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
第4章 第2节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第2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目标定位]1.知道理想气体模型.2.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3.会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一、理想气体1.定义:严格遵从的气体.2.理想气体的微观特点:(1)分子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2)除碰撞外,分子间的可以忽略不计.(3)理想气体不存在分子势能,其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总和.(4)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有关,而与气体的无关.3.理想气体的体积:气体分子运动能到达的空间.4.理想气体的压强:(1)产生:从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看,理想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的结果.(2)大小: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产生的平均作用力.(3)决定因素:①微观上,理想气体压强与的分子数和分子的有关.②宏观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和有关.二、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2.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3.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一、理想气体及气体的压强1.理想气体:(1)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2)微观上讲: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3)从能量上看,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只有分子动能,故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温度决定.(4)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际气体可近似看成理想气体.2.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1)产生原因: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①宏观因素:温度和体积.②微观因素:气体分子的密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例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把实际气体抽象成理想气体后,它们便不再遵守气体实验定律B.温度极低,压强太大的气体虽不能当作理想气体,但仍然遵守实验定律C.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0-10 m,故分子力为零D.理想气体是对实际气体抽象后形成的理想模型【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作用力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二、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2)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体积越小,分子越密集,单位时间内撞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2.查理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2)微观解释:体积不变,则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所以气体的压强增大.3.盖·吕萨克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2)微观解释: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而要使压强不变,则需影响压强的另一个因素分子密度减小,所以气体的体积增大.【例3】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C.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D.温度升高,压强和体积都可能不变针对训练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不变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对理想气体的理解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就是理想气体B.理想气体是不能被无限压缩的C.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D.在压强很大、温度很低时,实际气体仍能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2.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密度增大B.气体的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3.对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则()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4.如图4-2-1所示,c、d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两个状态,则关于c、d两状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强p d>p cB.温度T d<T cC.体积V d>V cD.d状态时分子运动剧烈,分子密度大图4-2-1(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理想气体及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1.关于理想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气体的重力产生的B.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的C.一定质量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压强也越大D.压缩理想气体时要用力,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2.有关气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有可能减小3.关于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重力产生的B.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C.气体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D.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4.关于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密闭容器的器壁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可能会不相等B.气体的温度升高时,所有的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C.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体积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D.气体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5.下面关于气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②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等于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③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④从宏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A.只有①③对B.只有②④对C.只有①②③对D.①②③④都对6.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理想气体,已知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压强小的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比较高B.压强大的容器中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比较少C.压强小的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较小D.压强大的容器中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比较大题组二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气体的压强增大,用气体实验定律微观解释,这是因为()A.气体分子每次碰撞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次数增多C.气体分子的总数增加D.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大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则()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分子密度减小,平均速率增大9.如图4-2-2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则它的状态变化过程是()A.气体的温度不变图4-2-2B.气体的内能增加C.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不变题组三综合应用10.