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湖州特色习俗

湖州特色习俗

湖州特色习俗: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

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头清明最热闹。

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

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湖州房屋旧时城市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

豪门富贾有前厅、中楼、后花园或3进5进,间以回廊、小院、天井,并“五匠精工”(泥、木、石匠外,加雕花匠、漆匠)。

闹市区,多建高大风火墙。

乡村中上人家是砖墙楼房,中下人家是泥墙楼房,平民较少。

一般多取前后有附檐式,前附檐一侧间(东边居多)隔出为灶间,其余为走廊,可以从走廊进入灶间,后附檐为猪羊棚。

若两兄弟3间(或5间),另一侧亦设灶间,兄弟各占l间(或两间),中间为“人家屋”,往往为父母和祖父母所住。

民国初,农村也有微州式楼房,即无前附檐,但大门推进约1米为前廊。

大门外,另置一对随手开关的矮门,以防鸡、鸭、犬入内。

十地贫瘠的丘陵区多草棚,普遍为外籍(如温州、平阳、安徽、河南、苏北等地)贫穷移民所居住。

解放后,城市多建钢筋水泥三四层楼房,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楼房多四五层楼,通常一户为1间或数间,农村在70年代前变化不大,进入80年代,开始兴建西欧田园式别墅,俗称“西洋楼”,但为数不多,大都是仿照城市住房模式,设有阳台栏杆等。

湖州饮食习俗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

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

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

湖州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2.湖州饮食资源丰富,菜肴品种齐全
湖州西有山区,东有平原,北濒万顷太湖,有山,有 水,四季烹饪原料应时入市 。西部山区,竹林绵延,光 笋就有春食春笋,夏食鞭笋,秋食清汁笋,冬食冬笋之 说。 鱼的资源就更丰富了,湖州人吃鱼的经验是“春吃头 夏吃尾,秋吃背脊冬肚皮。”湖州的鳝、鳖、鳅、蚌被 誉为“四大河鲜”,春天河蚌菜花笃咸肉,初夏豆腐活 鳅赛人参,秋冬甲鱼肥壮滋阴补气,一年四季源源不断 上市的鳝鱼,能烹调出许多美味菜肴。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3.湖州饮食风味
湖州属于浙江,但又地接太湖,与苏州相邻,饮食风味 中既有浙菜的风味但又与苏菜有几分相似,所以湖州菜 有两者的共同点:以小吃见长,口味偏甜。 此外,湖州历代出文人,形成了优雅的风格。就拿鱼来 说,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渔父词》中写到:“西塞山前 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看似写景,其实饱含食欲; 苏东坡比较直率:“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谗涎 流。”更是道足湖州鱼肴的魅力。由此可以说明湖州饮 食的名气之久。也说明湖州饮食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 了婉约,清幽,精致,富有水乡田园的特色,细腻、柔 美的风格。
湖州著名美食
(1)百鱼宴
鱼是一种家常菜,但到了湖州名厨这里就增色了, 他们把四五十种鱼类原料,运用多种刀工和烹饪方法制 作成五百多款菜肴的“百鱼宴”。它的特点是:原材料 讲究新鲜,刀工精细多变;多用本汁原汤,保持鱼之原 味;注重色好形美,重视营养搭配。随着季节的变化, 不断推出由冷盘、大菜、炒菜和汤菜组成不同的宴席。 例如:春天的鱼宴,是以步鱼、鲫鱼为主菜,鲜花陪衬, 显得春意浓浓;夏天,以黑鱼为主的五环鱼丝,干瓜黑 鱼片等,令顾客在炎炎夏日食欲大增;秋天,河蟹称雄, 各种珍品菜肴上席;冬天,鱼鲜火锅上桌,人们围坐桌 旁,随着藏心鱼圆等菜肴的入口,只觉身暖心热。变幻 无穷的百鱼宴,给人们带来了美食的享受,也满足了人 们对营养的要求。

湖湘饮食文化

湖湘饮食文化

从饮食文化看一、花椒在楚国的使用技术的相当的高度。

(4)楚国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地带,农田富饶,竹、木材资源茂盛、加上其它材料及加工手段的发展,楚国的漆器工艺迅速发展成熟直至精美。

