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失败案例

合集下载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失败案例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除了收缩投资、拿稳现金外,还要研究一下众多的失败案例,从而为下一轮投资潮积累可贵的经验。

上市,是很多公司的战略目标,那我们就看一看在上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失败案例,今天的主角是昌盛中国地产,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它旗下成功运作的“中华广场”想必很多人知道。

一、昌盛中国上市过程简述2006引入战略投资者:高盛旗下的创投基金(GSSIA)。

2006年12月18日,昌盛向其发行2500万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占其当时已发行股本的20%。

此项协议两次延期至2008年12月18日。

双方签定对赌协议:若2008年底前未能上市,高盛可要求昌盛按预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债券;若上市未果,利息将以每年21%计。

为了上市,昌盛大举拿地,2007年9月,以7.9亿公开拍卖拿下广东中山市中山广场35万平方米一、二期项目土地,成为“中山地王”,大大超出了其预期的2.46亿,加上各种费用,共付出近10亿元。

2007年11月,昌盛中国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关于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协议,本金为6.48亿港元,年利息13%。

此外昌盛在山西太原也有拿地,项目土地出让金至今尚未付清。

原计划做为内地房企2008年首家赴港IPO企业上市,预期集资23亿—31亿港元,实际到了1月又根据当时房地产市场情况把集资额降为8.3-11.3亿港元。

由于认购并不踊跃,公司决定中止上市。

2008年底传出昌盛欲卖中华广场的消息,中华广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昌盛拥有15万平方米。

2008年8月,第一太平戴维斯对中华广场的整体资产评估为33个亿。

中华广场年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缴率都达100%,一年租金收入就达1.7亿,日高峰期人流达60万人次。

二、失败的经验教训1、上市是手段而非目标,可以把上市写进战略目标中,但为了上市而改变自己的战略、经商风格是不智的。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失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结论与启示目录CHAPTER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案例一:柯达公司010203背景介绍问题分析结论案例二:诺基亚背景介绍问题分析结论案例三:百视达公司背景介绍百视达公司是一家美国的影视租赁和销售公司,曾经是最大的DVD租赁公司之一。

然而,随着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兴起,百视达公司的业务逐渐受到影响。

百视达公司的问题主要在于它过于依赖传统的租赁模式,忽视了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崛起。

同时,公司的产品线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百视达公司的失败是由于其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以及管理层缺乏远见和决断力。

问题分析结论CHAPTER失败原因分析1战略错误23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缺乏明确战略企业可能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理解错误,导致其产品或服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错误的市场定位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更新产品或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缺乏创新和适应性市场竞争市场饱和度增加技术变革竞争对手的威胁03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问题01缺乏有效的领导力02内部沟通不畅CHAPTER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调整战略重新评估市场定位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多元化经营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新的产品线或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以增加收入来源。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强品牌传播和营销,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010302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团队建设简化管理层次和流程,提高组织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财务制度和控制流程,提高资金加强财务管理010203改善管理CHAPTER结论与启示企业经营需要不断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份额,赢得消费者认可。

4大知名企业失败案例分析

4大知名企业失败案例分析

4大知名企业失败案例分析面对一个“宠大的”ERP工程来说,上百万元的费用支出,多年的ERP项目实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面对众多的ERP软件,企业从哪里入手,是追求洋ERP,还是选择本土开发的ERP?是定制开发还是选择几个现成的ERP模块?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中小企业老板。

另外,对于一些走在信息化前列的企业,他们中有许多曾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软件,想让IT……面对一个“宠大的”ERP工程来说,上百万元的费用支出,多年的ERP项目实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面对众多的ERP软件,企业从哪里入手,是追求洋ERP,还是选择本土开发的ERP?是定制开发还是选择几个现成的ERP模块?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中小企业老板。

另外,对于一些走在信息化前列的企业,他们中有许多曾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软件,想让IT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可是一些软件尤其是ERP软件在现实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信息孤岛、应用困难、骑虎难下和前景迷茫等等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些企业的决策者。

三露联想“婚变”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 签订了ERP实施合同。

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5‰来赔偿。

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

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

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

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在经历了15个月的ERP官司之后,经过庭内调解,结果三露厂退还MOVEX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和获得200万元的赔偿。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和参与投资活动,试图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发展机会。

然而,投资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本文中,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中小企业在投资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探讨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案例一:小型食品企业的品牌投资失利某小型食品企业在业务稳定后,决定进行品牌投资,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公司决定与一家知名的营销公司合作,进行品牌策划和推广。

