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牛首形玉佩
• 商代
第三十八页,共94页。
龙纹玉佩
• 商代
第三十九页,共94页。
• 跽坐妇好墓玉人
第四十页,共94页。
拱手玉人
第四十一页,共94页。
妇好墓玉熊
第四十二页,共94页。
第四十三页,共94页。
第四十四页,共94页。
第四十五页,共94页。
第三章 春秋、战国工艺美 术
• 一.春秋玉器 此期的玉器继西周后又出现一个高峰,玉器的总 体风格:细腻精美。和田玉质的玉器增多,祭祀 礼器性质的玉器减少,注重装饰审美的世俗化。
第六十二页,共94页。
汉代明器玉器
• 3、玉握(玉猪)
让墓主人握在手中的 玉 器 以图死而复生。
第六十三页,共94页。
汉代明器玉器
• 4、金褛玉衣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 玉衣是汉代王公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汉代史书中称“玉匣”。
这件玉衣用1203片玉和2567克金丝制作而成。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 制作一件玉衣是十分不易的。玉片上的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 径仅1毫米,工艺繁难与精密令人惊讶,且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 制的金丝。汉代制作一件玉衣需一名玉工花费十余年的功夫,所需 费用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合。
第二页,共94页。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玉器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造型
玦 璜 珠 琀 坠 璧 琮 斧 钺刀
玉串饰
第三页,共94页。
玉兽形玦
• 红山文化 玉玦
第四页,共94页。
玉玦
• 圆形玉玦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
第五页,共94页。
玉双虎首璜
• 含山文化玉璜
第六页,共94页。
中国古代玉器(二)

(10)打眼: 打眼类似打钻,用桯钻和管钻 工具进行。
打 眼 图
木 碢 图 、 皮 碢 图
(11)清底上光: 木碢、皮碢是玉器制作最后的工序, 此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采用质地 致密、强韧的木料、皮料、干葫芦 等,配合极细的解玉砂进行打磨和 抛光。
(三)制玉方法
1、切割 切割玉料的工具有软性线具、砣具 和片状工具,每种工具的切割痕迹 都不一样。 (1)软性线具切割 软性的线状工具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常用来切割与镂空。
管 钻 孔 芯
玉 琮 孔 内 错 位 台 痕
齐家文化玉料上留下的管钻痕迹
心 料 对 钻 错 位 示 意 图
三、古玉的造型制作——形
(一)蹄形器
蹄形器是新石器时 代红山文化特有的 器物,造型上大下 小,中空无底,上 端作椭圆形斜口状。
未完工蹄形器
蹄形器 切磨外形 器缘打孔 沿边拉切 取料成形
(二)琮形器
琮形器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区域 。
方形玉料
打孔取心
去角为圆
成形玉琮
未完工玉琮
琮 心 玉 料
玉 琮
(三)璧形器
玉璧
未完工玉璧
玉璧边料使用示意图
出 廓 璧 战 国 晚 期
(四)璜形器
璜形器是弦月形的器物,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呈上弦月的 是玉璜。春秋时期,玉璜倒向使用,并在中间加一穿孔,成为下弦月 形的玉珩。 璜形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1、成形对开法制作玉璜
清 早玉 期蝠 寿 桃 血佩 沁
玉镯
明 大红袍
玉蝉 明 水银沁
玉蝉 清 钉金沁
(二)出土特征
长期埋入墓葬里的玉 器,一方面受到地理 环境的影响,一方面 与其它的器物相接触, 出土时的现象与未入 土的玉器不同,这种 出土时所具有的各种 特征,俗称“生坑”。 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 着物、白化、玻璃光 等。
古玉器纹饰

部或 向上 折 ,呈 绳纹 状 ,具 部竖 直 ,嘴 不 明显 ,面 部布 满 小勾 云 纹玉 器 上 的 兽面纹 有 龙、 牛 、羊等 ,也有 未 知 的动物 、 纹饰 多采 用 阴刻 线 或挤 压 :
琢 出的直线 及折 线构 成 ,兽角 纹主 要是 龙角 、牛 角和 羊角 三种 。 4 .谷 纹 ,为 圆形 凸起 的小谷 粒 ,有 的呈 螺旋 状 ,是历 代 玉器 的主 要 辅纹之 一 。谷纹 在战 国玉器 上 已大量 使用 。 5 .云雷 纹 ,是 以直线 折 成近 似 “ ”字 状 的多 层祀 形 图 案排 列 而 成 回 的装 饰 纹 。玉 器 上 的 云 纹 形式 很 多 ,有 单 岐 云 , 由云 头 、 云 尾 两 部 分 组
螭 纹 ,圆眼 大鼻 , 双线 细眉 ,猫 耳 ,颈 粗 大且 弯 曲 ,腿部 的 线条 变 弯 曲 . 脚爪 常上翘 。身 上 多为 阴线勾 勒 ,尾部 呈胶 丝状 阴刻 线 。 3 .饕 餮纹 , 饕餮 是传 说 中的一 种 贪食 的恶 兽 。饕 餮纹 是 图案 化 了的
怪 兽兽面 纹 ,故 又称 “ 兽面 纹 ” 。从新 石器 时 代晚 期 到商 周 的玉 器上 常 常 可 以见 到 。兽面 纹在 各个 时代有 其 不 同的特 征 ,其 演 变与 青铜 器 上 的纹 饰 演 变一 致 。兽面 纹 多呈 浅浮 雕状 ,在平 面上 略 有 凸凹 变化 , 两届 水平 ,端
纹 、圈纹 、重环 纹 、涡纹 等 。
器 时代 的一些 古 玉 , 已有精 细 的到 线 ,也 有 浅浮 雕 ,亦 即减 地 凸雕 。这 些 纹 饰 中不 少 是用 凸起 的线条 组 成 ,转折 自如层 次 不 同。 比如 龙 山文 化 的变 形 兽 面纹 、红 山文化 玉 龙胎 地 形 的刻纹 、 良语 文 化的 神祖 兽 面纹 , 就是 典
玉器上常见纹饰一览