如图4-2-3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密闭容器,甲中恰好装满水,乙中充满空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容器容积恒定)()图4-2-3A.两容器中器壁的压强都是由于分子撞击器壁而产生的B.两容器中器壁的压强都是由所装物质的重力而产生的C.甲容器中p A>p B,乙容器中p C=p DD.当温度升高时,p A、p B变大,p C、p D也要变大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 A=0.3 m3,T A=T C=300 K、T B=400 K.(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12.喷雾器内有10 L水,上部封有1 atm的空气2 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 atm的空气3 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如图4-2-4所示.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图4-2-4参考答案一、1.三个实验定律.2.(1)忽略不计.(2)相互作用.(3)动能.(4)体积.4.(1)不断碰撞容器壁.(2)单位面积上(3)决定因素:①单位体积,平均动能②体积,温度.二、1.平均动能,减小,增大.2.密集程度,平均动能,3.平均动能,密集程度.【例1】答案 D解析理想气体遵守气体实验定律,A错;实际气体在温度极低和压强太大时,不能很好地遵守气体实验定律,B错;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超过10-9 m,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可忽略不计,而在平均距离为10-10 m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是不能忽略的,C错;由题意知,D项正确.【例2】答案 A解析气体压强为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撞击力,故A正确;平均作用力不是压强,B错误;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密集程度有关,故C、D错.【例3】答案AB解析根据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可知,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选项A正确;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的密度减小.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气体密度增大.温度升高,压强、体积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改变.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针对训练答案AD解析质量一定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根据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可判知A、D正确,B、C错误.1.答案 C解析实际气体不是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可以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故A、D错;理想气体的分子没有大小,可以被无限压缩,B错;理想气体分子间除碰撞外没有其他作用力,所以分子势能为零,C正确.2.答案BD解析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常量)可知,当体积不变时,pT=常量,T升高时,压强增大,B正确;由于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而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所以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碰撞次数增多,D正确,A、C错误.3.答案 C解析由于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其值与分子密度及分子平均速率有关;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若压强不变而温度和体积发生变化(即分子密度发生变化时),N一定变化,故C正确、D错误;若体积减小且温度也减小,N不一定增加,A错误;当温度升高,同时体积增大时,N也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4.答案AB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直观看出p d>p c,T d<T c,A、B对;c→d,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小,体积减小V c>V d,分子密度增大,C、D 错.1.解析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选项A错,B 对;气体的压强与分子密度及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有关,平均动能越大则温度越高,但如果体积变为很大,压强可能减小,故选项C错.压缩理想气体要用力,克服的是气体的压力(压强),而不是分子间的斥力,选项D错.2.解析气体的压强在微观上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是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密集程度或平均动能增大,都只强调问题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平均动能增大的同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可能减小,使得压强可能减小;同理,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减小,气体的压强变化不能确定,故正确答案为D.3.解析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故A错、B对;气体压强的大小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C对;气体的体积越大,不知温度如何变化,不能判断压强的变化,D错.4.答案 C解析由于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遵循统计规律,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数目相等,器壁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A错;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变大,B错;一定质量的气体其体积不变,即分子密集程度一定,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正确;气体的压强大小取决于分子密集程度及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的分子数多,压强不一定就大,D错.5.解析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撞击产生了压强,①选项正确;气体分子的速率不尽相同,因此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不尽相同,应取平均值,②选项正确;气体压强与单位时间内分子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有关,即跟体积有关;气体压强也与分子撞击容器壁的压力有关,即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即与气体的温度有关,③④选项正确.故选D项.6.答案CD解析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说明它们所含的分子总数相同,即分子密度相同,B错;压强不同,一定是因为两容器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同造成的,压强小的容器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较小,温度较低,故A错、C对;压强大的容器中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比较大,故D项正确.7.答案BD解析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体积减小,分子密度增大,则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气体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多,压强增大,故B、D正确.8.答案AD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由盖·吕萨克定律VT=C可知,体积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平均速率增大,分子密度减小,A、D对,B、C错.9.答案 B解析 从p -V 图象中的AB 图线看,气体状态由A 变到B 为等容升压,根据查理定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选项A 中温度不变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选项B 正确;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速率增大,故选项C 错误;气体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增加,故选项D 错.10.答案 C解析 甲容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乙容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分子撞击器壁,A 、B 错;液体的压强p =ρgh ,h A >h B ,可知p A >p B ,而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各处均相等,与位置无关,故p C =p D ,C 对;当温度升高时,p A 、p B 不变,而p C 、p D 增大,D 错.11.答案 (1)0.4 m 3 (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解析 (1)设气体在B 状态时的体积为V B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A T A =V B T B,代入数据得V B =0.4 m 3.(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12.答案 2.5 atm 解释见解析解析 选取喷雾器内原有的水面上方的空气和即将打入的空气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问题.设气体初态压强为p 1,体积为V 1;末态压强为p 2,体积为V 2,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代入数据得p 2=2.5 atm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所以压强增大.。