然而,在一系列市场调研和策划后,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并没有明显提升。

最终,该企业不得不停止投资并解散了与营销公司的合作。

这个案例暴露出了中小企业在投资品牌时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投入困难、合作伙伴选择错误等。

中小企业在投资品牌时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策略,并与专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

案例二:创新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失败一家创新科技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新产品的研发上。

然而,由于技术团队的能力不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研发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导致资金亏损和企业的声誉受损。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小企业在投资创新科技时可能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应该在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保产品的需求和市场的适应性。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团队的能力培养和市场的敏感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案例三:零售企业的线上拓展失败一家零售企业决定拓展线上渠道,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购物需求。

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搭建电商平台、推广和营销,但线上销售一直未能达到预期。

最终,企业不得不关闭线上渠道,重新聚焦线下业务。

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小零售企业在线上拓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线上竞争激烈、技术投入高昂、线下运营受影响等。

中小企业在进行线上拓展前应该坚持适合自身实力的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入。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线上运营团队的能力培养,并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

中国互联网十大投资失败案例

中国互联网十大投资失败案例

中国互联网十大投资失败案例1.股东网股东网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平台的公司。

公司在开始阶段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5000万美元投资,但公司在后续运营中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该案例表明,即使拥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2. Dangdang当当网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2000年至2024年期间,当当网获得了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但公司在上市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增长,并在2024年被私有化。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巨额投资,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3.网银在线网银在线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司。

公司在创立初期得到了国内一流的风投机构赛富投资的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但公司在后来遭遇了监管困境和业务发展上的问题,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优秀的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4.有米科技有米科技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移动广告平台公司。

公司在成立初期获得了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IDG资本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但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未能取得商业突破,最终于2024年宣布破产。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拥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5.饭否6.中关村在线中关村在线是中国最早的IT门户网站之一,成立于1998年。

在成立初期,中关村在线获得了来自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的5000万美元融资。

然而,中关村在线在后来的发展中未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最终在2024年被取消上市资格。

这个案例再次表明,即使拥有巨额投资,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

7.盛大游戏盛大游戏是中国最早的网络游戏公司之一,成立于2001年。

该公司在成立初期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盛大游戏未能适应新一轮的互联网娱乐业务发展,最终于2024年私有化。

8.一览网一览网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招聘网站,成立于2000年。

失败案例格式

失败案例格式

失败案例格式很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案例不仅让创业者们感到沮丧,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典型的失败案例,分析其原因,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第一个失败案例是一家初创企业,他们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型的智能手表,希望能够抓住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然而,由于他们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并不了解,导致产品推出后反响平平,销量低迷。

最终,这家企业不得不面临产品滞销的窘境,最终宣告破产。

第二个失败案例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他们在短时间内开设了大量分店,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然而,由于他们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导致很多分店的生意惨淡,最终不得不纷纷关闭。

这家企业由于扩张过快而陷入了财务困境,最终倒闭。

第三个失败案例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在产品开发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团队合作不畅,导致产品推出后存在严重的bug和用户体验问题,用户流失严重,口碑受损。

最终,这家公司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裁员,重新调整战略,才勉强度过了危机。

从这些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市场调研,对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不了解;二是扩张过快,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和消费习惯;三是内部管理混乱,团队合作不畅,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

因此,作为创业者,我们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首先,要充分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推出的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其次,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扩张,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开店的数量和地点;最后,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团队合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总之,失败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宝贵的课,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取得成功。

企业失败案例

企业失败案例

企业失败案例在商业世界中,成功与失败并存,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隐藏着无数个失败的案例。

企业失败可能来自于内部管理失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问题等多种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企业失败的案例,探讨它们的失败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公司,黑莓。

黑莓曾经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其独特的键盘设计和高安全性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随着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崛起,黑莓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其失败原因在于,公司过于自满,没有及时更新产品,忽视了消费者对于用户体验和应用生态的需求。

从黑莓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市场领导者,也不能忽视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必须不断创新,保持竞争力。

另一个失败案例是诺基亚,这家曾经的手机巨头在智能手机时代也走向了衰落。

诺基亚的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公司过于守旧,没有及时跟上智能手机的潮流。

此外,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了产品研发滞后和市场推广不力。

从诺基亚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必须保持开放的思维,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同时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另外一个失败案例是美国的电动车公司特斯拉。

特斯拉曾经被誉为电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近年来却频频陷入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风波之中。

特斯拉的失败原因在于,公司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此外,公司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决策不够科学,导致了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发生。

特斯拉的失败告诉我们,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避免盲目冒进。

以上三个企业的失败案例,都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必须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创新;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

