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缆标准资料
(整理)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

变频器电力电缆标准额定电压1KV到3KV变频器电力电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用电力电缆的产品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和1.8/3kV变频器用电力电缆(以下简称变频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0—2001 电工术语电缆(IEC 60050-461:2008,IDT)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 60811-1-3:2001,IDT)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2001,IDT)GB/T 2952.3—2008 电缆外护层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 60060-1:1989,NEQ)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GB/T 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T 6995.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5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1kV(Um =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 =1.2kV)和3kV(Um=3.6kV)电缆GB/T 17737.1—2000 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196-1:2005,IDT)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JB/T 10696.7—2007 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抗撕试验3 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2900.10和下列定义。
变频电缆执行标准

变频电缆执行标准一、电缆结构和材料1. 变频电缆应由多根导线组成,包括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等部分。
2. 导体应采用符合标准的铜导体,其截面积应符合额定电流的要求。
3. 绝缘层应采用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绝缘材料。
4. 保护层应具有防机械损伤、防潮、防腐等功能。
二、额定电压和电流1. 变频电缆的额定电压应符合设备的要求,通常为交流380V或更高。
2. 变频电缆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设备的额定电流。
三、电气性能要求1. 变频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包括低电阻、低电感等特性。
2.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变频电缆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规定值。
3. 变频电缆应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能,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四、机械性能要求1. 变频电缆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负荷。
2. 变频电缆应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方便安装和使用。
五、环境适应性要求1. 变频电缆应能够在高温、低温、潮湿、腐蚀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2. 变频电缆应具有较好的防爆性能,适用于危险环境下的使用。
六、质量保证要求1. 变频电缆的生产应符合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 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等。
七、安全性能要求1. 变频电缆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防火、防爆、防静电等要求。
2. 电缆应具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保证使用安全。
3.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八、安装和使用要求1. 变频电缆在安装和使用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电磁干扰。
2.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电缆的绝缘电阻和温度等指标,确保正常运转。
3. 安装和使用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九、试验方法和检测标准1. 变频电缆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试验和检测,如绝缘电阻、耐压强度等。
2. 试验方法和检测标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频电力电缆执行标准

变频电力电缆是一种专门应用于变频电机系统的电缆,具有抗干扰、抗谐波、低损耗等特性。
变频电力电缆的执行标准主要取决于其电压等级、应用领域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频电力电缆执行标准:
1. 通用变频电缆标准:对于通用变频电缆,可以参考GB/T 12706.1-2008《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和GB/T 12706.2-2008《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等标准。
2. 中压变频电缆标准:中压变频电缆的执行标准可以为GB/T 11017.1-2014《额定电压10kV-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GB/T 18890.1-2015《额定电压20kV-50kV钢丝铠装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等。
3. 高压变频电缆标准:高压变频电缆的执行标准可以为GB/T 18890.2-2015《额定电压35kV-220kV钢丝铠装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GB/T 11017.2-2014《额定电压35kV-5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等。
4. 变频电缆附件标准:对于变频电缆的附件,如变频电缆接头、终端等,可以参考GB/T 2314-2008《电力电缆附件》、GB/T 28537-2012《交流额定电压1000kV及以下棒形绝缘子》等标准。
变频电缆敷设要求

变频电缆敷设要求变频电缆是一种用于变频器与电机之间传输电能的特殊电缆。
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的传输能力。
在进行变频电缆敷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步骤,以确保电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一、变频电缆敷设的环境要求1. 温度要求:变频电缆应敷设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不应低于-15℃,也不应高于60℃。
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或低温环境,应选用特殊材质的电缆。
2. 湿度要求:变频电缆应避免直接暴露在水中或受到大量水汽的侵蚀。
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应采取防潮措施,如使用防潮层包裹电缆。
3. 耐腐蚀要求:如果变频电缆敷设在易受腐蚀的环境中,应选用具有耐酸碱或抗化学腐蚀的材料制成的电缆,以确保其长期可靠性。
二、变频电缆敷设的安装要求1. 弯曲半径要求:变频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应保证不超过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避免因过度弯曲而导致电缆损伤或信号衰减。
2. 固定要求:变频电缆应在敷设过程中进行固定,避免因电缆松动而引起摩擦和振动,影响传输质量。
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电缆夹、电缆托架等。
3. 防护要求:变频电缆应避免与其他电力电缆或强电磁干扰源交叉敷设,以防止干扰或损坏。
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防护管进行保护。
4. 敷设路径要求:变频电缆应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和高温源接触,以防止信号干扰和电缆损坏。
可以选择合适的敷设路径,如穿墙孔、穿管等。
三、变频电缆敷设的测试要求1. 绝缘电阻测试:在变频电缆敷设完成后,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以确保电缆绝缘层的质量。
测试时应使用专用的绝缘电阻测试仪器。
2. 短路测试:在敷设完成后,应进行短路测试,检查电缆是否存在短路故障。
测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电缆短路引起火灾或其他事故。
3. 信号完整性测试:在变频电缆敷设完成后,应进行信号完整性测试,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
测试时应使用专用的信号完整性测试仪器。
四、变频电缆敷设的注意事项1. 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检查,确保电缆外观完好无损,接头和插头连接牢固可靠。
变频电缆

