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合集下载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摄影展参赛作品名称
在时间的洪流中,历史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那些瞬间的影像,如同摄影的灵魂,凝固了时间的流转,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这些作品,是我用镜头捕捉的历史瞬间,是我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张照片,名为“烽火连天”。

画面中,一位老兵坐在战火后的废墟中,手中紧握着一支破损的步枪,眼中充满了沧桑和坚韧。

这张照片,是对战争的反思,是对和平的渴望。

第二张照片,名为“春风化雨”。

画面中,一位教师在破旧的教室里为孩子们授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身上,照亮了他们
的梦想。

这张照片,是对教育的赞美,是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张照片,名为“生活的色彩”。

画面中,一位母亲正在为孩子做饭,窗外的世界充满了生活的喧嚣和嘈杂,而家中的温馨和
爱意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这张照片,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张照片,名为“梦想的翅膀”。

画面中,一个孩子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一支笔,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张照片,是对梦想的追求,是对未来的向往。

这些照片,是我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

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人们看到历史的痕迹,看到生活的色彩,
看到梦想的翅膀。

我希望这些照片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能够激发
人们的热情,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美好。

作品集命名方式

作品集命名方式

作品集命名方式在设计作品集时,一个好的命名方式可以为作品集增添亮点,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作品集命名方式。

1. “风格之旅”: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风格多样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摄影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镜头漫游:视觉风景的奇妙旅程”,这样既表达了作品集的多样性,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 “触动心灵”: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具有情感共鸣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插画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画心:用画笔触动你的灵魂”,这样能够吸引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容易被作品所打动。

3. “创意启示”: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具有创意和灵感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平面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创意绽放:灵感的启示”,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创意和灵感感兴趣的观众。

4. “故事演绎”: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具有故事性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插画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画说人生:用画笔演绎的故事”,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故事性作品感兴趣的观众。

5. “色彩之旅”: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色彩丰富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平面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绚丽缤纷:色彩之旅”,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色彩感兴趣的观众。

6. “技艺展示”: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展示专业技艺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插画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笔墨流韵:技艺的展示”,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绘画技巧感兴趣的观众。

7. “自然之美”: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展示自然美景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摄影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大自然的画卷:自然之美”,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自然风景感兴趣的观众。

8. “人文风情”:这种命名方式适用于展示人文景观的作品集。

比如,一个摄影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人间烟火:人文风情的魅力”,这样能够吸引那些对人文景观感兴趣的观众。

一个好的作品集命名方式可以为作品集增加吸引力和独特性。

通过选择一个与作品集内容相符合的命名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目标观众,让他们对作品集产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作品。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兼谈艺术摄影作品命名的作用有不少摄影人很看重艺术摄影作品的命名,认为命名可以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有文章提出了数种乃至十几种的命名方法,我不敢苟同。

作品的命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并不象有的文章所说的那么重要,虽然它可以起到对作品意图的提示、引导、加深理解、限定等一定的作用。

但过于看重命名,以至于把命名提高到关系作品成败的地位,是不恰当的。

纵观历史名家名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四世同堂》……达芬奇、米勒、凡高、塞尚……卡蒂埃- 布勒松、韦斯顿、哈斯……枚不胜举的传世之作,其艺术价值如何,与命名之关联不大。

不知道有哪一位名家的作品,是靠关健的一个命名而成就一幅传世之作。

卡蒂埃-布勒松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男孩,抱着两个大酒瓶,得意洋洋回家。

这幅作品在很多刊物、论著、专集中登载,并至少有五种命名:《××大街》、《××星期天的早晨》、《1954年摄于××》、《为爸爸买啤酒》、《满载而归》等,虽然出现了五种几乎不相关的命名(除××街名外),但丝毫并不因此而增添或减弱该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

1999年9月25日《中国摄影报》“天窗”版,前辈狄源沦先生介绍了日本摄影家金泽清4幅黑白摄影作品,标题是临时所加,说明作品发表时金泽清先生是没有命名的,但同样以其“新颖、独特、深沉、含蓄,强烈地震撼了我(狄源沦先生)”。

