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襄阳市襄州鹿门山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所需资料清单
1.地块1:500或1:1000电子地形图和用地红线图。

2.地块地块权属图资料。

3.地块涉及到原居民村庄,因此还需提供村民户数、人口、收入主要来源等相关情况。

(近5年连续统计数据)
4.地方志
5.地方综合年报
6.上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AD图纸及文字)
7.其它相关规划(已编的分区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
8.相关地区的市政管线(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资料。

9.内部及周边区域道路市政工程
10.土地使用信息情况
11.风象、水文地质、水利防洪规划等
12.当地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状况(近5年连续统计数据)
13.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
14.相关政策(旧改政策、土地政策、拆迁补偿政策等)
15.近期对片区有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襄阳古城保护条例》

《襄阳古城保护条例》

《襄阳古城保护条例》(2019年10月30日襄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襄阳古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襄阳古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襄阳古城是指襄阳城墙与护城河围合范围的历史城区。

襄阳古城保护范围是指北以汉江南岸为界,西、南均以护城河外沿岸为界,东以环城东路为界,东北角以闸口路为界。

第四条襄阳古城保护管理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襄阳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将襄阳古城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并公布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有关工作。

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襄阳古城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执法、市场监管、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设立襄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古城保护规划、保护名录编制、调整,古城修缮以及建设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襄阳古城保护资金,并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襄阳古城的义务,并有权劝阻和举报破坏古城的行为。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设立基金、提供技术、志愿服务或者开展文化研究交流等方式,依法参与古城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古城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市人民政府、襄城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古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古城保护知识,增强全民古城保护意识。

襄阳古城外迁规划实施方案

襄阳古城外迁规划实施方案

襄阳古城外迁规划实施方案
襄阳古城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古城内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我们制定了襄阳古城外迁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对襄阳古城外迁区域进行科学规划,确定迁建区域的范围和布局。

在确定迁建区域时,我们将充分考虑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保留并合理利用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打造具有古城特色和现代功能的新城区。

其次,我们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合理规划道路、建筑、绿化等基础设施,确保新城区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古城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打造具有古城特色的建筑风貌和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对古城内部的历史建筑、文物等进行认真保护和修缮,保留和传承古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在外迁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社会
性。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外迁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外迁区域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新城区的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襄阳古城外迁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城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我们将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管理的态度,推动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为襄阳古城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襄阳市人民政府(原襄樊市政府)•【公布日期】2021.04.25•【字号】襄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襄政发〔20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4月25日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指导襄阳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襄阳加快“一极两中心”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加快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开启“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襄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务实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推进“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提升。

发展质效明显提高,全市经济总量在省内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跻身全国城市49强,在汉江流域城市居于首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62.1%提升到2020年的77.7%。

2018-2030年襄阳城区总体规划

2018-2030年襄阳城区总体规划

2018-2030年襄阳城区总体规划中心一体:中部都市核心板块,有襄阳中心城区、南漳、宜城构成一核(襄阳都市核心)两成(南漳、宜城两座新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东西两翼:西部以河谷组合城市为核心、东部以枣阳为核心形成两翼发展板块。

五轴放射:强调轴带对都市区城功能合组织作用。

襄-枣、襄-谷轴带:都市区产业与中心功能综合发展轴。

襄-南轴带:扩展腹地的区域联系功能轴。

襄-宜轴带:以生活居住,休息旅游功能为主的都是区生活功能扩展轴。

襄-南-保轴带:以文化旅游、生态游憩功能为主的都市区生态旅游功能扩展轴。

门户枢纽:鄂渝陕豫地区门户型综合交通城市。

产业高地:鄂渝陕豫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工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五轴放射: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鄂渝陕豫地区的产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综合中心。

服务中心:国家级文化名城、文化创新与生态宜居城市。

文化宜居:扩展腹地的区域联系功能轴。

规划至205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将达到38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387平方公里。

按照15-25平方公里、15万-25万人口规模,规划建设19个主题功能区,各功能区配备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城区周边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九大产业园区。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轴三环九放射”的骨架路网东西轴线为:鄂渝陕豫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工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南北轴线为:国家重要的物流中心、鄂渝陕豫地区的产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综合中心。

其中内环线全长44公里,围合面积124平方公里;中环线全长70公里,围合面积294平方公里;外环线全长106公里,围合面积702平方公里。

本区规划范围北到大庆路,南至汉江,东临丹江路,西靠长虹路,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