有寓言说: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可见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艺、器具相对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楚墓出土漆器,木刻,还有至今仍保存完好者,色彩依旧艳丽,甚至仍有光彩,漆器黑地红漆,金漆描边画线,工艺精良,造型灵巧。

巴的图腾虎,与楚的图腾凤,关系湖北菜是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荆南、襄阳、鄂州和汉沔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武汉菜为其代表。

湖北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气候温和,物产富饶。

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为湖北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湖北菜的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富有民间特色。

烹法以蒸、煨、烧、炒见长。

武汉菜吸取了外地风味菜的长处,刀工精细,讲究火功,精于配色造形和煨汤技术;荆州菜是汁芡薄,味清鲜,讲究本味,烹制淡水鱼鲜和蒸菜别具一格。

湖北地方代表菜有:清蒸武昌鱼、网衣鳜鱼、鱼糕丸子、清炖鱼、黄州豆腐、荷包丸子、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肉、烧三合、三鲜酥肉、散烩八宝、黄焖甲鱼、红烧野鸭、母子大会等“鄂菜”伴鱼游四方鄂菜”依托湖北独特的淡水渔业资源,在全国餐饮业中名声日隆,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已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中的一匹“黑马”。

23日,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暨武汉美食文化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1995年,“鄂菜”在湖北境内餐饮业的市场份额仅占60%,当时不少湖北人不爱吃“鄂菜”。

此后,湖北开始实施振兴鄂菜计划:一是评10个鄂菜大师,提高名厨师的知名度,鼓励他们自己办酒店,或作名酒店的技术顾问,或带徒弟传艺;二是在全省评出100家风味名店,以吸引外地顾客;三是精选100个有名的“鄂菜”,规范其工艺操作流程。

从湖州美食看美食文化之美作文

从湖州美食看美食文化之美作文

从湖州美食看美食文化之美作文篇一《湖州美食:舌尖上的小确幸》湖州美食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个宝藏,每次去探寻都能有新发现。

湖州的丁莲芳千张包,那可是名声在外的美味。

我记得有一次去湖州游玩,在街边的一家丁莲芳千张包店里坐了下来。

店里人还不少,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吃着。

我点了一碗双件千张包丝粉汤,没一会儿就端了上来。

那卖相,看着就诱人得很。

千张包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就像是裹着白色棉衣的小胖子趴在丝粉上。

千张包的皮皱巴巴的,咬开一角,里面的肉就露了出来,肉香立刻钻进鼻子里。

那瘦肉和肥肉相间,比例刚刚好,瘦肉有嚼劲,肥肉不油腻,混着千张那独特的豆香,吃起来口感丰富极了。

再说说丝粉,滑溜溜的,就像调皮的小泥鳅,夹都夹不住。

每一根丝粉都吸饱了汤的鲜味,吃一口千张包再唆一口丝粉,那汤的味道在味蕾之间散开,鲜、香、美,像是在嘴里开了一场美食派对。

这小小的千张包和丝粉汤里就有着湖州美食文化的美。

从食材的选择上就很讲究,千张的制作过程得精心,肉要用新鲜的好肉。

再从做法上看,那包裹千张包的手法肯定是经过多年传承下来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千张包都有着同样的好味道。

而且在湖州,这种千张包店随处可见,每家店也都有着自己的老顾客,这说明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生活的一部分,连接着湖州人的饮食记忆和对家乡的情感。

每一个吃千张包的人都在参与这美食文化的传承,用舌尖去品味,用肚子去记忆。

在湖州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能闻到这种美食的香味,它弥漫在空气中,也流淌在湖州人的生活里。