玉器上常见纹饰一览玉器上常见纹饰一览古玉器上的玉雕纹饰在玉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时代风格,因此纹饰的演变是反映玉器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玉器上的纹饰很多,主要有龙纹、螭虎纹、兽面纹、人物纹以及飞禽走兽、花果树木等。
这些纹饰的不同年代的区分与鉴定方法将在以后进行详细介绍。
这里先简单地介绍纯图案花纹的一些辅助纹饰。
1.云纹在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感到奇怪和有趣,产生了摹下来的念头,如常见太阳,便创造了圈纹和双圈纹;常见变化的月亮,便产生了半圆形纹饰;见到多姿多彩的云朵,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云纹。
玉器上常见的云纹有:单线组成的云纹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形加一个卷尾。
此种云纹用在器物上不是一行行排列,而是互相交错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云头纹它的形状是云纹两头同时往里勾卷,这是最常见的云纹。
这种云头纹也有用相互勾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S”形与单线云纹组成的云纹“S”形是两头卷尾的方向相反,在“S”云纹的腰部又出现一个单线云纹。
粗细线组成的云纹是用粗阴线和细阴线刻纹同时出现在一组纹饰上,使图案更为复杂与美观,更富有立体感的云纹。
组成兽面纹的云纹在古玉雕中常见兽面纹、龙纹等都是用云纹来组成的。
还有用勾云纹组成的侧面兽头纹。
虽然把兽面纹图案化了,但依然能显示出兽面纹或龙纹的主题纹饰。
方形云纹也称云雷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雷一样,故称它为云雷纹。
云纹是玉器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它用各种形式表现,有阴线纹、阳线纹、阴阳线并用纹饰。
它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由古朴的图案转变为活泼多样的写实风格。
2.谷纹和乳丁纹谷纹与乳丁纹的区别是:乳丁纹其形状是稍微隆起的点状纹,而谷纹则是在乳丁上加一弯曲的小尾巴。
谷纹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圆圆的乳丁是谷粒,弯弯的曲线为谷芽;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描绘蝌蚪的形象,圆圆的乳丁是蝌蚪的身子,弯弯的曲线是它的尾巴。
我们认为还是称谷纹比较恰当。
宋代玉器的纹饰

『宋代玉器的纹饰』宋代玉器上的许多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清代,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研究、识别宋代玉器是非常必要的。
(1)云纹宋代玉器、铜器上的云纹很多,《三礼图》中也有图示,大致有以下几种:三峡云。
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部分有三朵小卷云,两朵在下卷向两侧,另一朵在两朵的交连处,云尾如飘拂状,端部极尖,尾的中部有一道纵向中线,单歧云,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近似梅瓣形,向右侧卷,云尾短而尖,如飘拂状。
双歧云。
云头部分分叉,卷向两侧,短尖尾,飘拂状。
灵芝云,这种云纹近似于宋元时期灵芝的雕法,近似长祀形,两端内卷,中部四下。
(2)鱼纹:鱼纹的特征在“鱼式佩”中已大致写出,主要表现在身形、嘴、眼、鳞、鳍、尾等方面。
身形一般较古朴,有鲜鱼略显僵硬,无鳞鱼则长身,后半身回弯,体形很活,嘴部用粗阴线球出,毗鱼类玉佩鱼嘴与头之间有一道深槽隔开。
鱼腮部有一道较长的阴刻弧线,自眼或略高于眼部连下。
鱼眼小圆坑,明线双环,阴线的环,圆环眼内加一道弧线等多种。
鱼鳞一般为细阴线网格,也有以短弧线琢出的半月形鳞,背鳍多呈锯齿状,每一告上都有短小的双阴线,膀鳍上有阴刻直线典型的鱼尾为扇状或两峻形,扇状鱼尾微有扭折表现得较灵活,尾上有细长而均匀的阴线直线,边缘呈锯齿状,两吸式鱼尾形如“人”字分向两侧其上有细长的阴线。
(3)鸟纹:主要表现在形状、种类以及具体的嘴、眼、羽毛、尾的表现,一般来看,来代玉鸟头部较简单大头细颈,尤以鸳鸯最为突出,有些鸟头上有一根翎毛嘴呈三角形端部尖后部党。
眼部表现有如下几种;细长的丹凤限,小圆坑眼,阴刻三角形眼。
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翅上有一或二道阴刻横线,较精的作品羽部呈凸起的核状。
琢刻细致的羽毛,羽部呈鳞状排列,鳞瓣上阴刻“小”“绊“Ⅰ”等纹样鸟的尾有卷草式(分叉卷向两侧,如蔓草)连珠式孔雀尾(每一珠内有弧形凹下)。
细密的阴刻线尾,三带式锯齿状尾。
中国玉器概论(总述)-文档资料

