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学生称呼
【书信】书信的敬语落款知识

书信的落款知识落款,就是写信人自署名字,告知对方此信是谁写的。
落款处因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写法。
社交类书信,落款包括三项内容:自我谦称、姓名、敬词。
如“弟×××顿首”、“仆×××谨启”等等。
谦称时,给师长的一般自称门生、学生等;给朋友的,一般自称弟、愚弟、仆等。
署名时,写姓名或名字,但不可写字号,以免有不敬之嫌。
敬词一般有上、启、拜、白、顿首,或敬启、敬上、拜启、谨启、谨白等。
家书类的落款,分别给长辈、平辈和晚辈的而定。
给长辈的要署“孙××叩禀”、“男x×叩禀”(给父母的)、“侄××谨禀”之类的字样。
给平辈的署“兄××手启”、“弟××谨启”之类的字样。
给晚辈的,如父母给儿子的,要写“父字”、“母字”、“父示”、“母示”,或“父手泐”、“母手泐”之类的字样。
有些书信,因所谈之事,不愿署名,或因其他缘故不愿署名,常常写“名心具”、“名心肃”,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其为谁,心照不宣。
也有写“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的,则系于此信之外,另名附帖(即名片),或另有署名之正函。
也有的信件,在落款处署“两隐”、“两浑”的,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
还有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免为人见。
(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此类信件一般都是密信。
上一节我给大家介绍了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现在我就给大家再讲一讲程式各项的一些写法和要求。
程式的各项,都有一定的写法和要求,先看下面几封例信:例一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男自拜别慈颜,不觉几载,定省久疏,罪与时积。
近接训谕,跪诵之余,知得上苍保佑,大小均安,男心稍慰。
近日身体强健,生意极旺,但身本重大,获利甚微。
统计秋令,官利有余,今寄奉纹银××两,祈照数检收。
书信称谓表

书信称谓表书信称谓表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祖父之祖父高祖父玄孙(女)令高祖家高祖祖父之祖母高祖母玄孙(女)令高祖母家高祖母高祖之兄、嫂高伯祖(母)玄侄孙(女)令高伯祖(母)高伯祖(母)高祖之弟、弟妇高叔祖(母)玄侄孙(女)令高叔祖(母)高叔祖(母)祖父之父曾祖父曾孙(女)令曾祖家曾祖祖父之母曾祖母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曾祖之兄、嫂曾伯祖(母)曾侄孙(女)曾伯祖(母)曾伯祖(母)曾祖之弟、弟妇曾叔祖(母)曾侄孙(女)曾叔祖(母)曾叔祖(母)曾祖之姐、妹曾祖姑曾侄孙(女)令曾祖姑家曾祖姑曾祖姑之夫曾祖姑丈内曾侄孙(女)令曾祖姑丈家曾祖姑丈祖母之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母之祖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外曾祖(母)祖父祖父孙(女)令祖家祖祖母祖母孙(女)令祖母家祖母祖父之兄嫂伯祖(母)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祖父之弟、弟妇叔祖(母)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祖父之姐妹祖姑(姑婆)侄孙(女)令祖姑家祖姑祖姑之夫姑公内侄孙(女)令姑公家姑公母之父、母外祖(母)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母之叔伯外叔伯祖外侄孙(女)令外叔伯祖家外叔伯祖妻之祖父、母岳祖(母)孙婿令岳祖(母)家岳祖(母)妻之叔、伯祖岳叔伯祖侄孙婿令岳叔伯祖家岳叔伯祖岳母之父母上外祖(母)兰婿夫之祖父、母祖翁姑孙媳令祖翁、姑家祖翁姑父父(严父)儿(女儿)令尊家父(家严)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母母(慈母)儿(女儿)令堂家母(家慈)父之兄、嫂伯父(母)侄(女)令伯父(母)家伯父(母)父之弟、弟妇叔父(母)侄(女)令叔父(母)家叔父(母)父之姐妹姑母侄(女)令姑母家姑母姑母之夫姑丈内侄(女)令姑丈家姑丈姐妹丈之父姻翁姻晚生令姻翁敝姑翁舅公、姑婆之子表伯、表叔表侄(女)令表伯叔敝表伯叔父之表姐妹丈姑丈内表侄(女)令姑丈敝姑丈伯叔母之兄弟姻舅台眷侄(女)令姻舅台敝姻舅台母之兄弟母舅甥儿(女)令母舅家母舅母之堂兄弟母舅侄甥(女)令母舅敝母舅母之姐妹丈姨丈母襟侄(女)令姨丈敝姨丈母之姐妹姨母甥儿(女)令姨母家姨母母之表兄弟表舅表甥(女)令表舅敝表舅母之表姐妹表姨眷侄令