )为生善故。

这对我国的翻译事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意义及其深远!真可谓“盖世无双,叹为观止”!
现在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大量术语每天都在进入我们的生活。

玄奘的术语翻译理论是结合中国文化、思维而诞生的,是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与传统思想密不可分,所以玄奘的术语翻译理论应该对我们今天的术语翻译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玄奘在对外交流方面的贡献
玄奘在取经来回的路上,共到过110个国家(其中很多是突厥的属国),这本身就是对中外交流的巨大贡献。

公元640年,玄奘会见了印度当时的霸主—戒日王,使戒日王对中国有所了解,此后不久,戒日王便派使节访问唐朝。

641年,戒日王派出的使节抵达长安,这开创了中印两国正式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玄奘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由
玄奘口述,他的弟子撰写,共十二卷。

它详实地记录了玄奘到过的多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道路交通、风土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极为珍贵的资料。

世界上很多从事中亚、南亚史研究的学者,也都把它视为重要的文献。

《大唐西域记》先后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这些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玄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一) 玄奘的精神不断地鼓舞着后人。

玄奘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他的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多少代的人们中传颂。

(二)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影响深远。

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在印度等南亚各国的所见所闻,成为研究印度、尼泊尔、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以及从事考古的重要典籍,对丰富我国的地理文化有很大贡献。

( 三) 玄奘的大量佛教译著成为佛教在我国传播的重要典籍。

玄奘等高僧的大量译著中所包含的佛教哲学、佛教道德伦理等,多少年来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国的文化。

如汉语词汇中的真谛、菩萨、菩提、佛祖、如来、佛法、忏悔以及成语典故中的不可思议、五体投地、一丝不挂、头头是道、方便之门、大慈大悲等,原本都是佛家语而通过翻译传到我国的,而作为佛经翻译家的玄奘功不可没。

他的佛学思想主要见于《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是法相宗的法典,哲理性颇强。

他还将印度的因明学介绍到中国,促进了逻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玄奘确系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佛学家、最卓越的翻译家和杰出的文化使者。

其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在译介和译理论方面,成就之辉煌、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堪称登峰造极、绝无仅有。

在进人2 1世纪的今天,对于玄奘这位“名垂青史”的大翻译家,在我国翻译事业方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非但不应该被遗忘,相反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借鉴和深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