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情概述
(完整word版)合肥基本情况

合肥市相关情况简介目录一、基本市情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产业基本情况合肥市相关情况简介一、基本市情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辖5县(市),4区,4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1万。
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区位交通优越。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铁路: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航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设计年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
水运:20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经巢湖、裕溪河通江达海。
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将超过50万标箱。
合肥已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实行跨关区“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
拥有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
科教资源丰富。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表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中,合肥位列中国城市基础科研实力第三。
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564个,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合肥工作的两院院士71人,在校大学生41万人。
福布斯《2011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合肥人才和创新指数均位居前列。
组建了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现代显示、光伏光热、节能、环境工程、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
合肥市情

合肥市情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居皖之中,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因南淝河、东淝河在此发源而得名,因隋、唐、明、清时为庐州路、郡、府治所而别称庐州。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029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其中市区面积838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43万。
合肥历史悠久。
自秦朝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
由于北接中原,南近江南,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和“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
尤其是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在此交兵长达32年之久,留下了逍遥津、教弩台、三国新城等众多遗迹。
千百年来名人辈出,包拯、李鸿章、刘铭传、杨振宁等均出自合肥。
合肥区位独特。
合肥居中靠东、连南接北,是“长三角”的纵深腹地。
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水路经巢湖通江达海,是交通部规划的新时期内河航运中心。
现有的合肥机场为国家一级大型机场,一座新的4E 级新桥国际机场即将开工建设。
合肥工业发展强劲。
现有34个工业行业、2O0多个工业门类、2O00多种大类产品,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有江淮汽车、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海尔电器、美的电器、格力电器、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合力叉车、科大迅飞、伊利乳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产品。
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称号。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
有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48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200多个,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350多个,两院院士31人,人才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合肥市情概述

合肥市情概述一、城市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现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5个县(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等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
(一)人文底蕴深厚。
合肥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
(二)自然景观秀美。
山水兼备,以水见长。
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淼,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三)生态环境优良。
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893毫米,日照1971个小时。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经济加速崛起。
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 6 -(五)对外开放扩大。
先后与国外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目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
(六)投资潜力巨大。
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
介绍合肥ppt课件

03
合肥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
安徽大学
安徽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拥有多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 ,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 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 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庐江奇石
庐江县境内有众多形态各异的奇石,其中以“三叠石”、“鹰嘴石 ”、“金鸡石”等最为著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人文景观
1 2 3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是中国古代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保存 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独特的徽州文化,让游客 领略到古徽州的韵味。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建筑风格 独特,内部陈列丰富,是了解晚清历史和合肥文 化的必游之地。
农业产业化
合肥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 规模化程度。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
合肥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 巢湖、大蜀山、三河古镇等,这 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
旅游设施
合肥市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体 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
旅游品牌
$number {01}
介绍合肥
目录
• 合肥概述 • 合肥经济发展 • 合肥教育资源 • 合肥城市规划与建设 • 合肥美食与位置
01
合肥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下 游,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东 邻巢湖,北依淮河,南望长江。
02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 一。
我的家乡合肥

吴山贡鹅
以吴山当地特产的鹅为原 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 成,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
肥西老母鸡汤
选用当地优质老母鸡,搭 配多种药材精心熬制而成 ,汤汁鲜美,营养丰富。
民间手工艺品欣赏
剪纸
01
合肥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剪纸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精美,是民
间艺术中的瑰宝。
面塑
02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揉捏、雕刻、上色等工序制成的各种
巢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合肥市 区东南部,湖光山色优美,拥有丰 富的水产资源和湿地生态景观。
紫蓬山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境内,山峰叠嶂 ,林木葱郁,山间溪流潺潺,景色 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人文历史类景点推荐
安徽博物院
位于合肥市中心,是一座集历史 、艺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 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 艺术品,展示了安徽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
三河古镇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境内,是一座 保存完好的古镇,镇内古街、古 巷、古建筑等历史遗迹众多,充
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李鸿章故居
位于合肥市中心,是晚清名臣李 鸿章的故居,建筑风格独特,保 存完好,是了解合肥历史文化的
重要场所。
民俗风情体验活动
庐剧欣赏
民间艺术体验
庐剧是合肥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表演形式独特,唱腔优美动听。在 合肥的一些剧场和文化中心可以欣赏 到庐剧表演。
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形态逼真、色彩鲜艳。
竹编
03
利用竹篾编织成各种实用器具和装饰品,如竹篮、竹席、竹灯
等,工艺精细、造型美观。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驱动发展
合肥市将加强教育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内容、 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
最新关于安徽合肥市的简介

03
3. 合肥市地处中国东部, 紧邻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 ,地理位置优越。
2. 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01
1. 合肥市位于长江流域,是 该区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02
2.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 市,合肥市在经济、文化等 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03
3. 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合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人文景观。
业机会。
3. 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3. 合肥市经济总量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3
展和制造业的壮大。
2 1
2.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市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中排名靠前,显示出其强大的经 济实力。
四、合肥市的旅游资源
1. 合肥老城区的历史风貌。
1.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01
02
03
1. 合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和文化底蕴。
2. 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 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发源地之一。
3. 合肥的文化底蕴深厚,孕 育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和文化遗产。
2. 三国时期著名战场合肥之战。
1. 合肥之战是三国时期蜀 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重要战 役,发生在公元234年。
2. 合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 量优秀人才和企业投资。
三、合肥市的经济发展
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1. 合肥市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之一,拥有众多高新技
术企业和研发机构。
1
2.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高
2
科技企业入驻。
最新合肥市情简介