表姨敝表姨母之表姐妹丈表姨丈表姨侄令表姨丈敝表姨丈妻之父、母岳父、母子婿令岳父(母)家岳(母)妻之伯、叔伯叔岳侄婿令伯叔岳敝伯叔岳妻之舅父岳舅甥婿令岳舅敝岳舅亲家之父太亲家姻晚生令太亲家敝太亲家契父谊父谊男令谊父敝谊父夫之父、母君舅(爹)慈姑(妈)媳令翁令姑家翁姑夫之伯、叔伯叔翁侄媳令伯翁令叔翁家伯叔翁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姑姑母侄媳令姑母家姑母夫之姨母姨妈姨侄媳老师老师(夫子)学生(受业)令师敝业师老师之妻师母(师娘)学生(门入)令师母敝师母世交长辈世伯、世叔世侄令世伯叔敝世伯叔一般老者仁丈老伯晚生(晚辈)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丈夫妻子写名字写名字嫂夫人尊夫人爱人丈夫爱人内人兄兄弟(妹)令兄家兄嫂嫂夫弟(夫妹)令嫂家嫂弟弟兄(姐)令弟舍弟弟之妻弟妇(媳)夫兄(妹)令弟妇(媳)舍弟妇姐姐弟(妹)令姐家姐妹妹兄(姐)令妹舍妹姐之夫姐夫内弟(妹)令姐丈敝姐丈妹之夫妹丈内兄(姐)令妹丈敝妹丈伯、叔之子堂兄(弟)堂弟(兄)令堂兄(弟)敝堂兄(弟)伯、叔之女堂姐(妹)堂妹(姐)令堂姐(妹)舅姑之子表兄(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弟)敝表兄、弟表兄弟之妻表嫂媳表弟媳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嫂令表弟媳敝表嫂敝表弟媳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妻子之兄、弟内兄、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令内兄令内弟敝内兄(弟)妻之姐、妹妻姐、姐姐妻妹、妹妹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丈夫之哥丈夫之弟兄哥哥弟哥哥弟妹嫂丈夫之姐丈夫之妹姐姐妹妹弟媳(妹妹)嫂妻子的姐夫襟兄、兄、哥哥襟弟(弟)妻子的妹夫襟弟、弟襟兄(兄)丈夫的姐丈姐夫、兄弟媳(妹)令姐夫、兄敝姐夫、兄丈夫的妹夫妹夫、弟嫂令妹夫、弟敝妹夫、弟姨母之子襟书信称谓表兄襟弟襟弟(妹)襟兄(姐)令襟兄令襟弟敝襟兄敝襟弟母舅之子表兄表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令表弟敝表兄敝表弟母舅之婿表姐丈表妹丈眷弟(妹)眷兄(姐)令表姐丈令表妹丈敝表姐丈敝妹丈契兄弟兰兄兰弟兰弟兰兄令兰兄令兰弟敝兰兄敝兰弟兄弟之亲家亲家姻眷弟(妹)令亲家敝亲家世交平辈世兄世兄令世兄敝世兄朋友仁兄弟令仁兄敝仁兄同学同学(学长)学弟令学友敝学友战友战友战友令战友敝战友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姐妹丈之兄弟亲兄台亲弟台眷弟眷兄令亲(弟)兄台亲兄(弟)台子之岳父尊姻兄愚姻弟令亲家敝亲家子之岳母亲家太太姻待生令亲家太太敝亲家太太亲家之兄弟亲家姻眷弟亲家之亲家大眷望眷弟丈夫之表兄弟表兄表弟表弟媳表兄嫂丈夫之兄弟妻兄嫂(几娘、几姐)弟媳(几娘、几妹)夫弟媳兄嫂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儿、女吾儿(女)父(母)令郎、令爱小儿、小女兄弟之子、女侄(女)伯(叔)父(母)令侄(女)舍侄(女)儿之妻媳父、外舅(姑)令媳小媳姐、妹之子女甥(女)母舅令甥(女)舍甥(女)舅姑之孙表侄愚表伯(母)愚表叔(母)令表侄舍表侄表姐妹之子、女表甥(女)表舅(母)令表甥(女)舍表甥(女)子之亲家亲台姻生令亲台舍亲台子之妻舅舅台眷生令舅台舍舅台妻之侄(女)内侄(女)姑丈(眷生)令内侄(女)舍内侄(女)妻姐妹之子女襟侄(女)眷生(姨爹)令襟侄(女)舍襟侄(女)女婿贤婿岳父(母)令子婿小婿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侄儿女侄(女)伯(母)叔(母)令侄(女)小侄(女)孙、孙女吾孙(女)祖父(母)令孙(女)小孙(女)兄弟之孙、女侄孙(女)伯祖(母)叔祖(母)令侄孙(女)舍侄孙(女)姐妹之孙儿女甥孙(女)舅祖令甥孙(女)舍甥孙(女)女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女之侄(女)外侄孙(女)外伯祖(母)外叔祖(母)令外侄孙(女)小外侄孙(女)女之婿外孙婿眷拙令外孙婿小外孙婿孙之亲家亲台姻拙令亲台舍亲台侄之女婿侄孙婿着拙令侄孙婿舍侄孙婿妻之侄孙(女)内侄孙(女)姑公(眷拙)令内侄孙(女)舍内侄孙(女)女婿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远亲小辈世台(世讲)眷生眷拙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志(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老师的妻子老师、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朋友、战友伯伯(伯)、叔叔(叔)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