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分布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1. 引言旅游资源是指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和使用价值的具体自然、人文、社会要素,能为旅游者提供感官和心理上的愉悦以及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切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2. 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要素决定了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旅游资源的类型。

比如,山水风光的形成需要具备丰富的地貌资源,如奇岩怪石、河流湖泊和瀑布等。

而气候对于海滨度假资源和温泉资源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理因素是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基础。

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主要指自然景观,如山脉、高原、湖泊、河流等。

人工环境主要是指人为创造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如酒店、景点、交通设施等。

环境优美、清洁、舒适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因此环境是旅游资源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人文因素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人文因素是指人类创造的与旅游活动有关的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要素,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都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例如,中国的故宫、长城以及世界各地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成为了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因此,人文因素也是旅游资源分布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经济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产业。

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地方政府和居民来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政府和当地居民将会积极发展旅游业,以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这将进一步促进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6. 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般来说,地形起伏大、河流湖泊众多的山区地带有更多的自然景观资源,适合发展自然风光旅游;气候温暖、沿海地区通常具备丰富的海滨度假资源;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则具备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
——中国旅游区域的划分以中国行政区 域为依据,分为七大区域外加三个特别 行政区。
东北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北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区: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华中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华南区: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西北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港澳台:香港,澳门,台湾。
各区特色:
1、东北区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 ,又 有绚丽的人文景观。秀丽的山川和名胜、古迹遍布各地。冰雪旅游独具特 色 ,边境旅游具有异国风情 ,生态旅游、特种专项旅游具有别样的情趣 ,民族 文化旅游异彩纷呈。 2、华北区 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的天坛;世 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清朝 皇帝为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著名避暑圣地承德避暑山庄;山西省集中反映晋中地区民俗事象的博物馆,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乔家大院...... 将带您走近大漠孤烟、风吹草地现牛羊 的内蒙谷,走近作为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圣地的河北、天津,走近几百年来帝 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厚重的北京,走近太行险峰、恒山悬空寺、世界佛教五 台名山的山西。
3、华东区 华东旅游区包括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五省一市,是我国自 然条件最优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全区旅游资源丰富,基础 条件优越,组合优势显著,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 1、自然特征:平原、丘陵相间的地形结构;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气 候温暖湿润、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 2、人文特征: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度大;古典园林居全国之首;旅 游交通便捷、发达。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

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北京市:地位:首
都,中央直辖市全国的中心,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文化
名城,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始建于明永
乐十八年
(公元1420
北京市:地位:首
年),是明 清两朝帝王
都,中央直辖市全国的中心,
祭天祈谷之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类型齐全:从西到东分布有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平原、海洋,横跨第二、三阶梯
地貌种类齐全、自然景观丰富
1、冀北山地:燕山、灵山、山海关2:太行山3、关中平原4、陕南山地由秦岭和大巴山组成的秦巴山地及汉中盆地, 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分水岭山地多花岗岩高峰及峡谷5、华北平原6、山东丘陵:泰山是山东丘陵的最高峰,其主峰
鸡冠洞是北方罕见的喀斯特石灰岩溶洞,堪称“北国第一洞”
龙潭大峡谷(5A)
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博物馆”“峡谷绝品”黄河水画 廊“
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寺院,古印度佛教在中国的第一座道场。
关林
我国唯一的冢、庙、林合一的古建筑遗存,是封建等级最高的武圣陵殿,我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乐寿/玉澜/宜芸/德和园——帝后生活区 谐趣园——仿寄畅园,“园中园”
位于昌平县天寿山南麓,建筑布局:各陵有一公共的神道,神道上有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象生 等
明十三陵(世界文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目前以开放的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 化遗产,5A) 神路
长陵是朱棣与皇后徐氏合葬陵墓,在13陵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最为完好,是祖陵
心、著名街市 闻名世界的大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世界地质 公园数量: 中国拥有 41项世界 地质公园, 居世界第 一
世界生物圈 保护区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生物圈保护 区,居世界 第二
世界遗产 总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遗产,居 世界第二
国际游客 数量:中 国接待国 际游客数 量居世界 第四
中国旅游资源与世界各地的比较
自然景观:中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如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与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国的黄石公园等相比,各有特色。
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与埃及的 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相比,具有独特的魅力。
民俗风情:中国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 慕等,与非洲的部落文化、南美的狂欢节等相比,各具特色。
旅游设施:中国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如高铁、机场、酒店等,与欧美 国家的旅游设施相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评价方法:采用 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如环 境影响预测、环 境影响评价等
评价结果:提出 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和方案,确 保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Part Five 中国游资源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
中国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
世界文化 遗产数量: 中国拥有 56项世界 文化遗产, 居世界第 一
世界自然 遗产数量: 中国拥有 14项世界 自然遗产, 居世界第 二
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 的友谊。
Part Four 中国旅游资源的管理与
保护
旅游资源的管理体制
部门分工:旅游、环保、文 化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政府主导:政府在旅游资源 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举例说明我国观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我国观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我国观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点我国观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观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主要区域。

