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汉卿散曲雅俗共赏美

合集下载

关汉卿散曲之美

关汉卿散曲之美

艺术论坛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

如果说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书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戏剧研究标志的话,那么现当代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此时逐渐活跃起来的。

但不可否认,在研究关汉卿的著作时,研究者往往把焦点都集中在了他的杂剧创作上,而忽视了散曲的创作,今天我们将从审美这一角度来研究关汉卿的散曲。

关汉卿现存的散曲包括小令57首,套数14首,在这70多首散曲里,他想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关汉卿散曲的美又具体体现在哪里?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散曲作品来重点谈谈关汉卿散曲之美。

一、“度柳穿花”——意象境界的自然美人,生而面临两个世界,一是自然界,一是社会现实。

大凡诗人或作家在面临穷途末路和人生困境这些社会现实时,他们会转而选择大自然作为其心灵归宿,借以排遣心中之块垒。

从关汉卿的一些散曲著作就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这里所说的自然之美,一是指其散曲中自然意象之美,一是指崇尚人生的自然诗意之美。

首先是其笔下描摹的大自然之美,最具代表性的是:【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双调】大德歌·冬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面对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关汉卿用小令书写了他内心的自我矛盾,犹豫彷徨,并最终以小令的形式结束了这一状态,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选择了自然而然的人生态度,在晚年,又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些许诗意之美,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首曲中。

一是【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这里直抒胸臆的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作者的自然心态充溢于其间,我们也从中领略到了丰富的人生意味,令人钦羡不已。

其次是【双调·大德歌】,其中第五首是在自然状态生活画面的客观描写中,形象的传达出作者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一、引言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他的散曲作品中,语言特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希望能够在文章中展现出这些独特的特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关汉卿散曲的魅力。

二、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的深度分析1. 运用古典文学之美关汉卿散曲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运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之美。

他善于运用古文和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使得散曲在语言上显得高雅、瑰丽。

比如在《牡丹亭》中,“悬崖锁翠,参差翠柏千重,飞侧石雕一彻;横岭排云,摇动云堆千层,乱排杨氏三春”等句子,都展现出了关汉卿散曲独特的古典之美。

2. 情感真挚动人关汉卿散曲的语言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他擅长运用婉转、抒情的语言,使得散曲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

他常常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珠帘寨》中“几番愁绪,闲愁着深深处,却是为何人,依约几回遭遇”等句子,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

3. 语言通俗易懂尽管关汉卿散曲运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之美,但是他的语言却是通俗易懂的。

他善于运用俚语和口语,使得散曲在语言上更贴近百姓,更易为广大读者所理解,比如《散曲楼》中“为他红妆,如画忆深情;为奴感激,似茶泪滴时”等句子,都是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了散曲的亲和力。

三、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的广度分析1. 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关汉卿的散曲语言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如民间故事、传统乐器和民歌等,这些元素使得散曲的语言更具有民族色彩,在语言的特点上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彰显社会生活面貌关汉卿散曲的语言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元素,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存境遇、交往感情等,这些元素使得散曲的语言更富有生活气息,更具有时代气息,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关注。

3. 深刻反映人性的复杂通过语言表达,关汉卿的散曲也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元朝最经典的10首散曲:关汉卿居然没有一首上榜

元朝最经典的10首散曲:关汉卿居然没有一首上榜

元朝最经典的10首散曲:关汉卿居然没有一首上榜散曲,和古诗、律诗、词并列为古代的诗歌体裁之一。

散曲在元朝伴随着杂剧的兴盛而兴起,成为了一代之文学。

散曲来源于宋词,是北方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其风格为雅俗共赏,分为小令、套数等形式,被市民所喜爱。

元朝之后,散曲相对衰落,但是依然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

本文就介绍一下最经典的10首元曲。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29年,关中地区发生了旱灾,张养浩担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以赈灾。

原本张养浩已经辞官归隐,但是这次为了赈济饥民,便不顾年老而出山。

他在前往关中的途中,看到了饥殍遍野的局面,他“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目睹了大一统时代百姓的灾难,于是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之叹。

