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州一模语文作文三篇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2014广东卷作文

2014广东卷作文

2014广东卷作文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many people are facing the issue of work-life balance,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where competition is intense and demands are high. 今天在快节奏的世界中,许多人都面临着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竞争激烈、要求高的城市地区。

The pressure to succeed in one’s career often leads to long working hours, high stress levels, and neglect of personal well-being. 对事业成功的压力往往会导致长时间工作、高压力水平和忽视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It is crucial for individuals to find a way to prioritize self-care and relax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a healthy work-life balance. 个人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优先考虑自我照顾和放松,以保持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Taking breaks, engaging in hobbies, spending time with loved ones, and getting regular exercise are all important aspects of achieving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personal life. 休息、从事爱好、花时间与亲人在一起、定期锻炼都是实现工作与个人生活平衡的重要方面。

In addition, employe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work-life balance by offering flexible work hours, remote work options, and support for employees’ well-being. 此外,雇主在提供灵活工作时间、远程工作选择以及支持员工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较好之例文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较好之例文

敬衣者,人恒敬之高三(19)班曹天丽50/47=50.5古人有云:衣乃人之貌也。

一个人的容貌如何,观其衣便可略知一二。

但由于时空的反差,人的观念甚异。

对待校服,有的学生当作画板,有的当做签名本,更有的当作草纸。

本身,校服乃学生身份的象征,作为一名学生,连自己的校服都不珍视,想必为人也如此不过。

因为敬重自己的衣服,就如敬重自己一般,方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衣乃人身份的象征,敬衣应从自我做起。

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人何尝不是如此。

身为朝廷重臣,位高权重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他在朝廷中叱咤风云,但就算在朝外都会端庄威严。

回家时虽有侍从帮宽衣解带,却总会亲自将官衣小心翼翼地放入柜中,锁好。

每有贪欲之心或非分之想,他都会拿出官衣,放在高台上对着它思过。

他对官衣的敬重,是他对自己身份的敬重,让他与贪欲划清界限,从而让清廉的他成为始皇帝的心腹之臣,让他得到了百官的敬佩。

官衣,是官人身份的象征,他们都如此敬衣,我们是否该有所反思呢?衣乃人身肩的使命,敬衣者,人恒敬之。

一衣一容,一件衣服,肩负了保家卫国的使命,肩负了拯救世人的使命……正是身着军衣,让一个瘦骨嶙峋的身躯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军人对军衣的敬重就是对自己使命的敬重。

尽管烈日炎炎,尽管风吹雨打,尽管枪林弹雨,他们依然身着军人的全力奋进,只因为他们身上的军衣。

我们对军人的敬重犹如对国旗的敬重一般庄严、敬爱,因为他们让我们的国家和平和安定。

怀揣着对军人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举起坚定的右手向他们传达最真挚的敬爱吧。

反观日常生活,学生们对校服乱涂乱画,难道他们忘了这校服的含义?校服乃学生的象征,校服乃青春拼搏的象征。

身着校服就应当肩负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身着校服就应当履行学生的责任!对校服的不敬重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学生责任意识的薄弱。

责任意识的淡薄就是对自己身肩的众人忘乎所以。

这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若继续演变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这才需要我们强化对衣服的敬重,对自己身份的敬重的观念。

广州一模语文作文相处之道素材

广州一模语文作文相处之道素材

广州一模语文作文相处之道素材《相处之道:理解与包容》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相处之道。

你们知道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可是一门大学问呢!就像走路一样,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绊脚石,但只要我们学会理解和包容,就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闹别扭了。

原因是他不小心把我的书弄坏了,我当时非常生气,就对他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小明也很委屈,他说他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而已。

我们俩谁也不肯让步,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

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我不应该那么冲动,应该听小明解释一下。

而且,书坏了可以再买,但是友谊要是没了,就很难挽回了。

于是,我主动去找小明道歉,小明也原谅了我。

我们俩又像以前一样好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一次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

我们要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也会有摩擦。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起来,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比如,有同学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不要马上就生气,也许他是有急事呢。

或者有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答错了,你不要嘲笑他,也许他只是太紧张了。

除了理解,包容也是相处之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学习他们的优点。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盲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提着一盏灯。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提着灯,不是为了自己照亮,而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到我,不会撞到我。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盲人虽然自己看不见,但是他却能为别人着想,这种包容和善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盲人一样,多为别人着想。

