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重点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03
留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保 留插管
全身麻醉及围术期并发
1
恶心呕吐和误吸
2
症与处理
小儿,饱食病人
3
胃排空延长,术中咽下血 4
处理:严格禁食水,清醒插 5
液
管,拔管前反复抽吸,经胃
管抽胃液,术前吃易消化
的食物
术后咽痛
A
插管损伤,手术时头部位置不稳定 反复摩擦损伤,手术时间长
处理:操作时避免损伤,术中头位稳
上呼吸道梗阻
处理:立即托下颌,吸痰(血
1
块和分泌物),给氧,紧急气
管插管,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紧急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 2 开,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梗阻
原因:血块,呕吐物的误吸, 痰或分泌物堵塞小气道, 气管异物(脱落牙骨渣),支 气管痉挛
症状:呼吸困难,缺氧,紫绀, 血氧饱和度下降,一个肺 叶或一侧肺呼吸音低,呼 气阻力大,哮鸣音,氧气吸 入困难,二氧化碳蓄积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
01
药物问题:错误用药, 药物过量,给药速度, 给药途径,药物过敏, 药物相互间作用
02
心跳骤停:麻醉过深 或严重缺氧
RAE异型气管内插管
Dr ’s Ring,Adair和Elwyn为头颈部手术设计,可满足外科医师和麻醉科 医师的需要,有利于导管的固定
导管直径和长度间按比例确定,有助于插入和减轻对气管壁的损伤,尤其是 长时间保留插管时
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拔管过早,舌后坠,舌根及会咽水肿,喉头水肿(激素 常规给入)凝血块或痰堵塞,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插管位置异常,会咽软骨 发育不足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
01
高热脱水:禁食时间过长,补液不足婴幼 儿天气炎热室温高时好发
口腔颌面外科学-全身麻醉

老年 >65岁、15%~20%。而在口腔颌面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住院老年病人中,病种前三位分别是肿瘤、 炎症、损伤。生理病理特点退行性变,并发 症多,手术大、时间长。围术期发生呼吸循 环系统并发症多见。术前病史、检查很重要! 控制并发症、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
--血压控制到160mmHg/90 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术前一定要查清重要脏器受 损程度,应将血糖控制在7.2-8.3mmol/L,无 酮症酸中毒
--急性心肌梗死后3个月内手术再梗死率高 达37%,而半年后可降至4-5%。术前应行详 细的心功能检查、并请心血管专科医生协助 权衡手术风险。
精品PPT
老年人麻醉、手术风险的大小,与原发 病的严重程度及并存疾病的多少和轻重密 切相关。评估风险时要充分考虑病人、麻 醉、手术三方面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 程度越重、性质越严重则风险越大。粗略 评估可采用ASA分级判断,就发病率和死 亡率而言,4级>3级>2、1级,急症>择期。
缺点 增加脑压,偶有抽搐
精品PPT
异氟烷(isoflurane)
优点 性能稳定,诱导及苏醒极为迅速, 对肝肾功能影响小,对心肌收缩力影响 轻微,肌松良好。
缺点 麻醉深时易致呼吸抑制,诱导期 还可能咳嗽、屏气,苏醒期偶尔体动或 寒战
精品PPT
七氟烷(sevoflurane)
诱导苏醒非常迅速,无刺激性气味,面 罩吸入可用于小儿诱导,门诊小手术或 检查性手术。
精品PPT
(二)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是指将药物经静脉注入体内, 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 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精品PPT
优点
对呼吸道无刺激 诱导苏醒迅速、平稳 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四节 术后处理与康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 3、术后烦躁:主要由缺氧、疼痛等原因引起。 处理 : ①未明确原因前,禁用镇静镇痛药。 ②病人清醒解除呼吸道梗阻后考虑用镇静镇 痛药。
第四节 术后处理与康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 4、术后早期严密监测颈部出血情况,重视 血肿压迫气道带来的危险。
