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课件.ppt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成长经历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完美版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14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最新课件
10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最新课件
11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最新课件
12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最新志课件的开阔胸怀
3
【翻译】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
•
14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最新课件
10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最新课件
11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最新课件
12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最新志课件的开阔胸怀
3
【翻译】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
•
满江红(秋瑾)PPT

轩亭口秋瑾广场
“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遗 愿给她的好友徐自华:“埋骨
秋瑾绝命诗
西泠,与岳武穆相邻。”然而 残暴清廷竟容不下三尺孤坟, 短短七年里,灵柩辗转于绍兴、 杭州、湘潭,迁移了七次,直 至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 终于遂了“埋骨西泠”的遗愿。 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遭遇四 度搬迁。
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 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
巾帼英雄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 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 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1877-1907)
坚 毅 之 美 ︱ ︱ 秋 瑾
写作背景
1903年王廷均纳资捐得户部 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 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的凌云志向。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 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翻译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我的) 容颜却是那么的憔悴。刘邦用四面楚 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 那个家作什么。既然我那么痛苦,何 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 的!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 还刚烈。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 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 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 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 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 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 了衣裳。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经历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对其作 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可 能存在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偏颇之处, 需要客观分析和评价。
对满江红秋瑾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
对于满江红秋瑾的作品和思想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 究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 想和智慧。
比较研究
可以将满江红秋瑾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探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更全面地认识其文学地 位和影响。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目录
• 人物背景介绍 • 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内容 • 满江红秋瑾的艺术成就 • 满江红秋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评价
01 人物背景介绍
满江红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满江红秋瑾出生于清朝末 期,家庭背景较为显赫。
教育背景
满江红秋瑾接受过良好的 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 养。
满江红秋瑾对后世的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不断有新的作品对其进行 解读和演绎。
她的诗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珍 贵的素材。影响,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崇 敬的对象。
满江红秋瑾的传承与发扬
文学语言
满江红秋瑾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语言修养。
04 满江红秋瑾的历 史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秋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满江红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 璀璨的文学明珠,其诗词作品具
有深远的影响力。
她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深受读者 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风格独特,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为中 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实用PPT

秋容如拭(shì)
苦将侬(nóng) 蛾眉(é)
胸襟(jīn)
莽红尘(mǎnɡ)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2)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 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__莽__红__尘__、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青__衫__湿__有误的一句是( B )
A.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B.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 的地位。 C.“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 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D.这首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 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 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 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明丽秋色,并表现自己的矛盾 心理。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19页)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 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 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 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 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丈夫 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 字子芳。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 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 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 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 念的是《三字经》、《百家 姓》、《神童诗》等,但她 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 和笔记传奇。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妁之言。1896年4月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20日,王家彩銮花轿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过去。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பைடு நூலகம்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 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 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 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 念的是《三字经》、《百家 姓》、《神童诗》等,但她 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 和笔记传奇。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妁之言。1896年4月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20日,王家彩銮花轿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过去。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பைடு நூலகம்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满江红秋瑾》课件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品读本词,体会词作感情。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什么心情,我是从哪一句 话体会到的。分析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 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 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 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 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 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 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⑤!算 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 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 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 早又是,中秋佳 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 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②,八年风 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 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 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 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 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 的衣襟。
1.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⑶概括本词主题:
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 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侠义满胸 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 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的复杂心情。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④娥眉:原指女子 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 用为女子的代称。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 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
易《琵琶行》中有“江 州司马青衫湿”句,指 眼泪打湿了衣服。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 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 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 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课外学习
1.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对自己前途 的担心和忧虑。 2.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 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苦闷忧愁: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满江红
秋瑾
目标定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3.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4.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个体学习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 璿卿, 自号 竞雄 ,别号 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 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 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 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 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 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 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 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 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 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民族 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 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 雄的确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