的父母伯伯(伯)、叔叔(叔)伯母、叔母、婶母(婶)侄、侄女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事、战友、朋友友、同志(也可称兄、姐)只写名字(如称对方兄姐,则自称弟妹)同学同学、学友、学兄、学姐同学、学友、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师母(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战友、朋友、同学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可称“同志”或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或只写名字)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同上同上初识的男友、女友(未婚女性)先生、女士(小姐)只写名字上下级之间职务(总经理、董事长、校长、乡长、厂长等)或同志、先生职员、职工(其它职务)或只写名字。
语文教师如何称呼学生

语文教师如何称呼学生作者:王丽巍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8期不久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一些著作,也在网上登陆了他的博客。
他的一个教育艺术理念就是:尤为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的称呼。
最令我难忘的是,李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
李老师在与学生的书信交流中,开始的称呼都是亲切地称呼学生的名字,如:在给雷雨龙同学的一封信中他对雷雨龙同学的称呼是雨龙同学;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李镇西。
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称呼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交流的心。
它所带来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
我也曾观看过一位全国特级教师讲的《故乡》示范课的录像片,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位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
比如,当老师讲到闰土拿香炉和烛台这一情节时,他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香炉和烛台呀,它们是做什么用的?”一个同学举手回答说,他在福州的鼓山见过,那是用来敬香祭祀用的。
老师以赞赏的口吻对那位同学说:“你真是见多识广啊!”后来,当老师再提问到这位同学时,他就这样说:“我们再请这位见多识广的同学来回答!”这位同学在老师赏识性的称呼下,发言非常踊跃,课堂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他给调动起来了。
通过特定称谓对这位同学做出的激励性提问,无疑像三月里温煦的春风,催放了教室里满园的春色。
同学们都异乎寻常的热烈而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他们争相举手抢答问题,而这位老师则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整个课堂,在意犹未尽、余味悠长的回味中,这节课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终点。
在此,我不得不佩服那位老师称谓学生的语言的艺术。
我想: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融洽,教学效果那么显著,这一定和他的这种科学的教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反之,我也见到过,且亲身经历过,有些教师这称呼学生不仅不注重细节,反而厉声厉色,让学生听而生畏,无形中产生了距离感,不利于师生的平等交流。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乐其道”。
所以,在细节处更显真功夫。
书信敬语谦辞大全

书信敬语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
平时无论邮件还是信件,都需要一些敬辞表达心中之敬意,虽有过时之嫌,但有时亦需。