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老人和孕妇让座;在马路上,我们可以搀扶盲人过马路;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广州高考一模作文

广州高考一模作文

广州高考一模作文《广州高考一模作文:关于“变与不变”》篇一:《变与不变真纠结》在广州这地方啊,啥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就像我家附近那个菜市场,以前就是个乱糟糟的露天场所。

那时候我每次跟老妈去买菜,都得小心翼翼地在泥坑和烂菜叶子之间找路走。

菜贩们扯着大嗓门,喊着卖菜的价格,整个菜市场就像个大杂烩,啥味道都有。

卖肉的大叔总是穿着黑乎乎的围裙,手上油腻腻的,一边剁着肉一边跟顾客唠家常,那场景可热闹了。

可是后来呢,菜市场说变就变了。

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室内市场,地面亮得都能反光。

菜贩子们也都整齐地穿着统一的工作服。

这刚变化的时候啊,我和老妈还挺不习惯的。

老妈老是嘟囔着,说这没有以前那种热乎劲了。

我也觉得,以前那种乱哄哄的感觉虽然看起来糟心,但是透着股生活的鲜活气息。

不过时间久了,也发现这变化带来的好处。

菜的种类比以前更多了,而且环境干净,买完菜出来,身上不会有那种奇怪的味道。

这就像人在成长的时候,周围的很多东西在变,但有些本质的东西其实又没有变。

菜市场变了模样,可是它卖菜供人生活的这个内核没改变。

我有时候想啊,这生活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就像我自己,年龄在变,穿的衣服越变越时髦,但我爱吃老妈做的那几道拿手菜的口味一直不变。

变化有时候让人觉得新鲜又害怕,不变呢又似乎少了点发展的劲儿。

篇二:《变与不变的困惑》我记得学校的操场也是这样变与不变的存在。

以前它就是一片粗糙的沙地,我们跑步的时候,那扬起的沙子能迷得眼睛都睁不开。

每次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我都在心里吐槽这操场太破了。

操场四周的那些树倒是一直都在那儿,夏天的时候为我们勉强遮挡一丝阳光。

突然有一天,学校说要改造操场。

等操场改造好之后,变成了漂亮的塑胶跑道。

颜色明亮得让人心情都变好了。

可是呢,这操场旁边的那几棵老树还是在。

那时候我就在想啊,这操场变得这么高大上,可这老树就这么稳稳地站在那儿,好像一切变化和它没关系似的。

但是后来发现,别看这操场变了样子,我们在上面跑操的身影可没有变。

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14年广东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满分作文全国新课标卷I 以“两人过独木桥”为材料作文(新课标I卷适用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考区)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通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令年预赛中出现了新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2009-2013年近四年新课标卷均为新材料作文,2009年以几个高中生对待小女孩的不同看法为材料,2010年以三则故事引出关于人才成长规律的讨论为材料,2011年以中国的变化为材料,2012年以油漆工修补船洞为材料,2013新课标卷I以切割钻石为材料。

今年仍然沿袭新材料作文形式,以“山羊过独木桥”团体赛出现新情况引起争论为材料。

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卷一直稳定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变化又使每年作文都有了新意,今年的材料更贴近考生生活,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材料的主要意思不只在伦理道德的层面,更具有了理性思辨色彩。

二、试题特点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所选材料为学校的体育团体比赛,这与青春年少的高三考生喜欢体育、喜欢竞技的特点相吻合,考生对体育比赛中的规则、输赢、公平、合作等平时就关注、思考比较多,因此这一材料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材料中“山羊过独木桥”的规则是学生从两边同时上桥,相遇时力量强大者将力量弱小者挤下桥,顺利通过的强大者获胜,材料中的“不过”引出新情况,“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选手的做法引起多方争论,判赢还是判输,如果判赢那么原定比赛规则怎么讲,如果判输但是事实是双方合作后都过了独木桥,因此材料就有了思辨色彩:人们总是在共同认定的规则中游戏,同时人们的行为又在改变着游戏规则,而且改变规则又是游戏的一个合理部分。

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3篇

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3篇

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3篇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一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

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

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

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

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

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

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

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

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

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

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

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

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

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二对那幅照片我一直不满意,是爷爷的一幅肖像照片,家里人都说挺好,后来以那幅照片为蓝本又做了瓷版画,但与记忆中的爷爷相去甚远。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讲评(包含范文)