篇二《双浇面:湖州美食的独特风情》湖州的双浇面啊,那可真是绝了。

这是一道能让人闭上眼睛就开始回味的美食。

有一回我赶路累得很,饥肠辘辘的,正好走到一家湖州双浇面的馆子前。

我二话不说就走了进去。

店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味,那香味像是有无数只小手,把我直直地拽到了桌子前。

我点了一份最普通的双浇面,等着面端上来的时候,我眼睛就直勾勾地看着厨房那头。

不一会儿面就来了,嚯,碗挺大的,面上面盖着两大块浇头,一块卤肉一块爆鱼。

湖州德清风俗

湖州德清风俗

湖州德清风俗————————————————————————————————作者:————————————————————————————————日期:目录一、德清简介 (4)二、下渚湖“三道茶”风俗 (6)三、下渚湖一带节日风俗 (9)四、蚕花庙会 (11)五、乾龙灯会 (12)六、所感所想 (14)家乡德清的风土人情一、德清简介德清县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处长三角腹地。

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现辖9个镇、2个乡、15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

德清因濒临余不溪,取政德清明如水之义。

宋代诗人葛应龙《左顾亭记》道:“县因溪尚其清,溪亦因人而增其美,故号德清。

”在近1800年的建县历史中曾有永安、永康、武康、武源、临溪等名。

唐天授二年(691)分武康东境17个乡置武源县,后改为临溪县;天宝元年(742)改临溪为德清县。

宋至清,武康、德清两县相沿。

1958年武康县并入德清县,并置武康镇。

德清有千年古刹云岫寺、宋代石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还孕育了沈约、孟郊、管道昇、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山之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之美誉。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古代防风文化和瓷文化。

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江南最大湿地、防风古国故里下渚湖,东部千年水乡古镇、素有“千年古运河、百年小上海”之誉的新市。

德清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全县11个乡镇有7个乡镇与杭州接壤,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县(区)之一。

杭宁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104国道、09省道、宣杭铁路、京杭运河、杭湖锡线航道穿境而过,杭州K588公交车直通县城武康。

武康距杭州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距上海、宁波、南京均在2小时车程以内。

随着宁杭高铁的加快建设、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和轻轨的规划,德清临杭近沪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镇高代部松毛丝汤包

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镇高代部松毛丝汤包

埭溪松毛丝汤包记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广告学专业 152班姚静怡相信大家都吃过汤包吧,但是我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一种特别的汤包,我的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埭溪镇的传统美食——松毛丝汤包。

首先介绍一下埭溪镇,埭溪镇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西南部,是湖州市的南大门,区域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

埭溪镇建镇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古代为吴兴县五大镇之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时称"上强里";唐代称上强;宋时称施渚,始设监官;元、明、清均在此设置巡检。

清光绪《归安县志》称:因镇周多山,每遇汛期,“发源莫干山之水直泻溪滩,筑石埭遏其冲,故名埭溪”。

当地人亦称“埭头”。

埭溪埭溪镇地处天目山余脉丘陵与杭嘉湖平原结合部,半山区的特殊面貌使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有隐藏丰富的花岗石、灰岩等矿石资源,浩海无际的竹林,品质超群的优质茶叶,农产品多次获省、国家级农产品金、银奖。

埭溪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1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458mm/年。

埭溪位居天目山麓与杭嘉湖平原的接壤地带,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竹之地”的美誉。

埭溪镇最出名的汤包店莫过于高代部——她位于埭溪镇老街深处,已有百年历史。

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许多人慕名前来,为了一尝最正宗的松毛丝汤包。

今天,让我带你们去尝一尝那地道的美味,品一品那悠久的文化。

第一部分:老街寻香清早,我约上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挎上单反,去老街寻香。

许是因游学在外太久没有去高代部品尝小笼包,亦或是老街道路曲折,我和朋友竟半天才寻到高代部。

但在巷子口,那浓浓的肉骨头高汤的香气已经迅速占据了我的鼻腔,白雾似的蒸汽让冬日的早晨少了一份凛冽。

走到店门口,若你是第一次来的话,可能会被她破败萧索的外观吓到——摇摇欲坠的木架子上摞着糕点,用厚厚的白棉布盖着,边上是两口简易大锅,大锅被架在生了锈、变了形的铁桶上,正冒着腾腾的白气。

湖州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作为茶圣之乡的中国,更要深一步的开拓和弘扬中国历史特征。

