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内涵概念与实施意义(发展白皮书)

合集下载

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推动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创新,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多个领域,例如交通运输、能源、水利、通信等。

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以满足人们对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的交通需求。

在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排放。

在水利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的保护治理能力。

在通信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高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的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创新。

首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以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其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等,以提高投资效益和风险管理。

再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等因素,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益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快速可靠的交通网络和高效运输系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其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本设施,例如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幸福感。

再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缩小地区差距和社会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和社会公平。

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浅析

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浅析

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浅析自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便广受各界的重视。

新基建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发展新基建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强化综合性配套,从而在发展新基建的同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标签:新基建;政策;特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广受各界重视。

在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投资计划发展新基建,以期拉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新基建的支持政策,理解其特点,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对推动新基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概念新型基础设施,指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应对经济发展对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而兴建的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为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建设,业内将上述领域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

2020年,国内遭遇疫情,中央为刺激经济发展将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疇,但由于新增的新基建在我国已建设多年,业内一般将这三项称为类新基建。

“新基建”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传统基建补短板,如类新基建;一个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或网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新基建的“新意”所在,强调技术属性及其应用领域。

2015年7月,中央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新基建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中央高层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在多轮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发展新基建的投资计划。

新基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可见,当前新基建发展正处于有利的政策窗口期。

二、新型基础建社的特点(一)新基建领域的技术门槛高新基建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从投入初始就需要严格、专业、高效的规划与统筹,需要更专业的研发人才和管理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运转。

新时代新体系下 探索新模式与发展新基建的思考

新时代新体系下 探索新模式与发展新基建的思考

新时代新体系下探索新模式与发展新基建的思考新基建是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广受关注的一个高频词汇,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新基建,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在对于新基建出台背景以及具体内涵进行全面论述以及解读的基础之上,探讨分析了新基建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以及结论,能够给新基建的顺利推进带来有益启示。

新基建是我国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快速实现经济复苏而出台的一项经济振兴方案。

对于新基建我国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新基建不仅仅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同时也希望借助于新基建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新基建在具体实施中毫无疑问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国要在做好新基建发展顶层设计的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确保新基建能够顺利推进。

一、新基建概念解读新基建是一个新的概念,对于新基建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才能够把握好新基建推进基本规律以及重点,从而确保新基建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电分发挥。

(一)新基建出台背景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导致我国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疫情已经得到较好控制的前提下,复苏经济成为了当务之急。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冠疫情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推动经济速度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是,我国也需要从2008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振兴计划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这种情况下,新基建横空出世,新基建不同于老基建,新基建在内涵层面与老基建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在新基建的领域与老基建有巨大的差异。

新基建的出台是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出现新要求背景下的产物,新基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基建具体内涵从新基建的具体内涵来看,新基建聚焦于SG网络、特高压、物联网、新能源、大数据等,这些领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四新建设实施方案

四新建设实施方案

四新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四新建设”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基建、新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四个领域的建设计划。

这些领域被认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新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其意义。

2. 新基建新基建是指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项目。

新基建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经济、数字农业等领域。

2.1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服务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过程。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加强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

同时,还应关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2.2 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是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优化交通运输管理的过程。

在智慧交通建设中,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交通管理的精细化。

2.3 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培育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产业,加强数字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等。

2.4 数字农业推进数字农业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的过程。

数字农业推进要加强农业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新制造新制造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

新制造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方面。

3.1 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制造业各环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建设需要构建可信、安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制造的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企业。

“新基建”政策白皮书

“新基建”政策白皮书

“新基建”政策白皮书为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减少项目过度集中和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在“新基建”大规模建设的初步阶段,开展“新基建”国内政策与国外政策分析研究,对于国内各省市推动“新基建”工作意义重大。

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产业政策研究所编写了《“新基建”政策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从国内发展现状、国内政策分析(策略与目标)、国际比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了国内重点省、市的“新基建”投资规模及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白皮书指出,2020开年,中央政府大力号召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省为更好地响应中央政策,都在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

