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单选题] *○A.认识○B.探索○C.创造○D.实践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单选题]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单选题]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4. 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 [单选题] *○A.认识○B.发明○C.创新○D.实践5.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作是() [单选题] *○A.《自然辩证法》○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单选题] *○A.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B.作为主体的人的日常活动○C.主体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D.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7. 实践的主体是( ) [单选题] *○A.人○B.具有主体能力,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C.绝对精神○D.人的意识8.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 [单选题] *○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 [单选题]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第2章习题

第二编民法相关制度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有效法律行为的是( )。
A、甲15岁临终立下遗嘱:“我死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妹妹。
”B、乙丙双方约定,若乙愿意作伪证,丙愿付乙酬金5000元C、丁因妻子病重,急需医药费,遂将其祖传清代青花瓷瓶以市价出售与丙D、乙要求戊为其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戊拒绝。
乙向其出示了自己掌握的戊在外地嫖娼的证据,并以向其妻子告发相要挟。
戊被迫为乙出具了担保函【答案】C【解析】选项A,15岁的自然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选项B,一切与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相抵触的、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均属无效。
选项D,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2.【单选题】张某将他的房屋出租给王某居住,双方订立房屋租赁合同时约定,待该房屋拆迁时,房屋租赁关系终止。
该法律行为属于()的法律行为。
A.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B.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条件C.附延缓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D.附解除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B【解析】所谓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把一定条件的成就作为该行为效力终止的根据。
该题中房屋拆迁是张某与王某终止(解除)房屋租赁关系的约定条件。
3.【单选题】王某在歌厅内向来歌厅唱歌的客人兜售摇头丸时,把普通糖丸片与摇头丸混合在一起售给买家。
关于该民事行为效力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有效B. 无效C. 可变更、可撤销D. 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兜售摇头丸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行为无效。
4.【单选题】凯龙家具公司聘用甲为采购业务经理,委托其负责与乙木材加工厂的原材料采购业务。
2012年底,甲与凯龙家具公司5年的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约,甲离职时凯龙家具公司未收回其所持盖有凯龙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亦未通知乙厂。
2013年5月,甲以凯龙家具公司业务经理的身份,持盖有凯龙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签订了一份木材买卖合同。
第二章_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第⼆章_国民收⼊核算练习题第⼆章⼀、判断1、消费者居住⾃⼰的房屋,这部分房租计算到GDP中。
()T2、企业购买股票、债券的⾏为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T3、家庭建造住宅的⽀出被看成是耐⽤消费品⽀出。
()F4、⼈们从政府得到的国债利息应视为利息收⼊⽽被计⼊GDP中。
()F5、家庭购买⼀套旧家具的⽀出可以计算到GDP中()F6、⽤GDP紧缩系数计算出来的实际GDP的值排除了价格变动对GDP的影响。
()T7、某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的性质。
()。
F8、总投资减重置投资等于净投资。
()T9、⼀个消费者购买国产消费品与购买进⼝消费品在GDP的核算中都是⼀样的作为消费计算到GDP中。
()F10、实际国民收⼊等于名义国民收⼊乘以GDP缩减指数。
()F11、如果国内⽣产总值等于消费⽀出加总投资,加政府购买,那么,出⼝就等于进⼝。
()T12、本年⽣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GDP中。
()F⼆、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列⼊国内⽣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到国外的⼀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笔救济⾦;C、经纪⼈为⼀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D、保险公司收到的⼀笔家庭财产保险。
2、下列各项中,能计⼊GDP的有:( 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B、出售股票的收⼊;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D、为他⼈提供服务所得的收⼊。
3、下列哪⼀项计⼊GDP?(D )。
A、购买⼀辆⽤过的旧⾃⾏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买进10吨钢板;D、银⾏向某企业收取⼀笔贷款利息。
4“⾯粉是中间产品”这⼀命题(C )。
A、⼀定是对的;B、⼀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
A、企业增加⼀笔存货;B、建造⼀座住宅;C、企业购买⼀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国民⽣产和国民收⼊中,哪种⾏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D )A、购买新公司债券;B、⽣产性活动⽽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皆不对。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的括号内。
)( C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 树突 B.轴突 C.神经元 D.细胞体( B )2、大脑左半球的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 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运动皮层区 D.感觉皮层区( D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D )4、人脑中主要具有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平衡功能的是。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小脑( A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躯体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B )6、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神经纤维B、细胞体C、髓鞘D、神经递质( C )7、调节内脏器官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的传出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B、副交感神经系统C、自主神经系统D、躯干神经系统( A )8、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A、树突B、神经纤维C、神经递质D、髓鞘( D )9、负责感觉器官(包括骨骼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神经系统称为。
A、交感神经系统B、副交感神经系统C、自主神经系统D、躯干神经系统( C )10、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构成A、脑B、脊髓C、自主神经系统D、交感神经系统( B )11、__________的主要机能是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
A、细胞体B、树突C、轴突D、突触( B )12、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这个区域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这个区被称为____________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感觉皮层区D、运动皮层区( B )13、大脑两半球被一条称之为________纤维束连为一体,它使得两半球的沟通得以实现。
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增值税法近三年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考题)某电梯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5月购进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0万元、税额85万元;当月销售自产电梯6部并负责安装,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737.1万元、安装费35.1万元、保养费14.04万元、维修费7.02万元。
该企业5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A.22.1万元B.25.16万元C.28.22万元D.30.26万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建筑业劳务的营业额,分别计算增值税和营业税。
本题中电梯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电梯并负责安装,对于安装费应单独计算缴纳营业税。
应纳增值税=(737.1+14.04+7.02)÷(1+17%)×17%-85=25.16(万元)2.(2014年考题)某船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6月购进船舶配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60万元、税额61.2万元;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含税收入包括国内运输收入1287.6万元、期租业务收入255.3万元、打捞收入116.6万元。
该公司6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A.87.45万元B.92.4万元C.98.3万元D.103.25万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国内运输收入和期租业务收入应按“交通运输业”计算缴纳增值税;取得的打捞收入应按“现代服务业——物流辅助服务”计算缴纳增值税。
