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第4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一、名词解释1、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

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进而保障国家政权巩固的物质条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含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和外交支出(含对外援助支出)。

3、国防支出——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具体来说,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除民兵建设费外,其他各项支出均属中央预算专用科目。

国防支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中央军委负责管理。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

二、简述题1、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和国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行政管理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的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

国防是指国家制止和抵御外来威胁、攻击、侵害、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所预先采取的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

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得到行政管理和国防提供的服务,且不会因为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改变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的数量及成本,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社会公众只要居住于一国之境内,则难以排斥其享受国家提供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国家产生以来,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始终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

《财政学》第04章 公共产品

《财政学》第04章 公共产品
MBA=MBB=MBC=MSB=MSC 这表明,有效提供私人产品的条件:每个消费者的边际
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一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 成本。
4.2.2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以安全保护为例:假设有三位居民甲、乙、丙一起住在 同一社区内,并且都希望得到安全保护。保安服务的数 量可以通过每个月雇佣的在小区内巡逻的保安人数来衡 量。对这三位居民来说,保安服务代表了一件纯公共产 品。如下图所示,
3. 一种产品的公共提供不等于要由公共部门组织生产。以 垃圾回收为例,在美国,通常由社区自己购买垃圾车, 雇佣工人,安排日程,提供这项服务。据统计,美国大 约有37%的消防服务、23%的图书馆、48%的公交服务 由私人企业承包(罗森,2003,p.55)
4.2 纯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根据效率评价的简单法则,无论是私人产品,还是公共
对义务教育之外的其他各种教育,在充分市场化 的基础上,依据财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尤其是保 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私人产品 竞争性 排他性 非排他性 混合产品 公共资源 公共地的悲剧 免费搭车问题 准公共产品
思考与练习 1.你认为下列哪些属于公共产品,哪些属于私人产品?为什么? (1)道路; (2)公共电视节目; (3)闭路电视节目; (4)提供航班时刻表的网站。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 (1)扫盲; (2)公共汽车; (3)森林公园; (4)防治传染病。
4.3.2 准公共产品的公私合作提供
对准公共产品来说,假如仅由市场机制来提供,一般会 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形,从而带来效率的损失。
如图5-5,无论是对消费者m 还是对消费者n 来说,教 育的外溢利益并不会纳入他们的决策范围之内,他们仅 仅按照本人获得的 直接利益来决定自 己对教育的需求, 从而导致教育的市 场供给量不足,由 此将导致效率损失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 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 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财政概论》是财政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重点介绍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包括财政目标、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政策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涵;2.了解并评价财政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3.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与结构;4.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5.了解财政改革的发展和实践。

三、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1.1公共财政的定义和特点1.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3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2.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2.1财政目标的分类和选择2.2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分类2.3财政收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3.1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结构3.2财政支出的决策与管理3.3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功能3.4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财政改革与发展4.1财政改革的目的和途径4.2财政改革的国内外实践4.3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公共财政概念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财政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财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3.期末论文: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个与公共财政相关的问题。

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六、参考教材1.张其成,《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

2.朱锡忠、张红群,《公共财政概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二章: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6学时)第三章: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6学时)第四章:财政改革与发展(4学时)八、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室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财政学计算题

财政学计算题

财政学计算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第四章政府与消费假定一个社会由A、B、C三人组成,三人对某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A=-0.5Q + 50,PB = -2Q + 200,PC= -10Q + 1000,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P= 250。

(1)写出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函数式。

(2)符合帕累托有效配置的公共提供量应为多少?(3)若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多少单位税额?(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得益或损失。

提示:(1)对该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三人各自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P=PA +PB+PC=-12.5Q+1250(2)与供给曲线即边际成本曲线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得Q。

(3)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税额应等于各自在该消费量水平上愿意支付的价格,这可通过各自的需求函数求得。

第十二章税收概论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他们有相同的收入效用函数,U=-0.005Y2+100Y,甲的收入为1500元,乙的收入为2000元。

如果政府要向甲、乙两人征收1000元的税,根据均等牺牲、比例牺牲、最小牺牲说原则计算甲乙两人各应承担的税额。

提示:设甲应承担的税额为x,乙为1000-x,最小牺牲说原则要求两人税后收入相等,也即税后收入的边际效用相等,以此来构造方程。

效用函数对收入求导即为边际效用函数。

第十三章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假定某产品市场的边际效用曲线为P=-0.5Q+100,边际成本曲线为P=2.0Q+5,现向该产品征收金额为1元的定额税,分别计算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条件下政府能取得的税收收入以及消费者与生产者所承担的税负比例。

