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标解读与教学策略共62页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指导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指导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指导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重点介绍了古今中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22位重要历史人物是如何用自己的活动,理论以及实践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历史人物的角度,学会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基于这种思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在某个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国家或领域的22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知道他们不懈奋斗和勇于探索的成长历程,概述他们对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探究他们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对他们的思想及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课标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学习目标:1.归纳秦始皇兼并六国的过程。

2. 知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政治制度上在地方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在中央采取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专制主义皇权。

3. 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发边疆地区,发展水陆交通等。

4. 科学全面的评价秦始皇:他对于历史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他个人的残暴对当时人民所带来的苦难。

◆教学建议:1. 教师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秦统一过程和社会风貌的认识。

2. 可酌情为学生提供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沿革表,帮助学生认识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政治体制的影响。

3. 并可补充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及心理认同的巨大作用,联系秦代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统一团结和谐的局面在当时就已经初具规模,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评说8页

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评说8页

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以其各自充满个性的活动,从不同方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修养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属于理念问题,有的属于方法和技巧问题。

本文试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来对历史人物评说教学作一些评说,目的是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为什么在最后时光冷落了我”――从一张生平年表说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往往以人物生平年表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篇,即“走近篇”或“走近名人篇”。

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在上研究课时展示的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年表:1.1866年,生于广东香山县一贫苦农民家庭。

2.1892年,以“最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立志“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在澳门挂牌行医,“声名鹊起”。

后民族危机渐深,乃“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3.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4.1895年,准备广州起义,起义失败,流亡海外。

5.1905年,成立同盟会,阐述三民主义。

6.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辞去临时大总统,致力于实业救国,来到江阴。

8.1913年,发动和领导二次革命,失败。

9.1915年,参加反袁护国运动,失败。

10.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11.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2.1924年,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创办黄埔军校。

13.为争取国内和平统一,1924年患肝癌带病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运动。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提示选考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知识清单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制度创新和巩固统一(1)政治制度: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职能和作用);郡县制度。

(2)经济制度;①“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②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各按其业。

③奖励移民垦荒。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通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②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③为打通西南夷,凿“五尺道”。

④修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并规定车同轨。

作用:全国水陆交通网道的构筑,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⑤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作用: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

3.勤政和暴行(1)勤政: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高度行政能力;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坚忍;执著。

(2)暴行:横征暴敛;严刑酷法;焚书坑儒;寻求仙药。

(3)秦亡的原因:第一:秦的暴政;第二:秦末农民起义。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2)客观上: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2.贞观之治的内容领域措施内容影响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着重介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在社会史的宏大舞台上呈现金戈铁马、深思熟虑的历史人物。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都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我们所承袭的这个世界,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映现着他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的22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事迹和成长历程,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基于对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成长历程的把握,提高讲述历史人物的兴趣,逐渐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资料搜集、评说人物的学习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善于独立地多角度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地体会这些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确立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提高经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

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

它是通过六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个专题往往都是一个人物类型,每个专题都需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而学会人物的历史评价,每个专题其实都蕴含着这些人物馈赠的历史智慧和做人道理。

这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教学指导意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教学指导意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年11月修订版)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明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呈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程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标内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二、教学要求第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本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设计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对无产阶级革命家专题总体认识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在推动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不平等的加剧、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劳动者依附性的强化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增多等。

伴随着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人们由于理解和认识的视角不同,从而也出现了对工业文明及其衍生物的不同认识和判断。

工人运动作为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兴起。

到19世纪中叶,出现社会主义思潮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并进一步发展成一种社会运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知识精华并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在认真考察工人运动现状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基于这两大发现,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以正式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必然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投身于实际的工人运动实践中,帮助“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资本主义确立的背景下,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后来所称的第一国际。

通过亲身的斗争实践和敏锐观察,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着不断完善。

透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批判与超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伟大思想家在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社会批判中所闪射出的理性智慧和不懈探索精神,他们顽强执着而积极乐观的信念,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是我们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目标。

俄国十月革命是与列宁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宁为反对沙皇专制统治,探索俄国革命的道路,历经艰难,经受了关押、流放和漂泊异乡等苦难,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秘密返回俄国,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适应俄国人民“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提出了《四月提纲》,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赢得了俄国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课标导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课标导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一)对本模块历史人物遴选原则的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共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以其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历史人物的角度,学会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载之于史书上的人物何止千万?但为什么在内容标准中选择的“这些”而不是“那些”历史人物?而在同一类历史人物中,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必须应回答的问题,换言之,在本模块研制过程中,遴选历史人物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遴选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以下两条原则:1.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相结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

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从地域上看,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汇中的中国与外国之别;从横向上看,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就使得在历史人物领域呈现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段性与空间分布,就成为人物遴选的两把重要的标尺。

所谓典型性、代表性,是指一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者是一个历史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或者是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所选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法指导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法指导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学习方法指导
一、关于历史人物生平事迹 史学研究
• 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史学研究,除了搜集、 整理、订正有关史料的工作外,主要是对 历史人物作阶段分析和方面分析。一生的活 动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以便能比较清晰地勾勒出 历史人物的社会活动或思想变化发展的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对政治家往往 以不同的任职时期来区分阶段,对思想家往往以 思想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来区分阶段,对科学家 往往以每次重大成果的取得来区分阶段。阶段划 分的一般要求是划分标准要首尾一致,每个阶段 的分界要明确,每一个阶段要各有其特点。
• 二、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

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主要是采用 价值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一)价值分析法 所谓价值分析法,就是以历史人物在当时历史 条件下对社会进步所起的具体作用来评价其历史功 过。通俗地说,也就是以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促进 社会进步作为评价标准,促进了则肯定,阻碍了则 否定。

如果不承认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只 强调它(他们)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灾难,显然 是不科学的,是一种只看局部不看全局的偏向。 同样,如果只讲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而不 谈它(他们)其带给亚非拉人民的灾难,同样也 是不科学的,是违背历史事实的。这种只讲全局 而不顾局部的偏向,不仅掩盖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而且还模糊了资本主义形成的背景。所以,正确 分析历史人物活动的局部影响和全局影响,把局 部影响和全局影响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比较准 确地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
• (二)方面分析
• 所谓方面分析,就是把历史人物的整个社会活 动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对政治 家,可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等几个 方面来进行分析;对思想家,则可从哲学思想、 社会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历史 人物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从纵的角度看,历史 人物的一生,变化起伏,具有“阶段性”;从横 的角度看,在同一阶段,又有不同方面的活动, 具有“方面性”。进步与倒退,功与过,是与非, 常常汇于一事,集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方 面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列宁曾指出: “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 切方面。”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应遵循这一 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标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教 学策略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