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护理
《尸体护理》操作规程

尸体料理操作规程【目的】1.使尸体清洁,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2.安慰家属,减少哀痛;【评估】1.接到医生开出的死亡通知后,进行再次核实,并填写尸体识别卡;2.如有家属在场应劝家属暂时离开病房,如家属不在应尽快通知死者家属并向丧亲者解释尸体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3.如患者身上有引流管、鼻饲管、输液管等应撤除身上的所有管道和一切治疗用物以便护士进行操作。
【准备】1.护士: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为治疗盘,尸单及尸袍,尸体识别卡三张,血管钳,梳子,不脱脂棉花适量,绷带,剪刀,松节油,棉签,纱布,胶布,剪刀,患者为传染病人需备隔离衣和手套。
有伤口及引流管者备换药敷料。
治疗车下层为擦洗用具;治疗车侧面为污物袋。
3.环境:安静、肃穆、必要时屏风遮挡。
【方法】携用物至床旁,移开床头柜及床旁椅,将床放平,尸体仰卧—→劝慰家属暂离病房或共同进行尸体护理—→撤去枕头,枕套丢于污袋—→撤去棉胎被套遮盖尸体—→按床上温水擦浴方法清洁面部,整理遗容—→脱去衣裤,按床上温水擦浴方法依次擦洗上肢、胸腹部、背部、臀部及下肢,最后擦洗会阴部—→如患者有事伤口应更换敷料;有引流管应拔出再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封住并包扎;—→如有胶布痕迹用松节油擦净—→分别将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填塞,防止体液外溢,注意棉花不要外露—→将第一张尸体识别卡系于手腕部—→将尸袍盖于死者身上撤去被套,尸袍包裹尸体—→为死者梳理头发—→再用尸单包裹尸体—→分别在胸、腹部、脚踝部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将第二张尸体识别卡系于尸体腰间—→将尸体移至平车送至太平间或由太平间来人接走尸体—→用尸单包裹住尸体—→将第三张尸体识别卡交予太平间工作人员—→按照出院护理进行床单元、用物的终末消毒处理—→床旁椅归位,丢弃床尾卡—→填写两份死亡通知单,一份交家属办理手续,一份交病案室归档—→在体温单上40℃-42℃之间填写死亡时间完成各项记录并按出院病历顺序整理—→紫外线灯消毒床单元30分钟—→两名护士整理清点患者遗物交家属或护士长。
尸体护理

(一)目的1)使尸体清洁,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
2)安慰家属,减少哀痛。
(二)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评估:1)接到医生开出的死亡通知后,进行再次核实,并填写尸体识别卡。
2)通知死者家属并向丧亲者解释尸体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计划: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衣裤,包尸单或尸袍,尸体识别卡三张,血管钳,梳子,不脱脂棉花适量,绷带,松节油;擦洗用具;有伤口及引流管者备换药敷料;必要时备隔离衣及手套等。
必要时备汽油,棉签,棉球,纱布,胶布,剪刀,隔离衣和手套。
环境准备:安静、肃穆、屏风遮挡(三)操作步骤(1)护士洗手,戴口罩,填写3张尸体识别卡。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大病房用屏风遮挡,以保护其隐私。
(3)劝慰家属暂时离开病房,家属不在应尽快通知。
(4)撤去一切治疗用物,以便于进行尸体护理。
(5)将床放平,尸体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以防面部淤血变色,两臂置于身体两侧,脱去衣裤,留一大单遮盖尸体。
(6)洗脸,闭合口、眼。
如眼睑不能闭合,可用毛巾湿敷或按摩后。
将眼睑闭合;如不能闭口,可轻揉下颌或用绷带托起,如有义齿将其装上,以维持尸体良好的外观。
(7)脱去衣裤,擦洗上肢、胸腹部、背部、臀部及下肢;有伤口要更换敷料,有引流管应拔出,再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封住并包扎;如有胶布痕迹用松节油擦净。
(8)用棉花将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塞住,以防体液外溢,注意棉花不要外露。
(9)将衣裤穿上,梳理头发,撤去大单,将第一张尸体识别卡系于腕部。
(10)将尸体移放于平车的尸单上,用尸单包裹尸体;也可将尸体放入尸袍中,拉上拉链。
第二张尸体识别卡系于尸体腰间的尸单或尸袍上。
送至太平间或由太平间来人接走尸体。
将第三张尸体识别卡交给太平间工作人员。
(11)到太平间,将尸体置于停尸屉内,并将第三张尸体识别卡系在停尸屉外。
(12)填写死亡通知单,按出院病人护理进行床单位、用物的终末消毒及文件的处理,体温单上填写死亡时间,并按出院手续办理结账。
尸体处理操作技能相关问题解答

尸体处理操作技能相关问题解答1.一般在死亡后多长时间内进行尸体护理?尸体护理应在医生开具死亡诊断后,并得到家属许可后尽快进行,这样既可减少对其他病人的影响,也可防止尸体僵硬。
2.尸体护理的目的是什么?(1)使尸体清洁,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
(2)安慰家属,减少哀痛。
3.遇难者的尸体处理原则有哪些?(1)遵守人道主义的价值和原则。
(2)获得司法授权和失去亲人者的知情同意,给失去亲人者充分尊重。
(3)需要辨明身份而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
4.存放尸体有哪些时间限定?(1)在平均气温低于20。
C的情况下,自然存放不宜超过4天。
(2)存放在尸袋中可适当延长存放时间,但应在尸体上下撒盖漂白粉。
(3)夏季应及时进行处理。
5.尸体包裹有哪些要求?(1)首选统一制作的裹尸袋。
(2)其次可选用逝者生前使用的被褥等包裹。
(3)尸体的包裹尽量严紧结实。
(4)对轻度腐烂的一般性尸体无须进行消毒除臭处理,在尸体周围环境可适当喷洒消毒除臭剂,以减轻周围环境的臭度。
(5)在尸体高度腐烂时,要在裹尸袋内加棉织物吸收渗液,并适当撒漂白粉或其他消毒除臭剂。
6.如何做好传染病病人的尸体护理?传染病病人的尸体应使用消毒液擦洗,并用消毒液浸泡的棉球填塞各孔道,尸体用尸单包裹后装入不透水的袋中,袋外贴上传染标识。
7.尸体清理工作人员有哪些防护要求?(1)要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和卫生防护设备,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手套,穿工作服和胶鞋。
(2)尽量避免意外擦伤,出现外伤时及时进行医疗处理。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
尸体护理操作流程

尸体护理操作流程1.制定尸体护理计划: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尸体护理计划,包括护理人员的分工、所需工具和设备的准备等。
2.准备工具与设备:确保所需的工具和设备齐全,如保护手套、面罩、防护服、消毒液、清洁剂、床罩、防水袋等。
3.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在进行尸体护理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戴上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确保自身的安全。
4.尸体安放:将尸体移至合适的位置,如尸体床或尸体架。
确保放置位置平稳,防止倒塌和移动。
5.检查尸体: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检查有无外伤、疾病症状等。
如果有明显的外伤或出血,应尽快报告相关部门。
6.取下物品:将尸体身上的物品如衣物、首饰等取下,并妥善保存,以便后续交还给家属。