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促进“新基建”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 5G 互联网智能化,开展新型信息网络建设打造城际交通智慧城市,升级新型交通网络建设强化电网能源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能源网络建设促进“新基建”各领域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新基建”国内发展现状据白皮书分析,自2018年至今,共有7次中央级会议明确表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程度不断强化,相关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

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并且各省市在“新基建”上呈现链条空间差异,研发应用有别,东部省份占据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上游,侧重基础研发与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创新引领,中东部省份强调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突出经济导向。

相关技术渐趋成熟,已进入商用化阶段。

“新基建”国内政策之策略纵观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其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5G互联网智能化,开展新型信息网络建设;三是打造城际交通智慧城市,升级新型交通网络建设;四是强化电网能源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能源网络建设;五是促进“新基建”各领域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以信息科技为基础,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构建新的基础设施,以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经济的自主可控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通过构建先进的数字化网络,人民可以方便地获取更多、更快、更精准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化素养,拓展视野,增强学习、交流和创新能力,助推建设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的社会。

其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数字化经济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产业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相关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强国家的自主可控能力。

随着全球数字化大潮的一如既往,国家安全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国家在数字安全、互联网主权、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掌握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提高国家在数字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国家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新基建的提出和意义

新基建的提出和意义

新基建的提出和意义1. 引言新基建是指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通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重要技术支撑,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新基建的提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新基建的背景和动因2.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崛起,传统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新基建的提出是为了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基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新基建的提出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3 跨界融合需求新基建的提出也是为了促进各行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3. 新基建的意义和目标3.1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的实施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2 促进就业和消费增长新基建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新基建项目的推进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促进消费增长,拉动内需。

3.3 加强国家竞争力新基建的实施将提升中国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4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基建的实施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信息和数字鸿沟,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4. 新基建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4.1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构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新基建-5G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解读

新基建-5G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解读

新基建”之“新”
建设主体
建设方式
建设重点
应用方式
价值影响

统 基 建
政府主导
只考虑物 理空间布 局(相对 单一)
科技含量相 对较低
(硬设施投 入为主)
注重硬设 施建设
传统物理 空间(铁 公基)
功能单一 (铁路、 公路、电
力)
局部传递 效用(一 设施一功
能)
主要着眼于 稳投资、保 增长、促就 业、惠民生
01 02 03
融合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 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 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 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 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 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转型
新基建”7大热点领域为数据生产要素的物质基础与场景应用
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城际高速铁路和 城市轨道交通
数据应用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
数据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
工业领域集成应用
人工智能
算法
数 据
数据中心
存储、数据服务
5G
采集、传输
数据基础设施
(物质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新基建”建设意义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短期
5G网络基础设施
1. 定义和内涵 2. 作用和意义 3. 现状和挑战 4. 趋势和路径
定义和内涵
从狭义看,5G新基建主要聚焦在网络建设,包括标准体系、芯片、器件、系统设备、终端、运营 等关键领域环节; 从广义看,5G同时作为重要的工具性产业,还包括大量基于5G衍生的服务及应用。 从长远看,5G建设与5G应用将形成双促进共提升的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表1 “新基建”概念发展时间脉络二、“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更突出支撑产业升级和鼓励应用先试“新基建”以产业作为赋能对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的数据驱动发展,并在超高清、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领域,完善应用环境,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二)更突出政府对全环节的软治理“新基建”需要加强政府对规划、建设、运营、监管的全环节治理水平,增强投资动员能力,提升资金运用精准性,加强政策配套保障,实现舆情及时响应和监管开放透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治理水平。

(三)更突出区域生产要素整合和协调发展“新基建”提升覆盖范围内数据资源、电力能源、人才的流动速度和参与程度,削弱了传统要素有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推动技术、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发展,市的产业创新,还有助于中不仅促进中心城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一)支撑"两个强国”建设提供高速泛在的连接能力。