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第三节 麻醉选择和管理
二. 呼吸和循环管理 4、外伤病人在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选择在术前做 气管切开术: ①口、鼻、咽部有活动性出血;咽喉部软组织肿胀 妨碍显露声门 ②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无法维持通气 ③合并严重颈椎损伤出现截瘫者 合并严重颅脑损伤 ④颌间结扎固定术后须较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 ⑤全面部骨折(上、下颌骨和鼻骨复合骨折)者在手 术复位过程中需多次改变气管导管径路。
第一节 麻醉特点
二、手术影响和要求 (二) 手术失血 血运丰富,止血困难,失 血较多,加强循环监测与管理 (三) 显微手术 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给予 扩血管、抗凝等处理。维持正常体温预防血 管痉挛。 (四) 手术对麻醉要求 平稳、镇静镇痛完 全,肌松要求不高。
第一节 麻醉特点
三、综合序列治疗 1、术前接受放、化疗等,削弱机体生理功能
第一节 麻醉特点
一、病情特点 (二)困难气道十分常见
先天性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肿瘤、 颞下颌关节僵直、OSAS、外伤、感染、肿 瘤、手术或放疗引起气道附近解剖结构改变、 口腔颌面畸形及相关综合症等等
第一节 麻醉特点
二、手术影响和要求 (一)手术部位 在头面部操作,麻醉医师 远距离操作,气道管理有困难,拔管后异物、 分泌物、血液等有误入气道的危险。
三 、麻醉前用药
2、常用药物:见下表。
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腔颌⾯外科⿇醉⼝腔颌⾯外科⿇醉⼀、⿇醉的定义: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的⽅法,包括药物性和⾮药物性。
⼆.分类:局部⿇醉、全⾝⿇醉、针刺⿇醉。
第⼀节局部⿇醉⼀. 定义:简称局⿇,是指⽤局部⿇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使该区疼痛消失。
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局⿇的优点:1.有利于⾯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2.局⿇药与⾎管收缩剂伴⽤,减少出⾎,且增加局⿇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4.简便,易掌握,费⽤低5.与镇静药联合应⽤,能够缓解病⼈紧张情绪三.缺点:不适⽤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醉的药物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卡因、卡波卡因A 普鲁卡因1. 优点:⑴⿇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安全范围⼤⑶便宜2.缺点:⑴维持⿇效时间短⑵降低⾎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于表⿇⑷可能发⽣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3.临床应⽤见下表B.利多卡因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 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强2.缺点:⑴毒性较⼤10-20倍于普鲁卡因⼀般⽤于表⿇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 ⼀次最⼤剂量3.临床应⽤见上表C.局⿇药物的过敏试验普鲁卡因⽪肤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1ml,⽪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1ml,涂布⼀侧⿐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肿胀(+)利多卡因⽪肤试验:2%利多卡因0.1ml,稀释⾄1ml,⽪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D. 肾上腺素:1:200,000-4000,000药理作⽤:交感N兴奋,⼼率⼼跳⾎管收缩临床应⽤:⑴⽤于过敏,及对过敏性⽀⽓管哮喘的治疗⑵⼼脏复苏⑶配合⿇药应⽤,减少出⾎;缓解⿇药的吸收,增强⿇效。
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十三种麻醉方法(全图谱)

⼝腔颌⾯外科常⽤的⼗三种⿇醉⽅法(全图谱)【⼀】⽛周膜浸润⿇醉将短⽽细的注射针⾃⽛的近中侧和远中侧刺⼊⽛周膜,深约0.5cm,注药0.5ml,即可⿇醉⽛及⽛周组织(图1~3)。
【⼆】黏膜下和⾻膜上浸润⿇醉(1)⽪肤或黏膜下⿇醉1.刺⼊:将针尖刺⼊⽪肤或黏膜内,注⼊少许⿇药使成⼀⼩⽪丘(图1)。