提示:(1)竞争市场:先求出税前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再求出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政府的税收等于税后均衡产量乘以单位产量中的含税额(1元),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比例为税后价格与税前价格之差,即价格增量,生产者承担的税负为单位产量含税额与价格增量之差。

公共财政学

公共财政学

2、经济效率的实现条件
(1)生产效率:也称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其条件是生
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MRTSLK = MRTSLK
(2)交换效率:也称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其条件是消
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MRS = MRS (3)产品组合效率:也称为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其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和边 际替代率相等。 MRTXY= MRSXY
市场提供公共产品
•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1、 局部均衡分析
(1)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
(2)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3、林达尔均衡
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
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
一 般 均 衡 分 析
林达尔均衡

混合产品的有效供给
1、排斥性的公共产品
பைடு நூலகம்
2、拥挤性的公共产品
3、利益外溢的产品(准公共产品)
XY XY
第二节 市场失效及其表现
•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
1、人数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信息完全和对称 3、生产和消费不存在外部效应 4、边际成本递增 5、经济人完全理性 6、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
市场失效及其表现
1、含义:市场失效,也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指那些为取得有效 的市场解决办法所需的条件不存在,或者以这样或那样的方 式相互抵触。 2、原因:(1)完全竞争市场所需条件不具备 (2)即便完全竞争的条件具备,但仍存在着诸如不提供公 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源配置偏 离帕累托最优。 3、表现:(1)市场不提供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经济周期 (4)收入分配不公 (5)自然垄断 (6)不完全市场 (7)信息不对称
•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第四章 公共物品理论

第四章  公共物品理论

5、公共物品的判断 如果一种物品既不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又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则该种物品是纯粹的私人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既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又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 受益的非排他性,则该种物品是纯粹的公共物品。 混合性公共物品: 利益外溢性准公共物品:某种物品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 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某种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达到一定 程度具有竞争性,而受益排他成本较低。 公共资源:某种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但 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此外,还有这一情形,任意消费者i为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物 品的数量要小于该公共物品的总量X n+j。可表示为 X n+j≥X n+ji 如免费提供的运动场、福利医疗等。 3、纯粹的公共物品的特性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 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2)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能 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 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给供 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 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 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 外。
四种类型物品
竞争性?
是 私人物品 冰淇淋 否 自然垄断 消防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公共物品 国防 龙卷风警报器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排他性?

共有资源 海洋中的鱼 环境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公共财政学》课件

《公共财政学》课件

二、判定公共产品的步骤及分类
首先,该产品的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 首先,该产品的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 其次,该产品的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其次,该产品的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最后,该产品的受益在技术上是否具有排他性。 最后,该产品的受益在技术上是否具有排他性。
第二节 纯公共产品 一、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区别
第一节 外部效应的分类 一、外部效应的含义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 额外收益。亦即市场活动的外溢性。 额外收益。亦即市场活动的外溢性。表现为资源配置的 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成本外溢或负外部效应 成本外溢或负外部效应) 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 成本外溢或负外部效应 或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 效益外溢或正外部效应 效益外溢或正外部效应)。 或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效益外溢或正外部效应 。
MB (边际收益)
, 产量 Q
Qs Qp
图2-2
第三节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一、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含义
外部效应内在化是指通过非市场性措施, 外部效应内在化是指通过非市场性措施,使外部效应的 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 得以被定价, 成本或效益)得以被定价 边际价值 成本或效益 得以被定价,并转化为私人部门经济 活动主体的成本或效益。 活动主体的成本或效益。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1、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分为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活动产生 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2、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分为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活动产生负 的生产外部效应。 的生产外部效应。 3、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 分为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产生正 的生产外部效应。 的生产外部效应。 4、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分为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产生负 的生产外部效应。 的生产外部效应。

财政学笔记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财政学笔记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产成本正如所有其他的经济物品⼀样,纯公共物品的增加要以追加的资源投⼊为条件,⽣产任何⼀个追加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永远是正的关于公共产品概念的深⼊阐释第⼀,即使每个⼈消费该产品的数量⼀样,并⾮所有⼈对该消费的评价都相同举例:国防。