5G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数据连接能力;高铁、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补足经济社会能源连接。

提供通用化平台型支撑服务。

通用人工智能平台以及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需求载体与核心驱动力。

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础网络体系。

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补足信息技术短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研能力,对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意义重大。

(二)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化。

“新基建”可全面促进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新基建”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基础改造,级,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果。

(三)加速构建智慧社会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新基建”促进市场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等领域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有利于加速构建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的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

加快推进民生应用智能化。

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基础,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意义重大。

四、“新基建”建设内容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加速产业数字化。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政府服务、应急保障、公共精确定位、有效管控促进对于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领域5G 建设内容1、机房、供电、铁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

2、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的基础网络设备研发与部署。

3、5G新型云化业务应用平台的部署,务以及各种垂直行业应用的协同。

4、围绕5G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先进制造网络环境。

如物联网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车联网的车、路、网协同的基础设施等。

与新业目标三大运营商预计年内建设超过55万个5G 基站1o 2020至2022 年,投资将逐步上升,到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计需要5G基站个,以每个基站平均直接拉动基站投资约2025 年,5G网络,预500 万-550 万50万元计,2.5万亿元。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1、机房楼、生产管理楼等数据中心基础配套设施。

2、传输光纤、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支撑数据中心发展网络及服务设施。

3、IDC业务部署与应用协同。

4、车辆网、卫星大数据等垂直领域的大数据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AI芯片等底层硬件发展。

2、通用智能计算平台的搭建。

3、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等基础研发中心建设。

4、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数据中心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可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

到2025年,建成一定数量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

到2023年,建设20个左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o爼合川屯■笛山Ji 茂■特(*宜屯(;is> ■■ 111.骞特高压产业链工业互 联网1、 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

2、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3、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到2025年,形成 3-5家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 工业APP 培育以及百万企 业上云3。

特高压换流站土建、电气设备安装、变电站扩 建等。

今年内在建和待核准特高压工程 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 模7条。

新能源 汽车充 电桩充电场站、充电桩建设。

2020 年预计新增集中式充换电 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超过480万个。

到2025年,建 成超过3.6万座充换电站 ,全国车 桩比达1 : 1。

高铁、轨 交通车线路建设2020年拟通车线路 14条,其中 专线250和专线 350各7条,通 车里程有望达到3696公里6。

五、 5G 网络基础设施r ---- ------- 厂… ----- ^1f 网络架构H 基站系统!_ J -承S网闸罐進计 屈绪圧化 LON 脚4赵右家vtas 痔 懂入设s恤便等砥71^姑: 塾站配奁 寵站芯什 芯与喬葡 比刊 射频覆块 基达寿i电淞翔厂5G 终端设备、厂应用场景、基苦把也 处理需 切率族大器时頤注裁a 电瀬管邸苗片 射融芯昇 片 惟端砂 显丽fnyui 等EK 温神叫U 交胃 珂旦EF 蛰切映U S 亞①鸿 曲应蹲 鬻联閘平为 工业旦麽网等5G 产业链”響叩怡役换|心畫F绘*翻-交激特高伍“新基建”的带动效应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对七大领域全产业链形成极强的带动效应。

