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PPT课件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 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 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 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 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误区警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 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是唯一 途径。同时也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 不一定是成熟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发展社会主 义经济的长期方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必然会被其他经济政策所取代。
【答案】 C
-
提示: 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
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史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①……这个结果 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 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②,在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③。
-
【图解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
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 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改变;具有了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 集制、企业一律归国有、实物配给制;实践证明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道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基本上是正确的,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 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 3.内容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 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本国国情 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 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 实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误区警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 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是唯一 途径。同时也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 不一定是成熟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发展社会主 义经济的长期方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必然会被其他经济政策所取代。
【答案】 C
-
提示: 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
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史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①……这个结果 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 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②,在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③。
-
【图解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
3.特点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4.影响 (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 常措施,战争结束后应适时改变;具有了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 集制、企业一律归国有、实物配给制;实践证明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道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基本上是正确的,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原因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 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 3.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品ppt课件

1940-1962
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才艺展示
我们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来给其中任意 一位模范人物写一段颁奖词,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完 成这一任务,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友情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
事迹,并对其做高度评价。
探索之路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 中共八大
步骤:正反方先推举一位代表阐述观点,然后自由辩论.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大食堂 大锅饭 不要钱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想一想
1.人民公社具有哪些
特点?
2.人民公社的性质是
什么?
议一议
请你总结产生“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
史海拾贝
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 律。
三年经济困难(1959年-1961年) 4000亿斤 粮食 产量 大幅 减少 3400亿斤 2870亿斤 2950亿斤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58年 导致: 1959——1961年非正常死亡及减少出生 人数有4000万左右
但总路线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当时的客观
实际。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社社放卫星
炼铁高炉群
浮夸风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画中诗:稻子玉米搭彩门, 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优秀课件资料]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d799dbb307e87100f69691.png)
困难时期济经济调整
•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1957-1965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雷锋
焦裕禄
你知道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的哪些先进事迹?他 们的先进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 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除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外,你还知道社会 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哪些英雄模范人物?
• 不能。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的平均主义 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 极大破坏。
三年困难时期 1959--1961
• 原因 • 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
错误
• 2 三年自然灾害
• 3 苏联背信弃义
•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 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说:“人民公社是 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 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 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农民加速社会主义 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 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1958年 建立的人民公社能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 义建设”吗?请说明理由。
• 大跃进运动的深刻教训是: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 律,实事求是,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 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什么叫人民公社?
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起的农村基层组织
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危害: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 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钱三强、向秀丽、钱学森、孔繁森、邓稼先
【课堂练习】
• 1、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D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课件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021/3/10
11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施新经济 政策的具体背景有哪些?
2021/3/10
12
1、背景
四战年争世的界苏破大和坏维战;政和埃自三治然政年灾危权国害机面内临严重战的时经共的济产失主误义政策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2、标志
2021/3/10
(平均主义)
提实高行了工劳资动制者的生产积
极(性按劳取酬)
15
理解历史 4、特点和实质
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 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 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2021/3/10
16
2021/3/10
—《列宁选集》
4、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5、历史作用:最 保障大事限上度的地胜集利中,了巩全固国了财苏力维、埃物政力权,。
2021/3/10
9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三)
好 不 容 易 挨 到 1921 年 , 我 们 的 红军部队终于摆平了国内外敌人。 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 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国内战争内忧外患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工取实 粮业消物 收国自配 集有由给 制化贸制
易
固 定
国 家
实 行
按 劳
粮资自取
食本由酬
税
主 义
贸 易
工 资
制
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 直接进入失败 2021/3/10
恢复了国民经济 逐渐过渡探索成功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课件

价值规律的作用。
30
刘 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是根据 少 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 奇 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
周 恩
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
来 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 云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31
邓 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 小 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平 等观点。
朱 德
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
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等。
邓 子
提出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
恢 制的观点。
32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仍然提出了一些
“文革”时期的探索: 比较正确的观点
党际关系不应当影响国家关系
毛泽东提出
两个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划分
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 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 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 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 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 继续发展。
——邓小平
1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 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 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 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9
10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
个人的关系 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⑦党和非党的关系 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⑨是非关系 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 关系》是 中国共产 党开始探 索的标志, 它为中共 八大的召 开做了理 论准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 (共43张PPT)