要求电缆具有1.对称的结构;2.良好的电磁屏蔽;3.增大中性线载流能力。
一、由于需要对称得电缆结构,所以变频器电缆芯数为3芯、3+1芯(其中一芯为同心导体结构——T)、3+3芯(3大3小结构)
(一) 变频器电缆代号
变频电缆BP
铜导体T(省略)
铝导体L
同心导体T
交联聚乙烯绝缘YJ
硅橡胶绝缘G
铜带绕包屏蔽P2
铜丝编织屏蔽P
聚氯乙烯护套V
硅橡胶护套G
(二) 变频变频器电缆命名
1. 变频器电缆命名表示:型号+ 电压等级+ 规格+ 标准号
2. 举例
BPYJVP2 0.6/1kV 3*120 Q/XXXXXXXXXX-XXXX
————额定电压0.6/1 kV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变频电缆,规格为3*120,执行标准是Q/XXXXXXXXXX-XXXX
BPYJVTP2 0.6/1kV 3*120+70T Q/XXXXXXXXXX-XXXX
————额定电压0.6/1 kV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屏蔽同心导体变频电缆,规格为3*120 +70T(70mm2为同心导体截面),执行标准是Q/XXXXXXXXXX-XXXX
BPYJVP 0.6/1kV 3*120+3*25 Q/XXXXXXXXXX-XXXX
————额定电压0.6/1 kV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屏蔽变频电缆,规格为3*120+3* 25,执行标准是Q/XXXXXXXXXX-XXXX。
变频电缆标准资料

ICSQ/DYAD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DYAD 003 — 2009代替Q/DYAD 003 —2005变频器专用电缆2009-04-01发布 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Q/DYAD 003 —2009目次前言 ⋯⋯⋯⋯⋯⋯⋯⋯⋯⋯⋯⋯⋯⋯⋯⋯⋯⋯⋯⋯⋯⋯⋯⋯⋯⋯⋯⋯⋯⋯⋯⋯⋯⋯⋯⋯⋯ . ⋯⋯⋯⋯ 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 ⋯⋯⋯⋯⋯⋯⋯⋯⋯⋯⋯⋯⋯⋯⋯⋯⋯⋯⋯⋯⋯⋯⋯⋯⋯⋯⋯⋯⋯⋯⋯⋯ 1 4 型号和规格 ⋯⋯⋯⋯⋯⋯⋯⋯⋯⋯⋯⋯⋯⋯⋯⋯⋯⋯⋯⋯⋯⋯⋯⋯⋯⋯⋯⋯⋯⋯⋯⋯⋯⋯⋯⋯⋯ 2 5 技术要求 ⋯⋯⋯⋯⋯⋯⋯⋯⋯⋯⋯⋯⋯⋯⋯⋯⋯⋯⋯⋯⋯⋯⋯⋯⋯⋯⋯⋯⋯⋯⋯⋯⋯⋯⋯⋯⋯⋯ 3 6 检验和验收规则 ⋯⋯⋯⋯⋯⋯⋯⋯⋯⋯⋯⋯⋯⋯⋯⋯⋯⋯⋯⋯⋯⋯⋯⋯⋯⋯⋯⋯⋯⋯⋯⋯⋯⋯⋯ 6 7标志、包装 ⋯⋯⋯⋯⋯⋯⋯⋯⋯⋯⋯⋯⋯⋯⋯⋯⋯⋯⋯⋯⋯⋯⋯⋯⋯⋯⋯⋯⋯⋯⋯⋯⋯⋯⋯⋯..72009-04-10实施 发布本标准于2005 年9 月1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9 年4 月1 日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守兴、阚丽娜、包玉华、刘永刚、张栋琪。
Q/DYAD 003 —2009变频器专用电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专用电缆的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型号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和验收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 为0.6/1KV 及以下变频控制系统供电电缆或电气连接,产品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变频时的脉冲电压,电缆有良好的屏蔽性,并有效消除电磁干扰,降低变频电机噪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变频电缆技术要求

