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任务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概念教_省略_浙教版初中_物理_杠杆_教学为例_陈锋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4f37c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a.png)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5篇材料]第一篇: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教师板书:杠杆)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杠杆模型、剪刀、夹子、弹簧测力计等。
2. 教学课件: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剪刀、夹子等日常用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够起到固定的作用?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可以绕着一个点转动。
3. 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
二、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可以绕着一个点转动的硬棒。
2. 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
3. 通过实际操作杠杆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三、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杠杆模型,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3. 让学生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总结杠杆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强调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的课程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杠杆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杠杆是由杠杆臂、支点和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
2. 杠杆的原理: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矩平衡条件。
3.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4. 杠杆的运动规律:讲解杠杆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杠杆,观察和测量力矩的变化。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杠杆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让学生对杠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杠杆,测量力矩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6. 讨论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杠杆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铃、剪刀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4.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及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日常工具。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笔记本、彩笔。
3. 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因篇幅原因无法一次性提供,请后续提问时告知,我将依次为您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
3.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这些要素。
4. 推导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数学推导,引导学生理解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5.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杠杆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杠杆类型和平衡条件。
3. 选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力臂和作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力臂的概念和计算4. 杠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计算。
2. 难点: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力臂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发现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计算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杠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工厂或科研机构,加深对杠杆实际应用的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测量工具等。
物理教学目录-2014-1-9