中国茶人采取的各种表现形式去饮用、宣传、研究某。

茶的发展是中国茶圣陆羽的功劳,距今已有1260多年了。

他为某的发展呕心沥血,抛乡离土;从湖北省的天门市(原竟陵),爬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浙江省的湖州市长岭县境,精选了一片风景优兄的群山叠峙、云雾轻薄,微风习习、气候宜人的净土上,开垦种茶。

从此中国开始有了某道。

茶道,是中国历史文化人的由于长期饮茶,可以健身爽体,修心养神,为了表示对茶的信任种敬养,根据茶的特征,配用适应的茶具,掌握茶的本质,控制茶的冲泡火候和浓度,然后进行品、尝。

茶人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一套套的礼法和茶的冲、泡、饮规矩,这种统一而严格的茶规叫“茶道”。

茶道是比较严肃的,在一定的场合代表东遭道主对客人的一种恳亲、交谊、敬宾的庄重礼仪,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茶道慢慢走向社会,为交往及经济发展服务,我国的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日本圣武天皇于天平元年(729年)召集僧侣进廷讲经。

事毕,各赐以粉茶,人人皆感荣幸。

当即有高僧行基,一生曾兴建不少寺院,并在寺院中种茶.由于佛教是“戒酒”的,茶就成了僧人们的重要饮料了,茶能提神、消滞之功能,对座禅谈禅,清心修行是很有益处的。

所以僧人饮某特别盛行。

日本人勘劳好学,善于创造发挥,逐渐把我国的饮茶和日本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再提高创新,形成为日本茶道。

某道之起,在正元中筑道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

这位高憎于南宋理宗开秋元年来中国,后拜径山寺长老虚堂和尚为师。

回日本后不但把径山寺的茶台子、茶具一起带回崇福寺,而且把“茶宴”的精神也带了回去,对日本的茶道兴起和发展有直接影响。

开始是富豪之家作为家庭娱乐及亲朋好友一种联谊聚欢形式。

以后经僧侣们布道弘法,也以茶会做法事,发扬创新茶道。

以我所见,某逝局限于庭堂、寺院等小场合,采用严紧地饮茶规矩,向本庭、院的饮茶人展示,这种形式叫“茶道”表演。

湖州当地特色美食_湖州的地方特色美食推荐

湖州当地特色美食_湖州的地方特色美食推荐

湖州当地特色美食_湖州的地方特色美食推荐湖州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富庶繁华的水乡造就了精致讲究的湖州美食。

下面呢欢迎阅读由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集湖州当地特色美食,希望你喜欢。

湖州当地特色菜1.湖州美食特色菜首推百鱼宴。

百鱼宴因选用鱼类水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制作成500多道宴席菜肴而得名。

主要特点是:原材料讲究新鲜,刀工精细多变。

多用本汁原汤,保持鱼之原味;注重色好形美,重视营养搭配。

既有清淡嫩滑之南味,又有鲜香咸辣之北味。

百鱼宴做得最地道的自然是它的创始地:湖州饭店。

2.藏心鱼圆。

以白鱼、猪瘦肉为原料,配以冬笋、木耳、韭菜等,色白晶莹,质地肥嫩滑润,口味清鲜。

这是湖州民间食俗佳肴,为喜庆筵席必备之菜,可谓无此菜不成席。

3.烂糊鳝丝。

运用旺油煸法烹调,配火腿、鸡脯、虾仁等辅佐,以“油重蒜辣,柔软鲜嫩”而著称。

4.三丝肚档。

选用草鱼肚档,配以火腿、香菇、笋等三丝“白烧”而成,鱼块呈扇形,整齐美观,口味清淡鲜嫩,别具水乡风味。

5生煎肉饼。

色泽棕黄,外松里鲜嫩,以花椒盐、葱、酱佐食,味道极好。

湖州当地特色小吃1.丁莲芳千张包。

湖州丁莲芳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名店,所产千张包以制作精细、用料名贵、味道鲜美而闻名遐迩。