2014年广州一模作文讲评(包含范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 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颖靓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2014年广一模的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与2013年的广东高 考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均为“材料引……”题型。围 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应该说,这样的题 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按理不应陌生。纵观这半年各 地市的作文模拟题,此种类型的命题为数不少,如佛山 一模关于“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思考,广州调研关于 “学生社会实践与学习”的思考,汕头一模关于“如何 阅读经典”的讨论,这些题目均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 问题提供几种提示角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 • 应该说,这样的命题是合当前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变化 的。在《广东高考年报.2013》中,对于2013年的作文 题目,有如下的评述:“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准 确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材料的表述是简洁明晰的, 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引导考查考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可 以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模式化写作。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 而引发关注,引出自己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 的。”
• 而关于套作问题,应该说,本次广一模作文完全 杜绝了套作。学生平时准备的一些例文,包括大 部分的素材,在本次作文中几乎毫无用处。对于 “校服涂画”这个写作范围如此狭窄的问题,即 使开卷考试,估计也找不到几个素材,更不用说 是闭卷考试,因为关于“校服涂画”本来就没什 么典型素材,那些所谓的司马迁、李白、陶渊明 等等古人更无从谈起。因此,从杜绝套作的角度 看,确实成功。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此狭窄 的写作范围是否恰当?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在 角度的多元化和限制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 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5篇】

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5篇】

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5篇】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迟了一分钟》,这是很容易引起人思考的考题,那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01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一)请以“迟了一分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记得以前有部电影叫《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写一男青年经人介绍与女对象首次相见,却因马大哈迟到,惹得不欢而散,正应了现在一句流行网语:约会前,女孩与男孩通话:你要是先到,你就等着;你要是后到,你就等着。

众所周知,这是个效率的社会,我们因为守时而获得了更多的文明进步,我们也因为准时而获得了更多的物质回报。

但同时,现代都市人也会因为过多的压力而变得情绪突变,常常会因为在愤怒和冲动时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以至事后追悔莫及。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

这是伊索寓言中的名言。

意思就是在某些时候,人们会因为冲动而做了傻事。

所以,愤怒的时候、冲动的时候,你需要一分钟,你需要用一分钟的时间慢慢冷静,然后再细细思量。

英国学者伦布朗认为:情绪是人类所有活动背后最直接的动力;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也认为:最伟大的管理者是那些善于管理情绪的人。

是的,当难以抵制的愤怒来临、当冲动之火燃烧你的全身,你最需要的反而是一分钟的安静时间。

在这一分钟里,它不但能分离你的注意力,转移和弱化你的怒火,更重要的是,如果每逢冲动时,你静待一分钟,你把怒火推迟一分钟,那你会渐渐学会,你终于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了,你能换个角度看世界了,你能在冷静和从容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迟到的一分钟,它能把你引导到积极的情绪中去,它能让你慢慢学习利用把坏事变成好事,让你利用时机和客观条件,重新寻觅出事情的转机。

当愤怒和冲动来临,请你推迟一分钟,请你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深呼吸,静下心来,静静想一想,重新权衡得失和利弊,重新获得准确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

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

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

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

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

”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

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

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

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

梦醒恍然,鹤即是书。

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评分〗24+25+10=59
〖简评〗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佳作。

文章紧紧扣住校服涂画这一中心事件,剖析具体深入,内容符合题意。

作者认识有深度,思维缜密辩证,文章首先肯定这一行为的合理性——表达了中学生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然后指出校服涂画行为显示出中学生审美认识的肤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校应该加强审美教育,这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

文章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引文精当。

倒数第三段的表述在逻辑上稍有疏漏,结尾处对主题的回扣稍显不足。

2、校服“艺术”,可爱不可“爱”
一考生
“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家们如是说。

放眼校园,不,放眼校服就够了,“艺术”亦俯首皆是。

背上画座巴黎铁塔,胸上涂上几颗星,袖子上再签上几个笔力刚健、龙飞凤舞的签名——当然,总有人,譬如德育处主任,“不懂艺术”,一见此种校服,立马怒不可遏。

“真是令人生厌”。

若我之见,主任们大可不必如此劳神动气,记者们亦无须忙着口诛笔伐。

一来校服本属商品,学生们自购买之日起自然得其处分权,不管是拿来穿、拿来秀,抑或是用来题诗作画,乃至拧成一团作拔河之用——从法理上讲与人无关。

对此横加干涉,非有侵权扰民之罪,亦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二来这些涂涂画画,也并非俱无艺术之功底。

