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巴西(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巴西的地理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资源的情感,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巴西》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2.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异国风情、文化特色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对巴西地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说出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
3.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
4.认识巴西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人口与文化:分析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如狂欢节、桑巴舞等,展示巴西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巴西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巴西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经济?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
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c.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2、能力目标a。
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的特点.b。
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
教学方法“说、读、想、议”式分层推进法。
教具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主要城市的图片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已经降落在巴西利亚国际机场,外面温度25摄氏度,飞机正在滑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站起来或打开行李架,等飞机完全听稳了,请你再解开安全带,整理好物品下飞机。
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航班机,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先看几张图片,白板展示,巴西的狂欢节和巴西是足球王国新课教授一.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巴西的国旗,引出巴西迁都的原因(2)出示巴西地形图(多媒体),学生识图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课堂所学,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巴西的知识分享,记录分享过程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巴西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观看一部关于巴西的纪录片,了解巴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巴西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准备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知识。
2.强调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合作、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巴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增强学生对巴西的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巴西旅游攻略、分析巴西城市化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地理《巴西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巴西》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请你猜猜它是谁》师:在上课之前,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请你猜猜它是谁》。播放完毕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
学生回答:巴西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新课,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对,通过刚才的视频同学们对巴西有了怎样的了解呢?有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 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分享学习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并进行错误订正
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以上是我们队巴西的基本认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小试牛刀, 看是否能顺利通过过关斩将的4个题目的考验!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讨论,结合提示解决4个重点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成果展示
师:有哪位小组代表前来挑战第一题?……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分享讨论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并进行错误订正,重点突破
合作探究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线面让我们一块进入活动探究,聚焦巴西的热带雨林分小组展开讨论, 集思广益, 稍后请小组代表展示
讨论成果。教师做好总结
学生经过讨论后,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热带雨林。突破难点,树立正确生态观
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学案与教材,结合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7个小问题。
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巴西的基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转承过渡
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答案,解决自己的疑问。
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初中地理《巴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区的基本概况
学生自读完成
四、亚马孙热带雨林问题,课件
可现在地球之肺生病了,为什么呢?
课件视频展示 学生读文,看视频
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课件展示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P102活动题
林破坏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比过去和现2,组内讨论观点,可进行简单辩
(引导学生:从雨林分布情况、作用在人们对热带论。
大小、破坏情况、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再分角色阐述观点原始的热带雨林,砍伐的,恢复中的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得到经验,在社会发展中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过渡:热带雨林植被长大高大茂密的
原因你们知道吗?生回答:气候适宜
雨林的做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学关键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形、气候分析亚马孙河。
教学方法“三步四图”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主导调控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个美演示课件丽的南半球国度,请问你们知道是哪创设情景里吗?(学生据课件回答足球王国—导入
巴西)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一视预习检测
学生主体活动
欣赏
引起思考、激发情趣、总体感知学生展示
课内探什么信息?(学生回答),这里面唱到的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心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才能高效自主学习。
显示课件
一学生读,做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按要求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一部分,在课本上标注重点问题(完成的可组内交流并举手示意)。可安排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
课件三幅图片
导学案知识点二的自主学习二气候、河流
课件展示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巴西为专题,通过对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涉及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产业、城市、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巴西这样一个具体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巴西的相关知识。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其对巴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巴西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并分析其产业特点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3)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城市特点,掌握巴西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4)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如狂欢节、足球、音乐等,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风貌。
(5)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巴西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巴西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组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样性,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关注巴西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与挑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巴西(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样?导游的爸爸是黑种人,妈妈是白种人,那她是什么种人?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在最早的
时候生活在巴西土地上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到了十五世纪末期,欧洲一些殖民国家来到巴西进行殖民统治,先来到这里的是葡萄牙人所以巴西的通用语言是葡萄牙语;在以后的数百年间,又来自非洲、欧洲、亚洲等不同种族的人们也纷纷踏上这片土地,由于各种族之间相互通婚,混血种人的比重不断增加,所以巴西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
2、又体验了狂欢节,它源自于欧洲,最早是罗马人和希腊人喜迎新春的节日,后来成为当地人一年一
度的狂欢活动。
,
阅读资料积极思考
。
学生回答
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
环 节 五 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3、这种大型活动很好的反映了巴西文化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二】
巴西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学 生 猜 测 :
1、牲畜
2、当地的畜牧
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齐答。
学生展开思考,
交流讨论
学生上台描述
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本环节的设立,既对本节内容进
环 节 六 总结归纳拓展升华
行了概括,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
环节七
达标 检测
教师提问:结合课本84页,看一
下当地的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教师:是不是还有不错的饮品?
