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景观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讲解、讨论)第2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第3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讲解、讨论)第4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5课时:总结与反思(小组分享、总结发言)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图书资源:介绍家乡的图书、故事集、名人传记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

3. 讲解家乡的人文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名人故事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案

1、云南的矿产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2、揭示课题:焊接大王——锡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教学目标】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了解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铜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铜制品?2、根据铜制品说说铜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2至16页。

讨论:(1)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哪些矿石可以用来炼铜?2、小组合作学习。

福建省小学地方劳动课五年级上册教案

福建省小学地方劳动课五年级上册教案

福建省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五年级上册% 劳动、今天我生日1.制作贺卡目标要求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

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

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

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二、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

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试制贺卡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三、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出示两种贺词。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在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时,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计划详述1. 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5-8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第9-12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第13-16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7-20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视频、实物、实地考察地点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环境:观看家乡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公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了解地理、气候等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然风光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古建筑、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俗素养。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家乡民俗风情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1. 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及成果。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周8.28——9.3教学内容: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目标: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明史。

教学重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

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E、小组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反思::::::::第二周9.4——9.10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地方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艺术地方特色美食地方旅游资源【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每学期共计15课时教学时间分配:地方特色文化介绍(3课时)、地方历史名人(2课时)、地方传统艺术(3课时)、地方特色美食(3课时)、地方旅游资源(4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二、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代表例子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历史、地理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地特色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对地方文化的贡献。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英雄的品质。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地方历史名人的成就地方历史名人对地方文化的贡献【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地方历史名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历史名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黑龙江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黑龙江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波涛驯服成清涓细流。

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1957年,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

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下两层水池标志着1957、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

塔身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地理位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

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哈尔滨市政府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从此便成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三、总结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云南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了解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铜制品?
2、根据铜制品说说铜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2至16页。

讨论:
(1)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哪些矿石可以用来炼铜?
2、小组合作学习。

(1)铜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观察黄铁矿和黄铜矿,从颜色、条痕、晶体形态和硬度上区别它们。

4、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2、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铅和锌的储量及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铅锌矿优势。

【教学重点】
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一猜:子弹头是用什么做的?
2、揭示课题:
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8至21页。

讨论:
(1)铅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锌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铅锌矿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比较铅、锌、锡的颜色、光泽、硬度。

5、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磷矿石的性质。

2、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磷矿资源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磷矿石的性质、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火柴头与火柴盒摩擦后火柴头便会着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火柴头是用什么做成的?
2、揭示课题:
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3至27页。

讨论: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小组合作交流。

(1)谈谈你对磷矿石的了解。

(2)说说磷矿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了解第27页动手做中的测试矿石中含有磷的方法。

1
6、工业的粮食——煤
【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

2、知道煤的用途。

3、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知道煤的用途。

【教学难点】
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用途?
2、揭示课题:工业的粮食——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8至31页。

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煤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它是工业的粮食
(2)煤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制作一块煤炭标本,带到班级来展示。

1
7、璀璨的“石头”——宝石和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2、认识各地不同的宝石,感受宝石的美。

3、学习了解简单的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宝石和玉石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33至39页。

讨论:宝石和玉石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宝石和玉石怎样来区别?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翡翠之乡”
(3)谈谈你对宝石和玉石有哪些了解?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学习第39页的鉴别水晶的方法。

1
8、地热奇观——温泉和热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2、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家附近有温泉吗说说你对温泉有多少了解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0至45页。

说一说:地热景观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1)云南省内地热类型主要表现为哪几种?
(2)课文中所介绍的地热奇观,有你比较熟悉的地方吗哪个地方的地热奇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你知道昆明为什么会有“温泉城”之美称?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父母的陪伴下到附近的温泉去沐浴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
9、闻名遐迩的石头——大理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2、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重点】
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理石吗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7至50页。

讨论:大理石是怎样得名的,还可以把大理石叫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2)说说云南各个地区的大理石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一个地区的大理石为它写宣传广告词。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寻找身边的大理石,并认真进行观察。

1
10、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南的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52至56页。

讨论:矿产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有效地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古人常从铅锌矿中提炼银,却把铅锌当废渣丢弃,这些废渣在古矿冶炼遗址中往往堆积成山。

现在我们在开采类似于铅锌矿等伴生矿床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