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复习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汇总(可直接打印)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汇总(可直接打印)《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释义: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词释义: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词释义: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释义: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习(一)一.原文默写。
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潮平两岸阔,。
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遥怜故园菊,。
7.,受降城外月如霜。
8.夜发清溪向三峡,。
二.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
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
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三.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子规.() 萧瑟.()jié____石天yá____sǒngzhì_______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B.江春/入旧年C.闻道/龙标/过五/溪D.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古诗词复习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古诗文默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默写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⑤晏殊的《浣溪沙》中,抒发对花儿凋落、春光消逝的无奈,但又相信生活中美好事物会再现的两句诗是“,。
”⑥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当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所以我们要常以《论语》中的“??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答案】青山郭外斜;风正一帆悬;随风直到夜郎西;问渠那得清如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③学而不思则罔,。
” (《为政》)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⑥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写作者因人隔两地,难以相从,只能将愁心寄与明月的心境的诗句是,。
⑧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这征人的心声。
【答案】枯藤老树昏鸦;遥怜故园菊;思而不学则殆;却话巴山夜雨时;刑天舞干戚;尚思为国戍轮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古诗文名句填空。
(1)荷风送香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2)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4),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5)谭嗣同《潼关》中表达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的句子是:,。
(6)《<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7)思乡恋亲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题材,请写出本册教材中相关的连续两句:,。
古诗复习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原文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答案】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解析】全诗的诗眼极有可能在诗歌的题目当中。
2.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答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解析】理解诗句,可以翻译诗句,分析特别的字词,以及表达的情感。
尽量把自己分析出来的内容写全面。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显示了在茫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气势,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解析】先思考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联想想象、反衬、比喻等),在说说这四句写出了什么内容或表现了什么情感。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参考】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解析】先思考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联想想象、反衬、比喻等),在说说这四句写出了什么内容或表现了什么情感。
古诗文默写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一、记忆性默写(一)曹操《观沧海》1.水何澹澹,______山岛竦峙____________。
2.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____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
4.日月之行,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若出其里。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__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___________。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7.潮平两岸阔,______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__。
8.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9.乡书何处达?______归雁洛阳边____________。
(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枯藤老树昏鸦,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
11.夕阳西下,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___________。
(五)《〈论语〉十二章》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14.子曰:“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16.子曰:“知之(代词,代指学问学问或知识)者不如好之者,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子曰:“三人行,_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
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复习》课件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的“排”字。
“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鹤冲破云 层,凌空而上,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进取 精神。
4、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无题》也是他所写,
主题
本诗描写了秋雨连绵的巴山夜 景,抒发了诗人思念妻子,盼望重逢
的强烈愿望。
1、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
“涨”字既写出了水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写出了诗 人的愁思深重,表达了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思念的 情感波涛汹涌。
2、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
雄伟的是__造__化___钟__神__秀_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_
3、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是 _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一__览__众__山_小______________ 4、全诗歌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字展开,赞美 了泰山的_高__大__雄__伟__的气势和_神__奇__秀__丽__的 景色。
4、送别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被贬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韩愈。
名句默写
1、交代了诗人被贬缘由的是
____________一__封__朝_奏__九__重__天__,_夕__贬__潮__州__路_八_ 千。
对比。 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到、往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 四杰之首。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场景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真 挚感情,又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 豁达心胸。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请简析。
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次实写,交代了巴 山环境,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第二次虚写,写想象 中重逢的画面,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 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
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
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对比。 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精神?
“欲为”、“肯将”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一份忠心,诗人在 年老又被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无怨无悔、甘 愿奉献的精神。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语双关。云横秦岭、雪拥蓝关,“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 治气候恶劣。 借景抒情,“横”、“拥”两字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自己被贬途中大雪挡路、马难前行 的艰苦情景,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 悲,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前途渺茫的愁苦之 情。
人的思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和对 友人的关切之情。
本诗通过描写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 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 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豪迈气概。
1、本诗歌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 天耸立的诗句是
__岱__宗__夫__如__何__,__齐__鲁___青__未__了____________
5、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为何只写 冲天而上的鹤?