摄影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形象本身的艺术容量和创意性,作品的主题是靠独创的隐喻、象征、寓意及其相应的组合结构、色彩影调等等的艺术影象之造型来传达的,而把命名的作用提到不切实际的地位,往往给创作实践带来误导:1、忽略艺术修养和形式创意。

作者忽略自身“造型”艺术修养,创作中思考的不是如何影象之“造型”问题,而是关注于把什么拍下来,认为拍到了“精彩瞬间”、“重要题材”、“生活热点”就是艺术,寄希望于“点铁成金”的命名。

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

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

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摄影作品的标题在吸引观众注意和传达摄影意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能够为作品增添趣味性、提供背景信息,甚至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

一、突出作品主题一个好的摄影作品标题应该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让观众一眼就能够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对于摄影作品的标题,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形容词、名词或动词来准确地描述主题。

例如,一幅以大海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可以取名为“浩瀚的蔚蓝”,这个标题能够很好地突出大海的壮阔景象和宏伟气势。

二、独特而引人入胜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应该是独特的,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可以通过采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或者加入引人入胜的情节来使标题更具独特性。

例如,对于一幅以宇宙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可以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比如“星际遨游”,让观众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无垠星空之中。

三、简洁明了一个好的摄影作品标题应该是简洁明了的,不要过于冗长。

在有限的字数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用词精准、语句简洁,能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作品。

例如,对于一幅以花朵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可以取名为“盛放”,这个标题简洁而又能够准确地表达花朵的美丽与生命力。

四、唤起观众情感共鸣一个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应该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和连接。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对于一幅表现孤独的人物摄影作品,可以取名为“寂寞的旅程”,这个标题充满情感,能够引起观众对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总之,创作具有吸引力的摄影作品标题需要突出作品主题,独特而引人入胜,简洁明了,并且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创作出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摄影作品标题,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兼谈艺术摄影作品命名的作用有不少摄影人很看重艺术摄影作品的命名,认为命名可以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有文章提出了数种乃至十几种的命名方法,我不敢苟同。

作品的命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并不象有的文章所说的那么重要,虽然它可以起到对作品意图的提示、引导、加深理解、限定等一定的作用。

但过于看重命名,以至于把命名提高到关系作品成败的地位,是不恰当的。

纵观历史名家名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四世同堂》……达芬奇、米勒、凡高、塞尚……卡蒂埃-布勒松、韦斯顿、哈斯……枚不胜举的传世之作,其艺术价值如何,与命名之关联不大。

不知道有哪一位名家的作品,是靠关健的一个命名而成就一幅传世之作。

卡蒂埃-布勒松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男孩,抱着两个大酒瓶,得意洋洋回家。

这幅作品在很多刊物、论着、专集中登载,并至少有五种命名:《××大街》、《××星期天的早晨》、《1954年摄于××》、《为爸爸买啤酒》、《满载而归》等,虽然出现了五种几乎不相关的命名(除××街名外),但丝毫并不因此而增添或减弱该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

1999年9月25日《中国摄影报》“天窗”版,前辈狄源沦先生介绍了日本摄影家金泽清4幅黑白摄影作品,标题是临时所加,说明作品发表时金泽清先生是没有命名的,但同样以其“新颖、独特、深沉、含蓄,强烈地震撼了我(狄源沦先生)”。

摄影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形象本身的艺术容量和创意性,作品的主题是靠独创的隐喻、象征、寓意及其相应的组合结构、色彩影调等等的艺术影象之造型来传达的,而把命名的作用提到不切实际的地位,往往给创作实践带来误导:1、忽略艺术修养和形式创意。

朝霞摄影作品名称

朝霞摄影作品名称

朝霞摄影作品名称
朝霞摄影作品名称推荐如下:
1. 《朝霞满天》:该名称直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美丽景象,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同时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2. 《晨曦之恋》:此名充满了诗意,寓意着太阳初升、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3. 《破晓》:该名称简短有力,能够让人联想到日出时分的那份宁静与希望。