C、低烟无卤阻燃变频器专用电力屏蔽电缆技术要求1.采用标准本电缆的制造、试验和验收除了应满足本规格书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如下标准:(1)GB/T 12706-2008《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2)GB/T 3956-1997 《电缆的导体》(3)GB/T 2952-1989 《电缆外护层》(4)GB/T 18380-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5)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6)GB/T 1765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7)GB/T 17650-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8)GB/T12668.2-200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2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9)GBT 10411-200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10)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11)DL/T 596 -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技术参数2.1电缆规格:交流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加强屏蔽、无卤、低烟、阻燃(B类燃烧试验等级)变频用电力电缆。
2.2电缆型号规格为:以设计图材料表为参考,在满足GB相关标准要求下,各供货可提供相应的型号规格。
2.3电气、机械参数:(1)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中第5类退火铜导体的规定。
(2)电缆必须经工频3500V的交流电压试验,5分钟,电缆不击穿。
(3)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GB/T12706.1中17.1的规定。
(4)电缆的屏蔽抑制系数不大于0.05。
(5)绝缘、护套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6)绝缘和护套的特殊性能试验应符合下表规定:(7)无卤低烟阻燃型电缆其阻燃性能应通过GB/T18380.3规定的B类阻燃试验。
(8)低烟性能应经受GB/T17651规定的烟密度试验,透光率应不小于60%。
变频电缆简介及型号