7.洗涤尸体:用温水和适当的清洁剂洗涤尸体,清洁过程要轻柔且注意保护尸体皮肤,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尤其是洗涤私处和排泄器官时,更应该特别细心。
8.更换床罩:将床罩撤离,并更换干净的床罩。
9.造型和妆饰:根据家属要求,进行遗体的造型和妆饰,使尸体看起来整洁自然。
如修整指甲、化妆、梳理发型等。
10.防腐处理:根据需要,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
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或使用注射器将防腐液注射到体内。
11.包裹尸体:将尸体用防水袋或尸体包裹布进行包裹,以防止尸体的腐败和污染。
包裹时要尽量避免将空气留在袋内,以减少细菌滋生。
12.记录信息:在尸体袋上标注相关信息,如尸体姓名、逝世日期、处理人员等。
以便追踪和管理尸体。
13.清洁工作:将用过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
14.处置尸体:按照相关规定,将处理完毕的尸体妥善处置,如送入太平间、火化、土葬等。
15.填写记录:完成尸体护理工作后,及时进行相关记录,如处理时间、处理过程、处理人员等信息。
以上仅是一个大致的尸体护理操作流程,具体的操作步骤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操作规范,保护好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并尽量尊重和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
临终病人的护理—死亡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处理。
和运送。
清点遗物交还家属,若家属 不在,应由两人清点,列出 清单交护士长保管。
在体温单40~42℃之间记录 死亡时间,按出院病历排列 顺序,送住院处办理手续。
穿尸袍、别尸体识别卡
尸体包裹法
注意事项
1.医生证明病人死亡后方能进行尸体护理。 2.尽快料理尸体,以防僵硬。 3.不可暴露遗体,维护逝者隐私权。 4.尸体识别卡放置正确,以便识别。 5.家属不在,两人清点遗物,交护士长保管。 6.传染病人尸体按隔离技术进行。 7.态度严肃,尊重逝者,满足家属合理要求。
家属暂离病房,撤去一切
治疗用物。
操作步骤及要点
放平床头支架,使尸体 仰卧,头下垫一软枕, 防止面部瘀血、变色,
用大单遮盖尸体。
有伤口者更换敷料,有引 流管者拔出导管后缝合伤 口,用纱布覆盖。
洗脸,梳发,有义齿者 代为装上,避免脸型改 变 协助闭上口、眼。
脱去衣裤,擦净全身,用 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 阴道等孔道 ,可防止液体 外溢,但棉花勿外露。
针对其心理反应 给予心理疏导 精神支持 生活指导与建议
通过微信、电话等 对死者家属进行随访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提供宣泄感情的场所与环境 鼓励家属宣泄感情
临终护理强调人道主义善终照顾,将 临终病人和其家属视为护理的整体, 给予生理、心理、社会全面支持, 使逝者保持最后的尊严, 使家属得到情感支持, 完美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死亡后护理
病人死亡后的护理
病人死亡后的护理包括 尸体护理和对死者家属的护理
良好的尸体护理 既是对死者的尊重 也是对家属心灵上的安慰
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 崇高的护理职业道德
一、尸体护理
尸体护理应在确认病人 死亡,医生开具死亡 诊断证明后尽快进行
基础护理学-尸体护理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
一、
临终护 理概述
二、 临终病人 的生理变 化及护理
三、 临终病人 的心理变 化及护理
四、 临终病人 家属的安 抚及护理
一、临终护理概述
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濒死期病人实施 积极的整体护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 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
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感受关怀,满足病人的需求,尊 重生命,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的临终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临终病 人和家属进行生死观教育,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四)注重心理支持的原则
临终是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的心理十分复杂,护理人员 应与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让临终病人的亲人、子女、配偶陪伴在身边,提 供亲情慰藉,情感支持,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建立温暖的人际关系, 保持平衡心态。
临终关怀可由一支跨学科的专业队伍(医生、护士、心理咨询 师、社会工作者、法律顾问等)提供。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组织主要 有三种:一是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二是在医疗机构内设临终关怀 病房或病区(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三是家庭病房,提供家居 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改变,世 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的加快,临终关怀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和重视, 享受临终关怀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
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也是一门探讨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为临终病人及其 家属提供全面照料的以实践规律为研究内容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 1.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临终病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临终病人家 属的需求包括对临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心理需求及为其提供殡丧服务等。 2.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 控制疼痛和不适,提供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3. 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 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情感支持。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照护, 减少家属的疑虑。 4. 