2.注药:再从此沿切⼝线作⽪下或黏膜下注射,据需要由浅⼊深分层注射,也可在切⼝周围作环状浸润(图2)。
展开剩余94%(2)⾻膜上⿇醉1.进针点:在术区唇颊侧黏膜皱褶处刺⼊。
2.过程:针尖达⾻膜上,使针与⾻⾯平⾏,滑⾏到⽛的根尖部,即可注射局⿇药液1~1.5ml(图3、4)。
【三】上颌神经阻滞⿇醉(1)⼝外注射法(图1)1.注射点:于颧⼸下,⼄状切迹中点,作为进针点。
2.过程:注少许⿇醉药于⽪下,垂直进针直抵蝶⾻翼外板,此时后退橡⽪⽚使之距⽪肤1cm,即欲进针⾄翼腭凹的深度,不超过5cm。
重新将针退⾄⽪下使针尖向上10°,向前15°⽅向进针,直⾄调整后的橡⽪⽚接触⽪肤即可,回抽⽆⾎时注药3~4ml。
(2)翼腭管注射法(图2、3)1.进针点:⽤25号细长针头,⾃对侧⼝⾓处向患侧腭⼤孔投影的标志黏膜凹陷处刺2.过程:刺⼊后注药少许。
再将注射器移⾄患侧,仔细探⼊翼腭管,此时注射针与上颌成45°,向上向后缓缓进针深约3cm,回抽⽆⾎时,注药2~3ml。
(3)眶下裂后⽅射法(图4)【四】上⽛槽后神经阻滞⿇醉(1)⼝内注射法(图1)1.体位:坐位,头稍后仰,半张⼝,上⽛⾯与地平⾯平⾏或呈45°。
2.刺⼊点:以上颌7远中颊侧前庭沟为进针点,若上颌磨⽛已缺失,则以颧⽛槽嵴后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7尚未萌出的⼉童,则以上颌6的远中颊侧前庭沟为刺⼊点。
3.过程:将注射器与同侧上颌后⽛成45°⾓。
先于黏膜下注射药少许,将针尖向上、后、内⽅向进⼊,在进针过程中,同时将针筒向同侧⼝⾓⽅向转动,使针尖能沿上颌结节外后⾯的弧⾯滑动,深约2cm,回抽⽆⾎注药2ml。
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重点

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重点(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员整个机体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员手术疼痛,保证病员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范围:麻醉、镇痛(control of pain)、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使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的疼痛消失。
局部无痛(local analgesia):痛觉消失、触压觉和温度觉存在、病员意识清醒适应症:门诊外科手术、牙髓病的治疗、牙体预备局麻的优点:1. 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和麻醉师2. 安全:病人清醒,不需要特殊护理3.利于手术:可配合血管收缩剂,术野清晰局麻的缺点:1.不适用不合作病员2.不适用有炎症部位(感染扩散、效果差)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作用1、收缩血管,延缓药物吸收—直接作用。
2、降低毒性反应,延长麻醉时间。
3、减少出血,视野清晰4、增强麻醉效果肾上腺素的副作用心悸、头痛、恐惧、颤抖、升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室纤颤肾上腺素浓度的控制延长麻醉时间:含1/10万的肾上腺素。
减少出血:含1/5万的肾上腺素。
常用浓度:含1/5万— 1/20万的肾上腺素浸润麻醉原理:麻药注射入组织内,麻醉神经末梢药物:0.5-1%的普鲁卡因 0.25-0.5%的利多卡因适应症:软组织手术——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牙槽外科手术——牙槽突浸润麻醉常用方法:骨膜上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髓腔注射法)骨膜上注射法(局部浸润)原理:麻药注射于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适应症:上颌及下颌前部牙及牙槽突手术操作要点:进针点为唇颊侧的前庭沟,绷紧黏膜刺入,针尖刺到根尖相对的骨膜上,松弛黏膜给药,药量0.5-2ml注意事项:避免骨膜分离牙周膜注射法原理:麻药注射牙周膜内操作要点:针短而细,牙的近中或远中侧进针,深约5mm,给药0.2ml适应症:出血倾向病人、血友病、追加麻醉优点:损伤小,不产生深部血肿缺点:注射痛阻滞麻醉(传导麻醉)原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附近,阻断痛觉传入优点:效果优于浸润麻醉适用于瘢痕、感染灶的手术麻醉减少麻药用量和注射次数减少疼痛、避免感染扩散注意事项熟悉三叉神经的解剖、遵守无菌原则,防并发感染、注射前应回抽无血。