学案2:第2课时 理想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第2课时 理想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学习目标】1.了解理想气体的模型,并知道实际气体看成理想气体的条件。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基础知识梳理】 一、理想气体 1.定义在 温度、 压强下都严格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在温度不低于零下几十摄氏度、压强不超过大气压的几倍时,可以把实际气体当成理想气体来处理。
如图所示。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压强跟体积的 与热力学温度的 保持不变。
2.公式p 1V 1T 1=p 2V 2T 2或pVT =C (恒量)。
3.适用条件一定 的理想气体。
三、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基础题组自测】 1.判一判(1)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其V -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
( )(2)查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pT =C ,其中C 是一个与气体的质量、压强、温度、体积均无关的恒量。
( )(3)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看成理想 气体。
( )(4)能用气体实验定律来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求解。
( ) (5)气体由状态1变到状态2时,一定满足方程p 1V 1T 1=p 2V 2T 2。
(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可能是体积不变,热力学温度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 )(7)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若p 不变,V 增大,则T 增大,是由于分子密集程度减小,要使压强不变,需使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 2.议一议(1)在实际生活中理想气体是否真的存在?有何意义?(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变化,其余两个状态参量不变呢,为什么?(3)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两个过程,是否表示始末状态参量的关系与中间过程有关?【考点突破探究】考点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分态式(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V T 值,等于其各部分pV T 值之和。
高中物理第二章气体4气体实验定律的图像表示及微观解释教科

图7
答案
[知识深化] 1.p-T图像,如图8所示:
图8 (1)p-T图中的等容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2)p-t图中的等容线不过原点,但反向延长线交t轴于-273.15 ℃. (3)无论p-T图像还是p-t图像,其斜率都能判断气体体积的大小,斜率 越大12/1,2/202体1 积越小.
2.V-T图像,如图9所示:
12/12/2021
图10
解析 答案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由状态A 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p-T图像, 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 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有关坐标 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根据查理定律得TpBB=TpCC pC=TTCBpB=430000pB=43pB=43×1.5×105 Pa=2.0×105 Pa 则可画出由状态A→B→C的p-T图像如图所示.
(2)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T图像是双曲线.( × )
(3)V-T图像的斜率大,说明压强小.( √ )
(4)若T不变,p增大,则V减小,是由于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变大.( × )
(5)若p不变,V增大,则T增大,是由于分子密集程度减小,要使压强不
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
(6)若V不变,T增大,则p增大,是由于分子密集程度不变,分子平均动
12/12/2021
答案
[知识深化] 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m)的气体,其分子总数(N)是一个定值,当温度(T)保持不变时, 则分子的平均速率(v)也保持不变,当其体积(V)增大为原来的n倍时,单 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0)则变为原来的n分之一,因此气体的压强也减为原 来的n分之一;反之若体积减小为原来的n分之一,压强则增大为原来的 n倍,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说课稿引言各位同学,我将为大家说一下《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个课题。
在本课中,我们将探索和理解气体实验定律背后的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行为,为进一步学习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一、实验定律的背景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三种气体实验定律,分别是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个定律的内容。
1. 玻意耳定律玻意耳定律是描述气体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它表明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成反比。
换句话说,当气体的体积减小时,其压强会增加。
2. 查理定律查理定律是描述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它表明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其体积也会增加。
3. 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是描述气体物质的量与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它表明在恒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物质的量与气体的压强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气体物质的量增加时,压强也会增加。
二、微观解释与粒子理论那么,这些实验定律背后的微观解释是什么呢?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粒子理论,即假设气体由无数微观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之间存在相互碰撞和运动的过程。
1. 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根据玻意耳定律,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其压强增加。
这一定律可以通过粒子理论解释。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气体分子运动的路径变短,相互碰撞的频率增加。
而单位时间内相互碰撞的次数增多,从而产生更大的压力,即压强增加。
2. 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根据查理定律,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也会增加。
这一定律在粒子理论中得到了解释。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
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相对减小,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增加,导致气体的体积增加。
