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某市新区地表水水厂工艺设计

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某市新区地表水水厂工艺设计

1.1基本资料 (1)1.2设计内容 (2)2、给水厂的总体设计2.1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 (4)2.2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4)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的选择 (4)3、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计算3.1投药工艺计算 (6)3.2混合设备计算 (6)3.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7)3.4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8)3.5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0)3.6消毒工艺设计计算 (14)4.1工艺流程的布置 (14)4.2平面布置 (15)4.3水厂绿化及道路 (15)1、概述1.1基本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5 总硬度mg/L250 以CaCO3计6 铜mg/L0.87 锌mg/L0.28 锰mg/L0.019 砷mg/L0.00210 细菌总数个/L28011 大肠菌群个/L731.2设计内容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7、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水厂平面、工艺流程,单体构筑物(平面、剖面,主要材料表)工艺设计技术图纸2张(1#图)。

8、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2、给水厂的总体设计2.1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从所给原水水质资料来看,原水浊度最大为1500mg/l,最低浊度为200mg/l,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镇给水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水源选择、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水工程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镇给水工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工程概述: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我国给水工程现状。

2.水源选择与取水工程:介绍水源的选择原则、各种取水方式及其适用条件,以及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3.水处理工艺:包括水质标准、常用水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及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选择。

4.管网设计:介绍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管材选择、管网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5.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原则、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城市给排水课程设计

城市给排水课程设计

城市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主要设施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给排水系统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掌握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给排水系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的实践活动课程,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 供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水质处理技术及其作用2.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施:- 主要给水设施:水源、泵站、输水管、配水管网等- 主要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排放口等- 设施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3. 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给排水系统设计流程- 案例分析:某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实例4. 城市给排水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城市给排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城市给排水设施- 小组讨论:分析城市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设计实践活动:模拟给排水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城市给排水工程设施学习第三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学习及案例分析第四周:城市给排水与环境保护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第五周:总结与评价,展示学生成果教材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基础知识、设施原理、设计方法、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市给水课程设计

城市给水课程设计

城市給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城市给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运行方式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给水的来源、处理方法和分布方式;(2)掌握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源、水厂、输水管道、配水管道等;(3)理解城市给水的基本原理,如水压、流量、水质等。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城市给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城市给水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市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给水的来源和处理方法;2.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4.城市给水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城市给水的来源和处理方法;第二课时: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第三课时: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第四课时:城市给水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城市给水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的城市给水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城市给水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给水工程》;2.参考书:相关城市给水工程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城市给水工程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城市给水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城市给水工程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城市给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城市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

城市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

目录任务书 (1)设计说明书 (4)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4)1.1 设计原始资料 (4)1.2 分析设计资料 (4)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 (4)2.1 给水方案的确定 (4)2.2 配水方案比较 (5)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 (7)3.1 排水体制 (7)3.2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7)3.3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9)3.3.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9)3.3.2 管道定线 (9)3.3.3 污水管道设计规定 (10)3.3.4 污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11)3.3.5 管道穿越铁路 (11)3.4 雨水管道设计 (11)3.4.1 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 (11)3.4.2 雨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11)3.5 雨水排水方案的选择 (12)设计计算书 (15)第一章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15)1.1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15)1.2 管网水力计算 (17)1.2.1 集中流量的计算 (17)1.2.2 沿线流量的计算 (17)1.2.3 节点流量的计算 (18)1.2.4 流量的初步分配 (19)1.2.5 管网平差 (19)1.2.6 消防校核 (23)1.2.7 事故校核 (26)1.2.8 校核分析 (30)1.2.9 节点服务水头的计算 (30)第二章污水管网设计计算 (32)2.1 街区面积的计算 (32)2.2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33)2.2.1 比流量的计算 (33)2.2.2 集中流量的计算 (33)2.3 设计管段划分及流量的计算 (34)2.4 水力计算 (35)2.5 排水管道的材料、接口及基础 (37)第三章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38)3.1 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38)3.2 划分设计管段 (38)3.3 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39)3.4 主要设计参数 (40)3.5 水力计算 (40)3.6 雨水出水口 (41)参考文献 (41)《城市水网管道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南方某小城镇给排水管网扩大初步设计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1)综合应用所学的给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和计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完成一座小城镇的给水管道工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标准图集等。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城镇给水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是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学完后进行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重在巩固所学课程理论,培养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工程语言完成单项工程规划。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相关国家规范等参考资料,独立或合作开展工程规划。