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是指在口腔和颌面部位进行的各类手术,包括拔牙、种植牙、颌骨修复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和较大的创伤,因此在手术中使用麻醉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麻醉的应用1.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它通过局部注射麻药,使手术区域产生麻木和无痛感。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局部麻醉常用于拔牙、修复颌骨等较小的手术。
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但对手术时间较长且刺激较大的手术效果有限。
2.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将患者完全置于无意识状态下,通过给药使患者瞬间进入深度麻醉状态。
在复杂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常被使用。
它可以提供全身范围内的无痛感,适用于手术难度大、创伤面积广的情况。
但全身麻醉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专业麻醉医师全程监护。
二、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之前,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麻醉方式,并排除手术风险。
2. 术中监测无论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术中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呼吸道通畅性的监护。
这些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
3. 配备应急药物与设备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如过敏反应、心脏骤停等。
为了应对这些紧急情况,麻醉监护室需要随时配备必要的急救药物与设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4. 术后观察与照顾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或恢复室接受一定时间的观察和照顾,以确保其恢复情况良好。
同时,麻醉医师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及时处理潜在的术后并发症。
总结: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能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和整体舒适感。
然而,麻醉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并在手术中密切监测和照顾患者,保障其安全。
第二十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特点
根治性外科与功能性外科
综合治疗与序列治疗
根治手术+整复手术
放疗+化疗+手术,手术
+多学科排列有序的治疗
手术部位
脱落
气管导管脱出,移位,接头与螺纹管
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
针对病人及手术特点进行的麻醉处理
为确保气道通畅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造口。
采用气管导管延长管使麻醉机远离手术区。 应根据手术部位选择插管途径。 对口腔内手术及需手术野清晰的手术. 应行控制性降压。 为能使病人术后及时清醒,应避免使用过深的吸入麻醉及 作用时间较长的地西泮及氟哌利多类药。 为防止伤口污染,应积极防治术后恶心和呕吐。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
与常用麻醉方法
一、麻醉选择
二、常用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外周神经阻滞
三、麻醉前评估与麻醉管理
1. 2. 3. 4. 病史和体格检查 气道评估 术前准备 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麻醉前用药 插管路径和气管导管 插管方式 全麻、清醒 气管内导管固定 术中监测 控制性降压
气管切开 ① 口、鼻、咽部有活动性出 血 ② 会厌、声门部炎症、软组 织肿胀、异物阻挡而妨碍 显露声门 ③ 上呼吸道梗阻无法维持通 气 ④ 全面部骨折(上、下颌骨 和鼻骨复合骨折)
四、麻醉后病人处理
1. 麻醉后拔管
2. 急性喉痉挛的处理
3. 术后恶心呕吐 4. 术后镇静和镇痛
■ 拔管条件
完全清醒,示意能理解问话。
口腔及颌面部外伤如波及软腭、咽旁、舌根及舌 底,不仅组织肿胀使咽部变窄,也极易形成血肿 阻塞咽部;上或下颌骨骨折的变形移位,可引起 脱位性窒息;如口腔内有大量积血及分泌物,还 易发生误吸窒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外科学麻醉重
