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2)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2节+第3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ABn 型 分子 AB2
AB3 AB4
中心原子的价 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孤 中心原子结 杂化轨
电子对数
合的原子数 道类型
示例
2
0
2
sp
BeCl2、CO2
3
1
2
sp2
SO2
4
2
2
sp3
H2O、H2S
3
0
3
sp2
BF3、SO3、
CH2O
4
1
3
sp3
NH3、PCl3
4
0
4
sp3
CH4、CCl4
方法2: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判断。 (1)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正四面体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 化。 (2)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 化。 (3)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方法3: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 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若杂化 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 的夹角为18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
3.你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的空间结构吗? 提示: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1个2s轨道和3个2p轨 道经杂化后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3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未成对电子, 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另1个杂化轨道中是成对电子,不 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sp3杂化轨道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 用,使3个N—H的键角变小,成为三角锥形的空间结构。
误;CO32-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12×(4+2-3×2)=3,不含孤电子对,采取 sp2 杂 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C 项错误;乙炔(CH≡CH)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形 成 2 个 σ 键和 2 个 π 键,价层电子对数是 2,为 sp 杂化,空间结构为直线形,D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pptx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情 境 导 入
课
知
标
识
点
导
击
学
典 例 精 析
课 时 训 练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为锂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效率、 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并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 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无公害等优点。但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尺寸制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过充控制 的特殊封装要求高,价格昂贵,所以尚不能普遍应用。目前 世界上运行的最大锂离子储能系统是A123公司投资建设的, 装机容量为2兆瓦。
变式应用 2.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d(OH)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A.CdB.NiO(OH)
C.Cd(OH)2D.Ni(OH)2
解析:在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应看放电过程,且负 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所以镍镉电池的负极材 料为Cd。
答案:A
水平测试 1.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答案:B
4.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 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2(2)煤的干馏、苯ppt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练一练] 2.(1)用两种物理方法鉴别苯和水。
(2)根据图示,你能区分出上层液体是苯还是水?为什
么? (3)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静止后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1)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苯分子中 的碳碳键完全等同。
(2)苯分子的结构简式也可表示为
。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3)苯除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与 液溴(不是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r+HBr。 (4)硝基的符号为—NO2,不能写出NO2—。 (5)苯可与氢气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但较困难。 催化剂 +Br2 ――→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第2课时
煤的干馏
苯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自主预习区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1.了解煤的干馏及其产品的应用。 2.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苯的 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
学态度。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学会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据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能够根据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C →CO 2,H →H 2O),并通过测定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其实验式(也称最简式)。
(2)元素分析方法①李比希法分析思路:C 、H 、O 的质量分数――――→÷摩尔质量C 、H 、O 的原子个数比――→最简比实验式。
②元素分析仪现在,元素定量分析使用现代化的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分析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A 是一种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则A 的实验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5H 12O 4解析 由于A 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故A 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4.1%-8.82%=47.08%,则N (C)∶N (H)∶N (O)=44.1%12∶8.82%1∶47.08%16≈5∶12∶4,则其实验式是C 5H 12O 4。
2.确定分子式(1)确定相对分子质量①质谱法a .原理: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b .质谱图: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结果所建立的坐标图。
