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仁爱精神
诗中描绘了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 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 神。
中庸之道
秋瑾在诗中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中庸之道,既关 注国家大事,又关心人民疾苦,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的中庸思想。
民族精神传承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 ,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传承和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营造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 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 熏陶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 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词风,成为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激 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力量 。同时,这首词也奠定了秋瑾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 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对于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
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 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志士,女权运动先驱,诗人。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 容。
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互 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 效果。
诗中描绘了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 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 神。
中庸之道
秋瑾在诗中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中庸之道,既关 注国家大事,又关心人民疾苦,体现了儒家思想 中的中庸思想。
民族精神传承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仰 ,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传承和弘扬了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营造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 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 熏陶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 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词风,成为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激 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力量 。同时,这首词也奠定了秋瑾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 发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对于 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 •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
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 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志士,女权运动先驱,诗人。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 容。
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互 动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 效果。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成长经历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与拓展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 浙江绍兴人,家庭条件优 渥,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 教育。
在朗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速、重音、节奏感等技 巧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如何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
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我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7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 与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技能培养
01
通过《满江红》,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秋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物评价分析
02
通过对《满江红》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瑾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培养
03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
会责任感。
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拓展
0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民众生活困苦。
民族危机深重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国 家领土沦丧,民族尊严受 到严重践踏。
思想启蒙运动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反思传统文化,倡导西学 ,推动思想启蒙和改革。
秋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与拓展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 浙江绍兴人,家庭条件优 渥,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 教育。
在朗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速、重音、节奏感等技 巧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如何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
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我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7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 与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技能培养
01
通过《满江红》,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秋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物评价分析
02
通过对《满江红》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瑾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培养
03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
会责任感。
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拓展
0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民众生活困苦。
民族危机深重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国 家领土沦丧,民族尊严受 到严重践踏。
思想启蒙运动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反思传统文化,倡导西学 ,推动思想启蒙和改革。
秋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社会经历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激动。
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人世中,哪里才能觅得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的词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感叹。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冲破束缚,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
莽莽人世。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表达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充满了不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个人爱好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强派”“殊未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词人不屑当贵夫人,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激动。
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人世中,哪里才能觅得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的词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感叹。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冲破束缚,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
莽莽人世。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表达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充满了不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个人爱好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强派”“殊未屑”等词,强烈地表达了词人不屑当贵夫人,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秋瑾》课件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塑造
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阐述女性自我认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女性实 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女性价值观的塑造
分析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 的影响因素。
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
探讨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特点,尊重不同女性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中西方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
01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化中的塑造和变迁。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02
通过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
点和差异。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03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探
讨其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时代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满江红》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 首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这首诗展示了秋瑾的壮志豪情和潇洒风度,同时也表达了她对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概览
01
女性觉醒与自我表达
同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作家开始关注自我意识和性别身份的表
达,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
02
题材多样与风格各异
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多样的题材选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
04 文化传承与影响
CHAPTER
《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秋瑾的《满江红》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以其雄奇豪放的 诗风和正义浩然的人格形象,成
为了激励人心的名篇。
反映时代背景
该词作于秋瑾赴日留学期间,词 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文学价值
词中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展现了秋瑾高超的文学造诣和 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
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崛起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近现代女性文学开始崛起。秋瑾等女性作家的出 现,标志着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代女性文学的繁荣
在当代社会,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女性作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作 品质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她们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女性独特的审美 视角和人文关怀。
时代背景
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内忧 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她积极 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 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主题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 《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是她赴日留学前一年,在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 者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思想状况。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为(wèi) 侬(nóng)
拭(shì) 莽(mǎn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节奏、语气、情感等。
读音停顿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译文:自己平时赤胆忠心,国家和民族的危 难常使我热血沸腾。那些庸俗之辈,有谁能 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 经受磨难挫折。
明确:“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 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 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 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途的担心和忧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明确: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 者的心绪。“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 未久,“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流露出来。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 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 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体会。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满江红
秋瑾
wèi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n侬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xi屑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jīn
mǎng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先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 中的典故:
(1877-1907)
作者简介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她 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 诗词。前期主要是咏物 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 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 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 前途的深切忧虑。现在 《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 集外佚诗约十五首,共 二百四十余首。
当堂练习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
过去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
。
2表现词人不屑于做封建贵妇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词人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译文:篱笆下பைடு நூலகம்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明确: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实写秋 色,却是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 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 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 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 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绍兴大通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 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明确: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 突然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 莽红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 志同道合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秋 瑾
作者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 日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 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 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 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 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 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 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 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 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 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 》:“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 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 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 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 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 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 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 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 人。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金瓯(ōu)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南史·朱异 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瓯:金的 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龙泉:宝剑名:雷焕于丰城狱基掘得二剑, 一名龙泉, 一名太阿。晋王嘉《拾遗记·颛顼(xū)》:“(颛 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 起指其方,则剋kēi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 之吟。”
明确: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 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面歌残 终破楚”一句作者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束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明确: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 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 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 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 体现了一种“中和之 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是我 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 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回首肠堪断!
女侠遗风存古今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 瑾写一段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 词中的相关内容。
示例:上天不公,强派你作女儿身;平生肝胆, 却又远超男儿志。三十二年道路,谁识你英雄 志?青衫不湿,因为我在试着懂你。
作业:
秋瑾与古代另一位女英雄花木兰多有 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木兰 辞》分析这两位女英雄的异同,并写出你 读这两位女英雄后的感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 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 烈。
明确: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 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 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情 感的抒发。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为(wèi) 侬(nóng)
拭(shì) 莽(mǎn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节奏、语气、情感等。
读音停顿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译文:自己平时赤胆忠心,国家和民族的危 难常使我热血沸腾。那些庸俗之辈,有谁能 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 经受磨难挫折。
明确:“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 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 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 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途的担心和忧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明确: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 者的心绪。“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 未久,“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流露出来。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 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 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体会。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满江红
秋瑾
wèi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n侬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xi屑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jīn
mǎng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先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 中的典故:
(1877-1907)
作者简介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她 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 诗词。前期主要是咏物 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 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 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 前途的深切忧虑。现在 《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 集外佚诗约十五首,共 二百四十余首。
当堂练习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
过去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
。
2表现词人不屑于做封建贵妇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词人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译文:篱笆下பைடு நூலகம்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明确: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实写秋 色,却是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 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 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 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 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绍兴大通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 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明确: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 突然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 莽红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 志同道合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秋 瑾
作者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 日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 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 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 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 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 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 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 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 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 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 》:“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 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 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 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 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 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 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 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 人。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金瓯(ōu)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南史·朱异 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瓯:金的 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龙泉:宝剑名:雷焕于丰城狱基掘得二剑, 一名龙泉, 一名太阿。晋王嘉《拾遗记·颛顼(xū)》:“(颛 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 起指其方,则剋kēi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 之吟。”
明确: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 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面歌残 终破楚”一句作者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束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明确: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 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 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 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 体现了一种“中和之 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是我 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 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回首肠堪断!
女侠遗风存古今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 瑾写一段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 词中的相关内容。
示例:上天不公,强派你作女儿身;平生肝胆, 却又远超男儿志。三十二年道路,谁识你英雄 志?青衫不湿,因为我在试着懂你。
作业:
秋瑾与古代另一位女英雄花木兰多有 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木兰 辞》分析这两位女英雄的异同,并写出你 读这两位女英雄后的感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 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 烈。
明确: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 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 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情 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