4. 《曙光》:此名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适合用于日出时分的摄影作品。

5. 《晨光初照》:该名称描绘了日出时刻的美丽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总之,在为朝霞摄影作品命名时,应注重名称的描述性和象征性,使其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也要注意名称的简洁和易记,以便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作品。

人文风情摄影作品起名字

人文风情摄影作品起名字

人文风情摄影作品起名字摄影作品的名字是展示作品主题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一个好的作品名字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人文风情摄影作品中,摄影师通过捕捉人类生活的瞬间,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观。

为了帮助摄影师给人文风情摄影作品起名字,本文将提供一些创意和灵感。

1. 情感回响篇- 情感倾诉:通过摄影传达人们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 心灵碰撞:展示摄影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冲击力。

- 情绪绽放:捕捉到人们情绪在瞬间爆发的瞬间。

- 真情流露:通过摄影展示真挚而深刻的情感。

- 爱与希望:呈现出人们对于爱和希望的追求和渴望。

2. 文化交融篇- 跨越时空:体现不同时代、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 人文情怀:展示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 风土人情:通过摄影作品体现当地的习俗、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

- 多元共融:展示多种文化元素在同一摄影作品中的融合与和谐。

- 传统与现代: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引领和影响。

3. 自然与人类篇- 人与自然:呈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依存和纠葛关系。

- 自然之美: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壮丽和神秘。

- 人类的脚步:描绘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改造和发展。

- 自然奇观:展示自然界中令人惊叹的景观和奇迹。

- 和谐共生: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同生活,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街头生活篇- 城市角落:捕捉城市中小而美的瞬间,展示生活的点滴细节。

- 街头旋律:通过摄影作品揭示街头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氛围。

- 街头艺术:展现城市街头上的艺术品、壁画和个人创作。

- 摄影之旅:通过街头摄影,记录自己在城市中的探索与冒险。

- 城市故事:通过摄影作品,讲述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故事和传奇。

5. 人文细节篇- 生活点滴:展现人们生活中的微小瞬间和温暖细节。

- 表情印记:通过摄影作品,捕捉人们脸上的表情和情绪。

- 手的故事:通过手的动作和姿态,诠释人们生活的情感和经历。

- 眼神交流:通过人们的眼神,传递出无声的情感和意义。

爬山摄影作品名字

爬山摄影作品名字

爬山摄影作品名字摘要:1.爬山摄影的概述2.爬山摄影作品的命名原则3.爬山摄影作品名字的建议4.总结正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如爬山。

爬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摄影爱好者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

本文将探讨如何为爬山摄影作品命名,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一、爬山摄影的概述爬山摄影是指在登山过程中,用摄影器材捕捉到的一幅幅自然风光、地貌特征、动植物、人文景观等美好画面。

这些作品不仅能展示摄影师的技术水平,还能体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爬山摄影作品的命名原则1.突出主题:作品名称应简洁明了地表达出照片所展示的主题,如山水风光、地貌特色、季节变化等。

2.寓意深刻:作品名称应具有一定的寓意,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3.创意新颖:作品名称应具有一定的创意,避免与其他摄影作品雷同,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4.简洁易懂:作品名称应简洁易懂,容易让人记住。

三、爬山摄影作品名字的建议1.运用自然元素:如“峰回路转”、“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等,突出照片中的自然风光和地貌特征。

2.结合季节特点:如“春意盎然”、“夏日炎炎”、“秋风萧瑟”、“冬日暖阳”等,展现不同季节的景色魅力。

3.融入人文元素:如“古道西风瘦马”、“岁月沧桑”、“历史沉淀”等,展示人文景观与历史的交融。

4.表达情感寓意:如“勇攀高峰”、“砥砺前行”、“梦想起航”等,传达摄影师在攀登过程中所感悟的人生哲理。

四、总结为爬山摄影作品起名是一项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工作。

一个好的作品名称能够概括照片的主题,凸显照片的特色,同时也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在为作品命名时,摄影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摄影经历、作品内容和自身感悟,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
价值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摄影作品的命名与艺术价值
———兼谈艺术摄影作品命名的作用有不少摄影人很看重艺术摄影作品的命名,认为命名可以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有文章提出了数种乃至十几种的命名方法,我不敢苟同。