以往常用便是此致敬礼之类,颇觉无趣,于是便网上搜寻并整理相关信件敬辞,此只为部分,中国书信文化实在过于博大,能力有限,难以搜全:称呼后的敬辞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师长: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同学:研右、砚席、文几平辈: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兄弟、姐妹:手足晚辈: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政界:钧鉴、台鉴、勋鉴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文人:史席、著席、撰席新进:英鉴、伟鉴、台席夫妇:俪鉴宗教:道鉴书信开头语一、通常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二、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三、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

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称呼,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席、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
祝颂语有格式上的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
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
如对尊长,可写“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平安”“此请平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会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
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貌敬词,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依时令不同,对任何人都可以用: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侯夏祺、此颂暑安、即侯夏安、即清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
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书信称谓表_书信的称谓

书信称谓表_书信的称谓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祖父之祖父高祖父玄孙(女)令高祖家高祖祖父之祖母高祖母玄孙(女)令高祖母家高祖母高祖之兄、嫂高伯祖(母)玄侄孙(女)令高伯祖(母)高伯祖(母)高祖之弟、弟妇高叔祖(母)玄侄孙(女)令高叔祖(母)高叔祖(母)祖父之父曾祖父曾孙(女)令曾祖家曾祖祖父之母曾祖母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曾祖之兄、嫂曾伯祖(母)曾侄孙(女)曾伯祖(母)曾伯祖(母)曾祖之弟、弟妇曾叔祖(母)曾侄孙(女)曾叔祖(母)曾叔祖(母)曾祖之姐、妹曾祖姑曾侄孙(女)令曾祖姑家曾祖姑曾祖姑之夫曾祖姑丈内曾侄孙(女)令曾祖姑丈家曾祖姑丈祖母之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母之祖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外曾祖(母)祖父祖父孙(女)令祖家祖祖母祖母孙(女)令祖母家祖母祖父之兄嫂伯祖(母)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祖父之弟、弟妇叔祖(母)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祖父之姐妹祖姑(姑婆)侄孙(女)令祖姑家祖姑祖姑之夫姑公内侄孙(女)令姑公家姑公母之父、母外祖(母)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母之叔伯外叔伯祖外侄孙(女)令外叔伯祖家外叔伯祖妻之祖父、母岳祖(母)孙婿令岳祖(母)家岳祖(母)妻之叔、伯祖岳叔伯祖侄孙婿令岳叔伯祖家岳叔伯祖岳母之父母上外祖(母)兰婿夫之祖父、母祖翁姑孙媳令祖翁、姑家祖翁姑父父(严父)儿(女儿)令尊家父(家严)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母母(慈母)儿(女儿)令堂家母(家慈)父之兄、嫂伯父(母)侄(女)令伯父(母)家伯父(母)父之弟、弟妇叔父(母)侄(女)令叔父(母)家叔父(母)父之姐妹姑母侄(女)令姑母家姑母姑母之夫姑丈内侄(女)令姑丈家姑丈姐妹丈之父姻翁姻晚生令姻翁敝姑翁舅公、姑婆之子表伯、表叔表侄(女)令表伯叔敝表伯叔父之表姐妹丈姑丈内表侄(女)令姑丈敝姑丈伯叔母之兄弟姻舅台眷侄(女)令姻舅台敝姻舅台母之兄弟母舅甥儿(女)令母舅家母舅母之堂兄弟母