最新合肥市情简介合肥市情合肥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新中国诞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又是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大开发区。
总面积70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2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18万。
合肥历史悠久。
自秦朝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和“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
人文底蕴深厚,是“三国旧地、包拯家乡、淮军故里”。
千百年来名人辈出,著名的有包拯、李鸿章、刘铭传、杨振宁等。
合肥区位优越。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
目前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未来几年,将有6条高速铁路、4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届时合肥到南京不到1小时,到武汉2个小时,到上海2个多小时,到北京3个多小时。
设计年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的4E级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建设,合肥新港建成后15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通江达海,合肥海关已与长三角地区实行区域一体化通关。
合肥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有两院院士51人、博士后流动站24个、研发机构344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5个、大专院校57所、在校大学生50万人。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此,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合肥产业基础雄厚。
现有35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8大重点产业。
合肥是重要的装备制造城,是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位于全国前列。
合肥是家电城,有格力、海尔、美的、华凌、美菱、荣事达、三洋等一大批家电生产企业,是集聚家电品牌企业最多的城市,2010年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4224万台,居全国第1位。
合肥城市介绍

合肥古今历史人物介绍
包拯,北宋仁宗时期中国着名的政府官员; 刘铭传,台湾第一任巡抚。 李鸿章,近代中国近代淮军领袖,近代洋务运动代 表人物之一; 段祺瑞,北洋军阀领袖之一; 杨振宁,当代世界着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元庆,联想集团总裁。 裴章传,新兴的文坛作家。
合肥城市地图
******合肥气候******
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 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降水 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245天左右。
******合肥交通—铁路******
铁路----有开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厦门等地的直达快车。淮南铁路(复线)贯穿南 北,北至蚌埠,与京沪线、陇海线相接,南 至芜湖,与皖赣、宁芜线和宣杭线相连。华 东第三通道合肥-阜阳-商丘线路、合(肥)九 (江)铁路已建成通车。规划中的宁(南京)西(西 安)铁路也途经合肥,建后将成为与陇海线平 行的东西第二条干线。合肥新客站将成为三 条国家重点干线铁路的交汇点和大型铁路枢 纽,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辐射五个方向的铁 路交通网。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旅客航站楼 面积将近10万平方米;飞机起降至2010年将达到年3.44万多架次; 2010年货运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2万多吨。新桥机场规划建设4条 跑道。新机场场址与合肥市中心的直线距离31.8公里。为机场配 套的新桥自来水厂已奠基开工。 规划在双墩镇车站新建一座机场航油卸油站。机场本期征地 拆迁10132亩,规划控制范围为20147亩;征地拆迁规划范围涉及 村庄53个,涉及中小学校4所。工程造价匡算约为40亿元。本期 工程计划在2010年建成。据介绍,新桥机场本期建设的飞行区技 术等级指标为4E,建设一条长.34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一条平 行滑行道;航站楼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站坪客机位22个;配套 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航空 公司基地等生产保障设施以及相应的行政办公生活设施。项目总 投资概算38.37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情概述
一、城市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现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5个县(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等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
(一)人文底蕴深厚。
合肥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
(二)自然景观秀美。
山水兼备,以水见长。
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淼,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三)生态环境优良。
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893毫米,日照1971个小时。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经济加速崛起。
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 6 -
(五)对外开放扩大。
先后与国外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目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
(六)投资潜力巨大。
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
《日本大和证券》将合肥列为日资企业对中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
二、投资环境
(一)区位交通优越。
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1、公路:G40沪陕高速合宁段、G40沪陕高速合六叶段、G4
2、G50沪蓉沪渝高速合界段、G50沪渝高速合巢芜段、S12高速合淮阜七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长106公里绕城高速全线贯通,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2、铁路: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西铁路、合福高铁穿境而过。
包括规划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合安城际高铁、合宁城际高铁,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 7 -
3、航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设计年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
4、水运:20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经巢湖、裕溪河通江达海。
合肥港综合码头年吞吐能力超过50万标箱。
合肥已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实行跨关区“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
(二)科教资源丰富。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成员城市。
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表的《中国自然出版指数》报告中,合肥位列中国城市基础科研实力第三。
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820个,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合肥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0人,在校学生60.37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28个。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合肥人才指数位居前列。
组建了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
(三)政府服务高效。
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
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出“并联审批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全程代办制”等一系列举措,先后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
出台“1+3+5+N”政策支持体系。
三、产业发展概况
(一)家电产业。
2014年规模以上家电产业总产值1409.4亿元,其中电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等“四大件”总产量为5375万台,已连续五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拥有惠而浦、海尔、美的、格力、TCL、荣事达等10多家国内外
- 8 -
知名家电企业和500余家配套企业。
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电之都”。
(二)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
2014年,合肥联宝生产笔记本电脑1700万台套,同比增长400%以上,成为安徽最大进出口企业。
京东方TFT-LCD 6代线逐步实现满产满销并成为全国首条盈利6代线,总投资280亿元的TFT-LCD 8.5代生产线项目也已建成投产,住友化学、法液空、友达和瀚博高新材料等一批配套项目陆续落户,合肥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
(三)光伏新能源产业。
2014年规模以上光伏新能源产业总产值246.81亿元。
以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美国3M等企业和项目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
光伏接入系统逆变器生产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我市光伏企业在国内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已达1000MW。
(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14年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总产值684.16亿元。
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1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330多家,江汽、安凯、昌河等汽车产量达47.29万辆。
(五)装备制造业。
201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307.68亿元。
叉车、液压机和包装检测设备生产位于全国前列。
拥有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佳通轮胎、大陆马牌轮胎等知名企业。
(六)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2014年规模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680.32亿元。
拥有华泰、丰大、丰乐、太古可口可乐、华润、娃哈哈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
全国重要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