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摄影艺术简史
摄影简史

摄 影
第一章 摄影简史
简 史
课题概述:
主要讲述摄影 术于1839年 诞生以来发展 的主要流派及 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时代 的摄影代表作 品,为今后的 摄影创作打下
铺垫。
章节重点:
了解现代摄影 的发展以及不 同时代的代表
作品
第一章 摄影简史
第 一
本章内容:
节
摄
影 简
第一节 摄影技术的发展
技简 术史 的
影家齐伯尔制造的最大的摄影机是1860年完成的,这是一架带有车轮, 并且必须用马拉的庞然大物,玻璃感光板的尺寸是44х36吋,重量为44
史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摄影简史
第一章 摄影简史
第
一
节
摄
摄影作为一项人类的重要发明,它把人类记录历史事件的方
影
式拓宽了,从单一的绘画和文字,到把自然的影像以拷贝的形式
简
史
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真实性是任何文字和绘画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人们称之为“阳光画”或“自然的手印”。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的孩子》
第 一 节
赛璐璐软底片
摄
影
简
史
使用玻璃片携带起来比较笨重,而且容易打碎。于是人们期待着一种
轻便软片的诞生。
早在1861年帕克发明了一种名叫赛璐璐的物质。1888年,从英国移
居到美国的卡巴特(Carbutt)说服了一位赛璐珞制造商,为其制造极为
理想的薄膜赛璐璐版,在赛璐璐上涂上胶质乳剂,并把它们分割成小块。
影
技简
伦敦光学机械商威斯特(West)。
术史
的
发
展
五、照相机硬件的发展
第三章 摄影工艺发展简史

• 五、明胶乳剂和干版法
• 明胶:动物软骨的提炼物,透明无色的粘合剂。 • 1871年开始使用。 • 1880年后,明胶干版法取代湿版法。
• 干版法 人们期望一种涂布能“干”用的材料,在商店里可以买到, 并可以随时装入照相机拍照。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了使用胶棉 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
干版法的发展与演变 然而,人们还是不满足,越来越多的摄影者希望能够有连续拍摄而不
必来回更换干版的新摄影材料,同时,强感光度干版的出现也促使了新型 手持照相机的问世。美国一家银行的一位24岁记帐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伊 斯曼(Eastman)发明了一个干版涂布机,并于1880年开设了“伊斯曼干 版公司”。 摄影要普及必须具备轻便、价廉、操作简易的照相机和感光 片。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于1888年6月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架“柯达” (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特点
• 火棉胶法制作过程敏感度十分高,而且多变,要在每一片玻璃上用手 工涂上火棉胶的混合物(用军用强棉药溶解在天空醚和酒精中),当 玻璃还是湿的时候,小心地用银硝酸钾激活,曝光和冲晒,然后在氰 化钾溶液中固定,最后在金属版上涂上温暖的山达脂和薰衣草油混合 物从而完成制作,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确的操作。由于成像 过程的不可预计性,这种火棉胶技术可以产生独特又富有个人风格和 情感的影像。
在底片和感光相纸都处于湿润状态时就对其进行曝光,然 后用五倍子酸进行冲洗,并在酸性溶液中浸泡相对久一点,最 后将相纸取出在阳光下曝晒,就可以将照片上红褐色的色调转 变成丰富而浓郁的黑色调,这样拍摄和制作出来的摄影作品, 成像效果非常细腻。
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表面进行过抛光处理的蛋白相纸 非常受欢迎。火棉胶湿版的玻璃底版和蛋白相纸的结合,使 得大规模商业化输出摄影作品成为可能。
摄影简史讲义

摄影简史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一、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流派 1、拉斐尔前派影响下的高艺术摄影派高艺术(high art)摄影的定义高艺术摄影的艺术主张主要人物: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亨利??佩奇??鲁滨逊、威廉??莱克??普里斯、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威廉??莱克??普里斯(William Lake Price)《拜伦的节日》、《堂吉珂德在书房中》威廉??莱克??普里斯(William Lake Price)《堂吉珂德在书房中》Don Quixote in His Study,1890 2、高艺术摄影派的代表人物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 《人生的两条道路》 Two Ways of Life,1857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艰难时代》Hard Times,1860 亨利??佩奇??鲁滨逊 Henry Peach Robinson 《弥留》Fading Away,1958 3、画意摄影派的缘起画意摄影的定义弗雷德里克??伊文思(Frederick Evans)《凯尔姆斯考特庄园、阁楼》Kelmscot Manor In the Attics ,1896 弗雷德里克??霍兰 ??戴(Frederick Holland Day)《埃塞阿比亚酋长》An Ethiopian Chief,1896 二、早期写实主义摄影的诞生 4、写实:战争与冲突罗杰??芬顿(Roger Fenton)Officers & Men of the 8th Hussars, 1856 《第28军团的哈勒维结束勒一天工作之后》Hallewell――28th Regiment――His Day’s Work Over,1855 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詹姆斯河岸的设备登陆》Landing Supplies on the James River,1861 亚历山大??加德纳(Alexander Gardner)《约翰??哈特罗姆夫特将军和他的随从》General John F Hartranft and Staff,1865 迪莫斯??H??奥沙利文(Timothy H O’Sullivan)《死亡的收获》A Harvest of Death,1863 5、写实:风景与建筑古斯塔夫??