这首怀古作品在思想上已经脱离了传统感叹盛衰无常的束缚,而是将目光集中于天下苍生,可谓振聋发聩,有若金石掷地。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贵族对科举制不重视,汉族士人的晋升机会遭到了遏制,使得许多汉族文人被迫从事于元杂剧的创造,反而推动了元曲的繁荣。

而马致远生活在这个时代,只得流浪天涯,郁郁不得志,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这首小令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寥寥数语,高度凝练,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晚秋羁旅图,境界凄凉,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3,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夜,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杭州是南宋的首都,曾经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我 蒸 煮不 熟 ) 白、朴 实 、直 率 ,纯 厚 ,多用 口语 、 民间俚 语 ,甚 至 还 吸收 的十 四 字扩 展 到五 十 三字 , “ 却 是 ( 不烂 ) (
了少数 民族 的语 言 ,避 开 了前 代 诗 人大 多用 文 言 官话 抒 写文
( 不 扁 ) ( 不 爆 ) ( 当 当 ) 一粒 铜 豌 豆 ,凭 ( 弟 捶 炒 响 子
诙 谐有 趣 的滑 稽 ,在 关 氏散 曲中无 不 有 杰 出的表 现 。 ”
三 、运 用衬 字 , 使 呆 板 的 文 字 变 成 生 动 活泼 的 口 语 文
南 一 不服 老 》 ( )的头两 句 , 从 正格 尾 关 汉 卿 是 “ 色 派 ”的 先 行 者 ,其 散 曲语 言 浅 显 、平 字 。如 [ 吕 ・ 枝花 ] 《 本
曲乃 是 整 个 元 散 曲的 缩 影 。豪 放 泼 辣 ,温 和 典 雅 ,诸 格 皆 存 ,极 度 的 ‘ 放倒 ’,淡 淡 的伤 感 ,急 切透 避 的 ‘ 理豆 ”是宋 、元 时勾 栏 里对 老狎 客 锦 铜
的切 口,这 里用 来 比喻 顽 固 不化 的 个性 ; “ 套 头 ”本义 是 锦 网套 ,元 散 曲 比喻 妓 女 笼络 嫖 客 的手 段 。
陈爱华摘要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关汉卿散曲语言本色质朴雅俗并举的特点紧扣作品从几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阐述并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关键词关汉卿散曲语言特点关汉卿不仅是伟大的戏剧作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曲作家
摭 谈 关 汉 卿 散 曲 的 语 言 特 点
。陈 爱 华
摘 要:关汉卿散 曲的语 言特点是 多方面的,本文就关汉卿散曲语言本 色质朴 、雅俗并举的特点,紧扣作品,从
谁 他 砍 解 学 作 品的 传统 ,其 曲即使 引 用前 人 的诗 词 、歌 赋 、典 故 ,也 母 ) ( 叫 你 )钻 入 ( 锄 不 断 ) ( 不 下 ) ( 不 开 ) 是 通俗 易 懂 ,做 到 了 “ 而 不 文 ”,雅 俗共 赏 , 妙合 无 痕 。 文 下 面 我们 从六 个 方面 试 析 关汉 卿 散 曲 的语 言特 点 。

关汉卿散曲

关汉卿散曲

关汉卿散曲
关汉卿是中国宋代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散曲是他创作的一部分作品。

关汉卿的散曲以抒发爱情、离别、乡愁等感情为主题,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喜怒哀乐。

关汉卿的散曲作品中,最著名的有《青门十曲》、《南柯一梦》等。

《青门十曲》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女子在青楼中的爱情故事,形象地展现了宋代社会风尚、情感纠葛等。

《南柯一梦》是关汉卿另一部重要的散曲作品,讲述了一个梦幻般的故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关汉卿的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古代散曲的代表之一。

论关汉卿散曲的情怀意蕴

论关汉卿散曲的情怀意蕴

论关汉卿散曲的情怀意蕴学生:何中杰指导老师:周凌云绪论元代作家贾仲明在《录鬼簿》悼词中称关汉卿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其对关汉卿杂剧创作评价之高。

