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阅读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说的阅读读写结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借助选择性必修上的第3单元的小说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一些基本技巧,然后进行小小说的创作。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赏析小说的一些基本技巧,从课本中来然后到写作中去。
教学步骤:一、让学生花四节课时间将本单元的4篇小说通读两遍,并指导学生做好旁批。
旁批的基本点是:圈一圈:圈出小说中最富有表现人物特色的一些词语。
点一点:点出小说中的一些环境和情节方面的一些词语。
画一画:画书最能体现本篇小说中特色的一些句子。
评一评:对上面的圈点画的一些材料进行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摘一摘:摘抄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为了让学生更有直觉感,我自己首先对大卫科普菲尔进行一次全面的旁批,并在展台上展示一节课。
边展示边讲解,让我的一些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之中让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也很有效果。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学习前面4节课的成果。
并推荐旁批写得好的进行课堂展示。
这个展示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第二次进行小说鉴赏的一个全过程。
三、教师就本单元4篇课文提出几个鉴赏点,跟学生一起讨论研究。
探究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请大家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想一想不同作品中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有哪些异同?学生互相交流,老师总结归纳。
重点有以下几点:①《大卫科普菲尔》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因此对我进行心理描写时,大多采用的是直接式描写,有时也采用神态式描写。
②《复活》侧重表现人物心灵的复活,所以人物的心理所描写的重点,而且描写的手法多样。
既有神态显示式,还有行动表现式,当然也有心理分析式。
③《老人与海》为了表现老人勇于与鲨鱼搏斗,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并且主要是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出来。
④《百年孤独》中,则较少用心理描写,采用的是行动表现式。
探究2: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担负着多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于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的展现出来,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够烘托气氛,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全班同学分组各选一篇课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复杂的意蕴,同学之间交流探究成果。
2025届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课件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社会环境作用题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 的形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②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情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根据。
践行 分享 进步
自 然 环 境
1.找内容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文字不像社会环境描写那样分散,而是相当集中, 多集中在开头与结尾,偶尔中间也有。要全面找出有关自然环境 的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
概括自然环境特点
如何辨别
自然环境描写
小说中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 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 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考题设置
➢ 考题示例: 1、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芒种》) 请视察上面考题题目,圈出解题关键词。
➢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景物〞“特点〞等 提示考点的关键词。
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 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 风景,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 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概括景物特点常用词:
(外形、颜色、神态、氛围)素雅、灿烂、柔弱、清丽、俊美、柔婉美丽、美 好可爱、乖巧可爱、惹人爱怜、优美、美好、多彩、清新脱俗、生动活泼、妖 娆、葱茏、郁郁葱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富有活 力、光辉、雄浑、壮美、旷远、恢弘博大、气势特殊、气势磅礴、宏伟壮丽、 圣洁、广阔、雄浑、豪迈、强劲、刚性、巍峨、神秘秀丽、古朴、不张扬、生 长环境恶劣、坚韧顽强、坚定执着、不屈不挠、质朴、宽容、乐观、默默无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环境描写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应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 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 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4、环境对主题的作用
A、揭示作品主题 B、深化文章主旨 C、象征、暗示小说主题
典例展示: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活着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 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 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 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曾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 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只有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 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 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 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 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 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 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 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 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 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06 环境描写之特点+作用+方法(教师版)-备战2022年高考小说阅读常考点讲与练

小说阅读赏析环境描写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
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突破一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训练】一——概括环境特点(一)答案+解析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
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
③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解析】(1)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从题干中“家庭环境”可知,这是一道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
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
从本文看,概括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从“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三个角度入手。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中有花园,有厨子等,可见经济状况良好。
从“文化氛围”的角度:“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文化氛围浓厚。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洽;母亲给孩子卷春卷,尊重孩子做的决定;兄弟间有共同的爱好,而且彼此友好。
可见整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
上述句子中诸多的修饰性描述显示了“家庭环境”的特点,如“听戏”“书房”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低声”等词则显示出主仆关系融洽。
抓住这些修饰性描绘的词语,就可规范作答。
(2)家庭环境分析:①软环境:文化氛围;②硬环境:经济状况;③内环境:教育方式;④外环境:人际关系。
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一)环境描写的分类1.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
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院落的布置和室内的陈设,属于“硬”的社会环境;人物间的关系,属于“软”的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霜雪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的风雪,属于自然环境。
(二)环境描写的常用手法描写技巧①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称工笔);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③烘托、映衬、象征等;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描写角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绘形绘声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度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高中艺术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艺术特色鉴赏》教学参考

高中艺术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艺术特色
鉴赏》教学参考
这份教学参考旨在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阅读艺术小说。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叙述性、情感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小说
通过叙述全景式、立体式和细节式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
实性和生动性。
小说也通过情感的描绘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感受,
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张力。
同时,小说还有思想性,能
够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思想理念。
最后,小说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阅读方法
1. 审视标题和开头:通过审视小说的标题和开头,可以初步了
解小说的主题、情节或人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2. 分析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通过分析人物特征、性格、
行为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故事的情感和含义。
3. 研究故事情节:小说通过情节串联起整个故事,每个情节都
有其特殊意义和作用。
通过研究故事情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内涵。
4. 分析语言:小说的语言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通过对小
说语言的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究小说的内涵。
总之,阅读艺术小说需要全面地分析小说的各个方面,如人物、情节、语言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小说环境的分析与探究(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与探究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考题考向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个: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的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解答环境类题目,了解环境描写手法是关键。
因为只有全面了解环境描写手法,才能准确地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总体概括一图全知三、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的概念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时代风貌、历史条件、民俗民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一城一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也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2.分析社会环境的注意要点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
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社会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由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我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越深刻,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深刻认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
3.分析、探究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准确而全面地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先把握社会环境的特点。
(1)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①注意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如“抗战时期”“文革时期”等,这些时间词能交代时代背景。
备战2021届高考语文精练专题07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环境描写的手法(解析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环境描写的手法【题目设定方式】①小说是如何描写某处的(画线处的)景物(环境)的?②请对小说某处的(画线处的)景物(环境)描写作简要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1) 描写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地刻画)和白描(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精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味等角度对景物进行具体细致地描写);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平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二、社会环境描写手法常用描写技巧:A点面结合(“面”是指场景的整体,“点”是指场景中的个别情景,一般是指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部分。
点面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B简笔勾勒(也就是白描)C细描(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是整个场景熠熠生辉。
)【解题步骤】指出环境描写的具体手法——概述环境特点——结合文本展开分析。
★★经典例题★★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1)回家啰!(2)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3)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有哪些?该如何解答,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一、考点解读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命题的重心一般有三种: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赏析某某段。
(3)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二、方法归纳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考向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要明确考查的是描写手法,还是写景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根据考向,思考答题角度
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
(1)描写技巧角度: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等;
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判定方法并结合文本判断分析
第四步:运用模板,规范作答
小说中环境这一考点,单独命题的情况很少,一般是概括特点并阐释作用,或明确描写技巧并点明作用,所以为了答案的全面,可以三方面都兼顾。
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典例剖析
(2015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
------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夗,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