舅侄甥(女)令母舅敝母舅母之姐妹丈姨丈母襟侄(女)令姨丈敝姨丈母之姐妹姨母甥儿(女)令姨母家姨母母之表兄弟表舅表甥(女)令表舅敝表舅母之表姐妹表姨眷侄令表姨敝表姨母之表姐妹丈表姨丈表姨侄令表姨丈敝表姨丈妻之父、母岳父、母子婿令岳父(母)家岳(母)妻之伯、叔伯叔岳侄婿令伯叔岳敝伯叔岳妻之舅父岳舅甥婿令岳舅敝岳舅亲家之父太亲家姻晚生令太亲家敝太亲家契父谊父谊男令谊父敝谊父夫之父、母君舅(爹)慈姑(妈)媳令翁令姑家翁姑夫之伯、叔伯叔翁侄媳令伯翁令叔翁家伯叔翁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姑姑母侄媳令姑母家姑母夫之姨母姨妈姨侄媳老师老师(夫子)学生(受业)令师敝业师老师之妻师母(师娘)学生(门入)令师母敝师母一般老者仁丈老伯晚生(晚辈)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丈夫妻子写名字写名字嫂夫人尊夫人爱人丈夫爱人内人兄兄弟(妹)令兄家兄嫂嫂夫弟(夫妹)令嫂家嫂弟弟兄(姐)令弟舍弟弟之妻弟妇(媳)夫兄(妹)令弟妇(媳)舍弟妇姐姐弟(妹)令姐家姐妹妹兄(姐)令妹舍妹姐之夫姐夫内弟(妹)令姐丈敝姐丈妹之夫妹丈内兄(姐)令妹丈敝妹丈伯、叔之子堂兄(弟)堂弟(兄)令堂兄(弟)敝堂兄(弟)伯、叔之女堂姐(妹)堂妹(姐)令堂姐(妹)舅姑之子表兄(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弟)敝表兄、弟表兄弟之妻表嫂媳表弟媳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嫂令表弟媳敝表嫂敝表弟媳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妻子之兄、弟内兄、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令内兄令内弟敝内兄(弟)妻之姐、妹妻姐、姐姐妻妹、妹妹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丈夫之哥丈夫之弟兄哥哥弟哥哥弟妹嫂丈夫之姐丈夫之妹姐姐妹妹弟媳(妹妹)嫂妻子的姐夫襟兄、兄、哥哥襟弟(弟)妻子的妹夫襟弟、弟襟兄(兄)丈夫的姐丈姐夫、兄弟媳(妹)令姐夫、兄敝姐夫、兄丈夫的妹夫妹夫、弟嫂令妹夫、弟敝妹夫、弟姨母之子襟母舅之子表兄表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令表弟敝表兄敝表弟母舅之婿表姐丈表妹丈眷弟(妹)眷兄(姐)令表姐丈令表妹丈敝表姐丈敝妹丈契兄弟兰兄兰弟兰弟兰兄令兰兄令兰弟敝兰兄敝兰弟兄弟之亲家亲家姻眷弟(妹)令亲家敝亲家世交平辈世兄世兄令世兄敝世兄朋友仁兄弟令仁兄敝仁兄同学同学(学长)学弟令学友敝学友战友战友战友令战友敝战友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姐妹丈之兄弟亲兄台亲弟台眷弟眷兄令亲(弟)兄台亲兄(弟)台子之岳父尊姻兄愚姻弟令亲家敝亲家子之岳母亲家太太姻待生令亲家太太敝亲家太太亲家之兄弟亲家姻眷弟亲家之亲家大眷望眷弟丈夫之表兄弟表兄表弟表弟媳表兄嫂丈夫之兄弟妻兄嫂(几娘、几姐)弟媳(几娘、几妹)夫弟媳兄嫂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儿、女吾儿(女)父(母)令郎、令爱小儿、小女兄弟之子、女侄(女)伯(叔)父(母)令侄(女)舍侄(女)儿之妻媳父、外舅(姑)令媳小媳姐、妹之子女甥(女)母舅令甥(女)舍甥(女)舅姑之孙表侄愚表伯(母)愚表叔(母)令表侄舍表侄表姐妹之子、女表甥(女)表舅(母)令表甥(女)舍表甥(女)子之亲家亲台姻生令亲台舍亲台子之妻舅舅台眷生令舅台舍舅台妻之侄(女)内侄(女)姑丈(眷生)令内侄(女)舍内侄(女)妻姐妹之子女襟侄(女)眷生(姨爹)令襟侄(女)舍襟侄(女)女婿贤婿岳父(母)令子婿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侄儿女侄(女)伯(母)叔(母)令侄(女)小侄(女)孙、孙女吾孙(女)祖父(母)令孙(女)小孙(女)兄弟之孙、女侄孙(女)伯祖(母)叔祖(母)令侄孙(女)舍侄孙(女)姐妹之孙儿女甥孙(女)舅祖令甥孙(女)舍甥孙(女)女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女之侄(女)外侄孙(女)外伯祖(母)外叔祖(母)令外侄孙(女)小外侄孙(女)女之婿外孙婿眷拙令外孙婿小外孙婿孙之亲家亲台姻拙令亲台舍亲台侄之女婿侄孙婿着拙令侄孙婿舍侄孙婿妻之侄孙(女)内侄孙(女)姑公(眷拙)令内侄孙(女)舍内侄孙(女)女婿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远亲小辈世台(世讲)眷生眷拙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志(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老师的妻子老师、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朋友、战友伯伯(伯)、叔叔(叔)