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研究

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研究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学博士,国内知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窦桂梅从教40余年,致力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并提出了语文主题教学思想。
分析和研究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不仅能够加深对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一线教师从其思想及应用中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论文有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其次,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重点论述目前有关窦桂梅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的研究现状;之后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论述本论文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最后,对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中的“主题”及“主题教学”进行概念界定。
正文包括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概况。
主要从产生的原因、主题教学思想的三对关系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对主题教学思想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的现实操作。
主题教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30年的历程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
在此,笔者从“三个一”的质量目标、主题教学内容的“五大板块”以及“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进行分析,论述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操作性。
第三章——对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的深度思考。
本章在对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思考主题教学的特点,同时指出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
第四章——从纵横比较中看窦桂梅语文教学。
笔者在这一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窦桂梅是从生命的角度,把语文当成一门课程来审视与建构,并总结出窦桂梅对当代语文教学的新变革是探索出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及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主要对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及应用进行总结,明确主题教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及可借鉴之处,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浅议窦桂梅及其主题教学

浅议窦桂梅及其主题教学摘要: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
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
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
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主题教学三情共振三种审美正文 :探索精神应当是优秀教师的特质。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基础上,建构“主题教学”,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
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窦桂梅更好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以下的内容是笔者对窦桂梅老师思想的若干体会。
(一)主题教学的思想及其内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窦桂梅深深懂得: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中探讨的重要问题。
因此,目前所面临的任务不光是教学实践,还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深人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创造,形成既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积累智慧和情感,立体建构一个教学体系,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此,窦桂梅提出了“主题教学”。
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
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
于是,在语文教学中,窦桂梅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
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

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对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引言窦桂梅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窦桂梅主题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窦桂梅主题教学进行研究,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探究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
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探索问题、进行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
窦桂梅主题教学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在主题探究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二、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确定主题、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和评价学习成果。
确定主题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来确定主题。
制定教学目标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设计活动包括启发活动、组织活动和总结活动。
评价学习成果是对学生在主题探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施效果窦桂梅主题教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窦桂梅主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窦桂梅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窦桂梅主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窦桂梅主题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经验。
其次,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第三,窦桂梅主题教学需要充分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一、综述导言夸美纽斯说:儿童是“上帝的种子”,是“无价之宝”,是人类的未来。
这足说明对儿童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一个儿童能够否成为一颗健康的种子,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无价之宝,这与儿童从小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密切相关。