千张薄而韧,可包得紧密不透气。

馅心用纯精腿肉、开洋、干贝、蝴蝶片笋衣、炒熟芝麻制成,香浓汁鲜。

丝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软入味。

2.周生记馄饨。

周生记座落在湖州市中心衣裳街口红旗路,是湖州城里颇具盛名的小吃店,创建于1940年,距今已有60余年历史,系湖州传统名点。

周生记馄饨为湖州四大名点之一,具有馅心饱满、皮薄滑润、入口汁浓、油而不腻、味道香鲜的特点,由于煮熟后,白嫩细腻,光润晶莹,故被众人誉为“水晶元宝”。

3.诸老大粽子。

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造人诸光潮,人称“老大”,精通茶食。

诸老大粽子最出名的是洗沙甜粽和鲜肉咸粽。

甜粽中特制的玫瑰洗沙,乌黑油亮,味甜而糯;咸粽精选腿肉切成条状分布全粽,首尾均有馅心,味鲜而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著名美食
(3)安吉百笋宴
安吉有“中国竹乡”的美称,竹林达90万亩,居全 国之冠。安吉百笋宴,利用竹乡的笋资源优势,研制出 一道独具山珍野香的特色佳肴。竹笋鲜嫩爽口,香美洁 脆,其营养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竹笋性味甘 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等功能, 附合现代人们“三低一高”(低糖、盐、脂肪和高蛋白) 和“一粗一绿”(粗纤维、绿色食品)的饮食要求。开 创者安吉宾馆,选用竹乡上等竹笋为原料,以烩、爆、 炒、焖、熘、蒸、煮等10余种方式,或独立成菜;或辅 以各种荤素搭配成菜。精心制作出冷热兼具的100多道 笋菜佳肴,现安吉竹笋宴已推出160余款。1997年中国 竹乡文化节期间,安吉“百笋宴”让各地宾朋赞叹不已, 名扬天下。
湖州著名美食
(2)长兴茶宴
茶叶是世界性的三大饮料之一。湖州是茶文化的发 祥地,湖州长兴的厨师将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推 出了独具匠心的“茶宴”,这是湖州饮食文化开拓创新 的良好开端。月是故乡明,茶是紫笋新,紫笋茶自唐代 以来就被列为贡茶,每年清明节都要进贡,作为皇帝祭 祀和御用之茶,悠久的茶文化成为长兴“茶宴”的“立 宴之本”。茶宴采用长兴本地的特产为原料,如被称为 浙西干果“三珍”的青梅、白果、板栗,还有那具有润 肺益气的长兴百合等,拓展了“茶宴”的外延,使长兴 “茶宴”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 特色宴席。它体现出的是茶,茶文化;饮食,饮食文化 互相融合,相得益彰的特点。
旅游1101 高丹丽 08号
湖州饮食文化
1.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2. 湖州著名美食及小吃 3.茶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1.湖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
从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的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稻 谷、编织物、丝绢等文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较早的 “稻乡”之一 。 从湖州这个地名的演变来说,也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 缘。早在公元前248年,战国时期楚春申君黄歇就在这 里建造城池,因泽多孤草而命名为菰城,孤草就是现在 市场上的蔬菜—茭白,这是食用的。公元前222年秦始 皇将菰城改名乌程县,则是借当地美酒,以乌、程两氏 擅长酿酒而得名,这是饮用的。隋仁寿二年,因濒临出 产鲜美鱼虾的太湖,所以就以太湖之名,将乌程改名湖 州,因为太湖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也与吃有关。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2.湖州饮食资源丰富,菜肴品种齐全