刘禹锡借冲天而上的鹤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在 逆境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6、诗人借鹤表达出对秋的不同态度,请你写 出本诗中鹤的形象和对人生态度的理解。
①鹤的形象:在秋日的晴空里,一只鹤冲破云 层,凌空直上。 ②人生态度:体现了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
4、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 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哀啼"象征离别之痛, 描绘了一幅柳絮飘飞,杜鹃哀啼的景象,渲染了 暮春时节凄凉哀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愁苦的心 情。
2、简析“过五溪”的表达效果。
“过五溪”说明被贬之远,路途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被贬的同情。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运西用拟”人。的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托明月带去对友
3、本诗的主旨,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考题
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笼”字。
笼,即笼罩,将烟、水、月、沙四景物融在一起, 准确地描绘了一幅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凄 冷、迷蒙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谁?
2、运用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神奇秀丽、高大
雄伟的是__造__化___钟__神__秀_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_
3、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是
_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一__览__众__山_小______________ 4、全诗歌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字展开,赞美 了泰山的_高__大__雄__伟__的气势和_神__奇__秀__丽__的 景色。
表达了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思念的情感波涛汹涌。
3、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运用拟人的修辞。“争”、“啄”二字准确描绘了 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运用拟人的修辞,虚实结合。“钟”字将大 自然人格化,写出大自然偏爱泰山;“割” 字将山南山北的天色分为一明一暗。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 伟。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1、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辅 ”和“望”。
“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 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接起来,表达了 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为下文分别时乐观积极的态度 作铺垫。
2、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偶、夸张。 这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蕴含了深刻哲理:真挚的友谊可 以跨越时空,缩短距离。 这两句一改送别诗的悲伤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成为 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名句。
1、本诗中气势宏伟,为下文抒情奠定感情基 调的是___城__阙__辅__三_秦_,__风_烟_望__五_津________。
2、诗中常常用来安慰友人,道出千百年来人 们心声的是__海__内__存_知__己__,__天__涯_若__比__邻____。
3、诗中体现诗人与友人友谊深厚的句子是
____海__内__存__知__己__,__天__涯__若__比__邻______。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字牧之。
名句默写
1、本诗中写秦淮河特有夜景的是
__烟_笼__寒__水__月__笼_沙__,__夜__泊__秦_淮__近___酒_家____。
2、本诗中抨击统治者荒淫误国、不理朝政的
是__商_女__不__知_亡__国_恨__,__隔__江_犹__唱__后_庭__花___。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运用拟人的修辞,虚实结合,“钟”字将大自 然人格化,写出大自然偏爱泰山;“割”字将 山南山北的天色分为一明一暗, 这两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 大雄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6、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 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豪情壮志。
度。
1、诗中哪个词最能形容飞来峰和千寻塔的高 ?
见日升
2、浮云指什么?
眼前的困难、挫折。
3、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这两句蕴含了一个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表 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为实现自己的政治 理想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4、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复习
古诗复习——赏析字词
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笼”。 笼,即笼罩。 笼字将烟、水、月、沙四景物融在一起,描绘 了一幅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 渲染出凄冷、迷蒙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 基调。 “2、涨赏”即析涨“满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
涨字既写出了水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写出了诗人 的愁思深重。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为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3、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蕴含了一个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顶峰的愿望,以及不畏 艰险,勇于攀登的豪迈气概。
主题
本诗描写了秋雨连绵的巴山夜 景,抒发了诗人思念妻子,盼望重逢
3、无为_不_要__,_无_须_,表达了___诗__人_乐_观__旷_达_的__情_感__
4、送别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被贬
名句默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考题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 “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运用哪种 表现手法?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考题
5、描绘“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画面。
夕阳的余晖斜映在水面上,清水悠悠而逝,人不见,景依旧。
6、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一句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夕阳人格化,生动 形象的写出女子的相思之苦,表达了女子的愁苦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抒
发了诗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人生态
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
3、赏析“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
“犹”字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 为重,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 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 虑。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表面写歌女不知亡国,实际抨击封建统 治者不顾国难,只顾自己享乐,表达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情感。
的强烈愿望。
1、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
“涨”字既写出了水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写出了诗 人的愁思深重,表达了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思念的 情感波涛汹涌。
2、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
“秋”字运用环境描写,点明季节,渲染了凄凉 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由 当前_离_别__愁_苦_____激发对未来相聚欢乐的憧憬 ____________漂_泊__异_乡_,_,盼望抒归发期了的感诗伤人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 洲。
《梦江南》词牌名。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词人。 “花间词派”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