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散曲二首

合集下载

关汉卿散曲之美

关汉卿散曲之美

艺术论坛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

如果说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书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戏剧研究标志的话,那么现当代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此时逐渐活跃起来的。

但不可否认,在研究关汉卿的著作时,研究者往往把焦点都集中在了他的杂剧创作上,而忽视了散曲的创作,今天我们将从审美这一角度来研究关汉卿的散曲。

关汉卿现存的散曲包括小令57首,套数14首,在这70多首散曲里,他想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关汉卿散曲的美又具体体现在哪里?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散曲作品来重点谈谈关汉卿散曲之美。

一、“度柳穿花”——意象境界的自然美人,生而面临两个世界,一是自然界,一是社会现实。

大凡诗人或作家在面临穷途末路和人生困境这些社会现实时,他们会转而选择大自然作为其心灵归宿,借以排遣心中之块垒。

从关汉卿的一些散曲著作就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这里所说的自然之美,一是指其散曲中自然意象之美,一是指崇尚人生的自然诗意之美。

首先是其笔下描摹的大自然之美,最具代表性的是:【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双调】大德歌·冬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面对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关汉卿用小令书写了他内心的自我矛盾,犹豫彷徨,并最终以小令的形式结束了这一状态,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选择了自然而然的人生态度,在晚年,又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些许诗意之美,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首曲中。

一是【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这里直抒胸臆的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作者的自然心态充溢于其间,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了丰富的人生意味,令人钦羡不已。

其次是【双调·大德歌】,其中第五首是在自然状态生活画面的客观描写中,形象的传达出作者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

关汉卿《窦娥冤》元曲鉴赏《感天动地窦娥冤》赏析《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别人说起这部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窦娥冤》这首元散曲吧,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一下。

《窦娥冤》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楔子〔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

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不幸浑家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物,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

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

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

〔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
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 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入民间,积极进行 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 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栏 目 链 接
2.内容感知
《双调· 沉醉东风》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
第四单元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 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 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 民的隆重纪念。
栏 目 链 接
(3)体会《 【南吕· 一枝花】赠朱帘秀》中的双关语。
明确:在这套曲中,最形象并直接写朱帘秀 其人的双关语有:“巧织珠千串”暗含朱帘秀之 名 ; “ 侯 家 紫 帐 ”“ 谢 府 红 莲 ” 中 的 “ 紫 帐”“红莲”,暗含“朱帘”。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咫 尺( zhǐ ) 霎 时( shà) 痛煞 ( shà ) 蹁跹 ( xiān ) . . . .
n) 砌 nɡ ) 苔痕 绮 窗( qǐ ) 雕栊 ( ló ( hé ( qì ) . . . . nɡ) 奇擎 ( qí .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fěi 翡 fēi 蜚 fěi 斐 玲ló nɡ 珑 nɡ 栊 雕ló lǒnɡ 拢 翠 声 然 qǐ 绮 yǐ 倚 qí 崎 丽 靠 岖
栏 目 链 接

3.解释词义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 ________ 调养,保重 ..

【元曲赏析】南吕 一枝花 不服老(关汉卿)

【元曲赏析】南吕 一枝花 不服老(关汉卿)

【元曲赏析】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关汉卿)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

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二]。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扌颠竹[三],打马藏阄[四],通五音六律滑熟[五],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六],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七],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容[八],歌金缕[九]、捧金樽、满泛金瓯[十]。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十一],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十二],曾翫府游州[十三]。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十四]、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十五];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蹅踏得阵马儿熟[十六]。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十七],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十八]、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十九];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二十]、斫不下[二十一]、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二十二]。

我翫的是梁园月[二十三],饮的是东京酒[二十四],赏的是洛阳花[二十五],攀的是章台柳[二十六]。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二十七]、会打围[二十八]、会插科[二十九]、会歌舞、会吹弹、会口燕作[三十]、会吟诗、会双陆[三十一]。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三十二],尚兀自不肯休[三十三]。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三十四],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三十五]!【注释】[一]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属这一宫调的曲牌。

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就是所谓“套数”。

[二]煞:拈、弄的意思。

休:语助词。

[三]分茶扌颠竹:两种古游戏名。

分茶,指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扌颠竹,即画竹。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元曲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四块玉·闲适》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

这四首曲子抒写了作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全曲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感人。

作品原文:【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⑴。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其二旧酒投⑵,新醅泼⑶,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其三意马收,心猿锁⑷,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⑸?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其四南亩耕⑹,东山卧⑺,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⑻?词句注释:⑴莎(suō)茵:指草坪。

⑵投:本作“酘”(dòu),指再酿之酒。

⑶醅(pēi)泼:醅指未滤过的酒;泼即“酦”(pō),指酿酒,新醅泼是说新酒也酿出来了。

⑷意马、心猿:是来自佛教经典中的典故。

把人的名利心比作奔腾的马、烦躁的猿,必须拴住、锁着才能静得下来。

⑸槐阴午梦:即南柯梦。

据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书生淳于棼醉卧槐荫下,梦为大槐安国附马,任南柯郡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醒来发现大槐安国就是槐树上的大蚂蚁洞,南柯郡就是槐树最南枝上的小蚂蚁洞。