作为元代的曲坛泰斗,其散曲作品与其剧曲一样,皆为当时曲坛上相应生辉的奇葩。

但关汉卿为后人所知的却大抵只是他的杂剧,由于统治者的偏见和史家的正统,“使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殊不知关之散曲也是“几乎没有一句不是温莹的珠玉”。

世人大都认为其在杂剧中骂天骂地,挥斥方遒,好不快意,而散曲中则是自暴自弃,忧思百结,放浪不羁,殊不知散曲中的关汉卿还是一个潇洒多情、情趣丰富的翩翩才子。

与关汉卿杂剧相比,其散曲研究显得未免有些冷清,后生也大都从其思想性评价其曲为“淫靡之辞”,却不知散曲本为民间歌曲和曲艺,即所谓“野人之歌”,是不登所谓正统“大雅之堂”的。

市井间的文人受勾栏瓦肆间的“俳优之风”的影响,以文学特长参与乐歌创作,遂成为文学形式的“散曲”。

元代邾经在《青楼集序》中说:“我朝初并海宇,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己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咏月,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

三君之心,固难测也。

”言语中虽有些偏颇之辞,但至少说明当时“嘲风咏月,流连光景”的并非关汉卿一人,而关汉卿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罢了。

如果脱离当时的社会条件而空泛议论关汉卿的“国之不仕”和“放浪形骸”,那又未免显得有些有失厚道。

回到元代“百年未儿,时运中否,士失其志,志则郁矣”,关汉卿的风花雪月与不避“风情花柳”自然也就不足奇怪了。

况且关之散曲也并非简简单单的“淫靡之辞”可以概括的。

本文试图探索关汉卿散曲创作的思想脉络,以期还原关之散曲的真性情和真精神,呈现真实的关之形象。

一、激昂的斗士情怀关汉卿生活在异族统治时期,文人被划分为第九等人,社会地位低下。

同时由于科举废除,士人政治失意,失去进身之阶,生活困顿,心境屈辱,灵魂压抑,理想破灭,贫贱文人百事哀,百无一用,他们既不耻于落魄之境地,又不肯与党人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抗争,赤裸裸地于腥风血雨中,遭受欺凌,自我迷失,羞辱与悲愤交织其间。

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500字

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500字

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500字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戏曲家,他的散曲创作以表现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

他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明朝和清朝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关汉卿的散曲正是以此为背景,深入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下面,我们将围绕着他散曲创作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关汉卿的散曲深入表现了社会的多元性。

在他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他用丰富的语言把每个人物的性格、身世、背景、情感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从而展现出了社会百态和生活多姿。

其次,关汉卿的散曲鲜明地表现了人性。

他善于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化。

在他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善良、勇敢、豁达、正义等正面的品质,但同时也描绘了人性的丑陋和懦弱。

这些对人性的呈现,不仅展示了人物的丰富性,更展现了作家对于人性理解的深刻和准确。

再者,关汉卿的散曲深入诉说了人民的遭遇和生存状态。

他在散曲中让我们看到了贫苦人民的疾苦、压迫和困境,而这些人的悲惨遭遇在他的笔下不仅是一个现象,更是影响和限制了每个人物的命运。

他将爱国和同情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人们在流泪的同时,也对美好和幸福产生了向往和希望。

同时,关汉卿的散曲以音乐性和美感为首要特征。

他的语言优美、曲调悠扬,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他深刻剖析了词曲相生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散曲中歌唱的旋律,意境的描摹,对文学发展、文化传承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关汉卿的散曲创作是以生动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刻画、音乐性和美感为特点的。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财富。

它激励着文学创作者在文化交流时散发出更好的中国文化魅力。

简述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

简述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

简述关汉卿散曲创作特点
关汉卿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创作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下面就对关汉卿散曲的创作特点
进行简述。

一、反映社会现实
关汉卿的散曲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性,他将自己所处的社会变革
和历史发展融入到作品中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
生活等方面。