勒古雷(Gustave Le Gray)《海上的双桅船》Brig Upon the Water,1856 弗兰西斯??福瑞斯(Francis Frith)《到达费拉克》Approach to Philac,1858 威廉斯??英格兰(William England)《尼亚加拉河悬桥》Niagara Suspension Bridge,1859 威廉姆??亨利??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科罗拉多的格兰德峡谷》Grard Canyon of the Colorado,1870 菲利浦??亨利??德拉摩特(Philip Henry Delamotte)《花园前的户外廊柱》The Open Colonnade, Garden Front,1853 罗伯特??马克发森(Robert MacPherson)《提沃利的海王星岩穴》Groze of Neptune,Tivoli,1861 埃多罗尔??丹尼斯??巴尔杜斯(Edouard Denis Baldus)《阿维尼翁的洪水泛滥》The Flooding of the Rhone at Avignon,1856 6、写实:日常生活与民俗托马斯??安南(Thomas Annan)《第75号大街附近》Close No.75 High Street,1868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伦敦街头的妇孺》The Crawlers from Street Life in London,1877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流动商贩》Itinerant Tradesman,1868 7、写实:肖像摄影纳达尔(Nadar)《莎拉??本哈特》Sarah Bernhard,1865 纳达尔的《自拍像》,Self-Portrait,1855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约翰??赫斯切尔爵士肖像》(Sir John Herschel),1867 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Julia Margaret Cameron)《我的侄女朱丽亚??杰克森》My Niece Julia Jackso,1867 艾蒂尼??卡杰特(Etienne Carjat)《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78 三、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 8、自然主义摄影观念的提出自然主义摄影的艺术主张代表人物:彼得??亨利??埃默森(Peter HenryEmerson)、里德尔??沙耶(Lidell Sawyer)、弗兰克??M??萨特克里弗(Frank M Sutcliffe)弗兰克??M??萨特克里弗(Frank M Sutcliffe)《水中的小家伙》Water Rats,1885 9、埃默森的自然主义摄影实践彼得??亨利??埃默森(Peter Henry Emerson)《大麦收割》Barley Harvest,1888 《采睡莲》Pick Lotus,1886 10、光影朦胧的印象派摄影主要人物: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约翰??杜利??约翰斯顿(John Dudley Johnston)、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Demachy)、海因里希??库恩(Heinrich Kuehn)戴维森《洋葱田》Onion Field,1890 约翰??杜利??约翰斯顿(John Dudley Johnston)《利物浦――印象》Liverpool――An Impression,1906 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Demachy)《芭蕾舞女》A Ballerina,1900 四、连环会和摄影分裂主义 11、艺术摄影家的松散联盟――连环会连环会概况创始人:艾尔弗雷德??马斯克尔(Alfred Maskell)、鲁滨逊、艾尔弗雷德??哈斯勒??辛顿(Alfred Horsley Hinton)等人艾尔弗雷德??哈斯勒??辛顿(Alfred Horsley Hinton)《离去的赞美歌》Recessional,1895 12、摄影分裂主义的缘起摄影分裂主义的艺术主张主要人物: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兹(Alfred Stieglitz)、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克拉伦斯??怀特(Clarence White)、阿尔文??兰登??科伯恩(Alvin Langdon)等爱德华??施泰肯(EdwardSteichen)《平顶脊》The Flatiron,1905 克拉伦斯??怀特(Clarence White)《投掷套环》Ring Toss,1899 13、斯蒂格利兹的创作实践《终点站,纽约》The Terminal, New York,1893 《双手和顶针》Hands and Thimble,1918 14、施泰肯的巨大影响《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931 《格罗丽亚??斯沃森》Gloria Swanson,1926 五、现实主义摄影的崛起 15、德国“新客观”运动德国“新客观”运动艺术主张主要人物:阿尔波特??兰格-帕奇(Alber Renger-Patzsch)、卡尔??布老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阿尔波特??兰格-帕奇(Alber Renger-Patzsch)《长生花全景》Sempervivum Perearneum,1922 卡尔??布老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 16、美国的直接摄影派主要人物:保尔??斯特兰德(Paul Strand)、查尔斯??谢勒(Charles Sheeler)斯特兰德《车床第三号》Lathe No.3,1923 查尔斯??谢勒(Charles Sheeler)《工业》Industry,1932 17、F64团体概说 F64的艺术主张主要人物: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威拉德??范??戴克(Willard Van Dyke)等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水塔局部》Shredded Wheat Water Tower,1928 18、F64的发起者:韦斯顿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甜椒》Pepper,1930 《两只贝壳》Shells,1927 《卷心菜叶》Cabbage Leaf,1931 19、F64的中坚力量:亚当斯《月升》,Moonrise,1941 《月亮和搬园丘》Moon and Half Dome,1960 《木板和蓟》Boerds and Thistles,1932 六、社会纪实摄影的重大突破20、社会纪实摄影的萌芽社会纪实摄影的状况主要人物: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路易斯??