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六章组织设计
管理学_第六章_组织设计.ppt

2019-10-9
谢谢你的观看
3
一、若干基本概念
1、组织
•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 成的系统集合。
• 结论1:共同目标的存在是组织存在前提 管理者必须使组员确信共同目标的存在
并根据组织的发展不断制订出新的目标。 • 结论2:没有分工与合作的群体不是组织
只有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高 的集团效率。
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部门化。
2019-10-9
谢谢你的观看
11
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 参谋部门
业务部门 业务服务部门 业务管理部门 综合服务部门 职能管理部门 综合管理部门
2019-10-9
谢谢你的观看
12
2、部门职能说明书
部门名称:人力资源部 分管上级:总裁 下属部门:无 协作部门:总裁办、财务部、各子公司 部门本职:负责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为
费用额度内);
• 对公司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的建议权。
2019-10-9
谢谢你的观看
24
素质要求: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5岁以上,具有一年以 上相关工作经验;
• 肯钻研学习,有较强责任心,工作积极肯干、吃苦 耐劳;
• 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 • 通晓市场调研知识,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 具有丰富的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 具有较好的行业技术背景知识,熟悉本行业市场动
2019-10-9
谢谢你的观看
6
3、组织设计
• 组织设计: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 相互有机地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
•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 织内部的相互关系
• 设计结果:提供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能说 明书、岗位结构图、岗位职责说明书、岗 位工作标准、业务流程与管理标准。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团队管理

团队 绩效
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 是否比一个人单独干更好? 群体目标会大于个体目标之和吗?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依赖吗?
44
3. 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根据组织内部团队之间的影响力和它对有效完成团队任 务的价值,可用团队行为曲线来评估团队表现。
工作绩效
高效团队
工作群体
真正的团队 潜在的团队
伪团队
团队特性
3. 高绩效团队的构建
46
3.1 团队构成
队员的能力:1)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2)具有问题 解决和决策技能的成员;3)具有善于聆听、提供反馈、 解决冲突和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人格特点:大五模型中的许多维度与团队有效性有关, 如外倾、随和、责任心、情绪稳定、经验开放。 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方面的方差可能比平均值更重要。 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的随和性、责任心、外倾性低, 就会导致内部关系紧张,并降低整体绩效。
团队的类型 虚拟团队
团队管理
1.团队管理的原则
1
2
建立团队就是 要确保团队成 员拥有共同的 目标,并确保 他们能够共同 工作以实现这 个目标。
形成一种强烈 的、积极的 “归属感”是 团队建设的最 重要的、主要 的先决条件。
3
团队管理中一 个很重要的方 面,也是往往 被忽视的方面, 就是团队能够 运作的大环境。
面部表情和蔼可亲 频繁的目光接触 说话慢条斯理 声音轻柔,抑扬顿挫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办公室里有家人照片
4、沟通与工作方式(续)来自表达型外向, 直率友好 热情的 令人信服的 幽默的 合群的 活泼的
快速的动作和手势 生动活泼的, 抑扬顿挫的 语调 有说服力的语言 陈列有说服力的物品(如 奖状、照片等)
价值观、态度
例,客户满意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课件(PPT45页)

•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 激励理论研究
第三篇 群体行为与管理 •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 群体的人际关系 • 群体间互动行为
• 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篇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 • 组织结构 •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 组织文化
学习目标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心理
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是引发行为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一)基本论点
• 马斯洛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
• 1.生理需要:这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
•
有配偶,有医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美国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奥德佛ERG理
论:在管理实践中将员工需要分为:生存需要,
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一)成就需要理论要点
1、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想与研究方 法
2、理解个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3、掌握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 4、掌握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5、掌握激励理论并能与实践相结合
6、了解组织行为学与须知行为学的文化
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六章 组织文化

大学课件 Liqi-JLNU 3
美国学者迪尔(Terrence E.Deal)和肯尼迪(Alien A.Kennedy)在《企业文化》 一书中指出,“我们把文化描述 为‘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做事的方 式’。”
大学课件 Liqi-JLNU
4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定群体的生活方式。 這一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和其他由社会成员所具有的 能力和习惯。 作为社会成员所做,所想和所拥有的一切。
大学课件 Liqi-JLNU
11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文化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
次,即物质层(器物层)、制度 层和精神层(观念层)。
大学课件 Liqi-JLNU
12
1.物质层。 (1)企业面貌。
(2)产品的外观和包装。
(3)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4)纪念物。
大学课件 Liqi-JLNU 13
大学课件 Liqi-JLNU 42
(二)党与政 (三)平面与立体
(四)个性与共性 (五)上墙与入心
大学课件 Liqi-JLNU 43
Thank you!
大学课件 Liqi-JLNU
44
37
1
. 对 现 状 文 化 进 行 “ 解 冻 ” (unfreezing); 2.通过变革(motivation)形成新的 组织文化; 3.对新组织文化进行“再冻结” (refreezing),以维持其稳定和持久存 在。
大学课件 Liqi-JLNU 38
四、组织形象的塑造
CIS 策划,组织形象塑造,已经引起越来
越多的中国企业的重视,并且被看作组织 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企业竞争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企业形象是组织形象的主要 表 现 形 式 之 一 , 企 业 识 别 系 统 (Corporation Image System,简称CIS) 包括三个层次:
组织设计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于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壹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壹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仍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于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于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知觉:是于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于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于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见法,这是人们的壹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态度:是个人对某壹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1.工作参和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气质:是指和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见法。
马工程管理学:第6章 组织设计

