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示范课讲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展示课教案: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展示课教案: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女娲造人》。
理解并分析课文内容,感知女娲的形象特点。
学习神话故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传承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女娲的形象特点。
学习神话故事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神话故事中的寓意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标记出生词、难句,查找资料理解。
3.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女娲的形象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进行论证。
4.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情节。
5.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假设你是女娲,你会如何造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与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有哪些相似之处?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英雄,谈谈他们的感人故事。
7.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神话故事。
8.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女娲造人》。
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增加课外阅读。
2.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女娲的形象特点,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女娲,然后提问:“如果你是女娲,你看到世界是空荡荡的,没有人类,你会怎么想?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引导他们回到课文中寻找女娲的感觉和想法。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神话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1.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教师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类的过程和捏造各种不同特征的人类。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女娲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及人类的特点和多样性。
2.3 教师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女娲、人类等,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扮演角色,鼓励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和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让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创造力、关爱他人等。
4.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女娲为什么要捏造不同特征的人类?”、“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4.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第五章:创意绘画5.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女娲造人的故事场景或角色的形象。
5.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和情感。
5.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六章:故事延伸6.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故事的其他可能性,如女娲造人的目的可能是什么,人类的特点还可以有哪些拓展。
6.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8《女娲造人》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二、让学生跳读和精读课文,赏析女娲的形象。
(重点)
三、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女娲造人之乐。
(难点)
2学情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故事,《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两者的体裁不一样。
可细细品读,发现两篇文章有很多共同点:故事情节完整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想象奇特、夸张。
我根据《皇帝的新装》的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感知‘造人’之法”→“跳读+精读——赏析女娲形象”→“联想+想象——感受‘造人’之乐”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自学课文。
3重点难点
让学生跳读和精读课文,赏析女娲的形象。
(重点)
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女娲造人之乐。
(难点)
4教学过程
4.1教师导入:看看《女娲造人》这个题目,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预设学生质疑的话题: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怎样造人?女娲造出怎样的人?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默读——感知“造人”之法。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寻找人类起源。
2、力量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予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育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开心,感受制造的欢乐,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颖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4)早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这里,开头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黄昏,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很多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沟通一下吧。
(学生沟通资料)好,今日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
(书写标题)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5)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好,有哪位同学情愿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1)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实行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详细的竞赛规章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下列问题;和组员争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章大家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在进展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认真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预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展争论,好,现在开头。
《女娲造人》群文阅读 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群文阅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兴趣与乐趣。
3.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通过探讨,理解《女娲造人》所代表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兴趣与乐趣。
2.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女娲造人》所传达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带有女娲图像的PPT,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你们对女娲有了解吗?女娲是哪位神话人物?-你们对女娲有什么印象?2.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来引入群文阅读的话题。
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版本的《女娲造人》进行阅读(可以是书籍、电子文本或宣传册),并回答以下问题:-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故事主要发生在哪里?时间背景是什么?-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3.分享与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阅读的版本《女娲造人》,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不同版本的《女娲造人》有什么异同点?-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你们是否认为女娲是一个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女神?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解读《女娲造人》所传递的寓意,例如:- 《女娲造人》是表达了人类起源的传说,它给我们讲述了人类是由神创造而来的。
人类要感恩于女娲,同时也要照顾好这个奇妙的地球。
-故事中女娲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女性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对女性的赞美和鼓励。
4.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一些延伸问题:-你们对于《女娲造人》有什么新的认识?-你们是否认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智慧和创造力?-你们是否认为传说和神话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篇群文阅读材料(可以是神话、传说、古代诗词等)阅读,并根据阅读的材料,写一篇至少300字的读后感。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
分析女娲造人的故事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方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
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探讨女娲造人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女娲造人故事详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女娲造人的具体情节和细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如何用黄土捏造人类的过程。
探讨女娲造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女娲造人的文化内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女娲造人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观念。
探讨女娲造人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探讨女娲造人故事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女娲造人故事中的价值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章:女娲造人故事的传承与演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和演变。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女娲造人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和演变情况。
探讨女娲造人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传承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的传承与演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传承女娲造人故事,使其更具现代意义。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加深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女娲造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

《女娲造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神话传说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造人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搜集整理法:课后搜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丰富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后搜集整理神话传说的情况,鼓励分享优秀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2. 参考资料:关于女娲造人的学术论文、神话故事汇集等3. 多媒体资源:女娲造人的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神话传说、文化评论等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2. 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3. 安排课堂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4. 准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看是否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4. 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女娲造人故事在后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2. 比较不同民族、文化的创世神话,探讨其异同3. 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十、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2.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3.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十一、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演绎女娲造人的故事。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 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 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 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g)、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g)、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g) 、掘起(jué) 、掺和(chān) 、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 、搅混(jiǎo) 、溅落(jiàn) 、踪迹(zōng) 、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