有的⼈担⼼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其他⼈⾼按照受益范围分(后三者的划分并⾮绝对的)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品(global or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多国公⺠能同时享⽤的公共品,其受益范围外溢到其他国家,⽐如⼤⽓层的保护全国性公共品(national public goods)指⼀国公⺠都能毫⽆额外成本地享⽤的公共品。

如国防、法律制度等局部均衡分析孤⽴地分析单个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均衡关系⼀般均衡分析考虑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庇古模型的结论⼀个⼈对公共品提供⽔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鲍温模型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鲍温(H.Bowen)在论⽂“经济资源配置中投票解释公共产品的市场均衡假定:市场中只有公共品,A、B两个消费者A、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 、DB ,市场供给曲线为SS。

公共品的消费不可分割,每个⼈所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等,且与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数量相等,故QA=QB=Q。

A、B要为享⽤公共品⽽分别⽀付的不同价格,价格之和等于公共品的市场价格,即 PA+PB=P鲍温模型的结论关于私⼈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私⼈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关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私⼈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主要差别私⼈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林达尔均衡模型基本特征早于萨缪尔森模型。

不同于庇古模型和鲍温模型,因为它考虑了政治因素,试图找出⺠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产出的合理⽔平,以及在不同的⼈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初始税收份额结构(h1,1- h1)A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1, B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2意⻅不统⼀政府降低A的税收份额,提⾼B的税收份额……直到某个税收结构使额恰好能够提供双⽅都同意的公共品的供给量为⽌,此时AA与优公共品供给量G*,对应税收份额结构为(h*,1- h*)E点即为林达尔均衡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投资渠道单一,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3) 政府垄断教育市场, 缺乏竞争和破产的威胁,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浪 费大、 官僚主义严重, 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 发展趋势:
(1)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 (2) 以财政拨款为主, 辅之以必要的其他投入的多元筹资格局
2.45
2.71 1.93 1.35 0.89
图4-2 2005年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比重
(四)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
1. 带动高新技术的发展 2. 拉动需求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二、教育支出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四、卫生支出 五、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二)科学研究经费的提供方式和资金筹措
表 4-3 科学研究的消费方式、 生产方式和资金筹集
实例 消费方式 生产方式 具有公共产品 基础科学研究、 政府提供 大学、 性质的科学研究 某些公益事业科研 科研机构 具有私人产品 可以用专利保护、 私人提供 私人企业 性质的科学研究 可以商业化的应用科学研究
按费用要素区分,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 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退休人员费用等;公用经费包括 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一个历史实践可以证实的不争事实。但增长的是行政 管理支出的绝对数,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是不断下降的,世 界各国都如此。
( 二) 医疗卫生支出的改革
1. 在逐步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 调整医疗卫生支出结构 2. 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改革 3.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多元化和竞争 4. 促成一种使居民能改善卫生健康的环境 5.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五、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资金筹措
表4-4 医疗卫生的消费方式、 生产方式和资金筹集
基本医疗
性质 消费方式 准公共产品 混合提供
生产方式 混合生产
公共卫生事业、 公共产品 重大医学课题研究
政府提供
资金筹集 医疗保险费、 政府的医疗支出、 社会慈善结构的捐助、 私人支付 混合生产 财政拨款
(三)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改革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高居不下的原因分析: 1.历史:财政包干制时期政府从 GDP 中集中的份额越来越少, 其中行 政管理费份额上升, 挤占其他财政职能的财力 2. 问题:政府机构和人员过分膨胀 3. 改革:改革以来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机构和人员膨胀的趋势仍然没有 消除 4. 现状:公用经费预算约束较弱, 人员、 车辆、 会议、 电话等开支增 幅过快 5. 解决:政治程序来决定和完善 6. 原则:“精简、 统一、 效能”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1.定义:文教科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 育、通讯、出版、广播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 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共识。 2.属性特征: (1)首先表现在文教科卫支出等公共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性质的异同 a. 从事活动的目的不同: 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vs 营利 b.资金运动形式不同: 弥补成本 vs 取得收入 (利润) c.相似之处: 都要提供产品 (2)文教科卫支出兼有社会消费性和非生产性的特征 3.内容 按支出的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第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科卫支出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对医疗卫生市场的干预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资金筹措 (三)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改革
(一)政府对医疗卫生市场的干预
医疗卫生市场的缺陷:
1.信息不对称: 医生掌握专业知识 2. 很多医疗服务是公共产品, 具有较强外部性: 大范围的疾病控制和卫生健康 宣传 3. 需求的不确定性: 偶然性和突发性可能导致 “因病致贫” , 商业养老保险 存在 “逆向选择” 和 “道德风险” 问题
( 二) 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选择 1. 加强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稳定教育经费的来源 2. 调整教育资金的分配结构: 加大农村、 基础教育的投入 3. 逐步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异 4.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对政府部门收支实行统一财政管理 5. 发行教育公债, 以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支出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二、教育支出