巨大成就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调 整
历史与人生
人生之路
收获平台
通过学习本课 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
良好开端
偏离航线
严重失误
恢复发展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 成就与模范人物 公社化运动
1.(2010·威海学业水平)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 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 亩产达3530斤。这篇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 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B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毛泽东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PPT课件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 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 占陆地面积由:24%-7.5%; 人口由:16亿-12.7亿;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
对抗性矛盾
分清是非
分清敌我
民主
专政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与指导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 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 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 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 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 强烈的震动。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 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1、矛盾普遍存在 2、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
“又相适应,又矛盾” 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八大)
主要任务: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课件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说:“ 人民公社是 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 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 的人民公社,是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 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 取的基本方针。” 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能指导“农民加 速社会主义建设”吗?请说明理由。
中共“八大”会址
中共“八大”会场
毛泽东致开幕词
刘少奇作政治告
中共“八大”作出 了哪些重大决策?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什么?其精神 与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否一 致 ?
1958年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单项选择
畅想天地
社会调查
1. 下列事件中,不是发生于1958年的有: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 1959-1961年,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有: ①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同 ②自然灾害严重 ③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左”倾错误的危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 .雷锋 D.陈永贵
大庆工人欢呼第一口油井喷出原油
我 国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你知道王进喜、雷 锋、焦裕禄的哪些先进 事迹 ? 他们的事迹中你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除王进喜、雷锋、 焦裕禄外,你还知道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 哪些英雄模范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 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 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公共食堂
人 民 公 社 社 员 的 大 锅 饭
③人民公社的危害:
a.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严 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b.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
4.“哀民生之多艰” ——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9.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图1土地改革法得 到农民拥护
图2农民申请加入 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3中共中央关于在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问题的决议
(1)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法》为什么 会得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渴望得到土地,摆脱封建剥削。
(2)简述1953年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原因及结果。
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对其进行改造。 结果: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刘少奇 被加上“叛徒、内奸、 ⒌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__________ 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不久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⒍1976年10月,在粉碎了_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后,历经十年 江青 的“文化大革命” 宣告结束。
社 会的 主初 路义 步 建探 设索 道
大跃进 探索中的 失误
(3)通过自主学习“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 培养积极合作和主动交流的意识; (4)正确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树立辩 证唯物主义史观;
(5)将新旧中国的外交地位进行比较,提高分 析比较能力,并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 识。
重点
(1)中共八大的功绩。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及文革的影响。 (3)20世纪50—70年代的科技 成就。
3.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 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 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 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 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 这一逻辑去推断,“张跃进”应该出 生于( ) C A.1949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7年
4.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里,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 会议,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组织 被无情批判。这充分说明了( ) C A.文革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运 动 B.“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C.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D.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结果: 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和发展。
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 10年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 时间:1957-1966 • 评价:a.尽管发一了严重失误 b.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类别
建设项目
成
500多个。
就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包兰等。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结晶牛胰岛素。
中共“八大”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1、中共八大(1956)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后的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方针: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设想要在 15 年左右的时间里,超过英 2、总路线的提出(1958) —— 进入曲折 国。
(3)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概括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 有化程度,严重脱离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 实行平均主义,完全违背按劳分配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 大破坏,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4)由上述三则材料能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追求建设 的高速度
中心:大炼钢铁
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2、“大跃进”
“大跃进”率先从农村发动。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农业“大跃进”的特征是放高产“卫星”。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5、国民经济调整
时间:1960年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1961 年 4 月 8 日,刘少奇到湖 南省湘潭县许家 垅(河东人民公 社河塘大队长塘 生产队)进行调 查研究时和社员 许庆云谈话。
1961 年 5 月 4 日,周恩来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伯 延人民公社进行农业调查。图为周恩来在伯延人 民公社和社员肖书义谈话。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讲课者:第三初级中学 李雅莉
涉及课程
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 第11课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 第12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第14课 登上国际舞台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的史实,培养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雷 锋 ( 1940-1962
毛 泽 东 1963 ) 年 3 月题词: “向雷锋同 志学习。”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词泽央 。民总 为书年 焦记 月 裕、 禄国日 纪家, 念主中 馆席共 题江中 2 9
焦裕禄(1922-1964)
1991
你知道王进喜、雷 锋、焦裕禄的哪些先进 事迹 ? 他们的事迹中你感 受最深的是什么?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好大的南瓜呀!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刻舟称瓜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 大跃进”中,钢产量等同于工业化水平, 成为赶超的主要内容。
1958 年 6 月,中央确定当年钢产量要达到 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人民公社化运 动
建设成就
十年探索 成就 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模范人物
1.下列对我国生产力发展
起促进作用的是( C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所犯的严重的“左”倾错 误不包括(A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粮食 产量 大幅 减少
4000亿斤
3400亿斤 2870亿斤 2950亿斤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导致: 59---61年非正常死亡及
减少出生人数在4000万左右
原因: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 倾错误。 • b.三年自然灾害
• c.苏联背信弃义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为: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的方针。 问题1:比较、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与1956年的建设 方针有何不同。 问题2: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这样 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2、“大跃进”
十年建设成就 1957-1965年主要工业品产量
年份 1957年 1965年 钢 535万吨 1223万吨 发电 193亿度 676亿度 原油 146万吨 1132万吨
增长
2.3倍
3.5倍
7.7倍
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
“铁人”石油工人王进喜
王进喜(1923-1970)
王进喜 1963年跳入泥浆池搅拌 水泥、制服井喷的照片。
7.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 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 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D ) A.海军陆战队 B.空降兵部队 C.武警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8.20世纪中后期,中国外交局面不断打 开。下列外交成果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D ) ①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 代表权 ④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在“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
大跃进的后果及教训:
后果: (1)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 极大破坏。 (2)盲目追求“高速度”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教训: 实事求是 遵循经济规律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概况:
人民公社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建 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②人民公社的特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济建设必须 符合国情,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要尊重客 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言之有理即可)
•再见
5.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 识正确的是( B ) ①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进程 ②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③文盲半文盲人数增多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同发 达国家差距缩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发表 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 强调坚持“八荣八耻”,下列历史 人物中属于“以服务人民为 荣”“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典型的 是( D ) ①周恩来②焦裕禄③雷锋④王进喜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1966 ——______ 1976 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 ⒈______ 文革 文化大革命 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一六通知” 和_______________ 八届十一中全会 会议的召开 ⒉1966年5月16日, 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⒊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刘少奇等 把矛头指向______________ 。 林彪 江青 ⒋在“文革”中,形成了 _________和 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