作品的命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并不象有的文章所说的那么重要,虽然它可以起到对作品意图的提示、引导、加深理解、限定等一定的作用。

但过于看重命名,以至于把命名提高到关系作品成败的地位,是不恰当的。

纵观历史名家名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四世同堂》……达芬奇、米勒、凡高、塞尚……卡蒂埃- 布勒松、韦斯顿、哈斯……枚不胜举的传世之作,其艺术价值如何,与命名之关联不大。

不知道有哪一位名家的作品,是靠关健的一个命名而成就一幅传世之作。

卡蒂埃-布勒松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男孩,抱着两个大酒瓶,得意洋洋回家。

这幅作品在很多刊物、论着、专集中登载,并至少有五种命名:《××大街》、《××星期天的早晨》、《1954年摄于××》、《为爸爸买啤酒》、《满载而归》等,虽然出现了五种几乎不相关的命名(除××街名外),但丝毫并不因此而增添或减弱该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

1999年9月25日《中国摄影报》“天窗”版,前辈狄源沦先生介绍了日本摄影家金泽清4幅黑白摄影作品,标题是临时所加,说明作品发表时金泽清先生是没有命名的,但同样以其“新颖、独特、深沉、含蓄,强烈地震撼了我(狄源沦先生)”。

摄影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形象本身的艺术容量和创意性,作品的主题是靠独创的隐喻、象征、寓意及其相应的组合结构、色彩影调等等的艺术影象之造型来传达的,而把命名的作用提到不切实际的地位,往往给创作实践带来误导:
1、忽略艺术修养和形式创意。

作者忽略自身“造型”艺术修养,创作中思考的不是如何影象之“造型”问题,而是关注于把什么拍下来,认为拍到了“精彩瞬间”、“重要题材”、“生活热点”就是艺术,寄希望于“点铁成金”的命名。

画面要么平平庸庸,用意空洞、暧昧、晦涩,要么抄袭模仿,人云亦云。

《大众摄影》近期特辟的“摄影诊所”批评了一些不成功之作,除拍摄功力之因外,不少作品也存在命名唬人、画面愚人的感受,如《心甘情愿》、《农祭》、《为四化努力学科学》、《迎接新世纪》、
《路·鞋·人生》……,其实即使在一些大型的重要的影展上仍然也可找到此类命名“唬人”的作品。

2、淡漠法制观念。

在当前“纪实摄影”热的冲动下,以为只要不干涉对象,把现实场景拍摄下来,就是“纪实”,忘却了摄影的记录真实景象的特性,命名本身也存在“纪实”问题。

有这样一幅作品,画面是寺庙门口有一位老和尚,用手摸着一个小孩子的头,作品取名为《俗根未尽》。

说句实话,我如果是那位老和尚,我会把这位作者告上法庭的:你怎么会知道老和尚摸一下小孩子的头,就证明是俗根未尽呢?!这么不负责任,弄不好就是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

无意中就埋下了侵权的隐患。

这样的作品现在不在少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摄影家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对他人负责,也对社会、对法律和对自己负责。

3、限制了人们欣赏的空间。

某些创作者本来拍的照片蛮好,挺耐看挺有味,但总寄希望于命名,取一个有趣的或包含“深刻思想”的标题,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品味,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显得多余、娇饰造作、俗套。

再以那一幅《俗根未尽》为例,且不说取的这个标题是否又入了“人云亦云”的误区,单说题意,就让人感到乏味,把观众的欣赏空间限制在“和尚禁欲”这样一个看似有趣实则俗套的题意里,除此外似乎没了。

避开作品的原命名,单纯观照形象,这幅作品如标以《无题》,恐怕会赋予更丰富的欣赏余地。

逻辑学有这样一个道理:内涵愈大,外延愈小,内涵愈小,外延则愈大。

给作品取题也不应忘记这一条真理。

虽然命名与作品的艺术价值关联不大,但其对鉴赏等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认为这个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符号作用。

