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佛教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策划创意思路

佛教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策划创意思路一、现状背景建设地点:池州市墩上镇有九华黄精良种培育基地100亩及200亩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00亩标准化栽培生产基地,200000万份黄精保健养生产品开发。
对墩上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综合优势,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高效发展。
二、总体构思以佛教文化为基础,恢复地藏文化第一景,营造神圣意境,以“地藏菩萨生平园”为亮点,将景区定位为“中华佛苑”。
以旅游为源头,带动文化、康复、养生、休闲、度假、中药、佛茶、佛酒、佛田种植、教育、研究、陵园、艺术等多种产业模式,同时为当地农民找到一条新的产业模式。
三、设计理念紧密围绕其本身固有的文化精髓,通过打造文化与旅游并存、内涵与外延协调的产品链,形成规模与细节兼顾的空间组织和赢利模式,以可行、可操作、可消费、可创造综合价值为目的。
不仅对历史、对政府负责,也是要对市场负责,对高品位的开发商和今后的游客负责。
1、植物景观风貌设计该园区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表现出立体山水画模式,以名贵珍稀、常用中药种植为主。
在布局上以自然式为主,辅以规则式,力求体现“棵棵是药草,株株能治病,月月有花卉,步步是景观”的建园宗旨。
整个园区形成以下三种景观:文化景观:精选药用植物,利用中药文化、佛教农业文化来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及内涵。
生态景观: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集中种植,形成特有景观,如黄精产品种植区、旱生区(仙人掌、芦荟、剑麻等),花卉区(芍药、牡丹、菊花、枸杞)等。
传统园林景观:强调因地制宜,舒卷畅达,顺其自然,叠石引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立体感,达到朴实疏落、宛自天成的效果。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为便于观赏,在布置上犹如行云流水,重点突出名贵珍稀药材和较大规格的药用植物。
2、建筑景观控制(1)师法自然点面和谐,运用自然因素,创建人类生活境域。
虽是人为,宛自天成,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在地貌上尽量不做大的改造。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 建设。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酒店、餐饮、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 施建设。
运营及维护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项目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等。
06
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估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传承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佛教文化旅游开 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佛
综合效益显著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 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 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THANKS
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环境友好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不破坏自然环境,实现旅游
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
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需将佛 教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作为重要 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项目管理, 提高当地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促进项目与社区的 和谐发展。
创新发展
根据游客反馈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的更新 与优化。
项目实施步骤
规划编制
邀请专家团队,结合市场需求 ,编制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规 划。
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开发、资源整合等工作。
资源评估
对现有的佛教文化、历史、自 然等资源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评 估。
资金筹措
确定投资规模,寻找合作伙伴 或投资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 施。
生态环境应对策略
加强游客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景 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会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游客和员工的 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游 的顺利进行。
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规划范围、性质和内容 (2)(一)规划范围 (2)(二)规划性质 (2)(三)规划内容 (2)二、规划依据 (3)(一)标准依据 (3)(二)资料依据 (4)三、规划阶段划分 (4)四、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4)五、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6)六、旅游区发展目标 (6)(一)总目标 (6)(二)分期目标 (7)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与战略规划 (8)一、发展环境分析 (9)(一)优势(S) (9)(二)劣势(W) (10)(三)机遇(O) (10)(四)挑战(T) (11)二、发展战略 (11)(一)政府支持、企业操作、社区参与的经营战略 (11)(二)塑造慈善的社会公益形象战略 (12)(三)错位竞争、立体开发战略 (12)(四)精品带动与产业化运作战略 (12)(五)文化品牌战略 (13)(六)统一规划、分区逐步开发战略 (13)三、战略愿景 (13)(一)总目标——打造成著名的AAAAA级三教合一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13)(二)慈善形象和社会公益事业深入人心 (13)(三)高效的旅游运营模式、优良的管理服务水平 (13)(四)优良的产品组合与稳健的发展升级 (14)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5)一、旅游资源概述 (16)(一)地文景观 (16)(二)水域风光 (17)(三)生物景观 (18)(四)建筑与设施 (18)(五)人文活动 (19)二、佛祖山总体评价 (20)(一)佛祖山圣地的发现在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20)(二)佛祖山圣地的发现明确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21)(三)佛祖山圣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佛教来源于佛祖正宗 (21)(四)佛祖山圣地拥有儒释道三家的深厚文化积淀 (21)三、佛祖山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 (22)(一)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少 (22)(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深度挖掘不够 (22)(三)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有限 (22)四、主要卖点、旅游区建设价值 (23)(一)主要卖点 (23)(二)旅游区建设价值 (23)第四章市场分析定位 (24)一、区位分析 (25)二、佛祖山旅游区客源市场现状 (26)三、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26)(一)客源市场定位 (26)(二)旅游市场细分 (27)四、市场规模预测 (29)(一)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29)(二)游客分期规模预测 (29)(三)旅游收入预测 (31)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建设项目 (32)一、布局原则 (33)(一)三教合一、和谐圆融的原则 (33)(二)规制优先、于史有据的原则 (34)(三)造形塑势、保护龙脉的原则 (34)(四)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原则 (35)(五)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原则 (36)二、总体布局 (36)三、各功能区概念性开发设计 (37)(一)游客接待服务区 (37)(二)佛教文化游览区 (42)(三)道教文化游览区 (47)(四)儒家文化游览区 (50)(五)宗教文化游览区 (53)(六)健身养生区 (54)第六章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7)一、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58)二、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构想 (58)(一)以宗教朝觐游为主要卖点,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58)(二)以休闲度假游为辅,适度发展观光会奖旅游 (58)(三)打造宗教人士养身修学的理想场所 (58)三、三大旅游产品系列 (59)(一)“朝圣之旅”——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朝觐观光游 (59)(二)“除却尘劳,浴佛浴心”——宗教生活体验游 (59)(三)“高星级享受”——高档会奖休闲游 (60)四、九大景点 (60)五、两大旅游节庆及相关活动策划 (61)(一)“茶禅悦乐、心灵飨宴”——佛祖山茶禅文化旅游节 (61)(二)佛祖山音声佛事节 (62)(三)相关活动策划 (63)六、旅游线路设计 (65)(一)区内旅游线路设计 (65)(二)区际旅游线路设计 (65)七、旅游商品的开发 (66)第七章形象概念性设计与营销策划 (67)一、形象设计原则 (68)(一)实事求是原则 (68)(二)特色性原则 (68)(三)传播的有效性原则 (68)(四)“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 (68)二、旅游形象设计传播的思路与策略 (68)三、旅游形象定位 (69)(一)地脉和文脉分析 (69)(二)特尔斐法调查 (70)四、旅游形象传播 (71)(一)旅游形象体系 (71)(二)旅游形象传播策略与方式 (72)五、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74)(一)市场营销规划目标: (74)(二)市场营销规划策略 (74)第八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7)一、道路交通规划 (78)(一)交通现状 (78)(二)规划原则 (78)(三)陆路交通规划 (78)(四)停车场建设 (79)二、给水、排水规划 (80)(一)给水规划 (80)(二)排水规划 (80)三、电力、电讯规划 (81)(一)电力规划 (81)(二)电讯规划 (81)四、绿化规划 (82)(一)从整体上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区 (82)(二)兴建桃花园、芙蓉园、果园和茶园 (83)(三)兴建苗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 (83)(四)种植菊花、莲花 (83)五、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83)(一)兴建旅游公厕 (83)(二)增设垃圾转运车和洒水车 (84)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85)一、住宿设施规划 (86)(一)修建别墅型度假酒店 (86)(二)兴建唐朝街住宿设施 (86)(三)修建敬老院 (86)(四)兴建养生院景观房产 (86)(五)兴建世界宗教建筑之窗 (87)二、餐饮设施规划 (87)(一)抓住天门传统美食,兴建地方特色菜馆 (87)(二)修建特色素菜馆 (87)三、旅游购物设施 (88)(一)在唐朝街兴建旅游商店 (88)(二)在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区设置法物处 (88)四、旅游安全急救设施 (88)五、旅游解说系统 (89)(一)游客接待中心 (89)(二)旅游宣传资料 (89)(三)旅游网站 (89)(四)旅游标识 (90)第十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 (91)一、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目标 (92)二、佛祖山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与调控 (93)(一)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 (94)(二)旅游发展对佛祖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95)(三)旅游发展经济影响的调控措施 (95)三、佛祖山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与控制 (96)(一)佛祖山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96)(二)佛祖山旅游环境破坏的防控措施 (98)四、佛祖山旅游发展的社会影响与调控 (98)(一)旅游开发对佛祖山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99)(二)旅游开发对佛祖山地区社会影响的调控 (100)五、佛祖山旅游发展的文化影响与调控 (101)(一)旅游发展对佛祖山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 (101)(二)旅游发展对佛祖山地区文化影响的调控 (101)六、旅游环境承载力及调控 (102)(一)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主要景区(点)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 (102)(二)佛祖山旅游环境承载力调控 (103)第十一章旅游规划实施的保障系统规划 (105)一、规划实施的法律与政策保障 (106)(一)指导思想 (106)(二)保障目标 (106)(三)保障措施 (106)二、规划实施的旅游管理机制保障 (108)(一)保障目标 (108)(二)指导思想 (108)(三)实施措施 (108)三、规划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 (110)(一)保障目标 (110)(二)指导思想 (110)(三)实施措施 (110)四、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 (111)(一)保障目标 (111)(二)指导思想 (111)(三)保障措施 (111)五、规划实施的旅游安全体系保障 (112)(一)保障目标 (112)(二)指导思想 (112)(三)保障措施 (112)六、规划实施的旅游开发保障 (113)(一)保障目标 (113)(二)指导思想 (114)(三)保障措施 (114)七、规划实施的环境保障 (115)(一)保障目标 (115)(二)指导思想 (115)(三)保障措施 (115)第十二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17)一、估算依据 (118)二、投资估算 (118)(一)建设项目投资结构 (118)(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19)三、资金筹措 (124)附图一: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区位图附图二: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现状图附图三: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功能分区图附图四: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主要建设项目布局图附图五: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客源市场图附图六: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图第一章规划背景〔本章要点〕规划范围天门市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与京山县接壤处。
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兴教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议书专业:旅游管理学号:10421133姓名:薛艳琴目录一、兴教寺概况二、兴教寺现状(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现状)三、存在问题四、解决方案五、资源评价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七、发展战略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九、规划建议一、兴教寺概况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也是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和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
公元669年,因玄奘法师迁葬此处立塔建寺,肃宗赐额“兴教”,唐末因战乱被毁,至今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后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
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
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寺院依塬俯川,掩映在苍翠松柏林中,环境幽美,殿宇雄伟,走进山门,前有钟、鼓二楼。
正面是大雄宝殿,西跨院是塔院,矗立着玄奘舍利塔和他的两个弟子园测、窥基三座砖砌方塔。
东跨院是藏经院,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古代经书,其中尤以玄奘从西天取回的贝叶经被视为稀世珍品。
二、兴教寺现状1.资源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藏经楼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墓地的照片和《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
慈恩塔院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
2.保护利用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但由于时间长远、久经风雨、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殿房、藏经楼和塔院等都有不同的损坏,周围村民和相关部门对整个兴教寺的宣传和保护都不够,使得兴教寺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
三、存在问题1.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2.人才缺乏寺院景区的管理与其他景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特别的管理人才;3.管理方法和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水平不高,许多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也运用得不理想;4.交通问题未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市区内没有可以直达到寺院的专用旅游车,道路条件差,可进入性差;5.环境保护不到位寺内没有垃圾处理站,景区门口即是垃圾焚烧场,影响景区形象,且不利于环保;6.景区产品营销景区内无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对于寺院活动也没有很到位的宣传;7.无特殊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市场。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传播内容策 划:制定具 有吸引力和 感染力的传 播内容,如 宣传片、广 告文案、社 交媒体帖子 等
传播效果评 估:对传播 效果进行实 时监测和评 估,及时调 整传播策略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策略
合作方式:采用平等和公正 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实现共赢。
沟通与协调: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项目 范围:包 括项目涉 及的区域、 景点和活 动等
规划项目 内容:包 括项目特 色、游览 线路、文 化活动等
确定项目 运营模式: 包括管理 方式、营 销策略和 收益模式 等
制定项目 风险应对 策略:包 括应对市 场风险、 技术风险 和运营风 险等
旅游线路设计与景点布局
旅游线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规划出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 游线路,包括主题线路、特色线路等。
资金来源: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础设施 建设与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
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提升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加强项 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强项目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项目实施与管理
06
项目组织架构与分工
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决策和协调 项目执行机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项目监管机构: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项目支持机构:负责项目所需资源、技术支持等保障工作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02
项目背景介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项目目标与意义
促进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 推动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 增强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XX佛教文化生态公园项目策划建议