⑹南亩耕:典出《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⑺东山卧:用东晋谢安的典故。

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

后来人们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⑻甚么:即“什么”。

白话译文:其一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

渴了就喝,饿了就吃,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

日月漫长,天地宽广,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其二老酒已经再次酿过,新酒也酿造出来了,大家围着老瓦盆一个个笑呵呵,和山僧村翁一起饮酒唱和。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

元代最经典的36首散曲:美了四季,醉了人心元曲是兴盛于元朝时期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历史地位足以同唐诗、宋词并驾齐驱,三者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在元代文坛上,散曲与传统的诗、词文学形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春》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此曲是白朴《天净沙》四首之一,四首《天净沙》分别以四季为题。

《天净沙·春》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中景、近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2.《天净沙·夏》【元】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前三句描绘出云收雨霁、水凉瓜甜、树阴垂檐的画面;后两句描写消受着宜人时光的“玉人”。

整首散曲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3.《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

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这首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关汉卿散曲二首

关汉卿散曲二首

作者从哪几方面赞美朱帘秀? 歌喉圆润: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 舞姿优美: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
不随便献艺:似雾非烟,妆点深闺院,不许那等 闲人取次展。
容貌—光彩照人: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 色浅。 风流华贵: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
洁身自好,怀春而不放荡:锁春愁不放双飞燕。
曾经的爱情记忆: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 相牵。
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 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 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 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 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 都人,元代杰出的戏曲家,也是 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 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 开拓者和奠基者。他精通音律和 戏曲艺术,长期深入民间,生活 在妓院和剧场之中,对现实人生 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创作出一 批“煊烂百代”的作品。他一生 不愿为官,多接近下层民众,主 要从事戏剧创作,是当时一个杂 剧创作团体——玉京书会的领导 人,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为元 曲四大家之首,堪称元曲中的巨 擘(bò杰出的人物)。
婚姻遭遇: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 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为何作者不直道其名? 因为二者虽关系密切,但朱 帘秀已名花有主,嫁给一个 道士,所以作者不便直接倾 诉心中情感,而用物喻人, 更能表达欣赏之情和爱惜之 情。
双关语
这里的“双关艺术”,是指意义双关的语 言艺术。即用词造句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 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即一语双关。 在这套曲中,最形象并直接写朱帘秀其人 的双关语有: “巧织珠千串”暗含朱帘秀之名;“侯家 紫帐”、“谢府红莲”中的“紫帐”、“红 莲”,暗含“朱帘”;“一池秋水通宵展,一 片朝云尽日悬”中的“秋水”、“朝云”与朱 帘秀的美目、温艳也有相关之意。

[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

[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

[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关汉卿篇(一):关汉卿《四块玉·闲适》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导读:《四块玉·闲适》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组曲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

这四首曲子抒写了作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全曲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感人。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

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

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1、下列对两首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

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

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诗人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

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

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4分)答案:1、D(“愚”应当是反语,自我嘲讽,委婉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讽刺)2、相同点: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2分)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

(1分)第二首表现对贤愚不分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

(1分)二:四块玉闲适①关汉卿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⑤耕,东山卧⑥,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①《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以上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

②投:再酿之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散曲二首一、作者介绍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

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

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

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

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

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

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

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二、课文教学【双调•沉醉东风】1.基本解读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

(主旨)“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

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

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

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

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2.鉴赏要点: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

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藉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

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1.基本解读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

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真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

(主旨)整套曲可分三层:第一层: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作者以此曲破题,咏“珠帘”华美高雅,光彩照人,不许凡夫俗子(等闲人)随意掀展。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

“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

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

”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

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

“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

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

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

“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

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人,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

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联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

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

“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

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

“紫帐”、“红莲”均指帘。

“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

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

这男子是谁?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

“拂苔痕”二句,是说珠帘摆动、飘拂,引逗得台阶上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牵惹一样,漫庭飞舞。

榆钱即是榆荚,形似铜钱,故有此俗称。

这两句可能是以榆钱和柳絮飘落扑帘,暗示轻薄子弟对帘秀的欺凌、侵扰。

他们恃仗钱财,妄图来追欢买笑,帘秀冷落了他们,遂惹来蜚短流长的谣事或攻击。

下面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

当然,表面上仍是写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

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

“暮雨潇潇”、“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词面很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

剪剪,形容风声飒飒而带有寒意。

韩偃《夜深》诗云:“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长门,本是汉宫名,此泛指宫室门户。

这三句借帘外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帘中人孤独寂寥,同时隐隐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揭示了她的苦闷、凄凉和月光般高洁的品格。

“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

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

《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

“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

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

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

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

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

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结二句借杜牧《赠别》诗意来赞美朱帘秀的人才出众,色艺俱佳。

杜牧诗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第三层:末曲[尾]。

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

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

作者仍然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

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

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

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

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鉴赏要点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

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

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爱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

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

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