1、产品用途:本产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变频控制系统作供电电缆或电气连接,产品具有较强的耐电冲击性,能经受变频时的脉冲电压,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并有效的消除电磁干扰,降低变频电机噪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广泛用于冶金、电力、矿山、铁路、石化等行业。
2、执行标准:Q/WL.J01.025-2009《额定电压0.6/1KV挤包绝缘多功能变频电缆》3、产品性能:交联聚乙烯绝缘、耐温耐侯性好;低传输阻抗,电磁兼容性好;低工作电容;良好的抗干扰和低辐射性能;对称的3+3芯电缆结构设计,具有比四芯电缆更好的传输性能。
4、主要技术指标:电压试验:每盘成品电缆均应经受交流工频试验电压3.5KV,持续5分钟,绝缘不击穿;屏蔽效率:成品电缆屏蔽层的传输阻抗在100MHz范围以内测量值不超1Ω/m。
BP-YJPV(Y)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相屏蔽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变频电缆BP-YJP2V(Y)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相屏蔽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变频电缆BP-YJV(Y)P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变频电缆BP-YJV(Y)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带总屏蔽变频电缆BP-YJV(Y)T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丝铜带组合总屏蔽变频电缆BP-YJV(Y)P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组合总屏蔽变频电缆BP-YJPV(Y)P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相屏蔽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带总屏蔽变频电缆BP-YJP2V(Y)P2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相屏蔽聚氯乙烯(聚乙烯)护套铜带总屏蔽变频电缆BP-(WD)Z-YJPY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相屏蔽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P2Y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分相屏蔽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YP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Y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铜带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YT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铜丝铜带组合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YP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铜丝编织铜带组合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PY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铜丝编织分相屏蔽烯烃护套铜带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BP-(WD)Z-YJP2YP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铜带分相屏蔽烯烃护套铜带总屏蔽(无卤低烟)阻燃变频电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Q/DYAD
变频器专用电缆
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Q/DYAD 003—2009
目次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 (1)
4 型号和规格 (2)
5 技术要求 (3)
6 检验和验收规则 (6)
7 标志、包装 (7)
前言
本标准于2005年9月1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9年4月1日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昆仑集团电缆有限公司电缆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守兴、阚丽娜、包玉华、刘永刚、张栋琪。
变频器专用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频器专用电缆的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型号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和验收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0.6/1KV及以下变频控制系统供电电缆或电气连接,产品有较强的耐电压冲击性,能经受变频时的脉冲电压,电缆有良好的屏蔽性,并有效消除电磁干扰,降低变频电机噪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10-2001 电工名词术语
GB/T 2951-2008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2952-2008 电缆护层用无纺布及麻布
GB/T 304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 3953-83 电工圆铜线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09-85 裸电线试验方法
GB 5441.9—85 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GB 699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12706-2008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3 术语、代号和表示方法
3.1 术语
本标准的名词术语按GB/T2900.10-2001的规定执行。
3.1.1 金属屏蔽:将电场限制在电缆内部和(或)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电气干扰的外包接地金属层。
3.2 代号
3.2.1 系列代号
BP—变频器专用电缆
3.2.2 绝缘材料代号
YJ—交联聚乙烯
3.2.3 屏蔽结构代号
a)P—铜丝编织屏蔽
b)P1—铜丝绕包屏蔽
c)P2—铜带绕包屏蔽
3.2.4 护套材料代号
V—聚氯乙烯
Y—聚乙烯
3.3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额定电压、芯数、标称截面)组成。
3.3.1 产品型号组成见图1。
护套材料代号
屏蔽材料代号
绝缘材料代号
系列代号
特性代号
图1 变频器专用电缆的型号
3.3.2 产品表示方法示例
例如:
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带绕包屏蔽变频器专用电缆,额定电压0.6/1kv,3+3芯,主线芯标称截面120mm2,接地线芯标称截面25mm2,表示为: BPYJVP2 0.6/1kv 3*120+3*25
4 型号和规格
4.1 型号
电缆型号如表1。
4.2 规格
电缆规格如表2。
表2 主线芯截面
4.3 技术参数
电缆技术参数如表3。
表3 技术参数
说明:3+1芯结构应将接地线芯做成同芯导体(可采用编织或同芯绞合方式)
5 技术要求
5.1 导体
导体应符合GB/T 3956—2008第1种或第2种铜导体的规定。
3+1芯结构接地线芯可采用符合GB3953—83中的圆铜线编织或绞合;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2008中相同标称截面导体的规定。
5.2 绝缘
5.2.1 绝缘料采用XLPE;其物理机械性能如表4。
表4 交联聚乙烯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5.2.2 标称绝缘厚度以GB/T 12706—2008 PVC绝缘标称厚度规定值的90%作为标称值,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绝缘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5.3 结构
5.3.1 3+3对称结构
采用三根中性线芯均匀分布在三根主线芯之间的空隙中,并绞合成缆芯,填充圆整;在缆芯外绕包包带;然后屏蔽、再挤包外护套。
5.3.2 3+1同心导体结构
采用三根动力线芯绞合成缆后外包包带,然后绞合铜丝或编织铜丝作为同心导体(即中性线);再重叠绕包两层聚酯膜、挤包同心导体绝缘;然后再包带、屏蔽、挤包外护套。
5.4 包带
5.4.1 包带材料应与电缆的型号相匹配,厚度应保证同心导体及屏蔽层不至于损伤到绝缘或内层其他组成部分。
5.5 内衬层
挤包内衬层厚度应符合GB/T12706—2008的规定。
5.6 同心导体
同心导体(即中性线)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丝编织或金属丝的同心绞合组成。
5.7 金属屏蔽
5.7.1 选择金属屏蔽材料时,应特别考虑存在腐蚀的可能性,这不仅为了机械安全,而且也为了电气安全。
5.7.2 金属屏蔽采用双层间隙绕包,上下两层每边重叠宽度不小于5mm。
铜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0%。
5.8 护套
5.8.1 护套应选用PVC-ST1型材料制成,若无其它规定,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 S(以mm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 S=0.035D+1.0
式中:D—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设直径,mm。
护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护套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规定标称值的80%-0.2mm。
5.8.2 物理机械性能如表5。
表5 聚氯乙烯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5.9 电缆电性能
变频器专用电力电缆电性能如表6。
5.10 阻燃、无卤、低烟、耐火等特性的电缆,其特性要求符合GB/T19666—2005规定的要求。
5.11 交货长度
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任何长度交货。
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0.5%。
6 检验和验收规则
6.1 检验
产品检验项目、试验类型和试验方法按表7规定。
7 标志、包装
7.1 标志
成品电缆外表面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并应符合GB6995规定。
7.2 包装
7.2.1 成圈或成盘的电缆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
电缆盘应符合GB4005的规定。
7.2.2 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以下信息:
a.制造厂名称;
b.型号及规格;
c.额定电压;V
d.长度;m
e.重量;kg
f.制造日期;
g.标准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