而儿童受到的教育是否有效,是否对他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遇到过什么样的教师。
爱因斯坦曾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一名优秀的教师思考的不是如何使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课本上的字词句段篇,她们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将这些既得知识变成人生的养料,找到属于的自己的个性体会,独特感悟,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不懈的追求与探索。
正是深刻明白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学生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才会有那么多的教师积极投身到教改的热潮中,但是美好的愿望也要经历现实的打磨,很多教师在教改的过程中就发现自己有种“茶壶里面翻波浪”的无奈。
所以,为了帮助这些教师走出困惑,为了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参考,对于一些卓有成效的教改,比如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的研究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主题教学研究现状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母语教育一直各国教改的重要课题。
江明在《比较:中外对母语教学地位、作用的研究》[1]一文中指出:美国加州1997年11月14日通过的《英语课程标准·序言》里说:“良好的交际能力——读、写、听、说——是人类经验的核心。
语言技能是基础工具,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和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的一个集体的观念。
”法国国民教育部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颁布了全国小学和初中教学大纲。
在小学,语言的教学被视为左右学生自由生活、交流及未来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因此,语言学习,尤其是法语学习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墨西哥90年代开始了以教育现代化为宗旨的教育改革,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注重读写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作者:郭秀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但确实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学语文知识教学存在碎片化倾向,对语文知识缺乏统整,以至于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窦桂梅作为新生代教师,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寻求到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契合点。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旨在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主题统整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一、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中国自古讲究“纲举目张”,说的就是主题。
古人做文章讲“主题”,就是“确定主题”,指“命题”“提纲”“中心”之意。
还可以用英语的词意说明:Theme,指主旋律、主干词;topic,指标题或旨意;purport,指意图、意义,偏重作者的主观意向;再就是subject,指主题、主体或主语。
而窦桂梅老师所说的主题包括上面四层意思,主题可以是外显的、暗示的,也可以是文本本来确定的、又或是提炼于文本、独立于作者的由师生“读”出来的,属于“含义”“意义”的这些“词语”,并且这些词语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
总之,从哲学的高度归结起来,就是指那些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
它表现为词语,却不完全等同于文眼,并且着眼于儿童生命价值取向,如人性的善良、尊重的高贵、友谊的珍贵、自然的敬畏等。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又一超越,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即由“主题”,把那些散乱的“珍珠”串联起来,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而寻找主题、解读文本、促进儿童成长的动态过程,就是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的“主题”是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和挖掘的主题。
这些主题往往可以表现为一些“词语”,或者说一些“关键词”。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到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词语”。
对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价值的探究

对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价值的探究[摘要]主题教学的价值是由主题教学的内涵与三个维度构建而成,它注重儿童生命价值取向并力求体现自然、生命价值以及课标“三维目标”的统整。
并且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具有注重基础,促进发展;内容丰富,组合集中;读懂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价值。
主题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主题教学主张超越教材的实践价值。
[关键字]主题;主题教学;价值一、主题教学的价值构建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主题,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简单来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从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从教学立意上——着眼于儿童生命价值取向。
主题教学力求体现自然、生命价值以及课标“三维目标”的统整。
如在教学时,抓住《珍珠鸟》中的“信赖”,《村居》的“安居乐业”,《晏子使楚》中的“尊重”,《再见了,亲人》中的“亲人”等主题,在对文本言语具体的揣摩中,深入并深刻理解这类语词的内涵与分量,情感和取向,并植入内心。
一旦这些词语在儿童心中留住,就将这个词语背后的典故、故事、情感、哲思一并收入囊中。
也就是说,每一个“主题”立意背后,就串联起文本的字、词、段、篇,就串联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份厚重的思想与情怀。
主题立意,往往又是儿童语言和精神同生共长的结合点。
真正的语文在此,真正的主题也在此。
主题不是一般的语词,是儿童从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恒心语词,这些主题,既是文本的核心,有体现精神生命内涵。
这些富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文本中。
语文教学的主题必须来源于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充当主题的词语本身,应当是从课文当中精选或精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文章的核心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词语应当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巨大的概括性。
具体来说,由于文本不同,主题或是外显的,即文本写出来的;或是暗含的,即读者悟得的。
关于学习名师窦桂梅老师教学艺术的研究

关于学习名师窦桂梅老师教学艺术的研究实验小学王雪摘要:本文主要从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特色处理,对窦老师的教学思想、本色处理、个性超越进行分析,总结出窦老师被普遍认可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本色;超越[前言]学习窦桂梅老师起源于我曾经有幸聆听过窦老师执教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我充分领略到了她那激情四射、入情入境的教学风格。
她秉承自己的教学思想——主题教学,紧紧抓住了“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的教学主题,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阅读课。