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的父母伯伯(伯)、叔叔(叔)伯母、叔母、婶母(婶)侄、侄女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事、战友、朋友友、同志(也可称兄、姐)只写名字(如称对方兄姐,则自称弟妹)同学同学、学友、学兄、学姐同学、学友、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师母(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战友、朋友、同学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可称“同志”或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或只写名字)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同上同上初识的男友、女友(未婚女性)先生、女士(小姐)只写名字上下级之间职务(总经理、董事长、校长、乡长、厂长等)或同志、先生职员、职工(职务)或只写名字。
书信格式四年级上册语文

书信格式四年级上册语文
书信格式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书写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等部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书信格式示例: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可以用“亲爱的XXX”或“敬爱的XXX”。
【正文】:这是书信的主体部分,需要分段写明想要表达的内容。
每段开头空两格,可根据内容多少分段表述。
【结尾】: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行顶格写“敬礼”。
也可以用“祝福语”代替“此致”“敬礼”。
【署名】:在信的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如“你的朋友XXX”。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书信格式示例:
亲爱的老师:
您好!我写信给您是想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在您的教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您的课堂上,您总是那么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让我们都能够听懂。
您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我真的很感激您对我的关心和教导。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XXX
XXXX年XX月XX日。
书信称谓表_条据书信_

书信称谓表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祖父之祖父高祖父玄孙(女)令高祖家高祖祖父之祖母高祖母玄孙(女)令高祖母家高祖母高祖之兄、嫂高伯祖(母)玄侄孙(女)令高伯祖(母)高伯祖(母)高祖之弟、弟妇高叔祖(母)玄侄孙(女)令高叔祖(母)高叔祖(母)祖父之父曾祖父曾孙(女)令曾祖家曾祖祖父之母曾祖母曾孙(女)令曾祖母家曾祖母曾祖之兄、嫂曾伯祖(母)曾侄孙(女)曾伯祖(母)曾伯祖(母)曾祖之弟、弟妇曾叔祖(母)曾侄孙(女)曾叔祖(母)曾叔祖(母)曾祖之姐、妹曾祖姑曾侄孙(女)令曾祖姑家曾祖姑曾祖姑之夫曾祖姑丈内曾侄孙(女)令曾祖姑丈家曾祖姑丈祖母之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外曾祖(母)外曾祖(母)母之祖父、母外曾祖(母)外曾孙(女)令外曾祖(母)外曾祖(母)祖父祖父孙(女)令祖家祖祖母祖母孙(女)令祖母家祖母祖父之兄嫂伯祖(母)侄孙(女)令伯祖(母)家伯祖(母)祖父之弟、弟妇叔祖(母)侄孙(女)令叔祖(母)家叔祖(母)祖父之姐妹祖姑(姑婆)侄孙(女)令祖姑家祖姑祖姑之夫姑公内侄孙(女)令姑公家姑公母之父、母外祖(母)外孙(女)令外祖(母)家外祖(母)母之叔伯外叔伯祖外侄孙(女)令外叔伯祖家外叔伯祖妻之祖父、母岳祖(母)孙婿令岳祖(母)家岳祖(母)妻之叔、伯祖岳叔伯祖侄孙婿令岳叔伯祖家岳叔伯祖岳母之父母上外祖(母)兰婿夫之祖父、母祖翁姑孙媳令祖翁、姑家祖翁姑父父(严父)儿(女儿)令尊家父(家严)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母母(慈母)儿(女儿)令堂家母(家慈)父之兄、嫂伯父(母)侄(女)令伯父(母)家伯父(母)父之弟、弟妇叔父(母)侄(女)令叔父(母)家叔父(母)父之姐妹姑母侄(女)令姑母家姑母姑母之夫姑丈内侄(女)令姑丈家姑丈姐妹丈之父姻翁姻晚生令姻翁敝姑翁舅公、姑婆之子表伯、表叔表侄(女)令表伯叔敝表伯叔父之表姐妹丈