敬据運值埋tt通用类矽端症 3f£^按施罚If?屈岸片■唤;鱼啖■和注坊订:博细分®诫咨询规划勘查与测量设计站前L杞桥隧路AE匸程U逍I申VS.Jl!.箕知施匸准并整乍采购:耶辆配件站后『-樨:电气化工程H引供咽匸爼,倍息代「程皓U比乐机匕检修设S■ ■-■41-ijQn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产业链设备生曲I充电运营商整体解决方案商責体.底陣.插库等零部杵厂商充电樟块或充电机厂商i [充电应营商]相关耗材生产商生产swca 合材'料、境端材料、铝合金、改性堕料等厂商充电站运营商施耐徳PhoenixI平施舗I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 大affliKi 俸P 大tttt+吓人> 大脚1+盍H A 夭瞬+电AS4 榊r 交運 A丸费播+K 疗平台眼务层 师分却台 这的析平昔分析发现层----------------------------Hmete RK^if 人工智童V 謎自主甘析内容MmnmIT 基础ISnM大数据产业链8九 K 1 ••• W ―八埠.Tr* - ':.•■•■_■边缘S领域=:宀①,1…,• ••%[.血r :人工智能产业链卸■厦翠合存II.肿fW )协加折>u网曲Si 斑施(dim 蚯 m 摘联鳳蘇网}翻刊働評台 <开如堺,运O 球91段运超FW)三匸二口■■-H,沾」:. -j" ; 3xjafxnvHffVB (iWHi.融n 團)g”暂eo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七大领域投资带动估算直接投资带动投资六、“新基建”引入的投资新风口 (一) 加快芯片产业化一是5G 芯片,超500万基站建设需求带来 5G 基站芯片与高频器件的庞大市场需 求。

二是人工智能芯片,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GPU 、TPU 、NPU 等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蓝海广阔。

三是服务器芯片, 5G 、物联网、工业互联 网等海量数据应用势必带来高速服务器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四是物联网专用芯片,物联网的连接设备构成种类多样,针对智能硬件、智能家电和智能计量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专用芯片市场需求广阔。

五是IGBT 控制芯片,IGBT 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高铁轨交应用功率转换与变频控制的关键, 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巨大。

(二) 补足工业软件短板一是研发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产品数据管理(PDM ) 工业设计类软件主要用于提升企业在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作领域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生产制 造,制造执行系统(MES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 )等工业生产制造类软件是 提高智能制造过程的管控水平、改善生产设备的效率和利用率的关键。

自动控制系统(ATCS )等工业控制软件主要用于高铁、 轨交等控制、 能运营。

(三) 推进系统装备规模化生产一是5G 基站设备,为满足人口密集场所稳定、有效覆盖,未来 大;二是服务器,受 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海量数据业务驱动, 保持快速增长;三是工业数控装备,高铁列车装备制造、 高。

220 万机架,以单机架成本 70万/架计算,预计新增投资 1.5万亿元。

人工智能根据IDC 数据2019年我国芯片市场规模为 122亿元。

45%的平均增长速率计算,预 2025年,AI 芯片新增投资 1000亿左右;机器视觉等传AI以 计为感器及AI 带来云平台/数据服 务/OS 新增投资规模将超 1200亿元,合计人工智能基础 设施建设新 增投资约为2200亿元。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 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 术快速进步,促进智慧医疗、智 慧交通、智慧金融等产业快速发 展。

预计2025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规模超过4000亿元。

工业互联网根据工信部 动计划》和 作组2018计划》,至《工业互联网发展行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 年工作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 网网络基础设施。

按照2019年 工业互联网 6110亿规模以及 13.3%的复合增速计算,预计至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将超 6500亿元。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赋能传统 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预 计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超 万亿元。

三是工业控制,运行 监视或者设备系统的智5G 基站需求数量庞 服务器市场规模将 特高压装备制造对数控装备要求较(四)促进行业应用落地一是智慧医疗, 加快推进基于 5G 新型网络架构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及模式创新, 促进 5G 在疫情预警、 院前急救、远程实时会诊、 远程手术、 无线监护、 移动查房等环节的应用推广, 以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二是智慧教育,融合5G 、AI 、大数据、超高清视频等技术,探索远程教育、智慧课堂 /教室、校园安全等场景,推广 5G+ 高清远程互动教学、沉 浸式教学、 远程督导、 智能安防监控等应用; 三是智慧交通, 加快开展基于 5G 的车路协同 车联网大规模验证与应用, 提高车路协同平台的功能和交互能力, 以促进城际高铁和轨道交 通、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化、 信息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