如图为某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即质荷比最大的数据就是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I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n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C)附录川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电予制个卑位负电荷(1) 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 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v 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 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 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 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 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2(2)化学反应的限度ppt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达平衡状态时,可逆反应并未停止,因此化 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3)“等”: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定”:平衡时,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质
催化剂 3H2 2NH3 高温、高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记一记]
常见的可逆反应有: (1)Cl2+H2O HCl+HClO
催化剂 (2)2SO2+O2 2SO3 △ (3)N2+3H2 (4)2NO2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N2O4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练一练]
点燃 通电 1.(1)2H2+O2 ===== 2H2O和2H2O ===== 2H2↑+O2↑属 于可逆反应吗? (2)将3 mol H2和1 mol N2充入密闭容器中,假设时间足够 长,最终能否生成2 mol NH3?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一、可逆反应
[填一填]
1.定义 同一 条件下,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 在______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的反应。 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动态平衡。 正、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因此化学平衡是一种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2)原子轨道。 ①原子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 道。
②能级与原子轨道数目的关系。
能级符号 ns
np
nd
nf
轨道数目 1
3
5
7
【微思考1】电子云中的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过一次 吗? 提示:不是。电子云图中独立的小黑点没有意义,小黑点的密度才 有意义,小黑点的密度大小表示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
能量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
【微思考2】对于多电子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构造
原理,由低能级依次排列才能保证原子的能量最低吗? 提示:不是。如Cr、Cu的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铺垫
必备知识
正误判断
1.在原子中第n能层,电子占有的轨道数最多为n2。 ( ) 2.同一原子中的npx与npy轨道形状相同,半径相同且在空间相互垂 直。( ) 3.电子云图中小黑点密度的大小可表示电子的多少。( ) 4.p轨道呈哑铃形,因此p轨道上的电子运动轨迹呈哑铃形。( )
③P: ④Cr:1s22s22p63s23p63d44s2 ⑤Fe:1s22s22p63s23p63d64s2 ⑥Mg2+:1s22s22p6
⑦C:
探究1
探究2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深化拓展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1)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使整 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②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相反。 ③洪特规则: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 自旋平行。
第二课时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
素养 目标
1.通过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化表达,了解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的概念,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了解泡利原理、洪 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等,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 核心素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课件-化学反应的速率

[提示]
N2(g) + 3H2(g)
n(始) 2 mol
4 mol
Δn
0.5 mol 1.5 mol
10 min 时 1.5 mol 2.5 mol
2NH3(g) 0 1 mol 1 mol
所以 v(N2)=2 L0×.51m0oml in=0.025 mol/(L·min) v(H2)=2 L1×.51m0oml in=0.075 mol/(L·min) v(NH3)=2 L×1 m10olmin=0.05 mol/(L·min) v(N2)∶v(H2)∶v(NH3)=1∶3∶2。
关键 能力 核 心 突 破
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三段式”
在一定条件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N2 和 4 mol H2 发生 反应 N2(g)+3H2(g) 2NH3(g),10 min 时测定生成 NH3 1 mol,则 用 N2、H2、NH3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多少?三者之比为多少?
(4)压强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气体的浓度来实现的,故一 般意义上的增大压强是指压缩气体的体积。 ①对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基本不 变。 如 MgO+2HCl===MgCl2+H2O。
②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简化理解 为
物质浓度改度→反应速率改变 压强改变→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a.恒容时:增大压强―引―起→体积缩小―引―起→反应速率增大。 b.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
0.45 mol·L-1·min-1。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
D [各物质其反应速率单位相同时,用各反应速率除去化学计量 数,比值大的反应速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一、硫及其化合物二、氮及其化合物三、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完成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①Fe +S=====△FeS ;②SO 2+2H 2S===3S +2H 2O ;③2SO 2+O 2催化剂△2SO 3;④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⑤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⑥2NaOH +SO 2===Na 2SO 3+H 2O ;⑦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⑧H 2SO 4+BaCl 2===BaSO 4↓+2HCl 。
例1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Fe 2(SO 4)3的B.气体M 是SO 3C.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SO 2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答案D 解析由工艺流程的箭头指向可知,该过程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可循环使用,气体M 和SO 2为反应物,指向流程之外的箭头只有硫酸(部分硫酸又参与循环),即硫酸铁和二氧化硫作用生成硫酸和硫酸亚铁。
气体M 和硫酸、硫酸亚铁作用生成硫酸铁。
根据上述分析知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硫酸的,A 项错误;根据反应关系知气体M 、H 2SO 4和FeSO 4作用生成Fe 2(SO 4)3,所以M 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O 2等,B 项错误;气体M 、FeSO 4溶液和硫酸溶液作用生成Fe 2(SO 4)3,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SO 2参加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Fe 2(SO 4)3+2H 2O===2FeSO 4+2H 2SO 4,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 项正确。