3. 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盖-吕萨克定律指出,在恒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物质的量与气体的压强成正比。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2.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随机性与统计规律阅读教材P26气体,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偶然事件?2、什么是随机事件?什么是统计规律?统计规律有何用处?实验一:每个人都把4枚硬币握在手中,在桌面上随意投掷10次,记录每次投掷是正面朝上的硬币数,统计共10次投掷中有0,1,2,3,4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将结果填在以下表格中:阅读教材P26气体,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气体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2、在任一时刻,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有什么特点?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有何特点?3、气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如何?4、如何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5、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的体积为容器的容积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在空间,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是相等的3、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4、气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与分子的平均动能E K成正比,即:T=a E K(式中a是比例常数)。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教案 说课稿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教具: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仪;自制的显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引入新课问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
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
(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今天我们就是要从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
(二)新课教学1、关于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教学首先通过设问和讨论建立反映气体宏观物理状态的温度(T)、体积(V)与反映气体分子运动的微观状态物理量间的联系: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对确定的气体而言,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有关,温度越高,反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体积影响到分子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对确定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分子总数N 是一定的,当体积为V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N/V与体积成反比,即体积越大时,反映气体的分子数密度n越小。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讲义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讲义# 高中鲁科版选修3 - 3第4章气体第2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讲义## 一、前言同学们好,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开始之前呢,我想先给大家讲个事儿。
我有一次去打气,就是给自行车打气。
我发现呀,打气筒每打一下,那个气就“呼呼”地进到轮胎里,轮胎就一点点鼓起来了。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里面到底是啥原理呢?为啥打气筒能把气打进去,气在轮胎里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这就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有关系啦。
## 二、知识基础回顾###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咱们之前学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是pV = nRT。
这里的p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个常数,T是温度。
这个方程就像一个魔法公式一样,能描述理想气体在不同状态下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 (二)气体的状态参量1、 **压强**压强这个东西,大家可以想象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就好比好多小弹珠在一个盒子里乱蹦,它们不停地撞盒子的壁,这个撞击产生的效果就是压强。
咱们生活里也能感受到压强,比如吹气球,吹得越大,里面气体对气球壁的压强就越大,气球就感觉越紧绷。
2、 **体积**这个就好理解啦,就是气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还说气球,没吹气的时候体积小,吹起来后体积就大了。
3、 **温度**温度可不像咱们平时说的冷热那么简单。
从微观角度看,温度反映的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分子运动得越欢,平均动能越大,温度就越高。
就像夏天的时候,天气热,空气里的分子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运动得可快了。
## 三、气体实验定律### (一)玻意耳定律1、 **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 成反比。
也就是说,要是温度不变,把气体的体积压缩了,压强就会增大;要是把体积增大了,压强就会减小。
这就像咱们捏那种软塑料瓶子,捏的时候瓶子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能感觉到压强增大,瓶子就变硬了。
2、 **微观解释**从微观上看呢,温度不变的时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不变的。
4.2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案(2020年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3)

4.2 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学案(2020年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第2节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目标定位1.知道理想气体模型.2.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3.会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3个气体实验定律.一.理想气体1.定义严格遵从3个实验定律的气体.2.理想气体的微观特点1分子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2除碰撞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3理想气体不存在分子势能,其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4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而与气体的体积无关.3.理想气体的体积气体分子运动能到达的空间.4.理想气体的压强1产生从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看,理想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容器壁的结果.2大小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作用力.3决定因素微观上,理想气体压强的大小与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宏观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和温度有关.二.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也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将增多,气体的压强就增大.2.查理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体积保持不变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3.盖吕萨克定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总数不变,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相应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一.理想气体及气体的压强1.理想气体1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从3个实验定律的气体.2微观上讲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3从能量上看,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只有分子动能,故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温度决定.4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际气体可近似看成理想气体.2.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1产生原因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地碰撞,产生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2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宏观因素温度和体积.微观因素气体分子密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例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把实际气体抽象成理想气体后,它们便不再遵从气体实验定律B.温度极低,压强太大的气体虽不能当作理想气体,但仍然遵从实验定律C.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010m,故分子力为零D.