点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员整个机体或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麻醉学(anesthesiology)研究消除病员手术疼痛,保证病员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范围:麻醉、镇痛(control of pain)、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使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的疼痛消失。
局部无痛(local analgesia):痛觉消失、触压觉和温度觉存在、病员意识清醒
适应症:门诊外科手术、牙髓病的治疗、牙体预备
局麻的优点:
1. 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和麻醉师
2. 安全:病人清醒,不需要特殊护理
3.利于手术:可配合血管收缩剂,术野清晰
局麻的缺点:
1.不适用不合作病员
2.不适用有炎症部位(感染扩散、效果差)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作用
1、收缩血管,延缓药物吸收—直接作用。
2、降低毒性反应,延长麻醉时间。
3、减少出血,视野清晰
4、增强麻醉效果
肾上腺素的副作用
心悸、头痛、恐惧、颤抖、升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室纤颤
肾上腺素浓度的控制
延长麻醉时间:含1/10万的肾上腺素。
减少出血:含1/5万的肾上腺素。
常用浓度:含1/5万—1/20万的肾上腺素
浸润麻醉
原理:麻药注射入组织内,麻醉神经末梢
药物:%的普鲁卡因的利多卡因
适应症:软组织手术——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牙槽外科手术——牙槽突浸润麻醉
常用方法:骨膜上注射法、牙周膜注射法(皮下注射法、髓腔注射法)
骨膜上注射法(局部浸润)
原理:麻药注射于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
适应症:上颌及下颌前部牙及牙槽突手术
操作要点:进针点为唇颊侧的前庭沟,绷紧黏膜刺入,针尖刺到根尖相对的骨膜上,松弛黏膜给药,药量
注意事项:避免骨膜分离
牙周膜注射法
原理:麻药注射牙周膜内
操作要点:针短而细,牙的近中或远中侧进
针,深约5mm,给药
适应症:出血倾向病人、血友病、追加麻醉
优点:损伤小,不产生深部血肿
缺点:注射痛
阻滞麻醉(传导麻醉)
原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附
近,阻断痛觉传入
优点:效果优于浸润麻醉
适用于瘢痕、感染灶的手术麻醉
减少麻药用量和注射次数
减少疼痛、避免感染扩散
注意事项
熟悉三叉神经的解剖、遵守无菌原则,防并发感染、注射前应回抽无血。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又称:圆孔注射法、翼腭窝注射法
适应症:(1)上颌骨、上颌窦手术。
(2)局部炎症不能周围注射。
(3)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注射方法:翼腭管注射法(pterygoplatine injection)口外注射法(extraoral injection)
效果:上唇、腭、下睑麻木肿胀感;鼻腔干燥、阻塞感;恶心、呕吐
翼腭管注射法
进针点:腭大孔
确定方法:1. 8或 7 腭侧龈缘与腭中缝弧形连线的中点
2. 8或 7 腭侧龈缘与腭中缝连线中外1/3交界处
3. 部分人表面黏膜有凹陷
操作:对侧进针→少量给药→移至同侧→与合平面成45度角→进针3cm→回抽无血给药2-3ml
注意;防断针
口外注射法(冠突后注射法)
进针点: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迹的中点
操作:针皮片定位→垂直进针达翼外板→调整皮片距皮肤1cm→退针至皮下,向上10度,前15度,进针至皮片→回抽无血给药2-3ml
注意:操作复杂、血肿、感染、注射痛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
进针点:1. 7 颊根部前庭沟(图)2.儿童 6颊根部前庭沟3.无牙者颧牙槽嵴部前庭沟
操作:上颌与地面成45度,半张口→针与牙长轴成40度,向上后上内刺入→沿上颌结节表面滑动→进针2cm→回抽无血给药
注意:不宜过深,血肿形成
麻醉区域:同侧磨牙牙根(除外6近颊根)、牙槽突,颊侧骨膜、牙周膜、牙龈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眶下孔或眶下管注射法)
眶下孔口外注射法
进针点:鼻翼旁1cm处
操作:扪及眶下缘→针与皮肤成45度,向后上外进针→探寻到眶下孔→给药
注意:进针不可过深,伤眼球
麻醉区域:同侧下睑、鼻、眶下区、上唇、上前牙、双尖牙,唇颊侧的牙槽突、骨膜、牙
龈、黏膜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法)
进针点:腭大孔
操作:上颌与地面成45度角→腭大孔稍前刺入黏膜→向后上方推至腭大孔
→回抽无血给药注意:不要偏后注射,不可过量,恶心、呕吐