湖州西有山区,东有平原,北濒万顷太湖,有山,有 水,四季烹饪原料应时入市 。西部山区,竹林绵延,光 笋就有春食春笋,夏食鞭笋,秋食清汁笋,冬食冬笋之 说。 鱼的资源就更丰富了,湖州人吃鱼的经验是“春吃头 夏吃尾,秋吃背脊冬肚皮。”湖州的鳝、鳖、鳅、蚌被 誉为“四大河鲜”,春天河蚌菜花笃咸肉,初夏豆腐活 鳅赛人参,秋冬甲鱼肥壮滋阴补气,一年四季源源不断 上市的鳝鱼,能烹调出许多美味菜肴。
湖州著名小吃
(2).周生记
1930年周济相以自己的姓氏作招牌,开了一家店名 为“周生记馄饨店”的馄饨店, 它的馄饨形状酷似元宝, 馅心选上乘夹心肉、笋衣和黑芝麻等,馄饨汤的熬制更 是别开生面,用腿骨、鸡脚骨等文火煨成乳白原汁兑成, 出手不凡的周济相果然一炮打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皮 薄滑润,馅大饱满,入口汁长,回味久鲜”的特色。自 此,周生记馄饨名声大噪,与丁莲芳千张包子、诸老大 的粽子并列湖州城里的风味小吃之首 。 之后周生记又开拓创新扩大卤味生产,在原来的鸡爪、 鸡腿、牛肉、酱鸭四个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爆鱼、鹌 鹑、元宝蛋、状元蹄、红烧狮子头、五香豆腐干等花色 特色卤味应市。其中卤汁鸡爪被誉为“江南第一爪” 。
湖州饮食文化历史
3.湖州饮食风味
湖州属于浙江,但又地接太湖,与苏州相邻,饮食风味 中既有浙菜的风味但又与苏菜有几分相似,所以湖州菜 有两者的共同点:以小吃见长,口味偏甜。 此外,湖州历代出文人,形成了优雅的风格。就拿鱼来 说,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渔父词》中写到:“西塞山前 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看似写景,其实饱含食欲; 苏东坡比较直率:“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谗涎 流。”更是道足湖州鱼肴的魅力。由此可以说明湖州饮 食的名气之久。也说明湖州饮食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 了婉约,清幽,精致,富有水乡田园的特色,细腻、柔 美的风格。
湖州著名美食
(1)百鱼宴
鱼是一种家常菜,但到了湖州名厨这里就增色了, 他们把四五十种鱼类原料,运用多种刀工和烹饪方法制 作成五百多款菜肴的“百鱼宴”。它的特点是:原材料 讲究新鲜,刀工精细多变;多用本汁原汤,保持鱼之原 味;注重色好形美,重视营养搭配。随着季节的变化, 不断推出由冷盘、大菜、炒菜和汤菜组成不同的宴席。 例如:春天的鱼宴,是以步鱼、鲫鱼为主菜,鲜花陪衬, 显得春意浓浓;夏天,以黑鱼为主的五环鱼丝,干瓜黑 鱼片等,令顾客在炎炎夏日食欲大增;秋天,河蟹称雄, 各种珍品菜肴上席;冬天,鱼鲜火锅上桌,人们围坐桌 旁,随着藏心鱼圆等菜肴的入口,只觉身暖心热。变幻 无穷的百鱼宴,给人们带来了美食的享受,也满足了人 们对营养的要求。
湖州著名小吃
(3).湖州褚老大
“诸老大”始创于1887年(光绪13年),诸老大粽子具 有百余年历史,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名点,享誉海内外。 湖州“诸老大”首创了秀丽枕式粽子,选料讲究,制艺 精良,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甜粽,甜而不腻;肉 粽,味道鲜美,集香糯鲜美为一体。素有“粽子状元” 之美誉。 诸老大粽子最出名的是洗沙甜粽和鲜肉咸粽。甜粽 中特制的玫瑰洗沙,乌黑油亮,味甜而糯;咸粽精选腿 肉切成条状分布全粽,首尾均有馅心,味鲜而香。这种 粽子伏天存放一周不馊,冬季半月不变质。
湖州著名小吃
(1).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
丁莲芳的千张包子是具有湖州 特色的小吃。清光绪八年(1882) 由丁莲芳创制,故名。以制作精 细、用料考究、味道鲜美而闻名 遐迩。千张包子是用豆制品“千 张”包扎鲜肉后与粉丝头在一起 煮吃的点心,千张薄而韧,馅心 用纯精腿肉、开洋、干贝和笋衣 及熟芝麻等制作,香浓汁鲜味美, 在五花八门的小吃行中独树一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