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doc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 ( 含答案 )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

C.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B

【解析】

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

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

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故选D。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

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

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

电,正确; 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

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4.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

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

达到 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

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

误。

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

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并

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 A 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

的目的,故 B 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

故 C 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

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 D 不正确。故选 B。

【点睛】

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6.已知 ,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

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

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 B 。

7.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突发

“爆炸性燃烧”,造成多名消防官兵栖牲;对于引发“爆炸性燃烧”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采取“以火攻火”的方式,即在火势蔓延的外围控制性的先用火烧出一定面

积B.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

C.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