海因(Lewis Hine)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拜亚尔大街五美分寄宿处》Five Cents Lodging, Bayard Sreet,1889 《在藏酒地窖中睡了四年的男人》The Man Slept in this Cellar for about 4 Years,1890 路易斯??海因(Lewis Hine)《发电所技工》Powerhouse Mechanic,1925 《10岁的纺织工人》Ten-Year-Old Spinner,1908――1909 21、农业安全局摄影农业安全局摄影简介主要人物: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和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迁移的母亲》Migrant Mother,1936 格雷森Grayon,1938 22、《生活》杂志的图片报道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摄影家: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卡尔??迈登斯(Carl Mydans)、霍华德??苏修雷克(Howard Sochurek)、三木淳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生活》封面照Fort Peck Dam,1936 23、《生活》杂志的摄影家们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胜利日》V-Day,1945 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埃塞阿比亚士兵的脚》Feet of Ethiopian Soldier,1935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弯曲的管道结构》Wind Tunnel Contruction,1936 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矿工,约翰内斯堡》Miner, Johannesburg,1950 七、玛格南图片社的历史影响 24、玛格南图片社的缘起玛格南(Magnum)图片社简介主要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戴维??西摩(David Seymour)、乔治??罗杰(George Rodger)、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W??尤金??史密斯、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埃弗??阿诺德(Eve Arnold)、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无题,东100大街》Untitled, East 100th Street,1966 戴维??西摩(David Seymour)《劳动节,巴塞罗那》May Day, Barcelona,1936 Illegitimate Child of a British Soldier,1947 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印度:詹谢普尔钢铁厂》India:Jamshedpar Steel Factory,1951 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吹长笛的孩子,秘鲁》Boy Playing the Flute, Peru, 1954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巴黎车站》Place de Paris,1932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马恩岸边的星期天》Sunday on the Banks of the Mame,1938 W??尤金??史密斯《洗澡的智子,日本的九州》Tomoko in Her Bath,Minamata, Japan,1972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共和国士兵之死》Death of a Loyalist Soldier,1936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诺曼底登陆》Normandy Landing,1944 八、新兴城市的纪实者 29、都市摄影家概况主要人物:维基(Weegee)、布拉塞(Brassai)、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迪安娜??阿勃丝(Diane Arbus)、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布拉塞(Brassai)《巴黎》Paris,1933 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横向一瞥,巴黎》Sidelong Glance,Paris,1948 迪安娜??阿勃丝(Diane Arbus)《母亲和她的孩子》Mother and Her Child,1967 30、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葬礼――圣海伦纳,南加里福利亚州》Funeral-St.Helena, South California, 1955 《电车,新奥尔良州》Trolley,New Orieans,1955 《政治集会,芝加哥》Political Rally, Chicago,1955 九、物力主义摄影的探索 31、早期的运动摄影运动摄影的概况埃蒂尼??马雷(Etienne Marey)、埃德沃德??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埃德沃德??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动物的运动之408》Plate 408 from Animal Locomotion,1887 埃德沃德??麦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赛马》Horse Race,1883 哈洛德??埃杰顿(Harold Edgerton)《牛奶低落》Milk Drop,1936 十、抽象摄影的多种实验曼??雷(Man Ray)《安格尔的小提琴》Ingres’Violin,1924 曼??雷(Man Ray)《玻璃泪珠》Glass Teardrop,1932 曼??