许多的杰作是不需要有寓意性的命名的,前辈大师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条真理。

翻一翻卡蒂埃-布勒松、韦斯顿等及我国一些摄影家们的“作品集”,就会很清楚的。

他们给自己的一些作品取名不过是标明一下拍摄地点或时间,甚至标上“××第1号”、“××2号”等等,并不因此有减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

这些命名本身没有内在意义,对作品来说也只起到了符号的作用,它利于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收藏和编辑,以及理论家评论作品时加以区别,如同给一个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取名一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别出你、我、他。

2、提示作用。

标题直接说明被拍摄对象是何人物、人物关系、行为或事件等等,标题并不表示作品的主旨,只是给人们一个提示,暗示一个创作意向,打开一个观赏缺口,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朱宪民先生《黄河中原人》中的作品,标题有为“家长里短”、“祖孙”、“三代人”等简单明了的提示性命名,只提示作品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做什么等等,引导观赏者直接从形象里去感受中原大地纯朴、淳美、厚实的气息。

哈斯作品《纽约组照》,作品标题如“旋转玻璃门上的影象”、“手球·中央公园”“第六街上的繁忙时刻”、“反射—纽约第三街”……命名直截了当,提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样子等,抽象与具体,虚幻与现实,让人回味。

3、限定作用。

《大众摄影》(98.5.封二)上有一幅题为《西藏女孩—雅玛》作品,作品的标题再一般不过了,这里的“西藏”,让人想象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世界高原屋脊,这是一处神秘、纯净、纯洁、明亮之地……作者把拍摄的地点直接作题,限定这是在西藏,是西藏的女孩而不是四川、甘肃或中原的女孩,让观众从此处展开想象。

《摄影世界》(98.4.)登载一幅《在特里萨修女的葬礼上》人物特写作品,标题限定是在特里萨修女的葬礼上拍摄到的穷苦少年,少年是谁无关紧要,但由于标题的限定作用,使人们从这个感激、怀念、自强、自立的形象中就能感受到作者所赞颂的修女的伟大之主旨。

这里的限定不同于上述的“限制”,限定往往是在标题上直接体现对作品主题有意义的拍摄时间(年代、特定时代)或季节、地点、客观事件等等,避免不着边际地曲解创作意图,而不是限制人们观赏的空间。

卡蒂埃-布勒松作品《北平·国民党未日》(有版本标为“一九四九年·北平”),通过作者限定的时间(年代、时代)和地点,知道前面那个就是国民党警察,照片里排得整齐的穿长衫的显然是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用多言,画面结构的用意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专制制度下的奴性、屈从、愚弄等。

4、超越作用。

由于摄影的独特属性,在艺术摄影中大量地存在着写实性作品,此类作品大多在叙说一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行为,但作为艺术作品其艺术魅力不仅仅地局限于这一个事件、一个故事或一个行为的本身,而应当超越时空而近人性,超越事件、故事或行为本身的意义,而展示出更为广阔更深层次的蕴含力量。

如尤金·“火”,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是靠命名来拔高的。

本文所述命名的“超越”必须是基于艺术摄影作品本身已经存在了“超越”的状态,命名仅仅是“顺水推舟”、“顺理成章”的事。

如上所举的卡蒂埃-布勒松作品《北平·国民党未日》,作品是作者在中国解放前夕拍摄的报道性“组照”之一,但是作者利用事件获得了形式而展示蕴涵,该作品已经超越了“组照”事件本身的意义,告诉了读者一个民族的某些更深层的东西。

造型艺术
之所以为“造型”,大多情况下的文字说明是多余的。

因此,作用发挥得“过头”了,反倒画蛇添足。

实践中,后三个作用有的时候是相互交叉的,有的命名在作品中起到了限定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提示、超越作用。

只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而把它们区别开来加以分析和理解。

什么是艺术作品,这是一个难以圆满回答的问题。

有一位哲人这样解释:艺术作品首先是个迷,开始看不懂,但它显然引起了观赏人的情感和思维的波动,愈是如此,解迷的欲望就愈强烈……这样的解释虽不完全对,但它告诉了一个道理,就是艺术作品应当给观赏者留下尽可能多的空间和余地,命名的作用和目的不过如此,画蛇添足不足取。

(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