应纳增值税=(1287.6+255.3)÷(1+11%)×11%+116.6÷(1+6%)×6%-61.2=98.3(万元)3.(2014年考题)某航空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具有国际运输经营资质,2014年6月购进飞机配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650万元、税额110.5万元;开展航空服务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含税收入包括国内运输收入1387.5万元、国际运输收入288.6万元、飞机清洗消毒收入127.2万元。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练习题)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A.资格 B、行为 C、权利 D、利益2..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A.经济权利B.经济义务C.经济职权D.经营管理权3.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A、公司的设立B、税务征收C、确定利率D、突发洪水4.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国家检察机关B、学校C、厂长D、学生会5、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A、国家机关B、企业C、企业的内部组织D、公民6、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A、国家机关B、企业C、企业的内部组织D、公民7、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B、企业C、社会团体D、事业单位8、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B、企业C、社会团体D、事业单位9、经济法律关系()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B、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C、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10、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物B.经济行为C.客观事件D.专有技术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D、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12.企业的内部组织是()A、民法主体B、宪法主体C、经济法主体 D 、行政法主体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为依据A 、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1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关系A 、奖励和处罚B 、管理和服从C 、权利和义务D 、市场和计划15..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标的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D、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A.彩电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无法确定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B.需求收入弹性 C.需求交叉弹性 D.供给价格弹性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 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 D.需求完全无弹性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A.正常商品 B.劣等商品 C.生活必需品 D.奢侈品12.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意味着()。
A.该经济中的每个成员永远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B.稀缺资源的售卖给那些出价最高的人C.政府必须决定每个人应得到的各种资源的数量D.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物品必须排队购买。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
AA.费用的增加B.收入的增加C.负债的减少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
BA.六类B.五类C.七类D.三类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
BA.无余额B.借方C.贷方D.借方或贷方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B.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C.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D.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A.重记经济业务B.借贷方向相反C.漏记经济业务D.借贷金额不等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B A.借方4500元 B.贷方4500元C.借方3500元 D.贷方1000元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
CA.账户结构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C.会计等式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DA.一个账户B.两个账户C.三个账户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D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
C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 B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借:银行存款(资产)贷:预收账款(负债)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要素有()。
A、所有者权益
B、收入
C、利润
D、费用
2、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是由()决定的。
A、记账规则
B、账户结构
C、账户性质
D、经济业务性质
3、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
A、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中,不正确的有()。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C、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D、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发生额
5、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再分类的项目称()。
A、会计项目
B、会计科目
C、会计报表
D、会计分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有()。
A、收入
B、费用
C、负债
D、所有者权益
2、反映企业资金运动动态表现的会计要素有()。
A、成本
B、利润
C、收入
D、资产
3、下列属于资产要素特点的有()。
A、必须是有形的经济资源
B、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C、必须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D、必须是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4、费用可能引起()。
A、资产的减少
B、资产的增加
C、负债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5、下列账户中与负债结构相反的账户有()。
A、资产
B、费用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6、下列账户中与资产结构相反的账户有()。
A、负债
B、收入
C、费用
D、支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债要素特点的有()。
A、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由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C、在未来通过资产或劳务予以清偿的
D、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的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特点的有()。
A、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B、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C、必须是有形的
D、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
9、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C、资产-负债=净资产
D、资产=权益
10、所有者权益应包括的内容有()。
A、实收资本
B、注册资本
C、资本公积
D、未分配利润
三、判断题
1、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分为余额平衡公式和差额平衡公式。
()
2、单式记账法就是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复式记账法是在两个有关联的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
()
3、复式记账法,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4、在借贷记账法中,只要余额相等和发生额相等,账户记录就不会有差错。
()
5、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企业。
()
6、会计要素中的收入,是指日常业务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7、收入可能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
8、“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属于会计恒等式的表达式之一。
()
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再分类的项目。
()
10、一个账户的借方,可以只反映资产的增加,也可以只反映权益的减少,还可以既反映资产的增加,又反映权益的减少。
()
四、项目实训题
实训题一
(一)资料
长江公司2009年2月末,各项相关资料如下:
1、仓库存放的完工产品150 000元。
2、正在加工尚未完成的产品85 000元。
3、原材料仓库结存92 000元。
4、向银行借入为期9个月的借款175 000元。
5、向银行借入三年期借款460 000元。
6、房屋及建筑物400 000元。
7、机器、设备1200 000元。
8、应收销货款162 000元。
9、应付进货款238 000元。
10、库存现金1265元。
11、股东投入资本1000 000元。
12、尚未分配的利润446 265元。
13、资本公积256 000元。
14、在建工程项目300 000元。
15、各种银行存款185 000元。
(二)要求将上述项目按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
实训题二
(一)资料
1、A公司2009年1月,各账户期初余额如下表所示。
2
(1)购入原材料一批15 000元,货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2)购入电脑2台,每台为8 500元,共计17 000元,款由银行开出支票予以支付。
(3)向银行借入三个月期的借款30 000元,借到的款项已存入银行。
(4)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12 000元投入生产。
(5)开出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1 200元。
(6)用银行存款偿付供货单位货款10 900元。
(7)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短期借款5 000元。
(8)收到购货单位归还的欠款4 600元,其中收到支票4 000元已存入银行,另外收到现金600元。
(9)B公司将10 000元设备及5 000元存款作为资本投入公司。
(10)本月生产部门完工产品11 000元,送交产成品仓库。
(二)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