雷(Man Ray)《朵拉??玛阿肖像》Portrait of Dora Maar,1934 十一、结构主义摄影的实践 37、鲍豪斯学院和莫豪利―纳吉结构主义摄影简介拉斯罗??莫豪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简介拉斯罗??莫豪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嫉妒》Begrudge 38、其他有影响的结构主义摄影家拉尔夫??吉布森(Ralph Gibson)《海畔<a name=baidusnap0></a>时光</B>系列》Days at Sea.1974 弗兰克??方塔纳(Franco Fontana)《风景》Landscape,1975 阿伦??西斯金(Aaron Siskinid)《纽约,第6号》New York,No.6,1951 安德烈??克泰斯(Andre Kertesz)《讽刺的舞蹈演员》SatiricDancer,Paris,1926 十二、象征主义摄影的意义 39、象征主义的缘起和发展施蒂格利兹《双重意义》Equivalent,1929 米诺??怀特(Minor White),《朱比特暗礁,犹他州》Caoitol Reef, Utah,1962 40、独具个性的摄影家维恩??布洛克(Wynn Bullock)《森林路上的孩子》Child on Forest Road,1958 维恩??布洛克(Wynn Bullock)《森林中的孩子》Child in Forest, 1954 克拉伦斯??约翰??劳林(Clarence John Laughlin)《魔眼中的建筑》The Fierce-Eyed Building,1938 拉尔夫??尤金??米亚德(Ralph Eugene Meatyard)《克兰斯通??里切》Cranston Ritchie,1964 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芝加哥》Chicago,1951 杜安??迈克尔斯(Duane Michals)《偶遇》Chance Meeting,1969 杜安??迈克尔斯(Duane Michals)《重回伊甸园》Paradise Regained,1968 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辛辛那提,俄亥俄》Cincinnati ,Ohio,1963 * *。
摄影简史-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26年 尼埃普斯在他的工作室里利用“日光摄影法” 1826年,尼埃普斯在他的工作室里利用“日光摄影法”,把涂有沥青的金 属锡板放在装有镜头的暗箱中,并将镜头在窗口对准室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 属锡板放在装有镜头的暗箱中,并将镜头在窗口对准室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 再将锡板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 再将锡板浸入熏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目前存世的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幅最早期 的影像照片,但由于日光摄影法光敏度特别低,不可能成为实用的摄影方法。 的影像照片,但由于日光摄影法光敏度特别低,不可能成为实用的摄影方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应用CCD 应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 CCD( Device)传感器元件的数码后背。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2000年 2000年5月,佳能(Canon)公司推出高档数码相机EOS-D30,它使用CMOS代替 EOSCMOS代替 佳能(Canon)公司推出高档数码相机EOS D30,它使用CMOS CCD。 CCD。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41年 1841年,英国塔尔博特把墨底白图象的负片与另一张感光的药膜面 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 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最后得到了无数张与原物影像一样的正 ,(“卡罗式”摄影法)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 ——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 像,(“卡罗式”摄影法)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缺点是 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以后, 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片清晰度差。以后,又发明用透明的片基代替纸 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 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照片的质量有了很大 的提高。 的提高。
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摄影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近代,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这一内在发展逻辑的把握有助于不仅仅有助于巩固摄影学科的理论根基,更有助于将其转化为方法论指导新的艺术创作。
标签:摄影艺术;分离派;艺术发展1、西方摄影艺术发展概观摄影诞生之初,对当时的画家而言,其精确再现物体形象的能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很多画家在参与“禁止摄影”活动的同时,却悄悄的使用摄影技术为绘画提供素材。
例如当时的画家欧人·德拉克洛瓦、胡斯塔夫·库尔贝以及19世纪拉斐尔前派的很多画家都将这一技术手段运用在他们的绘画创作之中。
他们惊叹摄影术再现事物的“神奇”能力,充分享受这一新的观察方式,通过摄影这一新兴媒介将他们追求完美形态的热情体现在绘画上。
他们大胆参考照片,一方面促进了绘画形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画家的现实地位构成了威胁。
当时一个普遍的观念认为,摄影作为一种机械的手段无法与艺术家的创作相提并论。
形成此种看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人们只看到了摄影客观再现的能力,而忽视了创作主体主观能动的特性。