姑丈内表侄(女)令姑丈敝姑丈伯叔母之兄弟姻舅台眷侄(女)令姻舅台敝姻舅台母之兄弟母舅甥儿(女)令母舅家母舅母之堂兄弟母舅侄甥(女)令母舅敝母舅母之姐妹丈姨丈母襟侄(女)令姨丈敝姨丈母之姐妹姨母甥儿(女)令姨母家姨母母之表兄弟表舅表甥(女)令表舅敝表舅母之表姐妹表姨眷侄令表姨敝表姨母之表姐妹丈表姨丈表姨侄令表姨丈敝表姨丈妻之父、母岳父、母子婿令岳父(母)家岳(母)妻之伯、叔伯叔岳侄婿令伯叔岳敝伯叔岳妻之舅父岳舅甥婿令岳舅敝岳舅亲家之父太亲家姻晚生令太亲家敝太亲家契父谊父谊男令谊父敝谊父夫之父、母君舅(爹)慈姑(妈)媳令翁令姑家翁姑夫之伯、叔伯叔翁侄媳令伯翁令叔翁家伯叔翁给长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姑姑母侄媳令姑母家姑母夫之姨母姨妈姨侄媳老师老师(夫子)学生(受业)令师敝业师老师之妻师母(师娘)学生(门入)令师母敝师母世交长辈世伯、世叔世侄令世伯叔敝世伯叔一般老者仁丈老伯晚生(晚辈)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丈夫妻子写名字写名字嫂夫人尊夫人爱人丈夫爱人内人兄兄弟(妹)令兄家兄嫂嫂夫弟(夫妹)令嫂家嫂弟弟兄(姐)令弟舍弟弟之妻弟妇(媳)夫兄(妹)令弟妇(媳)舍弟妇姐姐弟(妹)令姐家姐妹妹兄(姐)令妹舍妹姐之夫姐夫内弟(妹)令姐丈敝姐丈妹之夫妹丈内兄(姐)令妹丈敝妹丈伯、叔之子堂兄(弟)堂弟(兄)令堂兄(弟)敝堂兄(弟)伯、叔之女堂姐(妹)堂妹(姐)令堂姐(妹)舅姑之子表兄(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弟)敝表兄、弟表兄弟之妻表嫂媳表弟媳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嫂令表弟媳敝表嫂敝表弟媳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妻子之兄、弟内兄、兄、哥哥内弟弟弟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令内兄令内弟敝内兄(弟)妻之姐、妹妻姐、姐姐妻妹、妹妹妹夫(弟)姐夫(兄、哥哥)丈夫之哥丈夫之弟兄哥哥弟哥哥弟妹嫂丈夫之姐丈夫之妹姐姐妹妹弟媳(妹妹)嫂妻子的姐夫襟兄、兄、哥哥襟弟(弟)妻子的妹夫襟弟、弟襟兄(兄)丈夫的姐丈姐夫、兄弟媳(妹)令姐夫、兄敝姐夫、兄丈夫的妹夫妹夫、弟嫂令妹夫、弟敝妹夫、弟姨母之子襟兄襟弟襟弟(妹)襟兄(姐)令襟兄令襟弟敝襟兄敝襟弟母舅之子表兄表弟表弟(妹)表兄(姐)令表兄令表弟敝表兄敝表弟母舅之婿表姐丈表妹丈眷弟(妹)眷兄(姐)令表姐丈令表妹丈敝表姐丈敝妹丈契兄弟兰兄兰弟兰弟兰兄令兰兄令兰弟敝兰兄敝兰弟兄弟之亲家亲家姻眷弟(妹)令亲家敝亲家世交平辈世兄世兄令世兄敝世兄朋友仁兄弟令仁兄敝仁兄同学同学(学长)学弟令学友敝学友战友战友战友令战友敝战友给平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姐妹丈之兄弟亲兄台亲弟台眷弟眷兄令亲(弟)兄台亲兄(弟)台子之岳父尊姻兄愚姻弟令亲家敝亲家子之岳母亲家太太姻待生令亲家太太敝亲家太太亲家之兄弟亲家姻眷弟亲家之亲家大眷望眷弟丈夫之表兄弟表兄表弟表弟媳表兄嫂丈夫之兄弟妻兄嫂(几娘、几姐)弟媳(几娘、几妹)夫弟媳兄嫂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儿、女吾儿(女)父(母)令郎、令爱小儿、小女兄弟之子、女侄(女)伯(叔)父(母)令侄(女)舍侄(女)儿之妻媳父、外舅(姑)令媳小媳姐、妹之子女甥(女)母舅令甥(女)舍甥(女)舅姑之孙表侄愚表伯(母)愚表叔(母)令表侄舍表侄表姐妹之子、女表甥(女)表舅(母)令表甥(女)舍表甥(女)子之亲家亲台姻生令亲台舍亲台子之妻舅舅台眷生令舅台舍舅台妻之侄(女)内侄(女)姑丈(眷生)令内侄(女)舍内侄(女)妻姐妹之子女襟侄(女)眷生(姨爹)令襟侄(女)舍襟侄(女)女婿贤婿岳父(母)令子婿小婿给晚辈的信称呼谁称呼自称他人称对他人称夫之侄儿女侄(女)伯(母)叔(母)令侄(女)小侄(女)孙、孙女吾孙(女)祖父(母)令孙(女)小孙(女)兄弟之孙、女侄孙(女)伯祖(母)叔祖(母)令侄孙(女)舍侄孙(女)姐妹之孙儿女甥孙(女)舅祖令甥孙(女)舍甥孙(女)女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女之侄(女)外侄孙(女)外伯祖(母)外叔祖(母)令外侄孙(女)小外侄孙(女)女之婿外孙婿眷拙令外孙婿小外孙婿孙之亲家亲台姻拙令亲台舍亲台侄之女婿侄孙婿着拙令侄孙婿舍侄孙婿妻之侄孙(女)内侄孙(女)姑公(眷拙)令内侄孙(女)舍内侄孙(女)女婿之子女外孙(女)外祖(母)令外孙(女)小外孙(女)远亲小辈世台(世讲)眷生眷拙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志(个人或集体)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写名字、不用自称老师、老师的妻子老师、师母学生父母亲的同事朋友、战友伯伯(伯)、叔叔(叔)姨姨(阿姨)侄、侄女同事、战友、朋友的父母伯伯(伯)、叔叔(叔)伯母、叔母、婶母(婶)侄、侄女社会之间称呼谁称呼自称同事、战友、朋友友、同志(