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国土整治之西南交通建设共20页
南方地区国土整治

格局和最南端开发窗口
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原因
依托区位、资源、政策优势, 海南岛经济快速发展。
海南岛的开发
①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 A、海岸带
自然经济特征:位于海陆交界处,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 城市集中,是内陆资源开发前沿和海洋资源开发基地。 产业布局和发展向: 大力建设港口、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以推动城市化和 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岛外向型经济发展。
B、丘陵和台地环带
自然条件:海岸带与山地丘陵带之间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发展方向: 发展热带农业,建设蔗糖粮 食、牧业、城郊等农业基地。
C、山地丘陵带 自然条件:中部偏南,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全岛的
水源区
发展方向: 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 森林植被;发展特色旅游业, 适当配置山区特色工业
②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三大支柱产业 含义和方向
3.社会经济条件: 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人口集中, 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西南交通建设意义
①经济意义:
A、把西南内陆同南部沿海连在了一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 B、开辟新的旅游热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产生吸引、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加强了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⑦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沿海浴场和海滨、海下热带景观珊瑚礁、热带鱼、 椰林风光、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 护区等。
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2气候-光热资源丰富 3生物资源-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4热带海洋资源优势 5矿产资源丰富
6空间资源
7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1.归纳海南岛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海南岛气温年较差仅10℃左右,分析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3.海南岛周围的海域海洋化学资源十分丰富,分析海南岛适合开发盐场的地 区,并说明判断理由。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5节 交通运输的建设和

(2)政治意义: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
会安定;可以发挥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
(3)战略意义: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触类旁通
1.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
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据此完成(1)~(2)题。 (1)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连成了半 岛。其主要原因是( A ) A.入湖河水被大量抽取灌溉农田
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攀枝花铁矿、六
盘水煤矿、自贡井盐、天然气等
丰富的自然资源需要有完善 而发达的交通运输来实现其 经济价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贫困人口
集中分布地区
落后的经济,迫切需要交通
事业的发展
典题例证
1.读“西南地区部分铁路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南昆铁路沿线地区不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有( C )
第三部分
第十三单元
区域地理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5节 交通运输的建设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1 大西南协作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大西南协作区包括川、滇、黔、渝、藏、桂六个省市区。陆地 边境线和海岸线8 800多千米,邻接10多个国家,大西南地区
同这些邻国既有许多陆上通道,又有海上运输。大西南是沿边、
沿海、沿江地区所组成的一个大的经济协作区。六省市区联合 起来,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可以带动整个西南地区 经济的加速发展,缩小西南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 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巨大差距。
鲜花运输需要快速,否则容易腐烂、变质,所以一般选用航空
运输。
归纳深化:南昆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1)经济意义:将西南内陆与交通便利的南部沿海连成一体,把资源优势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 PPT

渝昆铁路
• 渝昆高速铁路是京昆高铁的 南部路段,是我国西南地区 重要的铁路干线,
• 渝昆高速铁路由重庆西— 江津北— 永川南—泸州— 宜宾东—昭通—昆明南枢纽 站。 全长约692公里,初步 设计350速度,重庆西 昆明 南仅需2小时。
沪昆高铁
• 沪昆高速铁路,又名 沪昆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 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是一条东起 上海,西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
一、公路
(一)国道公路干线: 1.北有108线通西安、太
原、北京,209线通呼和浩特, 212和213线达兰州转宁夏、 青海、新疆,214线经西藏昌 都到青海。
国道公路干线
国道公路 209线通呼 和浩特
国道公路108 线通西安、 太原、北京
国道公路213 线到达兰州
国道公路 212线到 达兰州
贵州县级公 路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二、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②地质灾害多发
是我国地质灾害 最频发的地区, 主要有地震、滑 坡、泥石流。
云南东川泥石流区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二、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③水路运输不便
距海遥远,水流湍急, 水路交通不便。但川 江及其支流有一定航 运价值。
滇南谷地:热带作物基地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网络布局
交通的概念 交通是指从事旅客
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 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 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 于第三产业。运输有铁路、 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 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 信两方面内容。
主要内容: 一、公路 二、铁路 三、水路 四、航空 五、管道交通
杭瑞高速云南段怒江大桥
1.“三纵” 第一纵(北—南):宜宾—昭通—昆明—河口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大西南交通运输的发展
1、交通面貌的根本改变
(1)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网络
(2)川江、西江等水系航道全面整治
(3)航空发展很快,开辟了国际航线 (4)天然气管道运输已成网 运力和运量的矛盾突出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区际铁路运输不畅 公路等级低,区际联系薄弱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2.解放后:变化很大
②公路运输: (川藏、滇藏、青 藏、新藏公路)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2.解放后:变化很大
(2)川江、西江等水系航道 全面整治(川江、西江及其支 流航道全面整治,北海港、防 城港、钦州港全面建设。)
重庆
北盘江
宜昌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
一、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南昆铁路 ①概况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 西至昆明,北接红果, 全长898公里,1997年 建成为国家1级干线电 气化铁路。
一、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南昆铁路 ②建设意义 1.连结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 现资源与区位优势互补。
2.巩固民族团结,加快 脱贫步伐
贵州第一条高速公路
读“八五”末期全国 贫困人口分布图,分 析:
1.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 三个省区是_云_、_贵_、_川_。
2.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三个省区是_甘_肃、_青_海_、_内蒙_古。
3.青海、内蒙等省区贫困发生率高,但贫困总人口较少,为 什么? 地广人稀,总人口较少
南昆铁路沿线资源分布表
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交通面貌的变化 2.解放后:变化很大
(1)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 基础的网络 (主要铁路线:成渝、川黔、贵昆、 成昆、南昆铁路。 区际铁路:宝成、襄渝、湘黔、枝柳 铁路 铁路枢纽:成都、昆明、重庆、贵阳、 柳州、南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5节 交通运输的建设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同步训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三单元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第5节交通运输的建设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右图是“我国某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读图并完成1~3题。
1.该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地质灾害频发③冻土发育广泛④地形崎岖不平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该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灾害频发和地形崎岖不平。
答案:B2.a铁路线建成通车后,为该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旅游热线,沿途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 )①雄伟壮阔的高山峡谷②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③奇异秀丽的峰林溶洞④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a为南昆线,途经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也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答案:D3.对该地区而言,铁路建设的重要经济意义是( )①密切与沿海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带动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基地的建设③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④促进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西气东输工程能源基地建设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西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建设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建设一系列的工业基地。
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西南区兼具“沿海”“沿江”“沿边”,以及距东南亚、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
答案:D西南地区地形差异大,山高路险。
据此完成4~5题。
4.川藏公路多弯道,易封道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高,或山高谷深 B.雪山连绵,冻土广布C.崇山峻岭环绕,低山丘陵起伏 D.喀斯特地形区,峰丛林立,崎岖不平5.成昆铁路穿越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长江谷地、云贵高原 B.大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澜沧江谷地、金沙江谷地、岷江谷地 D.四川盆地、雪峰山、云贵高原解析:川藏公路穿越横断山区,进入青藏高原。
第4题,D项是云贵高原的特点。
第5题,成昆铁路不经过大巴山地、澜沧江谷地、雪峰山。
高中地理 9.2《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