特别是她那动人心弦的声音,忽喜悦,忽沮丧;忽高昂,忽低沉;间而述说,间而对话,使我和学生们一样很快进入了故事的情境。
那次听课之后,我开始对窦老师的教学特色感兴趣,我开始在网上观看窦老师的经典特例视频,还特意去书店买一些窦老师的书回来读,也就从此开始了我的学习之路。
深入学习了窦老师后,我更是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庆幸: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普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独特性。
“为生命奠基!”的呐喊,是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最让人震撼的是她那种勤勉与进取,那种激情与思想,那种忧患与责任是丰厚的积淀、特有的激情、过人的才华、锐敏的智慧、高尚的人格成就了她的魅力。
[正文]窦桂梅是全国小语界著名的特级教师 ,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坛上凌厉崛起的教学改革代表人物。
她以其饱含生命激情的语文课堂誉满全国,被称为“燃烧的玫瑰”,“情思激荡”正是她的语文教学的艺术风格。
一、思想浸润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灵魂、才能厚重人格。
语文教学是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旨趣的活动,其行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的。
而目标的确定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洞察。
如《晏子使楚》一课,窦老师是以“尊重”为教育目标,通过对人的尊重、国家的尊重与自我的尊重三个维度思考设计,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
如课堂中“一个人的智慧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让晏子当老师,教齐国的人,让齐国人都聪明,这样齐国就会胜利”;再如“如果要实现班级、集体、国家等尊重,每个人,首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等等。
窦桂梅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窦桂梅语文教学思想研究窦桂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令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了新的革新R。
窦桂梅的语文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体验学习中激情和乐趣为主要目标,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领导性教育。
窦桂梅的语文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小组合作和研究性学习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设置语文教育的目标窦桂梅注重语文教育理念的完备性、系统性和革命性,尊重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体验学习中激情和乐趣为目标,努力实现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置语文教学的过程窦桂梅发展了一套完整的语文教育模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习得能力为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等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发获得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及运用语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三、设置语文教学的材料窦桂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教材为主,并结合文学、历史、新闻、和社会实际,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教材的选择要求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然后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计划,掌握教学重点。
四、设置语文教学的方法窦桂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灵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让教师更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领导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窦桂梅的语文教学中,已经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对新世纪语文教育发展应提出的新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学校、一些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上;语文教师失去了激情,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校的学习资源有限,缺乏科学严谨的语文学习课程,以及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基础教育(侧文)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研究的背景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显了教育要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价值取向。
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增大了教师的自主权。
但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面临许多的困惑,比如新课程开发中的标准制定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如何体现课改理念和培养目标,比如进展评价迟缓,比如如何处理教材与课标的关系等都是教师在推进新课改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新课改下当代小语教师的探索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许多一线小语教师往往表现出:顺从型、激进派、追星族、反思派四种不同的态度。
时代呼唤“英雄”,总有那么一些教师,她们敢于冲破现实的束缚,大胆地探索,力求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提出并积极倡导的“无爱则无教”的教育理念;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王淞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薛法根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初步形成的“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于永正老师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正是这些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这些小语界领军人物的尝试使更多的小语教师能够拨开新课程改革的云雾,找到自己努力地方向。
(二)研究的意义1、从理论上来说:窦桂梅主题教学是教改的大题目,是个有着丰富的潜在资源的语文教改宝库,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一部多部曲的“当代教学论”的大书。
主题教学作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它可以丰富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
2、从实践角度来说:主题教学经过实践的论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她的课堂设计有探索与研究的价值,可以为许多迷茫困惑的一线语文教师指出一条开展教育的明路,帮助一线小语教师少走弯路,以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1、相关概念的界定1.1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是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为共同成长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
1.2三情共振窦桂梅认为,每次课堂教学都是她与学生的一次心灵共振。
所谓“三情共振”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始激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喑情情未了”这三个环节,使课堂真情永伴。