理想气体是对实际气体抽象后形成的理想模型答案D解析理想气体遵从气体实验定律,A错误;实际气体在温度极低和压强太大时,不能很好地遵从气体实验定律,B错误;理想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超过109m,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可忽略不计,而在平均距离为1010m时,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是不能忽略的,C错误;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D正确.【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大小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作用力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答案A 解析气体压强大小等于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撞击力,故A正确;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作用力不是压强,B错误;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密集程度有关,故C.D错误.二.3个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1.玻意耳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2微观解释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体积越小,分子越密集,单位时间内撞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2.查理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2微观解释体积不变,则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所以气体的压强增大.3.盖吕萨克定律1宏观表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2微观解释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而要使压强不变,则需影响压强的另一个因素分子密集程度减小,所以气体的体积增大.【例3】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C.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密度一定减小D.温度升高,压强和体积都可能不变答案AB解析根据气体压强.体积.温度的关系可知,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选项A正确;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的密度减小,选项B正确;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气体密度增大,选项C错误;温度升高,压强.体积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针对训练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压强和体积发生变化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可能不变B.压强和体积都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有可能减小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不变D.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答案AD 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体积减小,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根据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可判知A.D正确,B.C错误.对理想气体的理解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就是理想气体B.理想气体是不能被无限压缩的C.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D.在压强很大.温度很低时,实际气体仍能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答案C解析实际气体不是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大多数实际气体可以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故A.D错误;理想气体的分子没有大小,可以被无限压缩,B错误;理想气体分子间除碰撞外没有其他作用力,所以分子势能为零,C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2.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密度增大B.气体的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答案BD解析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常量可知,当体积不变时,pT常量,T升高时,压强增大,B正确;由于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分子密度不变,而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所以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碰撞次数增多,D正确,A.C错误.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3.对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则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由于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其值与分子密度及分子平均速率有关;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若压强不变而温度和体积发生变化即分子密度发生变化时,N一定变化,故C正确,D错误;若体积减小且温度也减小,N不一定增加,A错误;当温度升高,同时体积增大时,N也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4.如图1所示,c.d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则关于c.d两状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压强pdpcB.温度TdVcD.d状态时分子运动剧烈,分子密度大答案AB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直观看出pdpc,TdVd,分子密度增大,C.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并能知道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与所对应的微观物理量间的相关联系。
(2)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
2.通过让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宏观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渗透“统计物理”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对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2.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三、教具
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仪;自制的显示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计算机软件。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先设问: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特点是:(1)气体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碰撞外不受力作用,每个分子都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分子可以充满整个容器空间。
(2)分子间的碰撞频繁,这些碰撞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都可看成是完全弹性碰撞。
气体通过这种碰撞可传递能量,其中任何一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杂乱无章的气体分子热运动。
(3)从总体上看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因此对大量分子而言,在任一时刻向容器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是均等的。
(4)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这个分布状态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会增大。
今天我们就是要从气体分子运动的这些特点和规律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关于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教学
首先通过设问和讨论建立反映气体宏观物理状态的温度(T)、体积(V)与反映气体分子运动的微观状态物理量间的联系: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对确定的气体而言,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有关,温度越高,反映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
体积影响到分子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对确定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分子总数N是一定的,当体积为V时,单位体积内
n越小。
然后再设问:气体压强大小反映了气体分子运动的哪些特征呢?