2014年第01期∙继承中求创新对立中讲融合——刘炳昇物理教育思想简介∙物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分支学科和前沿活跃领域李熠熠李士∙物理的直观思维王正行∙心有灵犀气韵飞——浅谈物理教学的灵动之美王红旗∙不可忽视基本物理常数的教学王朝辉∙“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中两个疑问的探讨汪邦家孙丽∙习题讲评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杨静蕊∙物理习题教学中应用“支架教学”思想解析赵振宇赵刚王琦∙巧设实验情境探究教学难点——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任虎虎∙自制合力与分力等效关系演示仪谭庆仁∙“电阻定律的探究”教学设计张晓羽∙利用DISLab实验平台改进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的教学设计张宇高嵩∙关注过程注重评价追求有深度的教学——以“动能与势能”教学为例唐云波∙蒸发与热传递关系辨析徐梦莎方伟∙物理实验的教育思想及启迪——刘炳昇教育思想的研究陈娴叶兵∙再谈物体的稳度及其定量描述丁邦宏∙从课程目标谈教学方式的转变——2013浙江高考物理压轴题赏析王建峰∙电磁感应导轨类问题解题思路的优化刘树田∙对气态变化椭圆图象成立条件的探究郑金∙从一道含有二极管的交流电路看有效值定义的准确理解姚光桥∙“速度随位移成线性变化”的直线运动问题的讨论朱臻∙物理高考考点组合方式的研究——高三物理复习热点问题研究王庆松∙规避题海追求卓越——赏析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程卷Ⅰ第24题许冬保∙2013年“北约”自主招生考物理卷第10题赏析——兼谈“速度构造法”汪飞∙对高考题的拓展创新举例公衍录许传强∙陈题翻新经典重现方林∙中微子振荡的发现与研究李海∙法国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及启示樊丽丽乔翠兰∙钳形电流表的应用王永元2014年第02期∙一颗冉冉升起的名校之星——成都铁中∙以简驭繁沈致远∙从IT到ET——21世纪物理学必须面对的转变欧阳钟灿周善贵∙学习目标驱动设计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颜明慧姚建欣∙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王洁∙关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则的思考葛德成∙“牛顿第二定律”创新教学的尝试魏华∙动量定理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汤玉林∙正确理解电流强度公式——正负离子导电电流两倍的讨论韩静波∙倡导动摩擦因数物理实验“一题多解”黄跃进∙应用DIS进行“磁感应强度”的探究式教学殷位海∙用库仑二分法定量探究电容器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黄永江何苏芬∙用电子分析天平定量探究库仑力李忠相田维毛∙交流电压表的读数一定是有效值吗?李俊成∙固体压力变化实时测定仪卜文菊夏俊∙“物体的浮与沉”教学案例李朋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王艳荣∙上海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回顾和展望郭长江牟亚萍∙第三宇宙速度的一个问题与一种解决方法孙炳盛∙光纤极值问题探究郑金∙对一道有效值试题的研究王志刚∙用微元法解电磁学问题邵伟红∙从2013年上海高考第31题——谈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刘玲∙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对2013年安徽高考第24题最后一问的剖析阚轼如∙近地航天器的轨道衰减速度约为多少?——兼析2013年物理高考中三道近毛小平∙一道竞赛题的多种解法王建秋∙一例物理竞赛实验题的改编与实践方阳∙笛卡尔——科学史上的偏执者、洞见者陈世鸥∙中美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与研究韦叶平∙国外论证式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评述季薛庆季庆燕∙大气压强的艺术杰作任建英黄学兵孟秀兰朱银山∙2014年度朗威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2013朗威教学应用优秀论文评选结果∙2013(第六届)全国数字化实验高层论坛隆重举行2014年第03期∙格物致知正心树人——南京市金陵中学物理组简介∙我国的大学科实验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李金∙纳米材料中的明星——碳纳米管王钢余芳陈闽江王光儒孙连峰∙对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案例分析~钱宏春∙国内外“力与运动”前概念研究概述及对教学启示严丽韩宝玉金毅桑芝芳∙回归物理教学的原点陈连余∙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课后个别答疑的策略与思考徐平∙物理教学中应教会学生通识性的东西王科峰∙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李明哲∙实验“巧包装” 教学闪光芒王丹凤∙威尔逊云雾室的保管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何永健∙用光学干涉测微位移的教学演示仪陆千惠范彦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高中物理‘四小'创新实验课程”的顾世文∙浅谈初中物理图象教学陈翠玉∙三步审题探本质曹国莹∙探究创造体验——对运用科学的探究模式建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王凯红∙物理作业的新探索王玉斌∙新课改呼唤质疑的课堂薛原∙初中力学解题思维浅议王旭智∙马路为何能像水面一样成像蒋然丁召洋冯军凯王福合∙从“问题导学”角度谈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吴磊峰∙浅谈运用转化思维方法解题的原则姚小琴∙三法解决复摆小振动周期问题祝智浩朱国强∙“重心”、“质心”与“引力中心”的区别与联系黄垅水∙理清四个关系学好“能的性质”温应春∙2013年高考物理选择题速解平功远张建国∙由2013年物理高考题谈隐含条件的挖掘王仁泉∙有效实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探索孙铁斌∙空化现象及应用谭庆仁周小奋∙物理,人类从地球走向宇宙的钥匙方金云方茜婳2014年第04期∙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对时间的认识与探索赵峥∙离子导电模型的分析与探讨魏延博魏兴文杨海秋∙对探究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的几点思考耿建∙“求精”与“多动”——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教学张箭∙高中物理新教师听课方法指导马亚鹏冯炜∙凸现守恒思想传播物理文化——解读“追寻守恒