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名句赏析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第 1 页 共 1 页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d ǐ)
——【南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 ūn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题临安邸体裁:诗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名字:林升年代:宋代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原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关于《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的内容:11 《题临安邸》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
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今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诗人林升目睹这种情况,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2 诗歌赏析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其繁华的景象。
然而,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知何时休止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当时社会上弥漫的淫靡之风。
“游人”在这里并非一般游客,而是指那些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阶级。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的辛辣讽刺,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腐朽本质。
12 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辛辣。
以景衬情,通过对临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反衬出统治者的荒淫和无能。
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批判精神。
121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比,突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
昔日的汴州沦陷,如今的杭州却歌舞升平,这种反差令人痛心疾首。
122 讽刺意味深长全诗没有直接的批判和指责,而是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讽刺意味贯穿始终。
13 诗歌的历史意义《题临安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警醒,也让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31 警示作用提醒后世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可贪图享乐,忘却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132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优秀的讽喻诗,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
总之,《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研究价值。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赏析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
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古诗_作者林升_古诗题临安邸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译文及注释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题临安邸》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题临安邸》鉴赏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题临安邸赏析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翻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题临安邸》解析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名句赏析
《题临安邸》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该诗其中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算是诗中名句,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题临安邸》名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把握诗歌全文思想有所帮助。
《题临安邸》名句赏析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