【旅游环节二】
那下一站是参观了当地的咖啡种植园。
教师:据导游介绍,巴西的咖啡不
仅美味,它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被誉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了解巴西人种形成的历史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运用巴西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条件。
3.了解巴西工业发展的现状,能够结合资料说出巴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4.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明明对巴西非常感兴趣,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决定和他一起到巴西去感受那里的风采。
明明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并且联系到了当地的中学生卢拉。
在卢拉的帮助下,明明开启了他的巴西之旅。
设计目的: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任务1 对照地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了解巴西人种形成的历史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行前准备】师:如何打包行李?选择哪些衣服更适合巴西的气候呢?巴西在世界的位置:(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初识卢拉一家】读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说说巴西人种构成特点。
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
巴西混血种人的形成原因你知道吗?总结:巴西国土面积约852万平方千米,人口1.91亿(2010年),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1.下列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狂欢节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
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欧洲)巴西人喜欢跳桑巴舞。
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
巴西各大城市都有不少桑巴舞学校,民间还有桑巴舞协会。
(葡萄牙、非洲)在巴西,足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
②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③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④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⑤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
②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③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④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②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③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②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③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
④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难点
①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②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课时安排
1 课时
导入新课:展示桑巴舞、狂欢节和足球王国的图片,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
学生:巴西。
教师:足球不仅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
说明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和灵魂
板书:第六节巴西
展示学习目标(齐读)
自主学习:完成课件上的基础知识梳理
教师:大家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对巴西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先明确一下巴西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板书: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教师引导: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位置。
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巴西位置中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引导:将巴西的国土面积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板书:2、主要地形区
课件展示:巴西地形图
读图活动:在图中找到并指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
学生上台指图。
课件展示:
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占了巴西国土面积的1/3 左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课件闪烁)
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3。
(课件闪烁)
亚马孙河——世界上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教师:巴西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这决定了巴西的气候以热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板书:3、热带气候
课件展示:巴西气候类型图
教师:那巴西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呢?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指图回答)------
完成活动题:世界四条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河口年平均流量比较
(1)说出四条河流的流向、所在大洲及注入的水域
(2)根据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说一说亚马孙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教师:在这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发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是在巴西境内。
那么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播放视频:热带雨林
板书:4、热带雨林的危机
板书:(1)热带雨林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推选出代表举例说明(略)
教师点拨:
①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虹木,鸟本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
鸟类的巨嘴乌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②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
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亿碳.二
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学生分析:指出热带雨林的作用。
(略)
师生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教师: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板书:(2)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开发热带雨林?
学生: (略)
教师提问:学生分析课本,说明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 学生:略
伐木者目的
①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 兴建公路
②矿山和农牧场的主人——————发展采矿业,开辟农牧场
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开荒种地
学生读图:图“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分析理解迁移农业的形成过程及这种原始种植方式的危害。
转承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应如何对待热带雨林?
板书:(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略)
师生总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森林遭受破坏;②水土严重流失:③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④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⑤全球气候恶化等等。
教师讲述:巴西政府在20 世纪90 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
教师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课堂小结: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
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汲取他国教训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师生小结:
经济价值 ----------- 提供木材
热带雨林的作用: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发展迅速的经济
展示巴西矿产及工农业分布图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分布在何处?
(3)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3、讨论汇总:指导学生读图,并以学习小组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1) 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下列示意图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3) 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三、人口与城市
展示巴西人种构成图,分析巴西的人种构成特点。
多媒体出示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读图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等,分析巴西的
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
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
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
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
内陆?
……
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