例如《汉宫秋》、《朝元歌》等作品就描绘了明朝大规
模开垦荒地,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安和民众苦难的情景。

二、描写人物形象
关汉卿的散曲善于描写具体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有着浓
郁的人情味。

他不仅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将他们的言行、神态、内心深处等表现得十分逼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小姐,形象生动,神态自然,让人感到非
常真切。

三、运用抒情手法
关汉卿的散曲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使人在读作品的时候感到心境激动,情感共鸣。

例如《西江月》、
《霜天晓角》等作品,既有宏伟的气势,又有深沉的哀思,透着淡淡
的忧伤,令人感到十分动情。

四、注重音乐效果
关汉卿的散曲是以歌唱形式展示的,他注重于音乐效果,把握节奏,协调歌词,使作品更适合音乐表现。

他采用了古曲的曲式和旋律,注重歌唱的抑扬顿挫,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以上就是关汉卿散曲的创作特点。

关汉卿的散曲不仅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库。

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后人的文学和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汉卿散曲的雅俗共赏的美
【摘要】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他的散曲自然,大气,内容丰富,语言本色,雅俗相并。

这种超功利的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美的天地,让我们尽情地享受他的散曲带给我们的美!
1. abstract: hanqing guan, as an outstanding playwright and writer in ancient chinese drama evolution history,his play satisfied both the elite and the ordianry with a natural and open character as well as rich and colorful content.let us freely enjoy his verse under the clear sky of beauty beyond interests.
【关键词】大气,超脱,女性,情感,自然,诗意
key words: open , free, female, feeling, nature, poetry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他现存的散曲包括小令57首,套数14首,元明清三代都有人对这70多首散曲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非常零散,而且在研究关汉卿的著作时,研究者往往把焦点都集中在了他的杂剧创作上,而忽视了散曲的创作。

今天我们将从审美这一角度来研究关汉卿的散曲。

一、散曲中的大气超脱之美
关汉卿散曲的深层意蕴值得我们探索回味。

首先要说的是最能表现其人生抱负与平生志愿的【南吕-枝花-不服老】,这首曲子一开篇便说“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
柳”,他没有讲我关汉卿如何去忧国忧民,而是说我风月场中争得第一,嘲风弄月,流连光景,即便“经笼罩,受索网经些冷箭镴枪头,”受那些“正人君子”的嘲笑,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打击,我依旧“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柳台”,就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因为我是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应该这样理解:其以生命为代价捍卫自己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的抗争精神个中蕴
含的人格力量与艺术品位就凸显出来了。

这首“不厌老”真正谱出了作者内心的坚韧和强烈的斗争精神,从审美角度看则给人一种大气深沉之美。

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处于癫狂状态的关汉卿,终于发出了“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的感叹。

在【双调-乔牌儿】中,作者领悟到了“富贵哪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方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实体”的人生哲理,明白了“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的生活法则。

展放愁眉,不争闲气,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不争名利,换他几杯花前买醉,意识到以前的过往都是闲煎熬,闲烦恼,闲追欢,闲落魄,闲游戏,不如早弃迷途,急流勇退,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学他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

这首曲中作者很明显的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适意,不再强求,不再逼迫,豁达而又乐观,关汉卿他是真的看开了,也看淡了,以前的斗士精神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份淡定与从容,潇洒与旷达,“物与我而相违,复架焉兮何求?”
归隐之情已稍有流露。

关汉卿的美,美在他的精神,他所体现的精神之美,不管是他的顽强的斗争还是他的随心的适意,都有一种超脱的美,大气的美,这种美,也为后来的失意文士提供了不朽的精神支柱,关汉卿的人格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二、散曲中女性情感的继承和独创
而关汉卿也继承古代描写妇女仇怨悲苦,凄清荒凉的情感这一特点,同时又在表达女性情感上有自己新的创造。

这主要表现在他的闺思曲,约会曲,离情曲里。

首先,在闺思曲中主要表现:
在(【中吕-古调石榴花】)作者将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外貌、心理更是刻画得细致入微。