认为摄影只是技术而非艺术,这种“蔑视”的观点无疑令人难以接受,但也正是此种观点反而成为摄影发展的动力,促使许多摄影师把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
例如英国摄影师奥斯卡·雷兰德,他被誉为欧洲艺术摄影发展的重要人物。
雷兰德认为“摄影能够促使画家成为更好的艺术家”,而他的《人生兩条道路》则是此般自信的最有力的论证。
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摄影与绘画可谓达到了一种“拥有彼此”的“两忘”境地。
绘画通过摄影的观察方式与摄影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摄影从内容到形式都模仿绘画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画意摄影表达方式。
并且就画意摄影的美学趣味而言,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扩展,摄影揉入了印象派、新艺术运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诸多艺术风格,追求一种与绘画形式异曲同工的境地。
到了1902年,由于艺术中心从欧洲转向了美国,画意摄影在美国大陆广泛传播。
第二章2.1摄影简史

10
达盖尔摄影法的改进
1839年时达盖儿式摄影法的标准步骤: 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
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 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 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 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 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 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面朝 下,进行“显影”; 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但是这种摄影术的暴光时间较长,运动的物体拍不下来 1840年的改进:增加如下两个步骤: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 黎街景》。摄于1838年, 曝光约15分钟。因为曝光 时间长,巴黎街头熙熙攘 攘的行人与车辆都不见了, 只留下一个擦靴子的人。
贡献 ①卡罗式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拍摄了一张负片之后,就可以
比较便宜地印制任何数量的像片.而这个优点,一般人都忽视了。 达盖儿式摄影室能在拍摄之后的片刻间交件,并且,影像纹理非常清 晰。所以,塔尔博特要说服人们购买执照使用他的方法十分困难。
② 由负相到正像,现代摄影法的奠基人。
17
摄影法的发展
名称 日光摄影法
13
他也是第一位自拍的摄影师
他为了扩大影响,1855年拍了本人 肖像,是世界上第一批本人肖像(第 一位自拍者) 1939年3月20日贝亚德在摄影机里面 装上了一张感光纸,第一次完成了 一张质量较好的相片,不过他使用 了近一个小时的曝光时间,在此之 后的日子里,贝亚德完成了许多幅 这种照片,内容包括静物、建筑物、 雕刻作品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贝亚德没有公开他的发明。尽管他 的技术,发明照片流传的很广泛,但 是政府对他并未有任何奖励,于是他 郁郁而终,投河自尽,成为了真正 的“被淹死的男人”
艺术摄影PPT课件

威司顿的(土豆窖的门)
堪的派摄影 (Candid photography)
•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 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
• Candid一词意为坦白,率直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 该派的主要风格。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 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 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 的瞬间情态。法国著名的“堪的”派摄影家卡 蒂·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 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 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因而这一 流派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 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因着代表人物彼得·亨利·埃默森(Peter Heary
Emerson)在1889年的名著《自然主义摄影》而得名。
自然主义摄影重视对自然的感受,提倡在实际的自
然环境中发掘题材,以写实手法来表现自然美的形象。自
然主义摄影并不反对摄影对绘画的借鉴,只是反对用轿揉
做作的手法去模拟绘画。题材多以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为
纯粹派摄影(Pure photography)
•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 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他们 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 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 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 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 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 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 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纪三十年代产生了超现实主义,于五十年代产生主观摄影.