也可称兄、姐)只写名字(如称对方兄姐,则自称弟妹)同学同学、学友、学兄、学姐同学、学友、学弟、学妹学生同学(或写名字)老师(师)、师母(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儿女的战友、朋友、同学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可称“同志”或写名字)伯、伯母、叔、叔母(或只写名字)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同上同上初识的男友、女友(未婚女性)先生、女士(小姐)只写名字上下级之间职务(总经理、董事长、校长、乡长、厂长等)或同志、先生职员、职工(其它职务)或只写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学生称呼
篇一: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书信大约有一下的称呼和含义。
信:这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表示书信的词语,比如“信件”、“信封”等等。
函:也是“信”的意思,这是“信”的书面语。
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现在还有“信札”这个词。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
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的木简。
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
故称“尺牍”。
尺素:素,白绢。
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后,把尺素、鲤鱼引申为书信。
李商隐诗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也是用的这一典故。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比如“海外来鸿”。
有时还特别指情人之间的书信,现在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就是这
个意思。
一般书信写作格式及范文
作者:laiqia文章来源:东方语言点击数:
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
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2.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3.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
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另外,请你帮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语文学习资料,阅读方面的。
4.结尾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
一般性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
祝
学习更上一层楼。
5.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
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儿××”等。
好友:刘星
××年×月×日
一般书信写作注意事项:
1.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2.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信封写作更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4.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返回:什么是书信及书信的写法
篇二: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
一般书信可分为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1)称呼。
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平时怎么称呼,在信中就怎么写。
如给爸爸写信,称呼就写“爸爸”;写信给老师、同学的信,称呼就写“*老师”、“**同学”。
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
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