这应从气体对容器器壁压强产生的机制来分析。
先让学生看用计算机模拟气体分子运动撞击器壁产生压
强的机制:
首先用计算机软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如图1所示的图形:
向同学介绍:如图所示是一个一端用活塞(此时表示活塞
部分的线条闪烁3~5次)封闭的气缸,活塞用一弹簧与一固定
物相连,活塞与气缸壁摩擦不计,当气缸内为真空时,弹簧长为
原长。
如果在气缸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由于在任一时
刻气体分子向各方向上运动的分子数相等,为简化问题,我们仅
讨论向活塞方向运动的分子。
大屏幕上显示图2,即图中显示的
仅为总分子数的合,(图中显示的“分子”暂呈静态)先看其中一
个(图2中涂黑的“分子”闪烁2~3次)分子与活塞碰撞情况,(图
2中涂黑的“分子”与活塞碰撞且以原速率反弹回来,活塞也随之
颤抖一下,这样反复演示3~5次)再看大量分子运动时与活塞的碰
撞情况:
大屏幕上显示“分子”都向活塞方向运动,对活塞连续不断地
碰撞,碰后的“分子”反弹回来,有的返回途中与别的“分子”相撞后改变方向,有的与活塞对面器壁相碰改变方向,但都只显示垂直于活塞表面的运动状态,而活塞被挤后有一个小的位移,且相对稳定,如图3所示的一个动态画面。
时间上要显示15~30秒定格一次,再动态显示15~30秒,再定格。
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连续不断地碰撞所产生的。
进一步分析:若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平均速率为v,分子与活塞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则在这一分子与活塞碰撞中,该分子的动量变化为2mv,即受的冲量为2mv,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该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也是2mv,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分子与活塞碰撞多少次,活塞受到的总冲量就是2mv 的多少倍,单位时间内受到的总冲量就是压力,而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就是压强。
由此可推出:气体压强一方面与每次碰撞的平均冲量2mv有关,另一方面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受到的碰撞次数有关。
对确定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而言,每次碰撞的平均冲量,2mv由平均速率v有关,v越大则平均冲量就越大,而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既与分子密度n有关,又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分子密度n越大,v也越大,则碰撞次数就越多,因此从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气体压强的大小由分子的平均速率v和分子密度n共同决定,n越大,v也越大,则压强就越大。
2.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三定律
(1)教师引导、示范,以解释玻意耳定律为例教会学生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定律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简易符号表述形式。
范例: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其分子总数(N)是一个定值,当温度(T)保持不变时,则分子的平均速率(v)也保持不变,当其体积(V)增大几倍时,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气体的压强也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之若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则压强增大几倍,即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这就是玻意耳定律。
书面符号简易表述方式:
小结:基本思维方法(详细文字表述格式)是:依据描述气体状态的宏观物理量(m、p、V、T)与表示气体分子运动状态的微观物理量(N、n、v)间的相关关系,从气体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所述的宏观物理量(如m一定和T不变)推出相关不变的微观物理量(如N一定和v不变),再根据宏观自变量(如V)的变化推出有关的微观量(如n)的变化,再依据推出的有关微观量(如v和n)的变与不变的情况推出宏观因变量(如p)的变化情况,结论是否与实验定律的结论相吻合。
若吻合则实验定律得到了微观解释。
(2)让学生体验上述思维方法:每个人都独立地用书面详细文字叙述和用符号简易表述的方法来对查理定律进行微观解释,然后由平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口述,与下面正确答案核对。
书面或口头叙述为:一定质量(m)的气体的总分子数(N)是一定的,体积(V)保持不变时,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也保持不变,当温度(T)升高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也增大,则气体压强(p)也增大;反之当温度(T)降低时,气体压强(p)也减小。
这与查理定律的结论一致。
用符号简易表示为:
(3)让学生再次练习,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盖·吕萨克定律。
再用更短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详细表述和符号表示,然后让物理成绩为中等的或较差的学生口述自己的练习,与下面标准答案核对。
一定质量(m)的理想气体的总分子数(N)是一定的,要保持压强(p)不变,当温度(T)升高时,全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会增加,那么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一定要减小(否则压强不可能不变),因此气体体积(V)一定增大;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同理可推出气体体积一定减小。
这与盖·吕萨克定律的结论是一致的。
用符号简易表示为: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确了气体状态参量与相关的气体分子运动的微观物理量间的关系着重从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认识到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大量分子连续不断地对器壁碰撞产生的,且由分子的平均速率和分子密度共同决定其大小。
2.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解释气体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
五、说明
1.本节课设计用计算机模拟气体分子对器壁碰撞而产生压强是为了使学生有一点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想象,其中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弹簧的形变(活塞的位移)说明活塞受到了压力,二是图中所示的“分子”数只是示意图,其“大量”的含义是无法(也没必要)用具体图形表示。
2.本节课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定律的侧重点在于教会学生“解释”的方法,它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又由微观到宏观的有序而又严密的推理。
因此对三个定律解释方式是先教师示范,讲清方法,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体验,最后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既采用详细表述又用符号简易表示,其目的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既严密又简练的逻辑思维。
3.由于温度只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它与分子平均速率v只能推出定性的相关关系,中学阶段无法得到定量的相关关系,因此对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也只能进行定性解释,不能定量的推出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