摄影的发展简史

摄影的发展简史摄影啊,那可是个神奇的事儿。
就像用一个小盒子把时间和空间都给装起来了一样。
咱得从很早很早以前说起,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相机。
人们要是想留下个影像,可费老劲了。
最早啊,就有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人像或者风景,这就好比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复制眼前的世界。
那时候的画家可真是厉害,他们就像一台精密的复印机,只不过这复印机全靠自己的眼睛和手。
可是呢,这画画再怎么像,也不可能和真实的场景一模一样啊。
这就像是你用泥巴捏一个苹果,再怎么捏也不会和真苹果一个味儿。
后来啊,就出现了暗箱。
这暗箱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
它能把外面的景色投射到一个平面上。
你想啊,这就像把外面的世界偷偷地给拉进了一个小黑屋里。
不过呢,这个时候还不能把这个影像固定下来,只能看个新鲜。
这就好比你看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梦,可是你一睁眼,就没了,多可惜啊。
再后来啊,摄影技术就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了。
有人发明了可以记录影像的东西。
这可不得了,就像给时间按下了暂停键。
最开始的照片啊,那可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漂亮。
拍个照片得等老长时间,就像等一锅老汤慢慢熬好一样。
而且那时候的相机啊,又大又笨重,就像个大铁疙瘩。
拿着这玩意儿拍照,感觉就像是扛着一门大炮似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摄影技术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了。
相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
胶片也出现了,这胶片就像是照片的家。
各种各样的相机也冒出来了,有小巧玲珑适合出去玩带着的,也有那种特别专业的,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彩色摄影的出现更是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以前的黑白照片虽然也有它的韵味,就像水墨画一样,简单却充满了意境。
可是彩色照片就像是给这个世界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
每一种颜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你看那些老照片里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时候。
到了现在啊,数码摄影又把摄影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你看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能拍照的东西。
手机摄影让摄影变得更加平民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摄影艺术简史有了科学、机械和人类的创造性,许多想象都可以变为现实。
摄影就是这样产生的。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经过暗房工艺制作,塑造真实、生动、具体可感艺术形象的艺术样式。
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摄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要影响到摄影艺术的美学效果。
摄影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段是现场选择,即在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迅速选择典型事物的最佳瞬间和拍摄角度进行拍摄。
摄影家只有熟练掌握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造型技巧,并具备高度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浑厚的生活经验,才能抓住感人的瞬间,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摄影由诞生到19世纪下半叶,发展极为迅速,并开始形成和产生摄影艺术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产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即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出现,摄影艺术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多样,以及摄影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成熟。
摄影艺术经历了早期各种流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和美学特征。
不受国界,不受民族和语言的限制,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一、绘画主义摄影1、英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的先驱雷兰德和鲁滨逊绘画主义摄影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和画意的境界。
该派摄影家把影像形成的气氛看得比题更为重要。
严格控制、精心制作、造型优雅是绘画主义作品的突出特征。
《生活的两个方面》引起一场对雷兰德的技术和他对裸体照片运用的大争论。