麻醉区域:同侧磨牙、双尖牙腭侧黏骨膜、牙龈、牙槽突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腭前孔注射法)
进针点:腭乳头(上颌尖牙连线中点、牙槽突后)
操作:大张口,腭乳头侧缘进针→摆到中线与切牙长轴平行→向后上推进→给药
麻醉区域:两侧尖牙连线前方的牙龈、黏骨膜、牙槽突
注意:注射压大;神经交叉支配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卵圆孔注射法)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进针点: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迹的中点
操作:针皮片定位→垂直进针达翼外板→调整皮片距皮肤1cm→退针至皮下,向后、上、内偏斜15度,进针至皮片→回抽无血给药2-3ml
麻醉区域: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群、颞部皮肤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注射法)
原理:针尖达到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
神经沟附近
方法:口外注射法:少用口内注射法:常用
麻醉区域: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双尖牙前唇颊侧牙龈、黏骨膜,下唇
显效标志:同侧口角、下唇麻木肿胀,针刺无痛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法
进针点:1.颊脂垫尖端2.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处
操作:大张口→注射器放在对侧双尖牙区→针高于下牙平面1cm→进针深约(抵骨面)→回抽无血给药
影响因素:1.下颌支愈宽大,进针深度增加。
2.下颌骨弓愈宽,针筒尽量靠近对侧磨牙区。
3.下颌角的角度愈大,进针上移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注射法
下牙槽神经沟体表投影:耳屏前与嚼肌前下缘连线中点
进针点:嚼肌下缘中点
操作要点:1.用胶皮片标记进针长度。
2.进针后紧贴下颌支内侧面走行。
3.回抽无血给药2-4ml
舌神经阻滞麻醉
解剖特点:在下牙槽神经沟水平,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
操作: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后,将针退1 cm给药或边退针边给药,直到黏膜下为止
麻醉区域: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显效标志:同侧舌有烧灼、麻木、肿胀感,舌尖明显
颊神经阻滞麻醉
解剖特点:在下颌磨牙合面水平,颊神经分成终支
进针点: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2-3mm处
操作:1.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后,将针退到黏膜下给药。
2.下颌磨牙合面水平线与下颌升支前缘交点处进针,黏膜下给药。
3.拟拔牙远中根膜龈转折处局部浸润麻醉区域:同侧下颌磨牙颊侧牙龈、黏骨膜,颊部黏膜、肌、皮肤。
显效标志:局部麻木、肿胀感
咬肌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暂时解除或减轻咬肌痉挛,改善开口度;咬肌神经封闭—治疗关节病
进针点:颧弓与下颌支乙状切迹的中点
操作:垂直进针深,给药4-6ml
效果:同侧面部灼热、麻木,开口度改善
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又称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
解剖:下颌支内侧隆突位于下颌小舌前上方
进针点: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处。
翼下颌皱襞外侧,8牙合面下处或8牙槽嵴下处(不准确)
操作:大张口→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处,尽力后推→进针深约(针尖抵骨面)→回抽无血给药→退针并同时给药,直至黏膜下。
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颏孔注射法)
解剖:颏神经、切牙神经的分布;颏孔的位置
麻醉方法:口内法:下颌双尖牙前庭沟进针。
口外法:从下颌双尖牙根尖稍后处皮肤进针向前、下、内方寻找颏孔,刺入孔内注射麻药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解剖:1-4颈神经前支组成,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走行在颈浅筋膜内。
分支:枕小N、耳大N、颈皮N、锁骨上N,管理颈部皮肤感觉
分类:颈浅神经丛阻滞麻醉、颈深神经丛阻滞麻醉
操作: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