根据所给资料,规划一城镇的给水工程。

二、课程设计名称、内容1、课程设计名称:××城镇给水工程规划2、课程设计内容:A、规划用水量:用水量分析和总用水量预测;B、自来水厂用地范围;C、给水管网的平面布置;D、简要的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时间:为3周,可以是独立设计,也可以是2-3人合作。

2、说明与计算部分:A、用水量预测计算,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法、分类用地用水指标法进行测算。

B、说明书内容应完整,简明扼要,文句通顺。

3、图纸部分:A、图纸名称:××城镇给水工程管网规划图,应注明比例及图例,图例表示应规范;C、图中应绘出水厂用地范围,主要给水管道,并标明干管、干管连接管、支管。

四、参考资料1、城镇规划人口:6.5万人2、给水水源:3、该城镇位于浙江省,当地水资源较丰富,经济较发达,用水量标准为:单位人口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6万立方米/万人·日。

单位建设用地最高日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日。

分类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见下表。

324、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48.13公顷,城镇道路用地面积为100.59公顷。

5、干管的间距宜采用500-800米,连接管间距为800-1000米。

6、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参照教课书中所列规范标准。

7、在规划设计中如有不满足条件,自己假定。

城市给水课程设计

城市给水课程设计

城市给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给水系统的基本构成、运行原理及重要意义。

2. 掌握城市给水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水源选择、水质处理、输配水等。

3. 了解我国城市给水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城市给水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城市给水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获取城市给水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城市给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认识城市给水工程与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培养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自然科学课程,结合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给水系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好奇,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达到课程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给水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水源类型及特点- 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 输配水设施及其功能2. 城市给水工程关键技术- 水源选择与保护措施- 水质处理工艺流程- 输配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3. 我国城市给水政策与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概述-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与管理4. 城市给水与生态环境关系- 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 水环境保护措施及效益-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章:城市给水系统基本概念(2课时)- 第二章:城市给水工程关键技术(3课时)- 第三章:我国城市给水政策与法规(2课时)- 第四章:城市给水与生态环境关系(3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

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

《城镇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说明:本次课程设计共有二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某城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第二部分为《某城镇小区排水管段工程设计》设计资料:第一部分:(1)全城地形平坦,管网各处地面标高均按15.00m计算。

(2)管网最高日用水量为50000m ³(3)最小服务水头为24.00m(4)该城镇给水管网及用水量曲线和二级泵站工作曲线如附图1-1 1-2所示第二部分:(1)小区街坊规划人口密度为400cap/ha;综合径流系数为0.6。

(2)小区内有一工厂,工厂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8.24L/s,淋浴污水设计流量为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3)工厂排出口的地面设计标高为43.5m,雨水和污水管道的管底埋深无特殊要求(4)其他资料可参阅规范与教材第一部分:《某城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⒈清水池与水塔容积计算。

过程:用水量变化幅度从最高日用水量的 2.55%(2~3时)到5.46%(9~10时)。

二级泵站供水线按用水量变化情况4.5%(6~22时)和3.5%(22~6时)两级供水,见表1-1中的第(3)项。

水塔和清水池的调节容积计算见表1中第(4)项。

第(5)列为调节水量,第(6)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5),其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33。

则清水池的调节容积为:4 -(-1.33)=5.33%。

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见表1中第7、8列,第八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其最大值为3.31,最小值为-0.08,则水塔调节容积为:3.31-(-0.08)=3.39%。

表中W1为清水池调节容积。

W2为消防储备水量,按两小时室外消防用水计算。

W3为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自用水量,一般去最高日用水量的5%~10% 。

W4为安全储备水量,W4=﹙W1+W2+W3﹚÷62、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1)配水管段计算长度,在整个供水管网中边缘一周的管道为单侧供水,其余管道为双侧供水,即1-2、 2-3、 3-4、 1-5、 4-8、5-9、 9-10 、10-11、 11-12、 8-12为单侧供水其余为双侧,单侧供水的管段在计算管段长度的时候需乘以0.5,双侧供水管段仍按元擦汗功能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镇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说明:本次课程设计共有二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某城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第二部分为《某城镇小区排水管段工程设计》设计资料:第一部分:(1)全城地形平坦,管网各处地面标高均按15.00m计算。

(2)管网最高日用水量为50000m ³(3)最小服务水头为24.00m(4)该城镇给水管网及用水量曲线和二级泵站工作曲线如附图1-1 1-2所示第二部分:(1)小区街坊规划人口密度为400cap/ha;综合径流系数为0.6。

(2)小区内有一工厂,工厂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8.24L/s,淋浴污水设计流量为6.84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3)工厂排出口的地面设计标高为43.5m,雨水和污水管道的管底埋深无特殊要求(4)其他资料可参阅规范与教材第一部分:《某城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⒈清水池与水塔容积计算。