提高组织成员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加强信息共享,避免小道消息蔓延 关心成员工作、生活状况,正确引导 鼓励管理者参与非正式组织活动,树立 权威 营造有利于整合的组织文化和氛围
层级整合
层级整合:组织在纵向设计中需要确定的管理幅度、层级数量以及体现了不 同集权程度的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反比例
组织设计中的授权问题
分权 权力在组织系统中分配 主体是组织 对象是部门或岗位,内容全面
分权具有恒久性
授权 将权力授予下属和参谋,代为履行职责 主体是拥有职权的管理者 对象是具体人员,内容局限在上级管理 者的部门职权 授权可以长期性也可以灵活性
组织设计中的授权问题
授权含义:工作任务安排、权力转移、明确责任
和绩效
决定
对决策结果负责
并不承担决策结果的责任
(1)都是组织管理者,为组织目标服务
联 (2)参谋为直线提供咨询、建议、审查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系 (3)直线与参谋都是为了克服管理人员的局限性而设置
(4)直线和参谋角色可以转换
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直线和参谋产生矛盾的原因:
• 统一指挥影响参谋作用的发挥 • 直线对参谋的轻视和抵制 • 参谋不尽职 • 参谋过高估计自身的作用
48
15
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的比例 1:23
1:16
1:8
技术人员比例
高
低
高
规范化程度
低
高
低
集权化程度
低
高
低
复杂化程度
低
高
低
总体结构
有机
机械
有机
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一,目标一致原则 第二,分工(优缺点)与协作原则 第三,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第四,权责对等原则 第五,柔性经济原则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衡量指标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
速度
快
慢
正确性
较差
较好
创造性
较大
较小
冒险性
因个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若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富有冒险性,则趋于冒险性;反之则反是。
*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对比
群体决策的优势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不足 时间较长。 屈服群体压力。 受少数人的左右。 责任不清。
*
*
合理性的概念 实践层次上的合理性 形式层次上的合理性 价值层次上的合理性 认识层次上的合理性 制约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感情因素 价值取向 信息为前提 过多的费用 习惯和记忆 组织的惯性 组织中的权力作用
决策的法则 代表性法则 可利用性法则 锚定和调整法则 决策策略 格兰多里(A.Grandori)的决策策略规定性理论观点。决策策略是一个从最优到随机的策略的一个连续体,依不确定程度和利益冲突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个恰当的策略。 决策的最优策略 决策的满意策略 决策的行动策略 决策的直觉策略
*
情境游戏
Hunting!!
让我们打猎去!
*
游戏规则
u分为两组 u每组选出1位领导者,5位幕僚 n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幕僚只提供意见 u每组再选出10个人当动物棋(猎人X1、狮X2、鹰X3、蛇X4、鼠X5 ) n棋子只负责行动,不可提供意见 u剩下的人为观察者,在一旁观察 n观察者观察整个游戏进行,不得提供意见
*
A/Q型。这类决策是与下级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利益无重大影响的决策。 Q/A型。这类问题与组织利益关系密切,而与下级的利益无直接联系。 Q/AQ型。这类问题与下级利益和组织利益都关系不大,因此对决策质量和下级认可水平要求都不高。 AQ/Q型。这类问题既与组织利益密切相关,又与下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高质量、高认可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补充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补充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6.1组织只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答:错,组织既是群体的总称,也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6.2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答:错,组织结构是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结合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
6.3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答:对。
6.4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答:对。
6.5敏感性训练是通过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
答:错,改为:敏感性训练是通过无结构小组的相互作用改变行为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1.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B、30——1000人C、1000——45000人D、45000人以上6.2.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程度D、成员人数6.3. 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D )。
A 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 项目组织设计C 距阵式组织设计D 自由型组织结构6.4.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A、人际关系B、协作关系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6.5. “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 ( B )A 稳定性B 有序性C 复杂性D 不确定性6.6. 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一种( A)。
A 价值观念B 职业道德C 组织信念D 组织情感6.7. 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 A)A 稳定性B 有序性C 复杂性D 不确定性6.8.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
这类环境是( D )。
A 简单—静态环境B 复杂—静态环境C 简单—动态环境D 复杂—动态环境6.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6.10.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