量”的教学王高∙坐标图法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探索——高中物理实验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量化孙奕添∙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的使用李鹏程∙对使用分组逐差法处理打点纸带的质疑与探析董光顺∙让对比实验闪烁“智慧”之光张玉成∙原创电路实验题三例邬晨海∙巧用DIS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田伟∙对比法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田城良盛正民∙一道高考题和初中竞赛题的比较和改编姚焕军∙对比初高中试题探索无缝化衔接李光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姬翠芹∙变力问题面面观之F=kv何勇军∙用“矢量作图法”巧解力、位移、速度极值问题王理想∙高考静电场考题分析与复习建议张平∙赏析2014年三大联盟自主招生电学计算题方林∙从竞赛题到2013年高考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章慧雄陆晖∙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卷第20题解析——速度合成三角形法则的妙用唐黎明∙中国第一位女院士——何泽慧——纪念何泽慧教授诞辰100周年张波肖婷婷唐水源∙向心力实验回顾与创新朱国强朱玛莉祝智浩∙201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普通物理学部分)五题黄晶2014年第05期∙盛德厚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物理组∙暗能量: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黄庆国∙运动磁体产生电场的探讨伍秀峰∙观念地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应用蔡铁权程越峰∙有关正负离子导电问题的探讨郑金∙电解液正负离子电流大小关系探析赵林明∙对“正负离子导电电流两倍的探讨”再探孙铁斌∙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若干矛盾陈林桥∙让直觉图像思维充实物理教学周纪良∙例谈实验方案的评估与迁移彭夷∙由一堂实验复习课引发的思考潘俊伟∙用问题引导设计性实验方案的探究式教学傅永祝∙一道锂离子充电电池问题释疑赵亚兵张涛∙两个太阳的实验及其光学原理魏喜武∙初中物理中的定性与半定量方法董子贵∙关于气体液化实验的改进与思考缪剑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黄皓∙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实验操作能力季卫新∙例谈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方法和呈现方式钱永昌∙以实验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例谈韩月红∙摩擦生热和摩擦痕迹类问题的求解方略黄尚鹏∙滚摆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分析罗腊春∙浅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物理图象习题沈伟云∙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在地表附近一致吗张军∙利用“绳球模型”组题分析学生易错原因吴劲松∙对一球壳问题的深入讨论张振喜∙高三复习中习题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以“子弹击木块”问题为例许冬保∙AP物理B的特点及启示陈坤∙破冰船与破冰原理刘庭华2014年第06期∙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初中物理情智教育工作室∙介绍一个待开拓的新领域——整理、分析、处理“大数据”的理论经济物理学何祚庥∙学生的“错误”,更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王鹤新∙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追求——从我校物理教研组建设谈“校本教研”徐锐∙高三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侯庆松∙滑动变阻器构成的动态电路模型及其应用孙德波张知剑∙“水流星”实验是不是在忽悠人?徐建国∙利用视频,定量分析真实的运动曾裕∙本刊关于“教研巡礼”栏目合作事宜的启事∙在体育特长班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朱学俊∙发掘“声现象”中隐藏的科学方法王春燕∙初、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变化的个案研究李欣∙巧用身边的生活物品,开发趣味物理实验胡世月∙有趣的毛细现象朱具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王艳∙运用比较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初中光学知识复习例谈陈胜钢∙科技新闻助推物理命题韩志祥∙电像法中的几何光学修正模型伍秀峰∙用能量的观点求解平衡问题例析黄尚鹏∙用洛伦兹力冲量公式巧解粒子的位移问题郑金∙场与实物相互作用时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性王忠明∙以问题为主线——单元复习课的一种有效策略薛义荣∙例说电场的过度理想化何利∙量纲分析与物理新发现赵金土周晶矛∙加拿大第11和12年级物理教材评析仲新元∙趣味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抓住教育时机进行物理教学的尝试尚振丰李丹∙本刊编委会会议简讯2014年第07期∙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物理课程基地简介∙机动灵活的无人机遥感系统戴昌达∙2010—2012年《物理教学》三年载文分析王晶莹黄然∙合作生成教学模式在物理规律新授课中的行动研究——以“牛顿第三定律”为刘林∙延伸跑道,让学生飞——由一道物理习题所想到的严俊∙对磁单极子的困惑及原因剖析孟庆庭王伟民∙基于“问题生成与解决”的物理概念教学初探~——以人教版《物理》(选修季正华∙高中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侯恕∙无线速度传感器——基于Arduino和Flash的无线DIS实验翁浩峰∙巧用发光二极管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温见明吴林涛∙磁感应强度的测定李一新∙自制教具设计制作中的几点思考吴建