过程:用水量变化幅度从最高日用水量的 2.55%(2~3时)到5.46%(9~10时)。

二级泵站供水线按用水量变化情况4.5%(6~22时)和3.5%(22~6时)两级供水,见表1-1中的第(3)项。

水塔和清水池的调节容积计算见表1中第(4)项。

第(5)列为调节水量,第(6)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5),其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33。

则清水池的调节容积为:4 -(-1.33)=5.33%。

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见表1中第7、8列,第八列为调节流量累计值∑,其最大值为3.31,最小值为-0.08,则水塔调节容积为:3.31-(-0.08)=3.39%。

表中W1为清水池调节容积。

W2为消防储备水量,按两小时室外消防用水计算。

W3为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自用水量,一般去最高日用水量的5%~10% 。

W4为安全储备水量,W4=﹙W1+W2+W3﹚÷6(表1-1)2、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1)配水管段计算长度,在整个供水管网中边缘一周的管道为单侧供水,其余管道为双侧供水,即1-2、 2-3、 3-4、 1-5、 4-8、5-9、 9-10 、10-11、 11-12、 8-12为单侧供水其余为双侧,单侧供水的管段在计算管段长度的时候需乘以0.5,双侧供水管段仍按元擦汗功能计算。

(2)管道的比流量计算,比流量为流量除以管段的计算长度。

(3)沿线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沿线流量等于比流量乘以该管段的长度。

计算结果如表1-2所示。

其中:计算所需的具体数值为设计用水量设计用水量:Qh=5.46%×Qd=5.46%×50000=3730 m³/h=758 L/s 二级泵站供水量:Qmax=4.5%×Qd=4.5%×50000=625 L/s高地水塔供水量:Q=758-625=133 L/s3 各节点的节点流量计算用流入该节点的总流量乘以0.5即可得出该节点的节点流量。

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1-3、(表1-3)4 流量预分配根据流入管网的流量与各节点的节点流量之和相等以及流量平衡原则将流量预分配如下:(表1-4)5 管网平差管网平差的步骤:(1)根据城镇的供水情况,拟定个管网的水流方向,按每一个节点满足流量连续性方程的条件,并考虑供水可靠性要求分配流量,得初步分配的管段流量qij(2)由qij计算各管网的水头损失hij(3)假定个环内水流顺时针方向管段中的水头水笋为正,逆时针方向管段中的水头损失为负,计算该管段的水头损失代数和∑hij,如∑hij≠0,其差值即为第一次闭合差△hk(4)如△hk>0,说明顺时针方向各管段中初步分配的流量多了些,逆时针发那个方向各断中分配的流量少了些,反之如△hk<0,则说明顺时针方向个管段中初步分配的刘来那个少了些,逆时针方向各管段只能够分配的流量多了些,。

(5)计算每环内个管段的∑|hij/qij|,按照公式△q= - △hk/2∑|hij/qij| 求出校正流量。

如闭合差为正,则校正流量为负;反之,则校正流量为正。

(6)设图上的校正流量△qk符号以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凡是流向和校正流量△qk方向相同的管段,加上校正流量,否则减去校正流量,根据调整各管段的流量,得出第一次校正的管段流量。

对于两环的公共管段,应按相邻两环的校正流量符号,考虑邻环校正流量的影响。

遵照加本减邻原则进行校正。

按此流量再计算,如闭合差尚未达到允许的精度,再从第二步按每次调整后的流量反复计算,知道每环的闭合差达到要求为止。

管网平差结果见表1-5管网平差结果各小环平差结束后进行大环平差:大环平差过程与小环平差过程相同,平差结果见表1-6(表6 水压计算选取8节点为控制点,由此点开始,按照该点要求的水压标高Zc+Hc=15+24=39m,分别向泵站及高地水池方向推算,计算各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将计算结果及相应节点处的地形标高注写在相应节点上。

如图1所示。

7 高地水池设计标高计算由上述水压计算结果可知,所需高地水池供水水压标高为47.73m,即为消防储水量的水位标高。

由于资料不全,取消防时高地水池的最低水位为1.0m。

所以高地水池的设计标高为:47.73-1.0=46.73m8 二级泵站总扬程计算由水压计算结果可知,所需二级泵站最低供水水压标高为54.88m,设清水池底标高(由水厂高程设计确定)为15.50m,由于资料不全,取消防时二级泵站最低水位为0.5m,则平时供水时清水池的最低水位标高为:15.5+0.5+0.5=16.5m9(图1-1)9 管网核算在此次设计中采用消防核算。