倘若不分青红皂白予以打压不留“活口”,岂非有可能扼杀了某个未来的毕加索?
当然,话虽如此说,人情事理还是明摆在那里的:校服不得涂画,违者予以惩罚。

“艺术”固然可爱,但制服一旦能够被随意涂画,亦不成为制服了。

我给校服增色,你给校服添彩,众人群起而仿之,最后便连其原本模样也忘得一干二净,白费了当初设计者的一片苦心。

况且若是对校服亦无珍惜爱护之心,如何能够自尊自爱,又如何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爱护自然?
比起标榜个性来,比起展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来,学会珍惜与爱护显然更加充满裨益。

当你学会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当你为落在校服上的墨迹油渍而心疼不已时,你其实是学会了爱护自己,而当一个人已习惯于穿着白净的校服行走在校园中时,他或她的心中一定充满着爱。

他爱自己,爱自己拥有的一切;他爱别人,爱惜每一份友情、亲情与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爱生活,因为不忍心破坏生活中每一份纯真与美好。

我并不反对孩子们出于爱在校服上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因为这时他们显得可爱;但如果这样的喜爱转变为了习惯,那当然就不宜提倡了。

因为爱升华到一定境界,就应当不允许所爱之物遭受玷污。

正如此,所以校服上的“艺术”,才可爱而不能喜爱。

你爱自己的校服吗?
〖评分〗23+24+10=57
〖简评〗本文紧紧围绕“校服涂画”现象,在“调侃”学校管理者不必视“校服涂画”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提醒教育者这不过是青年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内容符合题意;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学生的角度,委婉而不失凝重地提醒青年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摆脱浅薄,懂得珍惜,热爱生活。

引发各方深思的同时,又以幽默、灵动、跳脱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上也有亮点。

3、校服意识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身份象征,对于穿着者而言,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但如今,对于校服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学生的观念开始转变,意识逐渐淡化。

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千篇一律的校服,似乎成为个性成长的约束。

但毫无特色的校服无法包裹学生追求独特求异的内心,他们开始忘掉校服的意义,或是在校服上随意涂抹,或签上偶像的大名,或毫不在意绘上喜爱的图集。

校服作为一种象征的形象,逐渐在学生内心淡化。

不仅如此,由于对校服意识的淡化,几件破旧的被穿得脏乱的校服被弃掷在垃圾桶旁的现象常有出现,穿着校服而不顾形象肆意妄为的“个性”青年穿梭在人群,学生在轻视校服的同时,是否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应有的作为?
学生对校服的不敬只是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透过缩影看清这个社会。

多少张人民币被肆意涂画,多少个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不受敬重而遭到破坏,是彰显个性自由,还是忘记本分、逃避责任?越来越多的人为个性伸张正义,盲目地批判一切规则的约束,从所谓追求自由来掩饰内心对于责任的躲避,恶意地斥责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

强调本分,强调制约,不是顽固的表现。

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了规整的校服的学生必然会逐渐忘掉学习做人的原则;缺少受人尊重、践行规章制度的国家必然会因缺乏脊梁而无法支撑。

主张个性,拒绝死板固然是好,是顺应这个张扬的时代的正当想法,但若盲目地追求个性,肆意踩踏原本“神圣”的规矩,必会从追求自我走向丧失自我。

因此,对于“校服”这类约束自我品德修养的意识决不可淡化。

“校服”带来的无限责任感的重量,是我们必须承担之重。

不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要不断警醒自己,在追着时代前行的同时,切勿忘记身上“校服”的重担,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

校服于学生,如规章于国家,必尊之敬之,方能前行。

不断强化对于校服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配得上身上的校服,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范,也只有这样,更多的个性魅力才会更好的释放。

〖评分〗22+23+9=54
〖简评〗本文开篇指出在校服上随意涂抹的行为是校服意识淡化的表现,然后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相关现象,分析校服意识淡化与追
求个性的关系,内容符合题意。

文章能辨证看待问题,例证有力,分析层层深入,体现了很强的思维能力。

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不足之处是第二段、第三段的分析略显单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