琴∙数形结合促进认知——闭合电路规律的教学邢洪明∙加强变式训练,培养解题技能和创新思维——一道密度题的变化教学实录傅兰芳陶复桂∙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例谈梁炳钊∙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的改进毛海玲∙物理习题教学中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陆海军刘宏∙基于以任务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高效设计——以浙教版初中《物理》陈锋∙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智慧展现吴超男陈奋策∙巧用U-Q图象解决电容器充放电的能量问题李更磊白利燕∙对称思想在求解二端电阻网络等效电阻中应用的探讨罗向东∙推陈出新寓教于渔李俊成∙2014年高考实验题命题特点例谈徐汉屏∙恒定电流“一二三四”复习模式及应用吴玉东∙2014华约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题评析陈伟孟∙高中物理试题命题思路与实践肖后冬∙从生活走向物理的适切性分析——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陈金华2014年第08期∙情寄学生重创新心系教育明物理——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物理组∙原子的生命之雕薛荣坚∙谈滞后于现实科技的教材内容的教学处理刘冬梅吴光超∙“交变电流”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与评析祁红菊∙问题教学让复习更高效——利用卫星变轨模型完成若干复习目标的实践与思考李琴吴彬彬∙预习导学策略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刘燕∙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设计江俊杰∙静电潜像实验的改进研究王立斌∙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房庆安陈燕∙自制简易磁流体发电机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钟月锋∙“电生磁”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周智良熊卫∙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的改进与创新策略李群∙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的误差分析张庆∙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初探阮享彬∙有限元模拟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实例分析刘红英刘红坤∙幸福学习:物理课堂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自觉陈彬∙真空保鲜盒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妙用黄仕明∙关于初中“欧姆定律”教学的思考符东生∙两种均匀球体场强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张志锋∙一道关于蹦极的新题涂泓∙电磁感应中电容器问题的三类模型赵怀彬孙俊虎∙弹力理解中的错误问题分析陈金苗高剑英∙正弦曲线的对称性在周期性物理过程中的应用朱臻∙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压轴题赏析叶兵∙“理想变压器”动态问题研究——从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理综卷21赫维辛∙采用相对旋转角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判断“行星冲日”时间——解2014李军∙源于课本又注重能力的一道自主招生题——有感于2014华约自主招生考试朱具德∙浅析“瞬心法”在竞赛试题中的应用王小平∙时空趣谈杨习志∙南澳洲SAM课程“磁场实验”的分析与启示孔建华∙2013年加拿大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力学守恒律与相对论部分)黄晶∙一个创新型实验的研究——激光与蜡烛火焰的光通信张广元∙高中物理新教材新仪器2014年第09期∙江稣省前黄高级中学∙电解质溶液导电问题赵凯华∙优化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教学的策略高玉峰∙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张金玉胡炳元∙参照系变换对物理规律的影响刘雁∙“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张惠作∙从中学物理教师的PCK看课堂教学设计严玉琴∙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生本对话,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丁丽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方法,提升探究能力——例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探究陈赛∙关于纸带测加速度数据处理方法的几个问题孙殿平戴放文景培书∙“完全失重”实验设计廖国锋∙对薄膜干涉实验中若干疑难问题的分析孙国标杨丽芬∙收一收,让探究更精彩——基于思维高度提升的三点思考李光宇∙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梁炳钊∙物理实验中思想方法的探讨——以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为例说开来尚雪丽∙浅谈在讲评习题中如何渗透体验性教学陈林桥张正年∙一道滑动摩擦力做功习题的深入讨论尹莲香∙巧用对称性和反对称性分析有界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徐正恒∙人造卫星在阻尼运动中的规律及其应用郑金∙孤立导体在匀强磁场中下落时产生的电流及加速度赵曰峰赵林明宋辉武∙关于高考实验题中如何用图的策略史再梁旭∙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Ⅱ和大纲卷物理试题评析赵坚马亚鹏∙由2014年全国高考上海物理测试谈物理教学吴俊牟亚萍∙“母”“子”反目——“图”说一道竞赛题与高考题的孰是孰非李爱华∙月球探测器的运动研究——一道基于“嫦娥三号”的原创物理竞赛试题赏析欧剑雄∙霍尔效应与反常霍尔效应的探索李海。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