该城镇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两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L/s。

从安全和经济角度来考虑,失火点分别设在8点和11点。

消防时管网各节点的流量,除8、11节点各附加25L/s 的消防流量外,其余各节点的流量与最高时相同。

消防室,需向管网供应的总流量为,Qh+Qx=758+2×25=808L/s其中:二级泵站供水 625+25=650L/s高地水池供水 133+25=158 L/s消防时,管网平差及水压计算结果见图2由图二可知,管网各节点处的实际自由水压均大于10mH2O,符合低压消防制要求。

因此,高地水池设计标高满足消防时核算条件。

消防时,苏旭二级泵站最低供水水压标高为58.828m,清水池最低设计水位标高等于池底标高15.50m加安全储量水深0.5m,泵站内水头损失取3.0m。

则二级泵站总扬程为:Hpx=58.828-﹙15.5+0.5+3.0﹚=39.828m59图1-2 消防时管网平差及水压计算成果10 水泵选择管网设计管径和计算工况的各节点水压及高地水池供水参数如图一图二所示。

二级泵站设计供水参数及选泵结果见表1-7。

因此,二级泵站共需配置6台备用泵(包括备用泵),均用12SH—6B型号的泵。

二级泵站设计供水参数及选泵(表1-7 )第二部分:《某城镇小区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成果报告该小区的平面图如附页图所示所示:㈠污水管道设计1在街坊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由街坊那个平面图可知该建筑小区的边界为排水区界。

在该排水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度较小,无明显分水线,故可分为一个排水流域。

整个小区管道系统呈截流式布置,如图2-2所示。

工厂街坊至污水处理厂D=400I=2L=320D=400I=2.7L=220D=500I=2L=340D=500I=2.8L=340D=500I=2.1L=340图2-2该建筑小区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2 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根据设计管段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中有本段流量进入的点(一般为街坊两端)、有集中流量进入及有旁侧支管接入的点,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并将改点的检查井编上号码如图2-2所示。

在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应列表进行计算。

在初步设计中,只计算干管和主干管的设计流量;在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中,要计算所有管段的设计流量。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故只计算干管和主干管的设计流量,如表2-1所示。

污水干管和主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表2-1本例为开封市某建筑小区,居住区人口密度为400cap/hm²,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知,其平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为110~180(L/cap*d),取平均生活用水量定额为125 L/cap*d。

假定该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完整程度为一般地区,则综合生活污水量定额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80%。

于是综合生活污水量定额为125×80%=100 L/cap*d,则生活污水量为:Qs=100×400/86400=0.463工厂排出的污水作为集中流量,在检查井4处进入污水管道,相应的设计流量为41.48L/s。

各管段的设计流量为该点的本段流量、转输流量和集中流量之和。

3 水力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确定之后,即可从上游管段开始依次向下游进行水力计算。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只进行干管和主干管的水力计算。

其计算结果见表2-2和表2-3所示。

污水干管水力计算表2-2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2-3D=400i=2D=400i=2.7D=500i=2D=500i=2.8D=500i=2.1设计地面标高设计管内底标高埋设深度管道长度检查井号43.542.942.942.342.341.841.841.241.240.542.341.6641.6641.0641.0640.3840.3839.4339.4338.711.21.241.241.241.241.421.421.771.771.793202203403403404581718管道结构钢筋混凝土圆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混凝土带型接口图2-3 污水主干管纵剖面图㈡雨水管道设计1布置管道根据地形及管道布置情况,划分设计管段,将设计管段的检查井依次编号,并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续航度,见表2-4。

确定各检查井的地面标高,见表2-5。

设计管段长度汇总表表2-4各检查井地面标高表2-52 计算汇水面积每一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汇水面积可按就进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然后将每块汇水面积编号,计算数值,见图2-4所示,表2-6为个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计算表。

汇水面积计算表表2-63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由附录8-2查表得出水力计算表中的各项数值,并填写在水力计算表中,结果见表2-7所示。

雨水管道布置图图2-412345671213111415161718192223242526282920212789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表2-7注:雨水管道各设计管段的衔接方式应为管顶平接。

4 绘制雨水管道的纵剖面图图2-5为该小区雨水管道纵剖面图。

雨水管道纵剖面图图2-5设计地面标高设计管内底标高埋深管道长度检查井编号圆形钢筋混凝土土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带型接口4544.544.543.943.942.942.942.442.441.741.741.241.240.643.842.8442.8441.8841.8841.2541.2540.5940.5939.5739.5738.5238.5237.51.21.661.662.022.021.651.651.811.812.132.132.682.683.13203203002203403403401234567附表一附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