死亡教育 目的是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和接受死亡,消除对死亡 的恐惧心理。 5. 临终关怀的模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病人对死亡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这 就决定了中国的临终关怀项目应具有中国特色。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和特点 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 6. 其他 包括临终关怀机构所采用的医疗体系;临终医疗护理原则;临终关怀机构的管 理、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构成与培训;临终关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临终关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尸体护理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内容及标准
扣分
自身Leabharlann 准备1.着装:衣、帽、鞋、袜、腰带
5
一项不整齐
-1
计划
用物
准备
治疗盘内备尸衣、裤、尸体识别卡3张、血管钳、不脱脂棉球、绷带、胶布、剪刀、敷料脸盆、毛巾、大单2条
10
少一件用物
-1
实
施
操
作
步
骤
1.填尸体识别卡3张,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劝慰家属,以取得合作
6.用棉球填塞塞鼻、口、耳阴道、肛门等孔道。
7.穿上干净衣、裤,系一张尸体识别卡
于右手腕部,撤去大单
8.将尸单斜放在平车上,以两端遮盖头部和脚,再将两边整齐地包好,在颈、腰以及踝部用绷带固定,系第二张尸体识别卡在腰部的尸单上
9.盖大单,将尸体送太平间,置于停尸屉内,系第三张尸体识别卡于停尸屉外,取回大单,连同死者其他被服一起消毒、清洗
2.用消毒液擦拭床架、床旁桌及椅。
10
未整理床单位
未消毒
-2
-2
质
量
1.程序清楚、动作符合要求、迅速、稳准
2.陈述问题正确
3.态度严肃、认真
6
整体要求缺一项各
陈述问题不正确
态度不严肃
-2
-2
-1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0.清洁、消毒、处理床单位和用物,记录
2
2
8
2
2
2
2
10
16
16
5
未填尸体识别卡
治疗用物未撤去
头下未垫枕
未洗脸
未装假牙
未用棉花塞肛门阴道
未按顺序擦洗
尸体护理概述

尸体护理 尸体护理评估
• 病人诊断、治疗、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及时间。 • 死者的民族及宗教信仰。 • 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及引流导管。 • 死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 环境是否安静,肃穆,是单人房间还是多人病房。
尸体护理
操作前准备
• 用物的准备:
• 尸体准备:确认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及引流
理尸体→脸部处理→孔道处理→身体处理→身体处理→包裹 尸体→运送尸体→处理床单位→填写死亡通知单→处理病人 遗物→洗手,脱口罩→整理病历
• 3张尸体识别卡 •
尸体护理
注意事项
• 病人死亡后若家属不在,应尽快通知家属来院视探遗体。 • (进行尸体护理时先用屏风遮挡,以维护死者的隐私及避
免引起病室其他病人的情绪。 • 尸体卡要别放正确,便于识别。 • 如为传染病人,应用消毒液清洁尸体,孔道应用浸有1%氯
病人诊断、治疗、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及时间。
导管。
(2)死者的民族及宗教信仰。 (3)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及引流导管。
(4)死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 环境准备:请其他人员回避,用屏风遮挡,安静、 (5)环境是否安静,肃穆,是单人房间还是多人病房。
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尸体护理
操作程序
• 操作步骤 • 准备 护士洗手,戴口罩。填写3张尸体识别卡, •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屏风遮挡→劝慰家属→撤去用物→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死亡的标准
目前医学界基本沿用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上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
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②自发呼吸停止; ③脑干反射消失; ④脑电波消失(平坦)。 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h或72h内反复测试检查, 结果无变化,排除体温过低(<32.2℃)及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即可宣告死亡。
(一)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 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让家属陪伴在病人身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二)鼓励家属表达情感 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属的信任,鼓励家属表达内心的感受 和遇到的困难,容忍和谅解家属的过激言行。 (三)指导家属对病人的生活照料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对病人生活照料,耐心指导家属照料病人的有关护理技术, 使家属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慰籍,让病人感到亲情温暖。 (四)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 协助家属在医院环境中,营造家庭生活氛围,如共同进餐等,维持家庭完整性。 (五)满足家属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护理人员要关心理解家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合理安排陪伴期间的生活。
知识拓展
三阶梯疗法控制疼痛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三阶梯 疗法控制疼痛:第一阶段: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第二阶段:选用 弱麻醉药,如可待因、美沙酮等;第三阶段:选 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
三、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乐-罗斯(Kuble-ross E)将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