例2(2019·丹江市一中期末)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1)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X 与Y 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Z 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S 2O 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备Na 2S 2O 3的方案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 2S +Sb.Na 2SO 3+Sc.SO 2+Na 2SO 4d.Na 2SO 3+Na 2SO 4(5)已知Na 2SO 3能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24mL 0.05mol·L -1的Na 2SO 3溶液与20mL0.02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恰好反应时,Cr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
答案(1)SO 2、H 2SO 3、Na 2SO 3(2)1∶2(3)Cu +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4)b(5)+3解析S 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0价、+4价、+6价。
(1)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所以化合物SO 2、H 2SO 3、Na 2SO 3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2)将H 2S 与SO 2混合,SO 2氧化H 2S 生成淡黄色沉淀S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 +SO 2===3S +2H 2O ,则该反应的氧化剂SO 2与还原剂H 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Na 2S 2O 3中S 元素化合价为+2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 元素化合价必须一种物质中的大于+2,另一种物质中的小于+2,选项a 中S 元素化合价都小于+2,选项c 、d 中S 元素化合价都大于+2,所以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
(5)假设Cr 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为+a 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24×10-3L ×0.05mol·L -1×(6-4)=20×10-3L ×0.02mol·L -1×2×(6-a ),解得a =3。
二、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根据上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自然界中产生硝酸①N 2+O 2=====放电2NO(自然固氮);②2NO +O 2===2NO 2;③3NO 2+H 2O===2HNO 3+NO 。
(2)工业上制备硝酸①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人工固氮);②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③2NO +O 2===2NO 2;④3NO 2+H 2O===2HNO 3+NO 。
(3)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酸性2HNO 3+Na 2CO 3===2NaNO 3+CO 2↑+H 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浓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5)稀硝酸在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6)氯化铵与消石灰混合加热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例3如图,根据图示回答:(1)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C 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将E 溶于水,配制成0.1mol·L -1的溶液,滴入酚酞,显________色。
(3)写出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 3NO NO 2(2)无(3)NH +4+OH -=====△NH 3↑+H 2O (4)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例4氮的氧化物(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 3将NO x 还原生成N 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 3与NO x 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氨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收集到的NH 3充入注射器X 中,硬质玻璃管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 2(两端用夹子K 1、K 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 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1)Y 管中_______________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 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 2(3)__________(4)__________答案(1)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2)8NH 3+6NO 2=====催化剂△7N 2+12H 2O (3)Z 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 管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解析将X 中NH 3缓慢通入盛有少量催化剂和NO 2的Y 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NH 3将NO 2还原生成N 2,观察到Y 管中气体的红棕色逐渐变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 3+6NO 2=====催化剂△7N 2+12H 2O 。
反应过程中体系的压强减小,打开K 2,烧杯Z 中NaOH 溶液被倒吸到玻璃管Y 中,其中NaOH 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
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充分认识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既了解硫、氮及其化合物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科技(航空、航天、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硫常用作漂白剂;工业上合成氨用于制造氮肥和生产硝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
又熟知硫、氮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都能形成酸雨,严重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氮氧化物还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雾霾的重要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上过量使用氮肥、水产养殖使用饵料等,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
例5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答案B解析A项,根据题中的流程,可以得出固体1为CaCO3、CaSO3和过量的Ca(OH)2的混合物,正确;B项,气体1为N2、NO、CO的混合物,通入X,然后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为NaNO2,若X为过量空气,则反应后的产物中没有NaNO2,这与题图流程不符,错误;C项,气体2为N2、CO,因“无污染气体”为N2,故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正确;D项,NH+4与NO-2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正确。
例6气候条件独特,空气质量优良的新疆阿勒泰市,已成为我国第8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点。
监测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日常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
(1)汽车尾气(含CO、SO2、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①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