1.3三种审美“三种审美”是窦桂梅认为教师应该追求教学艺术的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在短短40分钟内实现怡人、育人、感人的教学效果。
1.4三个超越窦桂梅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徘徊在效率不高的低谷中,教材陈旧,教法僵化,忽视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的现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识到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关爱,在必须从语言习得的特点入手,从人的素质发展的规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一理念。
1.5三个维度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即温度、广度、深度。
窦桂梅认为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情感储备和调动,不论喜怒哀乐还是酸甜苦辣;教师必须让自己、让学生通过文字“怡情养性”,让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健旺起来。
温度具有恒定性,主题教学的课堂温度应成为首要前提。
广度是承延着她的“超越教材”的,要求教师必须把语文当做“课程”来开发,必须博览群书、深入思考才可以纵横驰骋于课堂间。
教师要从一节课、一篇课文的精雕细刻中,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海洋,从教材的一篇文章引发开去,根据主题的相同和相近,进行重组。
因此,教学的广度有开放性。
窦桂梅认为只有建立在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的“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给生命以底气。
深度不是一味增加难度,而是在适度前提下的深入,对教师来说,就是拿真诚的阅读体现与学生交流,并在课堂上将这种深度适当地藏匿起来,将阅读体验感受的权力和时间交还给孩子,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它具有发展性。
1.6三条探索路径窦桂梅主题教学探索的三条路径是指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主题阅读。
主题讲读是指教师针对一个个主题进行研究,然后以一篇带动多篇,在课堂中将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使多篇文章汇聚于一个焦点,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内涵,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既用好教材有超越教材。
主题作文即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情感表达,通过知识、生活、情感的积淀,在重过程的积累生成中,让语言在这些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题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主题阅读主要是指读书课,这里的“主题”既体现书中某一篇章的“主题”,也指这一本书的主题。
而且,通过阅读在同一主题下,选取更多的作品来阅读,让学生全方位感悟理解,让书籍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是基于教材主题教学的延伸。
2、窦桂梅与主题教学2.1小语教师“众生相”2.2窦桂梅成长之路2.3主题教学提出的背景3. 窦桂梅主题教学剖析3.1何为主题教学及如何确立主题3.2主题教学探索的三条途径3.3主题教学三个维度4. 窦桂梅主题教学反思4.1主题教学实践案例分析4.2主题教学下的哲学思考4.3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空间(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现阶段小语教师对新课改的不同态度,分析产生的原因,深化教师思考自身的教育问题。
2、解决与主题教学有关的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主题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主题教学这一理念。
3、分析窦桂梅主题教学所包含的内涵及操作体系,并分析这些教学理论对一线教师的实际指导作用。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搜集大量有关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实践成果等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更好地进行操作提供材料,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窦桂梅主题教学课堂实录的分析更加明确主题教学的操作过程,更加方便一线小语教师操作。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研究准备阶段(2010.7-2010.9)1.1确定研究对象1.2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2、调查研究阶段(2010.9-2011.11)2.1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3、研究方案整合阶段(2010.11-2011.2)3.1根据对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授课实录的研读,围绕当前小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及困惑,提出更加有效地主题教学的实施手段和方法。
4、总结提高阶段(2011.2-2011.4)4.1将前几个阶段的资料进行分析,上升到理论阶段,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4.2反复修改论文初稿,最终完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1]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2]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5.9[3]成尚荣.“超越”理念下的深度建构与智慧表达—谈窦桂梅的语文主题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年第3期[4]张康桥.“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空间--兼评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珍珠鸟》[J].争鸣语文版2007.4[5]窦桂梅.朝向“伟大事物”--“主题教学”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5[6]孙春福.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课程论关照(上)[J].研究与探索语文版2007.1[7]徐冬梅.独特的艺术源自深厚的修养-窦桂梅对小学语文的启示[J].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5日[8]周益民.留存在心底的感动-分享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J].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5期[9]张微.由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谈起[J].中国德育第2卷第12期2007年12月[10]吴善虎.走进窦桂梅-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与《玫瑰与教育》有感[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9.03[11]曾光梅.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01/2010[12]李莉.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教学与课程改革.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期[13]李文广.小学语文教师“众生相”[J].江苏教育2005.5B[14] Mother Tongue Usage in Learning:An Examination of Language Preferences in Zimbabwe.Gamuchirai Tsitsi Ndamba.The Journal of Pan African Studies, vol.2, no.4, June 2008[15]]Mother-tongue teching in poland:the dynamics of change.L1–Educational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 165–176, 2002.© 2002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