规划定位:滨水活力的市级商贸中心,多元素、多文化的特色休闲区,历史文化复兴的特色居住区。

结构功能:一心:活力中心——人民广场地段。

两轴:炮铺街商业发展轴、滨水活力发展轴。

襄阳城市规划整理

襄阳城市规划整理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1-2020)1、城市规划范围划定襄阳市区为城市规划区,规划区面积为 3673 平方公里。

其中以二广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和规划的襄阳东外环合的范围加上隆中风景区、普陀堰风景区作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总面积 759.5 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目标1).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2).安全生态的宜居家园3).活力高效的工业新城4).开拓创新的文化名城3、城市发展主要方向:以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为总纲,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建设,提升区域地位,积极落实中部崛起战略.以向东发展为主,向北适度发展,其他方向控制和优化。

汉江以东、唐白河以南地区的用地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南部襄城片区发展应以调整优化为主;控制二广高速公路以西地区的发展;汉江和唐白河以北地区为规划期内在积极控制的基础上适度发展。

4、主要规划内容及概要1).整合市场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空间、整合优化城市空间。

2).提升汽车产业水平、提升城市区域地位。

3).协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区域发展和城乡关系。

4).发展城乡经济、创建和谐社会。

经济建设规划:1)走多元化、综合化之路,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和龙头,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建材、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地方特色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2)完善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巩固优势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推动传统服务业体系向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过渡,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3)限制污染行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文化建设规划:1)充分挖掘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保护自然山水景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本底,塑造山青、水秀、城美的滨江城市空间形象。

2)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现代文化。

习家池总规说明书

习家池总规说明书

襄樊习家池休闲度假村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概况1.区位襄樊㈠.“习家池”又名“高阳池”,距襄樊市襄阳古城约5公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侍中“襄阳侯习郁”故宅园林之所。

“习家池”背负青山、濒临汉江,地处襄阳城南郊凤凰山东麓的“凤林关”内。

方志载:襄阳侯习郁效仿前人范蠡大陂养鱼之法,穿凿“习家养鱼之池”、引凤凰山白马泉水,“起钓台、置庐亭、造泉馆”以应社交友游所需。

习家池畔,原有芙蓉台、凤泉馆、习家祠堂(宅)等园林建构,绿荫伞盖、曲崎幽深,苍松翠柏、柳绿花红,是历代名流、骚人墨客、常来常往的郊游所在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虽说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但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习家池畔仍就留存有“四合院瓦房二重”。

依然保持着“池中有台,由拱桥与池北岸相通;池台上建有重檐六角亭一座,名‘凤凰亭’。

凤凰亭以南另有两爿小水池,一名‘伴归池’,一名‘溅珠池’(珍珠泉)”的基本形态。

“解放初(习家池辟)作疗养院,‘文革’中(由市)财政部门卖给(了)空三野医院。

许多古建筑被拆毁。

”(见1983年《襄阳地区概况》)——据考证:“习家池”为西汉早期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一池三山”规划设计手法变通的灵活运用,是迄今为止不可多得的、“我国古代早期私家园林”的一处宝贵留存。

……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位于襄樊市檀溪西路,北滨汉江,东临虎头山及万山公园,西临三国诸葛亮躬耕地——襄阳“古隆中”。

主校区处于联系古城于隆中的交通干道上,距襄十高速襄阳入口仅500米,交通十分便利。

主校区由新老两校区组成,规划用地123.10公顷。

2.规划背景“十一五”㈡. “习家池”度假村总体规划概要:为顺应社会文明发展的经济繁荣规律、传承民族建筑文化环境理论精髓、赋新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建筑园林化与环境园林化”的艺术手法,在绿化荒山、保水保土的前提条件之下,《习家池度假村总体规划》整合“名人名景效应”,审慎开发地方风景旅游文化资源,让“化整为零,散点置景”的度假村建构、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造化自然,精心设计、生色自然,情随景现、完美自然,体量适中、尺度宜人、形体各异、风格统一的园林住宅(别墅)群落,掩映在名胜景观“习池云深处”的万绿丛中;使“习家池”自汉唐以来、为历代名人雅士魂牵梦萦,讴歌吟唱的《习池晓月》、《留醉高阳》、《高眺襄中》、《凤泉忘归》等等之所谓“凤凰亭枕岘山头,鹰自高飞客自游;独有习家池上月,不随汉水向东流。

古镇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古镇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古镇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引言古镇风景区是指由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传统文化、独特风貌等组成的旅游景点。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古镇风景区,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宏观规划宏观规划是指对整个古镇风景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规划。