一、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部分。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由于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北方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观光景点。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集中地之一,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在冬天,长白山成为滑雪爱好者们的天堂。

东北还有许多温泉资源,如辽宁省盘锦市的盘锦温泉、吉林省延边州的长白山温泉等。

这些温泉不仅能够舒缓人们疲劳的身心,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观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北京是华北地区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北京,华北地区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河北省拥有许多著名的古代建筑群,如承德避暑山庄、山海关长城等。

而山西省则以其众多的古建筑和佛教文化遗址而闻名于世。

3.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气候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这里拥有许多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甘肃省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张掖市以其著名的丹霞地貌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彩色丹霞第一镇”。

而敦煌市则以其独特的莫高窟和沙漠风光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包括华南、华东和西南三个部分。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温暖宜人,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1.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我国最热带的地区之一,气候湿润多雨。

这里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景点。

广东省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州作为该省省会,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用)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用)

巴西狂欢节
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是自 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巧妙 结合的典型,既有迷人的自然景 观,又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 浙江雁荡山 ❖ 险峻华山 ❖ 路南石林 ❖ 武陵源群峰
❖ 黄山云海
❖ 黄果树瀑布 ❖ 桂林山水
❖ 香山红叶
自然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探险、猎奇、游乐、疗养
地文景观
凸峰/黄山天都峰
地文景观
桂林独秀峰
地文景观
雅丹地貌
地文景观
重庆奉节天坑
地文景观
玄武岩柱状节理
地文景观 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钙华景观
水域风光
河流 (岷江)
水域风光
湖泊 古钟潭(浙江瑞安)
水域风光
瀑布 庐山瀑布/德天瀑布
水域风光
冰雪地 冰川观光地、常年积雪地
和现象
和现象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
生物景观、天象和气 施、旅游商品、人文
候景观
活动
探险、猎奇、游乐、 教育(知识、文化) 疗养
依据旅游资源的特性采取防范措施 1.(2014·课标Ⅰ,42,10分)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
“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 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 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 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 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12中国旅游资源分区

12中国旅游资源分区

• 4、景点集中且呈串珠状分布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
敦煌八景之沙岭晴鸣
八、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资源区
• (一)地理位置 • 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 • 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 以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
(二)区域分析
• 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亢、坦荡
• 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温凉,寒暑、干湿变化显著的特点 • 深居内陆,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 •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和主要活 动舞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三)区域特色
• 1、冰雪险峰资源丰富 • 2、宗教文化别具风采 • 3、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南迦巴瓦峰
珠穆朗玛峰
布达拉宫
藏族风情
十、台港澳旅游资源区
• (一)地理位置 •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 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
(二)区域分析
• 台湾岛: • 多山地,平原少,北回归线贯穿中部 • 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 香港岛: • 山岛,地势高峻,山峦陡峭,平原很少 •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二)区域分析
• 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江河湖泊密集
• 兼有暖温带、副热带多种多样的气候,降水丰沛 • 保存了大量以文化为特点的历史遗迹
• 沿海多良港,多国际航空港,吸引国际客源
• 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国内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三)区域特色
• 1、在全国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 2、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名城和宗教为代 表 • 3、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胜景为支柱
(三)区域特色
• 1、人文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 • 2、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 • 3、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国际旅游资源分布

国际旅游资源分布

突出资源特色
挖掘和利用国际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 差异性,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提高国际竞争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 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和服务质量。
推动旅游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旅游产品和 服务创新,提升国际旅游的体验感和 吸引力。
国际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国际旅游资源分布
目 录
• 国际旅游资源概述 • 亚洲旅游资源 • 欧洲旅游资源 • 美洲旅游资源 • 大洋洲旅游资源 • 国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01
国际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 利用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分类
环境价值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 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 整性。
国际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国际旅游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个国 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互补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 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满
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多样性
按照资源的属性,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 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山水景观、自然风光 等;人文旅游资源则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节庆活 动等。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当 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文 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 感,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南岛
新西兰南岛拥有美丽的冰川、湖泊和山脉等自然 景观,是新西兰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旅游资源分布
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