雷兰德:生活的两个方面1857年摄1869年,鲁滨逊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这本书为绘画主义摄影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书论证说,摄影的美学标准和绘画是一样的,无论从直接阐述和言外之意都可看出,艺术摄影越是忠实地模仿绘画就越接近真正的艺术。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的进步,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2、法国绘画主义摄影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是德马奇·罗贝尔。
德马奇·罗贝尔(1859-1937)他认为,一张未经手工技法操作的、直接反映大自然的照片本质上就不是艺术,它并不比艺术家的平庸之作好多少,而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恰好用这一题材,来显示其才能,所以,德马奇的作品常常和印象派画家的技术和风格产生共鸣。
比如,1904年拍摄的《后台》,表现一位年轻的女舞蹈演员的作品,就象是一幅德加的印象主义绘画。
3.美国绘画主义在美国的杰出代表是施蒂格里茨摄影分离派是20世纪初受世界注目的最杰出的艺术摄影的焦点。
摄影分离派在一定意义上摒弃了早期绘画主义摄影摆布加工、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创作方法和宗教与古典的绘画内容,富于革新精神,施蒂柯里茨曾明确指出摄影分离派的目的是"将那些献身于画家摄影的美国人松散地组织起来,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手段"。
1955年,斯泰肯从全世界征集的约200万照片中,选出了27万位男女摄影家的50万张摄影作品,举办了《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并在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览。
这次展览堪称世界摄影史上观众最多的一次展览。
《人类大家庭》摄影展不仅传播了斯泰肯"人类生而不平等"的思想,同时了证明了摄影艺术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世界语言和最富于真情实感的艺术。
二、印象主义摄影1、英国埃默森的《自然主义摄影》一书的历史作用《自然主义摄影》的第一版于1889年问世。
这是埃默森对摄影界的绘画主义流派的有力挑战。
此书在阐述他对艺术杰作都是自然界的直接反映与记录。
任何人为的加工和影响都会有损于而不是有助于艺术的表达。
这种现象显然与鲁滨逊的"摄影的画意效果"针锋相对,埃默森认为,人的眼睛只对视场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清楚的聚焦。
因此他建议摄影师们如果想得到符合自己感受的影像,就应当只对主要被摄体进行清晰的调焦,而把前景和背景稍为放在焦点之外,这种有差别的调焦,遭到绘画主义派的激烈反对。
"摄影的印象派"认为,尽管清晰度和明晰度对一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完全用不着,其中决定性因素应当看摄影师在艺术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图。
后来,他们从对镜头成像的发展到暗房加工,甚至在照片画面上用画笔、铅笔、橡皮等进行加工,追求主观印象的效果。
有些作品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几乎一样,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
印象派摄影作品,失了层次,改变了明暗,影调阴郁、级路粗糙,倒是富有装饰性。
但从摄影角度来看,缺乏空间感。
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
因此,评论家们便讽刺他们为"摄影模糊图像学派"。
2、美国印象派摄影怀特的作品被认为是,把摄影应用于仿原画的制作上,是最佳和最值得永久保存的。
卡塞比尔(1852-1934)很早就主张拍摄自然姿态。
由于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她用印象派手法进行拍摄,对照片作加工,去掉细部。
她对影调值比对构图更为关注。
卡塞比尔被称为"美国第一流职业摄影家",其代表作有《你是女人之中有福人》等。
三、纪实摄影1、法国的杜坎与纪实主义摄影纪实摄影,又被称为写实摄影。
它始终是摄影艺术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流派,而且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由于这一流派在创作中遵循准确而完美的纪实特性,所以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
杜坎(1822-1894)1849-1851年在希腊和中亚细亚、小亚细亚旅行时,拍摄了200多幅历史遗迹的照片。
马雅尔(1816-1879)也是法国早期纪实主义摄影的一位大师。
从1852年开始,他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把巴黎的古老街道、建筑古迹、公园等如实地拍摄下来,使这些珍贵的作品永久地保存在巴黎档案馆里。
2、英国纪实摄影英国早期纪实摄影家中较为著名的是罗杰·芬顿(1819-1869)。
他如实地记录下了贫穷和悲惨的情景,展示了那些贫困人们生活的狭窄、紊乱、肮脏的街道的实况。
1865-1870年,他在远东旅游,而且还出版一本《中国和她的人民》的画册。
3、美国纪实摄影大师路易斯·海因(1874-1940)关于美国城市贫民遭受的卑贱生活条件的重要摄影工作,里斯也是美国第一个新闻摄影家。
他很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拍摄的照片的重大意义。
1904年开始拍摄安置在埃利斯岛的移民的纪实性照片。
对社会提出了有力的批评。