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久的成功。

总结起来,企业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中小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失败的案例

中小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失败的案例

中小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失败案例分析背景介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团队合作与管理方面常常面临困境。

本文将以某中小企业的合作与管理失败案例为例,深入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案例背景某软件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专注于开发和销售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该公司成立初期人员较少,团队成员之间默契配合、高效沟通,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团队规模的增加,公司逐渐面临了一系列的合作与管理问题。

案例过程问题1:沟通不畅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团队成员数量增多,信息传递变得复杂。

原本高效的沟通渠道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信息传递延迟、失真甚至遗漏。

例如,在一个重要的客户项目中,销售部门未能及时将客户需求传达给开发团队,导致最终交付的产品与客户期望不符。

问题2:角色冲突随着团队规模的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和角色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沟通渠道,导致不同部门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例如,在一个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就产品功能和设计问题产生分歧,争论不休。

问题3:领导力不足公司创始人兼CEO在初期是一位出色的技术专家,但在公司规模扩大后逐渐失去对团队的有效领导。

他缺乏管理经验和团队建设能力,无法有效指导团队成员、激励员工,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决策。

这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团队士气低落。

案例结果由于上述问题的积累和长期存在,该软件公司最终面临了以下严重后果: 1. 客户投诉增多:由于沟通失误和产品质量问题,客户投诉率显著增加,公司声誉受损。

2. 员工流失严重:由于管理混乱和团队士气低落,许多优秀员工离职,导致人才流失和团队稳定性下降。

3. 项目延误和成本超支:由于角色冲突和沟通不畅,项目交付进度严重延误,并导致成本超出预算。

启示与建议基于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1. 加强沟通与协作:中小企业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以确保信息畅通、团队协作顺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失败案例【篇一:中小企业失败案例】一个刚刚创办,立足为本的中小企业,超越自身可控的盈利模式,追逐不切实际的营运利益,一味求求全,企业快速功成名就,但实力不足从而置自身于危机边缘。

案例:陈博的北斗设计公司在开张后的第一单业务就获利二十万,这让陈博的扩张欲望突然加剧,他觉得自己已经有能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当地最出色的设计公司。

2001年8月底,北斗由开始70平米的商住房办公,扩展到近200平米的写字楼办公。

各种一流的办公设备和名目繁多的部门一应俱全。

有了一流设计公司的模样,陈博却并没有安下心来专注于公司的运营,把业务也做到真正的第一流,而是热衷于时下前卫的城市营销。

在认识了几个从事城市营销的专家以后,陈博的思路快速做出转变,北斗从设计公司更名为策略机构,目标是快速进入高端的城市营销领域。

陈博有了一个很大的构想,他希望借助几个专家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城市营销人才的培训,并且可以在一些寻求整体发展的城市做整合项目的推广。

此时的陈博忘了北斗公司还仅仅是一个设计行业的新公司,在ci方面略有成就,而在高端的城市营销领域既无人才又无经验。

他开始调动资金先期在全国推广相关的培训项目。

而此间,公司已经没有人去跑设计业务,账上基本没有进项。

结果,陈博先后两次苦心筹划的培训项目既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也没有带来任何知名度,倒是不断累计的费用支出将北斗公司逼上了关门的边缘。

评点:谁不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最大的事业?这正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反复重演的原因。

在我们所阅读的案例里,因好高骛远而失败的还有很多,而他们失败的方式如出一辙:先是艰苦创业,小有成就;然后被成就鼓舞开始更大的计划;然后开始以微薄之力图谋宏伟之旅。

【篇二:中小企业失败案例】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

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

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

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

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

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

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

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

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证实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蔡潘双方对真功夫的混乱争夺让今日资本顶不住股东压力,而选择退出。

2012年11月30日,今日资本将旗下今日资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今日资本香港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权悉数转让给润海有限公司。

至此,真功夫股权又再次重回了蔡潘两家对半开的局面。

三年之后,真功夫原总裁蔡达标一案尘埃落定。

根据广州中院二审判决,蔡达标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维持14年刑期。

随着蔡达标刑事案件终审判决生效,蔡达标所持有的41.74%真功夫股权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有传言股权估值高达25亿元。

2、亿唐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

这家公司就是亿唐。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

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

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

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

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

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

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网站。

2006年,亿唐将其最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万美元,试图在上做最后一次的挣扎。

不过,在2008已经被关闭亿唐公司也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

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产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

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

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3、尚阳科技案例特点: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创业者的教训: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vc的教训: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

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intel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n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

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

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

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

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

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最终美梦破碎,2006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

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

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4、博客网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动员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绝对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

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

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