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素材西南公路运输网的建设西南地区公路建设始于20世纪初,起步较晚。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抗敌大后方,使公路交通进入一个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时期,先后修建了6条连通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区的干线公路及滇缅等国际公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繁荣一时的西南公路交通随抗战的胜利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而逐渐衰落,到1949年,西南区的公路通车里程只有1.6万千米,汽车不到1万辆。
1949年以后,政府大力着手改善西南区的公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950年开始修筑著名的康藏公路,东起某某,西至某某,全长2 400千米,1954年建成通车,后又改善和整修了川滇、川黔、成渝等国道公路。
“三线〞建设时期是西南公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到1975年,西南地区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65 629千米,比1949年增加近15万千米,增长9.4倍。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又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不论是国道、省道,还是乡镇公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西南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大城市为中心,其他中小城市为次中心,以乡镇公路为辅助的沟通区内外的公路交通网,为西南区经济的发展和起飞奠定了基础。
南昆铁路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大的扶贫工程南昆铁路从北部湾畔昂首西进,穿越桂、黔、滇三省区,绵延898千米,吸引X围包括某某15个县市和云贵两省各7个县市的12.4万平方千米。
这是一片相对贫困的土地,所经之地聚居着苗、壮、布依等10个少数民族,多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全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6 500万人口,有1 500万生活在南昆沿线。
这也是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南地区就有130余种,其中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铅、锌、铝等占全国前列;某某有“西南煤海〞,某某有富集的磷矿,某某平果是全国特困县,然而在它的地下,已探明的铝矿就达2.2亿吨;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水能资源;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风光独特、别有洞天。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教案示例

第一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1.1 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1.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意义1.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2.1 西南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状2.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成就2.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第三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目标与策略3.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长远目标3.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布局3.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领域3.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与措施第四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4.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关键技术4.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4.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行业发展趋势4.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国际接轨第五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功案例分析5.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5.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成效评估与展望5.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前景与建议第六章:西南区交通运输的网络规划与设计6.1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原则与方法6.2 西南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6.3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与通道选择6.4 西南区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七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影响的关联7.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7.3 西南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策略7.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第八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法规与市场监管8.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环境8.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法规体系8.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市场监管机制8.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第九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9.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9.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机制9.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社会和谐的促进措施9.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第十章: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0.1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中潜在的挑战与风险10.3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创新驱动与发展策略10.4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第一章)详细补充和说明:西南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交通运输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 9.1《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课件 旧人教版选修2

中国地形图
3.资源条件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 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总量大 (2)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种类多 (3)许多资源居全国重要地位
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农林资源
矿产资源
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 中,西南区有130多种。其中钒、 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铁、铅、 锌、铝、铜、磷和汞等几十种矿 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或前列。
因此,广西已成为西南经济协作区 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返回
重点记忆
1.西南区的面积超过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 2.西南区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3.与西南区毗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
甸、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
返回目录
2.自然条件 西南地区地形地势条件十分复杂:
西南区西部属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东部是四川盆地,山岭环绕且丘陵起伏 东南部属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
西南区可开发的水能 资源约占全国的70%;四 川省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 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 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 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 勘探的前景看好。
农林资源
农林资源
西南区水热资源好,农林资源 丰富。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称 “天府之国”;横断山区森林茂密, 为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 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云南是世 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 :本区生 物种资源位居全国第一。
总之,西南地区多山,地势起伏很大, 自西向东跨全国地势三大阶梯,自然条件 复杂,对交通网的建设十分不利。
此外,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也给 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