(一)政府对教育的干预 (二)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及资金筹措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包括规模和效益)和 政策选择
一、 政府对教育的干预
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 政府干预教育的原因: 1. 教育的效益外溢 2. 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3. 教育的间接性和迟效性要求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 4. 出于对公平的考虑 5.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三 、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 一 )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政府用于教育投资支出的力度不够。 主要原因:
(1) 教育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 (2) 大量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 (3) 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短缺
2. 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1) 三级教育中偏重高等教育 (2) 区域性差异和不平衡 (3) 城乡差异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 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 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社会消费性支出与财政投资性支出同属购买性支出,其最大区别 在于前者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并不形成任何资产,但两者 都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官民比例
汉朝
1:7934
背景资料: 机构改革与 我国的行政 支出改革
唐朝
1:3927
明朝
清朝
建国初期
1978年
1997年
1:2299
1:911
1:294
1:50
1:30
行政管理费特征:1. 非生产性劳动 2. 纯社会共同需要 3.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一部分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二、行政管理费


表 4-1 行政管理费增 (减) 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行政管理费增速 13.3 16.7 4.3 15.8 19.6 17.2 22.9 35.6 15.7 18.1 19.1 财政支出增速 33.0 -4.1 17.8 9.2 17.8 22.5 19.0 15.7 11.8 15.6 19.1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4.4 5.4 6.5 9.8 12.8 11.3 6.4 13.5 13.9 14.3 14.3
资金筹集 财政资金
私人资金
(三)我国科学研究支出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1.我国科学研究支出的现状分析
(1) 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不足 (2) 我国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不足 (3)政府对科技人才的资金投入较低, 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2.我国科学研究支出的政策选择
(1)保持财政科学研究支出增长 (2)调动企业增加 R&D投入的积极性 (3)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 (同样也包括教师), 提高科研人员的待 遇
二、教育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资金筹措
表 4-2 教育的消费方式、 生产方式和资金筹集
消费方式 资金筹集 备注 基础教育 政府免费提供 财政拨款 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市场提供为主 收费加政府补贴 非义务教育
( 一)教育的消费 ( 二)教育的生产方式 1. 教育完全私人生产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缺陷。 2. 公共生产也存在很多弊病: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政府对科学研究的干预 (二)科学研究经费的提供方式和资金筹措 (三)我国科学研究支出的现状及政策选择
(一)政府对科学研究的干预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科学研究 (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 具有高风险、 投资规模大和投资周期长的 特征。 3. 外部性 4. 市场无法对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努力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价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三、国防费

(一)我国国防政策
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
我国财政的国防支出, 其内容包括国防费、 国防科研事业费、 民兵建设费、 动员预编费、 招飞事业费、 专项工程以及其它支出等。 1. 国防支出及其增长 (1) 原则: 严格控制、 严格管理、 严格监督 (2) 政策: 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 实行财政拨款制度。 2. 国防费合理规模的决定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国防支出规模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 经济实力越强, 能用于 国防方面的支出就大, 经济实力越弱, 国防开支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 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 一个国家领土越大, 人口越多, 用于保卫国土, 保护国民安全的防 护性开支就会越大。 (3) 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 在爆发军事战争或处于军事对峙时期, 国防开支会大幅上升, 而在 和平时期, 国家周边外交政策比较成功, 与邻近国家和睦相处时, 则国防开支会相应减少。 3. 选择方法: 计划―方案―预算 (最早在二战时期美英等国使用) 4. 国防支出的构成: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 训练维持 费和装备费, 构成上各占三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