其中,大理市拥有旅游资源点最多,为128个;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分别为52处和49处;再次是剑川、云龙、祥云、鹤庆、南涧、弥渡、宾川、永平、漾濞依次排序。

从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资源密度最高,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再次是剑川、南涧、弥渡、鹤庆、祥云、漾濞、宾川、永平、云龙依次排序。

因此,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

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

1、中部旅游资源区
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
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

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

2、东部旅游资源区
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主要与楚雄州相连,交通条件优越,是大
理州的东大门。

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3、南部旅游资源区
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
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

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彝族风情、巍山古城、道教建筑、民族风情、森林生态、水电奇观等,是云南省道教建筑、彝族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以民俗、宗教、水电为主体的大理南诏文化和水电工业旅游区,为大理州旅游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4、西部旅游资源区
西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云龙、漾濞、永平3县,东接苍山西坡,西邻澜沧江,高山
与深谷相间,拥有诺邓村、天池、宝台山、曲峒小镇、石门关、苍山西坡大花园等景区,适合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科考探险旅游,属于地文景观、河流风光、动植物资源交错分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为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5、北部旅游资源区
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鹤庆、剑川、洱源三县,并与丽江市、怒江州接壤,是经丽江、迪庆抵达西藏至印度的北大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水域风光、宗教建筑、温泉资源、
白族风情、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属于高原水乡、温泉资源与特产购物相结合的白族风情旅游区,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旅游资源特色
1、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
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山脉河川壮丽,气候温暖如春,自然风光迷人。

境内有以苍山、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水目山等为代表的绵延群山;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的河流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水系;有以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等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由于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南面山峦较低矮,易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等地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之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等高原湖泊对其温度、湿度的自然调节,因此具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形成“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的宜人气候,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季旅游胜地。

2、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浓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叶榆(大理)、云南(祥云)、邪龙(巍山)、比苏(云龙)4县。

唐宋时期,大理地区先后出现了南诏国、大理国,相继延续了600多年。

在此期间,大理国都城不仅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当时的世界大城市之一。

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本主文化,还吸收了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特别是接受了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因此历史学家称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个,以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为代表的历史遗迹,为研究大理乃至云南省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因而大理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3、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大理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2009年全州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49.99%;其中白族人口111.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35%。

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蒙古、独龙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

由于历史和民族习惯的原因,大理州多个民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相互杂居的分布格局。

白族多聚居于洱海沿岸和洱海以北地区;彝族多聚居于山区和半山区;回族多聚居于交通沿线和集镇;傈僳族、苗族多聚居于高寒山区;纳西族、藏族、傣族、壮族多居住在山麓地带;阿昌族、布朗族、拉枯族多居住在半山区。

因此,大理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20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
宗教为一体,迷人的传说、奇异的风俗、独特的民居与绮丽动人的风光交相辉映,使大理州具有开发多层次、多样性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

4、古悠壮丽的古城景观
大理州是云南省古城最多的地州,全省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州就有两座。

现存大理古城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清代进行了扩建,近期又进行了修复。

古城为棋盘式建筑,城内从南至北5条街,从东到西8条街,弹石和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房屋坐落其间,市容古朴。

部分城墙保存完整,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楼上修建有巍峨的城楼,古城内还有寺庙、书院、教堂等古代建筑。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四门,城方如印,中建星拱楼,明代徐霞客记曰:“蒙化城甚整……城中居庐亦甚盛”,城内街道井然,保持了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城内有文庙、关帝庙、文昌宫、文华书院、冰泉庵、等觉宫等古代建筑。

此外,还有太和城遗址、羊苴咩城遗址、大厘城遗址、喜洲民居建筑、周城、三塔等古代建筑遗迹,使大理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名族自治州中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州。

5、名品荟萃的丰富特产
大理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名特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彩花”、“苍白玉”等大理石品种为大理所独有,名扬海外;白族手工“扎染”、刺绣织品、少数名族服饰特色鲜明,色彩美丽;剑川木雕工艺品、仿古家具、木雕建筑等驰名中外;鹤庆金银饰品、工艺品、生产用品等工艺精湛,民族特色突出。

此外,洱源雕梅、邓川乳扇、弥渡卷蹄、鹤庆火腿、漾濞核桃、宾川柑橘、弥渡和祥云反季蔬菜、剑川杂粮等均品质优良,风味突出,享誉全省。

大理州的名特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花色品种繁多、工艺水平精湛、物美价廉等特点。

这些地方名特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注:本文出自《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及综合改革试点规划》(罗明义田里杜靖川许南垣等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