在纪实摄影方面,海因始终坚持以社会意识为导向的观点。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怀着崇高的社会目的而运用摄影艺术来改造社会的。
他的摄影活动一直与劳动者紧紧地联系着。
为揭露劳动者所受的残酷剥削和非人遭遇,为维护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以极大的毅力从事着纪实摄影工作。
他曾明确表示:"我愿意揭示那些应予纠正的事情;我也愿意揭示那些应予称赞的事情"。
为此,有人又称海因为"社会改革运动的摄影家。
"四、自然主义摄影1898年埃默森出版了《自然主义摄影》一书。
该书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强调"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影像"。
自然主义摄影主张,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摄影不应借重美术,应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象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象的提练。
这样,就失去了艺术创作上典型化的意义。
自然主义摄影的原则是把眼睛感受到的自然现象直接纪录下来,这就要求真实而不是有意安排或设计,绘画主义摄影的原则不是单纯的记录,需要的话也可以去强调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属于想象的特色。
五、纯粹派摄影1、美国纯粹摄影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20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主要在美国兴起和流行。
其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施蒂柯里茨。
他们认为摄影应摆脱绘画性,返回纯摄影的本质。
他们主张仔细观察和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
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细腻地表现被摄体的典型的形象,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影调、不同的质感向观众展现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不借助任何其它造型艺术的媒介。
一个是新即物主义,一个是抽象主义。
纯粹派摄影在实际创作中,的确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这一流派较为著名的摄影家有斯特兰德、韦斯顿等。
斯特兰德(1890-1976)很重视摄影的社会价值,是新即物主义的理论先驱,主要代表作有《盲妇》、《墙影》、《白墙》等。
盲妇1916p.斯特兰德墙影1915p.斯特兰德韦斯顿(1886-1958)被认为是施蒂格里茨、斯泰肯和斯特兰德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摄影家之一。
他的作品影调细腻,设计严谨而有雕塑风味,这些特点长期以来成为衡量摄影水平的标准。
拍摄的《沙丘》被誉为摄影杰作。
《青椒第30号》是他的又一杰作2、英国纯粹派摄影弗雷德里克·伊文思(1853-1943)他因通过显微镜观看自然形态的影展作品,第一次被承认。
"伊文思极力生产如同建筑,风光本身那样永恒的照片。
不夸张地说,他的建筑照片是这类照片中最为伟大的,因为他能将清晰的准确性与柔和而优美的层次相结合,因为他对影调的范围和光线有特殊的感受。
"六、新现实主义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又称新即物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的突出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突出出来,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一种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
这一流派并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揭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被认为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1、德国新现实主义摄影的创始者的帕契认为摄影"用来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比用来表达艺术的个性显得更为合适。
"《美丽的世界》新现实主义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新现实主义摄影流派代表人物布洛斯菲尔德(1865-1932)曾作过上千个植物外形的细部放大,试图揭示自然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植物必须作为一个完整艺术和组织结构来评价"。
1928年出版的《艺术的原型》是新现实主义摄影的里程碑。
2、美国新现实主义摄影的理论先驱斯特兰德(1890-1976)认为新现实主义摄影的概念"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
"他强调摄影者要"尊重被摄对象,要利用几乎是无限的影调变化手法把它表现出来。
"他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秘诀,而且"这种成功的取得既不利用特技,也不借用手法,而是运用直接摄影的手段。
"根据这一理论,新现实主义摄影的作品常常精确地表现物象的表面结构,影调丰富而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