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仁爱精神
诗中描绘了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 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 神。
中庸之道
秋瑾在诗中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中庸之道,既关 注国家大事,又关心人民疾苦,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的中庸思想。
民族精神传承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 ,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传承和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营造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 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 熏陶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 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词风,成为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激 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力量 。同时,这首词也奠定了秋瑾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 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对于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
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 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志士,女权运动先驱,诗人。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 容。
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互 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 效果。
诗中描绘了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 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 神。
中庸之道
秋瑾在诗中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中庸之道,既关 注国家大事,又关心人民疾苦,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的中庸思想。
民族精神传承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 ,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传承和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营造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 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 熏陶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 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词风,成为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激 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力量 。同时,这首词也奠定了秋瑾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 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对于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
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 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志士,女权运动先驱,诗人。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 容。
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互 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 效果。
《满江红秋瑾》课件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关于《满江红秋瑾》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了解满江红与秋 瑾的故事,以及她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满江红?
满江红是一种红色的草木染料,因其在江苏吴江一带的江河水中非常常见而 得名。它被秋瑾选择作为她的化名,象征着她的坚定意志和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
谁是秋瑾?
秋瑾的为国捐躯
满江红事件背景
1907年,满江红事件爆发,秋 瑾以身殉国,勇敢地抵抗清政 府对反清义士的镇压。
秋瑾的牺牲
秋瑾在满江红事件中被捕并处 决,她的牺牲成为了中国近代 激发了更多人民对 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渴望,成为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符号。
满江红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 殉国殊勋
1907年,秋瑾在满江红事 件中被清政府处以极刑, 她的牺牲成为了中国民族 解放的象征。
秋瑾的卓越才华
文学天赋
秋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由的热爱。
政治智慧
秋瑾在革命中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领导才能,为国家前进指引方向。
说服能力
她善于辩论和说服他人,能够有效地传递她的理念和使命。
秋瑾(1875年–190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和民主革命家。她以勇敢和聪明著称,在中国 近代化的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秋瑾的生平简介
1 早年经历
2 投身革命
秋瑾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并从小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秋瑾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 同盟会,她努力争取平等 和自由的权利。
1 激起民族民主运动
满江红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反清起义和民主运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
2 树立英勇榜样
秋瑾的英勇牺牲激励了无数革命者,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欢迎参加本次关于《满江红秋瑾》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了解满江红与秋 瑾的故事,以及她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满江红?
满江红是一种红色的草木染料,因其在江苏吴江一带的江河水中非常常见而 得名。它被秋瑾选择作为她的化名,象征着她的坚定意志和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
谁是秋瑾?
秋瑾的为国捐躯
满江红事件背景
1907年,满江红事件爆发,秋 瑾以身殉国,勇敢地抵抗清政 府对反清义士的镇压。
秋瑾的牺牲
秋瑾在满江红事件中被捕并处 决,她的牺牲成为了中国近代 激发了更多人民对 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渴望,成为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符号。
满江红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 殉国殊勋
1907年,秋瑾在满江红事 件中被清政府处以极刑, 她的牺牲成为了中国民族 解放的象征。
秋瑾的卓越才华
文学天赋
秋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由的热爱。
政治智慧
秋瑾在革命中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领导才能,为国家前进指引方向。
说服能力
她善于辩论和说服他人,能够有效地传递她的理念和使命。
秋瑾(1875年–190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和民主革命家。她以勇敢和聪明著称,在中国 近代化的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秋瑾的生平简介
1 早年经历
2 投身革命
秋瑾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并从小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秋瑾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 同盟会,她努力争取平等 和自由的权利。
1 激起民族民主运动
满江红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反清起义和民主运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
2 树立英勇榜样
秋瑾的英勇牺牲激励了无数革命者,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成长经历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经历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对其作 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可 能存在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偏颇之处, 需要客观分析和评价。
对满江红秋瑾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
对于满江红秋瑾的作品和思想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 究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 想和智慧。
比较研究
可以将满江红秋瑾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探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更全面地认识其文学地 位和影响。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目录
• 人物背景介绍 • 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内容 • 满江红秋瑾的艺术成就 • 满江红秋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评价
01 人物背景介绍
满江红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满江红秋瑾出生于清朝末 期,家庭背景较为显赫。
教育背景
满江红秋瑾接受过良好的 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 养。
满江红秋瑾对后世的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不断有新的作品对其进行 解读和演绎。
她的诗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珍 贵的素材。影响,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崇 敬的对象。
满江红秋瑾的传承与发扬
文学语言
满江红秋瑾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语言修养。
04 满江红秋瑾的历 史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秋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满江红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 璀璨的文学明珠,其诗词作品具
有深远的影响力。
她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深受读者 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风格独特,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为中 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完美版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19页)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 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 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 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 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丈夫 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 字子芳。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 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 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 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 念的是《三字经》、《百家 姓》、《神童诗》等,但她 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 和笔记传奇。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妁之言。1896年4月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20日,王家彩銮花轿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过去。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பைடு நூலகம்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 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 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 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 念的是《三字经》、《百家 姓》、《神童诗》等,但她 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 和笔记传奇。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妁之言。1896年4月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20日,王家彩銮花轿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过去。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பைடு நூலகம்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满江红秋瑾》课件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 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 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 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 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民族 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 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 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
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有“★” 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 学生交流解决,
老师点拨指导)
--
风雨亭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 早又是,中秋佳 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 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②,八年风 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
--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 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 京华。
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同伴互导
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流,对 有不同见解之处用“★”标出
--
⑵品读本词,体会词作感情。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什么心情,我是从哪一句 话体会到的。分析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
喜悦激动: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
④娥眉:原指女子 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 用为女子的代称。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 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 易《琵琶行》中有“江 州司马青衫湿”句,指 眼泪打湿了衣服。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 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 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
课外学习
1.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对自己前途 的担心和忧虑。 2.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 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
--
--
秋瑾(1877-1907)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 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 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⑶概括本词主题:
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 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侠义满胸 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 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的复杂心情。
--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
苦闷忧愁: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 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 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 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1.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 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 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 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 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⑤!算 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⑦!
满江红
秋瑾
--
目标定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3.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4.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
个体学习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 璿卿, 自号 竞雄 ,别号 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 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 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 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 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 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 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 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 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 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 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 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 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女侠秋瑾, 抛家弃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生,去追求民族 振兴的方法,把“最有豪气的女 人”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女英 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
教师解难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提出标有“★” 的疑问之处。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之处。(主要由 学生交流解决,
老师点拨指导)
--
风雨亭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 早又是,中秋佳 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 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②,八年风 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
--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 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 京华。
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同伴互导
组内对标有“?”之处作交流,对 有不同见解之处用“★”标出
--
⑵品读本词,体会词作感情。请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什么心情,我是从哪一句 话体会到的。分析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
喜悦激动: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
④娥眉:原指女子 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 用为女子的代称。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 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 易《琵琶行》中有“江 州司马青衫湿”句,指 眼泪打湿了衣服。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 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 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
课外学习
1.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对自己前途 的担心和忧虑。 2.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 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
--
--
秋瑾(1877-1907)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 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 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⑶概括本词主题:
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 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现她侠义满胸 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 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想。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的复杂心情。
--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
苦闷忧愁: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 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 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 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1.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 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 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 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 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⑤!算 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⑦!
满江红
秋瑾
--
目标定向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3.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4.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
个体学习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 璿卿, 自号 竞雄 ,别号 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 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 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 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 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 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 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 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 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