XX佛教文化生态公园项目策划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江油市旅游发展规划,遵循“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围绕打造中国AAAA级旅游目的地为主线,坚持佛教文化和森林生态整合发展的“佛文化生态”主题,着力恢复重建西山罗汉寺,改扩建西山森林生态城市公园,开发观光游憩、文化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旅游,努力把江油西山建设成全国一流、西部第一人间佛教文化旅游区。
主题:江油西山,人间佛地;江油万佛山,休闲桫椤谷;(一)设计目标1、项目功能目标建设集观光体验(莲座观音为地标性核心引力,佛文化、艺术,佛文化交流,文化江油游赏)、休闲度假(原生态森林为核心引力,佛文化环境、生态环境,氧吧浴场)、娱乐(儿童游乐为核心引力,老年乐、桫椤谷游憩)、避险(防灾避险公园)、养生健身(药材和桂花林养生为核心引力,健身道、健身园、高尔夫练习,老年中心)、植物维育七大功能为一体的人间佛教文化旅游区。
2、旅游产业目标(1)创新的佛文化生态旅游区,具有新的吸引力。
(2)江油旅游经济增长点。
西山罗汉寺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区将聚集特色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娱乐产业,成为江油城市中心的旅游产业增长点。
3、技术创新目标第一,金刚坛城莲座观音建设是地标核心引力构想创新。
第二,文化与生态的整合技术创新。
第三,文化对生态的保护,桂花养生、森林氧吧浴场、游乐场与少儿英杰碑刻结合等等,科学文化创新为核心,提升西山旅游品质,实现西山森林公园的持续发展。
(二)项目设计理念:天人合一1、天人合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天人合一”、理念。
坚持静心、养身、休闲、康体、环保的“人地和谐”开发思路,策划佛文化生态休闲养生项目,创新中国第一“天人相应”意境旅游区,可以增强整体项目的可游性、体验性和吸引力。
2、文化是旅游精髓理念。
文化是园林和旅游的灵魂。
发挥人间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密切社会、文学艺术、人生教育的功能和渊源,创新文化诠释生态,打造西部第一“人间佛教旅游地”,可以增强和补充江油市李白文化核心形象,核心吸引力,提供双核心产品支撑。
给景区的建议书

给景区的建议书
尊敬的景区管理部门:
我们希望通过这封建议书,为您的景区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游客体验。
首先,我们建议您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景区的自然风景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好景区的植被、水源和野生动物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建议您加强巡逻和监管力度,防止游客在景区内乱丢垃圾,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其次,我们建议您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景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因此我们建议您培训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同时,建议您增加便民设施,比如设置更多的休息区、卫生间和饮水点,方便游客的出行和休息。
最后,我们建议您丰富景区的文化活动。
除了自然风景,景区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来吸引游客。
比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民俗表演、手工艺品交流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对您的景区管理工作有所帮助,让景区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祝愿您的景区越办越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谨上。
敬礼。
河南固始佛教文化休闲旅游区项目建议书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以豫皖两省固始、淮宾、阜南三县为核心 的本地中高端香客市场
以河南为依托,打造以武汉、合肥范围 内的度假市场与候鸟人群
项目定位 项目定位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 二、市场定位
基于上述市场定位及系统分析,我们认为大乘佛寺旅游观光苑的定位为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以大乘佛寺宗教场所经营为基础,以佛家修心养性与休 闲养生为特色主题,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观光苑”,
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
两大前提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两大前提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 一、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与佛教寺院
佛教寺院 佛教文化旅游产品
新型宗教旅游
佛 教 朝 觐
佛 教 祈 福
佛 教 研 究
佛 教 圣 地 朝 觐 游
佛 教 历 史 参 观 游
佛 教 文 化 体 验 游
佛 教 养 心 度 假 游
佛塔皓月
佛光普照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禅意景观
禅意景观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佛禅景观
禅意景观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禅意景观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禅意园林
禅意景观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禅意景观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曲水流觞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禅意景观 禅意景观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固源解决方案 河南固始往流大乘佛寺佛教文化休闲旅游 绿维解决方案
观光苑项目建议书
• 一、引水环寺,立体观光,营造“水天丛林”的宏大 格局
从自然资源众多因素上来说,水是大乘佛寺的灵魂所在, 如何将水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教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议书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10421133
姓名:薛艳琴
目录
一、兴教寺概况
二、兴教寺现状(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四、解决方案
五、资源评价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七、发展战略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九、规划建议
一、兴教寺概况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也是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和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
公元669年,因玄奘法师迁葬此处立塔建寺,肃宗赐额“兴教”,唐末因战乱被毁,至今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后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
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