当对疾病事实无法否认时,病人常表现为生气或激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往往将 愤怒的情绪向家属、朋友、医护人员等接近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护理人员 要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正确对待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的行为,给予病人以关爱和宽容,允许病人宣 泄他们的情感。同时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三)协议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临终护理是临终关怀不可缺少的一项服务内容,临终 护理的质量决定了临终关怀的质量,临终护理不仅对临终 病人,而且对其家属也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临终护 理以姑息治疗护理为主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家属的 心理支持与照护,并可促进家属和病人的情绪稳定,提供 全面的、积极的综合护理。
二、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临终关怀可由一支跨学科的专业队伍(医生、护士、心理咨询 师、社会工作者、法律顾问等)提供。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组织主要 有三种:一是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二是在医疗机构内设临终关怀 病房或病区(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三是家庭病房,提供家居 镇痛治疗、心理辅导和护理指导。随着医学和护理模式的改变,世 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的加快,临终关怀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和重视, 享受临终关怀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
一、
临终护 理概述
二、 临终病人 的生理变 化及护理
三、 临终病人 的心理变 化及护理
四、 临终病人 家属的安 抚及护理
一、临终护理概述
临终护理是对那些已失去治愈希望的濒死期病人实施 积极的整体护理。其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 恐惧与不安,维护其尊严,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
临终病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丧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无法维持 躯体功能位,肢体瘫软,希氏面容。护士应注意观察瞳孔与肌张力等改变,协助病人维持良好、 舒适的体位。 (五)皮肤与黏膜的变化及护理
临终病人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可表现为苍白、湿冷、发绀;病人不能自己改变体位,容易发生 压疮。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情况,注意保暖,保持床褥舒适、整洁,勤翻身,预防压疮 的发生。
知识拓展
现代临终关怀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由桑 德斯博士首创的现代化的临终关怀医院“圣克里斯多费临 终关怀医院”在英国伦敦成立。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 怀医院建立。2004年英国首先提出把2005年10月8日作 为第一个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1988年8月,我国 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会、 上海临终关怀机构也相继成立。
(一)否认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病人得知自己病重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通常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以此极力否认、
拒绝接受事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情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否认是病人应对突然降临的不幸的一种正常 心理防御机制。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耐心倾听,不必揭穿病人,也不要欺骗病人,注意医 护人员对病人的言语一致性,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二)愤怒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知识拓展
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 死亡。安乐死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一种无痛 苦的死亡的状态;其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 束不治之症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其形 式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安乐死指由医务人 员或其他人采取措施, 以结束病人的痛苦或加速死 亡过程;被动安乐死是指停止对病人采用的一切医 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第三节 死亡后的护理
一、濒死和死亡的概念 二、死亡的标准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四、尸体护理
五、丧亲者的护理
一、濒死和死亡的概念
濒死即临终。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指病人在接受治 疗或姑息性治疗后,病情加剧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 即将结束。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性停止。 传统死亡的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脑死亡是指全脑 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功能活动的不可逆停止。
第十八章
临终护理
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拓展
学习内容
复习题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临终关怀、临终护理、濒死与死亡 的概念,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临终病人生理变化 及护理,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及护理,死亡过程的分 期,尸体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本章难点是临终 病人心理变化及护理,死亡的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濒死、死亡、临终关 怀的概念 2.简述临终病人
第一节
临终关怀
第二节 第三节
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 死亡后的护理