我们将古镇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历史文化区:这是整个古镇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包括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和展馆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在各个展馆和文物保护区设置解说员,向游客普及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2. 商业休闲区:这个区域是古镇的商业中心,包括特色商业街、小吃一条街、酒吧区等。

我们将吸引具有特色的小店和餐饮企业进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加游客在古镇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3. 生态环境区: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周边的湖泊、山水等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氛围浓郁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设置散步小径、观景台等设施,引领游客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第二部分:细节设计在古镇风景区的宏观规划基础上,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细节设计,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增加古镇的吸引力。

1. 交通便利化:为了方便游客的到来,我们将在古镇周边设置停车场,并提供充电桩及专用停车位给电动车主。

在古镇内部,我们将设置交通导引标志和指示牌,指引游客到达核心景点。

2. 特色活动: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在古镇风景区将定期举办各种特色活动,例如传统音乐表演、民俗游戏等。

同时,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我们将结合历史文化区的特点,举办相应的庆祝活动。

3. 体验式旅游:为了提供更具参与感的旅游体验,我们将引入体验式旅游项目,例如古装体验、手工艺制作活动等。

这些项目将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古镇的魅力,加深他们对古镇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4. 宣传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将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资料,包括宣传册、旅游指南、宣传片等。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各类旅游展会和推广活动,与其他景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古镇旅游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

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

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

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

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

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最终,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

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并确立了以“大襄阳古城”为核心架构市区旅游新格局。

确立了襄樊“一心统领、三足鼎立、两区护航”的市区旅游格局。

一心:即以襄阳古城旅游区、万山解佩渚形成的“神女圣境”旅游区共同构成大襄阳古城;三足:古隆中景区、岘山风景区、樊城滨江旅游区(含米公祠、九街十八巷);两区:鹿门寺景区、鱼梁洲旅游开发区。

文化突破:
整体思路:赋予城市“文韬武略”的气质,提升襄樊“三国文化”的地位,注入“汉水文化”的灵魂
1、突破点一:挖掘独特的城市气质
就襄樊而言,城市的文化特征呈现“文韬”、“武略”两大方面,构成了襄樊市最独特、最个性的精神气质。

其中以“三国文化”为亮点,以“汉水文化”为典型特
征,且具有“文武兼备”的特点。

就狭义古城而言,尤以“军事城防文化”为最大特色。

2、突破点二:提升三国文化地位
总体思路:依托襄樊三国文化旅游的优势和机遇,在古城打造旅游亮点项目,从而与“古隆中景区”共同巩固襄樊三国文化旅游,提升襄樊“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地位,强化“三国文化游”的旅游品牌。

3、突破点三:弘扬汉水文化
总体思路:汉水文化是中华文明源流之一,而汉江流域各城市对汉水文化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借助历史发展机遇,襄樊未来旅游发展需要注入“汉水文化”的灵魂,把握其“源流文化”的旅游升值空间。

形象定位:
远期形象:
人神相会之城
或人神共居•传奇襄阳
近期形象:
文韬武略•传奇襄阳
开发策略
本规划重点梳理了“广义古城”和“狭义古城”的空间格局,通过实施不同的空间发展策略,来构筑“大襄阳古城”的愿景蓝图。

1、广义古城:本规划通过实施“靠点、搭线、上网”的开发策略,架构起“一心统领、三足鼎立、两区护航”的市区旅游新格局,并以“古城”和“汉水女神”为核心,通过人水景观体系的打造,将广义古城塑造为“千年山水文化大画卷”。

2、狭义古城:本规划通过实施“立基、通水、布区、引轴”的开发策略,构建一个“城池完整、景观丰富,山水相依,文化多元”的古城旅游区,并由此确立了“三轴两带,三区三入口”的空间结构。

招商项目
本规划通过核心项目策划来实现潜力资源向旅游品牌产品的转化,以此来推动“大襄阳古城”远景目标的实现。

1、广义古城:依托襄阳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襄阳古城旅游区的开发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
2、狭义古城:通过旅游项目策划及招商,打造一处以“军事城防文化”为吸引点,以“三国文化”为亮点,以“汉江水上休闲娱乐”为特色,融文化博览、民俗休闲购物、演艺活动、时尚消费、会议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古城旅游目的地。

古城优化措施
本规划针对襄阳古城旅游区现状问题提出了“弱交通、降人口、矮房屋、连城池、引活水”五大措施加快古城更新与发展。

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旅游项目的开发时序明确了政府“21533”近期行动计划,依托旅游要素体系、基础配套设施和市场营销体系的完善构筑起完整的古城旅游目的地体系。

规划图件:
广义古城远景图
狭义古城愿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