在与自己心爱之人见面之后,留给她的是无尽的思念之情,“离愁空教我诉与谁”,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只“烦烦恼恼,哀哀怨怨,哭哭啼啼”便写了出来,不愿再看那紫燕关关,,不愿再听那黄鹂呖呖,为他相思成病,深闭重门,赔了些凄惶的泪水,照着镜子,“憔悴人观憔悴人”。

这首曲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思妇的手法,但是关汉卿的突出之出。

在于他表现女主人公的憨态和她真挚的思念之情,关曲的美,美就美在他的感情美,真挚而又直率。

在写离情曲中主要表现在:
【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地南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
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的声“保重将息”,痛刹刹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里写离别比“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多了份自然与坦荡,女主人公由刚开始的今昔对比,咫尺、霎时、斗转星移,悲痛便油然而生,想说些“保重啊”,喉咙哽咽说不出来话来,但转念一想,已经知道了离别的一天终会到来,又何必再哭哭啼啼,说些不舍的话,与其徒增双方的烦恼痛苦,不如就此告别,望你前程万里。

这种情感的豪爽之美与坦诚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记住的不是主人公的泪眼朦胧,而是坦诚自然。

关汉卿在表达女性情感这一主题时,除了写闺怨、离情,还有一大部分是写男女的约会和被弃后仍然对情人思念的坚贞与愁情。

前者主要表现在:
套数:[双调-新水令]:“楚台云雨会巫峡,赴昨天约来的期话,搂头栖燕子,庭院已闻鸦,料想他家,收针指晚妆罢”。

这部套数中,作者先写等待的人未来之前,女主人公焦躁难安的矛盾复杂心理,然后写他来之后女主人公的害羞难当,半推半就。

“两情浓兴转佳。

地权为床榻,月高烧银蜡。

夜深沉,人静悄,低低的问如花,终是个女儿家”。

约会完了之后,又扭回身再说些话儿,“你明夜个早些来,我专听着纱窗外芭蕉叶儿上打”。

这里完整的写下了约会的整个过程,女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没有扭捏造作,显得那么活泼可爱,她对爱情的追求更显单纯美好。

在女主人公由于种种原因受到父母的反对,道德的批判和情郎的喜新厌旧而遭抛弃时她们仍然对情人充满真挚的思念,只不过这种思念已没有原来的豪爽坦率,有的确是无穷无尽的悲愁和自我解嘲。

这主要体现在:
【仙侣-桂枝香-不是路】:“万种风流,今日番成一段愁。

泪盈眸,云山满目恨悠悠。

谩追求,情如柳絮风前斗,牲似桃花逐水流。

沉吟久,因他数尽残更漏,恁般僝愁!恁般僝愁!”
【木丫叉】:“雾锁秦楼,雾锁秦楼。

云迷楚岫,御沟红叶空流。

偷香韩寿,锦帐中枉自绸缪,蹙破两眉头。

小蛮腰瘦如杨柳,浅淡樱桃樊素口。

空教人目断去时舟,又不知风流浪子,何处温柔。


【余文】:“薄情忘却神前咒,一度思量一度愁,把往日恩情付水流。


一段恋情换来的是半世的等待和孤独僝愁,不知那风流浪子又何处去寻找温柔,在月神面前发下的毒咒早已忘之脑后,他似这般无情无义而女主人公却还是割舍不下。

因为忘不了,所以强迫自己将往日恩情付之东水,但在梦里却又相见,没有仇恨没有埋怨,有的却是往昔的风花雪月,山盟海誓。

女性的“情感之美”在此达到了高峰,他们的感情真挚动人,超凡脱俗,空灵自由,她们所追求的爱情具有超功利的审美价值。

三、散曲中的自然诗意之美
大凡诗人或作家在面临穷途末路和人生困境这些社会现实时,他们会转而选择大自然作为其心灵归宿,借以排遣心中之块垒。


关汉卿的一些散曲著作就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这里所说的自然之美,一是指其散曲中自然意象之美,一是指崇尚人生的自然诗意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