第一节 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指由 社会各层次人员组成 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 家属提供包括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 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又称善终服务、安息 护理等。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
1. 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2.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 3. 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 4. 死亡教育 5. 临终关怀的模式 6. 其他
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病人变得平静,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 感减退,平静等待死亡的到来。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其 选择,保持与病人的沟通,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其安详地告别人世。
四、临终病人家属的安抚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家属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在做好临终病人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 临终病人家属的关怀照顾工作。
病人愤怒的心理消失,接受临终的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会做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 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表现合作,能配合 治疗。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并给予指导,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 其减轻痛苦。 (四)忧郁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当病人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无法阻止死亡的来临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 忧郁等反应,甚至有轻生念头。有的病人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喜欢的人陪伴照顾。护理人员应尽 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其用不同方式宣泄情感,鼓励家属陪伴,并加强安全保护。 (五)接受期心理变化及护理
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感受关怀,满足病人的需求,尊 重生命,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的临终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临终病 人和家属进行生死观教育,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四)注重心理支持的原则
临终是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此时病人的心理十分复杂,护理人员 应与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临终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让临终病人的亲人、子女、配偶陪伴在身边,提 供亲情慰藉,情感支持,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建立温暖的人际关系, 保持平衡心态。
临终病人周身疼痛不适,视力、语言功能减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应注意观 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协助病人选择最有效的减轻疼痛的方 法。环境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适当照明,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听力常为最后消失的 感觉,护理中应避免在病人周围窃窃私语。 (四)瞳孔与肌张力的变化及护理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
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也是一门探讨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为临终病人及其 家属提供全面照料的以实践规律为研究内容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 1.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临终病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临终病人家 属的需求包括对临终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心理需求及为其提供殡丧服务等。 2. 临终病人的全面照护 控制疼痛和不适,提供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3. 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 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情感支持。为临终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照护, 减少家属的疑虑。 4. 死亡教育 目的是帮助临终病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和接受死亡,消除对死亡 的恐惧心理。 5. 临终关怀的模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病人对死亡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这 就决定了中国的临终关怀项目应具有中国特色。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和特点 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 6. 其他 包括临终关怀机构所采用的医疗体系;临终医疗护理原则;临终关怀机构的管 理、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构成与培训;临终关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临终关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