B、玉的道德、文化观念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软玉光泽滋润而柔和,象征仁质里外一致,象征表里如一,义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软玉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见,
象征智慧和远谋,智
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2、中国不仅是世界最早制玉和用玉的国家,而且 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结合 起来的国度。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极具东方特色,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 就想到中国。举世无双的中国玉器向世人展示 着中国灿烂辉煌的玉石文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就用青海软玉制作。 基本造型就取自古玉器的玉璧和玉璜的组合。
有相当部分是佩玉。 ◆春秋时期: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春秋战国以后,佩玉也多,如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的。
◆隋唐以后,佩玉品种发生变化,主要为耳饰、腕饰、手饰、头饰。 ◆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占据玉器的主要地位。
四、主要文化遗址
★中国历史年表
★主要文化遗 目前,全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6000余处,将主要遗址简介如下:
2)商代,已用玉作币,以玉作交换和贡品。
3)西周,“玉璋价值80朋”相当于10块田的价格。*
4)春秋时期:名贵的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战事、以玉 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争玉,战争,割地相让。
5)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
6)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
7)至清朝,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
1999 9.向元芬. 玉饰.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10.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37.00元 1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180元
玉器的纹饰与雕刻

玉器的纹饰与雕刻时间:2011-03-30 11:02:16作者:佚名来源:玉器街网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鉴别玉器及提高收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折线纹:阴刻直线,顶端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
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顶端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最早见于红山文化。
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
中国玉器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
提要:
◆古玉器一般都有装饰(纹饰与工艺)
◆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有的纹饰、工艺具有断代的作用
◆纹饰、工艺是玉器命名的要素之一
◆古玉的命名往往采用——
纹饰+玉质+器形如谷纹青玉璧
或工艺(+纹饰) +玉质+器形如高浮雕蟠螭纹白玉璧
一、常见的重要纹饰
1
各种谷纹
排列整齐、
清晰的谷纹
谷纹璧
战国
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
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常见于战国秦汉。
玉璧龙凤纹乳钉纹
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金玉相连龙带钩
龙纹乳钉纹
西汉
3、云雷纹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双线云纹
云纹
双头云纹
T型云纹
云纹
双头云纹
勾连云纹剔地春秋
西周阴刻线云纹、云雷纹
双阴线、菱形纹、皿纹、云龙纹
商代龙鸟佩
人字纹
雷纹
皿纹
云纹
龙鸟佩
商代
4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蒲纹璜汉代
蒲纹
谷纹
璧
汉代
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
系璧
浮雕
双螭剑格
明代
浮雕双螭
纹
双螭纹
玉璧
浮雕
6、虺纹:蛇状纹饰。
无角、无腿。
虺纹
7、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
圆眼、方嘴、方形卷尾
夔龙纹
夔龙纹
8、
饕餮纹
饕餮纹9、兽面纹:怪兽的脸。
兽面
纹
阴线
刻
浅浮
雕
西周
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刻
良渚文化
兽面纹
[下一页]
二、剪影状动物纹饰
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
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鹰纹
环形器
龙山文化
早期的镂雕
鹰纹云雷纹双阴线
商代
龙纹
璧
春秋晚期
龙凤纹佩春秋晚期
三、几何形纹饰
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
几何纹
青玉佩饰
四、人面纹
人等(图略)。
五、工艺与组合纹饰
宋透雕云龙纹
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白玉云龙纹盖瓶
浮雕
清
宋
白玉六龙带板
多层立体镂雕、浮雕
龙纹
龙造型复杂
高9.1cm
宽5.3cm
厚1.8cm
纹饰繁杂
龙纹
云雷纹
鳞纹
兽面纹
镂雕
方形牌饰
春秋
翡翠龙纹带钩
清镂雕
宋白玉透雕孔雀衔花佩
工艺精湛造型新颖
高4.5cm 宽7.2cm 厚0.6cm
白玉精雕饰物清末
长15.6cm 成交价: 34500元
纹饰多种: 动物、树、写实云、楼阁、勾云纹
镶宝玉器
玉器嵌金工艺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