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寺院依塬俯川,掩映在苍翠松柏林中,环境幽美,殿宇雄伟,走进山门,前有钟、鼓二楼。
正面是大雄宝殿,西跨院是塔院,矗立着玄奘舍利塔和他的两个弟子园测、窥基三座砖砌方塔。
东跨院是藏经院,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古代经书,其中尤以玄奘从西天取回的贝叶经被视为稀世珍品。
二、兴教寺现状
1.资源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
藏经楼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墓地的照片和《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
慈恩塔院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
2.保护利用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但由于时间长远、久经风雨、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殿房、藏经楼和塔院等都有不同的损坏,周围村民和相关部门对整个兴教寺的宣传和保护都不够,使得兴教寺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
三、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2.人才缺乏寺院景区的管理与其他景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特别的管理人才;
3.管理方法和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水平不高,许多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也运用得不理想;
4.交通问题未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市区内没有可以直达到寺院的专用旅游车,道路条件差,可进入性差;
5.环境保护不到位寺内没有垃圾处理站,景区门口即是垃圾焚烧场,影响景区形象,且不利于环保;
6.景区产品营销景区内无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对于寺院活动也没有很到位的宣传;
7.无特殊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市场。
四、解决方案
1.加强寺院管理机制建设,定制景区管理章程,注意整个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大力培养宗教景区管理人才,开放式吸引高素质人才;
3.从意识和制度上确立管理过程的程序性要求,增加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提高景区管理质量;
4.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改善道路可进入性,在道路上设置指示牌;
5.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和形象;
6.做好景区产品营销,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大力宣传寺内的歌宗教文化活动一吸引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7.设计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整合本地旅游产品市场。
五、资源评价
1.该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佛教文化价值,可以在兴教寺周边区域实施综合利用。
2.长安区是佛教文化大区,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的四大宗派祖庭都在长安,兴教寺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且为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重要的文物点,佛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它作为长安区佛教文化协会所在地,对于体验佛文明、感悟宗教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兴教寺地处秦岭北麓,风景优美、民风朴素、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以兴教寺景区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旅游、文化、商贸、园林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为一体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法相兴教,山韵休闲
七、发展战略
在现有基础上,应做好有短、中、长期规划的总体规划。
建议短期规划为五年,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各为十年。
1.在短期内做到启动规划初期建设项目,建立兴教寺初期发展细部规划,提升、整治、引导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硬件设施以及周围诸如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积极发展。
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应重新设计形象口号,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加强与周边其他旅游景区的整体包装和联合宣传、共享市场并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
2.中期时段过度较长,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重点突出“文化兴教,山韵休闲”的旅游形象口号宣传,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营销能力和效率,以拓展国内其他重要客源市场并吸引国外游客,重点推荐宗教文化和休闲康乐类的旅游产品
3.在长期发展规划里将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成西安、关中乃至全省宗教朝拜体验、休闲文化康乐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生态探究、文化体验、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康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形成具有民俗、会展、商务、节庆等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商一致的文化、生态、宗教、城市与旅游的综合协调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整体旅游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来陕的外国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宗教朝拜区、文化体验区、度假疗养区、民俗风情区、康乐娱乐区等,将自然与宗教、佛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旅游者带来特别的体验。
空间布局:以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为格局的“一心两翼”式布局,纵向以钟鼓楼、大雄宝殿、卧佛殿等供奉佛家人物的殿堂为中心,两边三藏塔院和藏经楼为两翼。
九、规划建议
1.做好实地考察,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杜绝假丑恶文化现象;
2.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尽可能避免破坏居民生活;
3.规划开发不得以损坏当地环境为代价;
4.景区管理要统一、科学,用人要以才为准;
5、将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