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框图推断题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框图推断习题课》教案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框图推断习题课》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框图推断习题课》教案5,主要围绕框图推断这一主题展开。
框图推断是一种将化学知识以框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分析框图中的元素、物质和反应关系,从而推断出未知物质或未知反应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一系列的框图推断题目,让学生掌握框图推断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框图推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框图中的关系理解不深,推断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框图中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推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框图推断的思路和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框图推断的思路和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框图中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框图推断的思路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框图推断题目,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框图推断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框图推断题目。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框图推断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框图推断的意义和作用。
2.呈现(15分钟)讲解框图推断的思路和方法,通过PPT展示具体的框图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框图推断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道框图推断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框图中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讲解每组所提交的框图推断题目,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框图推断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专题 图框推断题 教案

《图框推断题》·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金属、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找出图框推断题推理的“突破口”。
(2)掌握图框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反应特征来解答图框推断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中考化学图框推断题。
教学难点:找出图框推断题中的“题眼”、“突破口”、“推理主线”。
三、讲授课型综合复习课(图框推断题“突破口”知识梳理见教案最后一页【第4页】)四、中考专题分析1.图框型推断题:中考化学推断题中的一种类型。
甘肃省中考省通卷必考内容之一。
2.中考分值:中考试卷中最低占8分(2010年省通卷中为10分)。
3.中考题号:近五年(2010年起)中考化学甘肃省通用卷第14题。
4.题型特点: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较大。
5.解题技巧:找准“题眼”、“突破口”、“思维主线”,利用顺、逆并推,逐项击破。
五、教学过程:【课件展示】简要解读中考化学省通卷中图框推断题的卷面题号、分值、特点及技巧。
【板书】中考“图框推断题”专题突破技巧【学生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温习物质的颜色,归纳图框推断题“突破口一”,完成导学案。
【教师点拨与强调】物质特有属性的唯一性,基础知识识记的必要性。
【板书】1.物质颜色。
【学生自主学习2】指导学生温习物质的特殊性质及用途,归纳图框推断题“突破口二”,完成导学案。
【教师点拨与强调】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性,基础知识识记的必要性。
【板书】2.物质的特殊性质及用途。
【学生交流与思考】化学反应的特征反应“反应条件”,归纳推断题“突破口三”,完成导学案。
-1--2-【教师点拨与强调】 物质化学反应条件的特殊性,基础知识识记的必要性。
【板书】3.化学特征反应(反应条件)。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教案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教案
主题:框图推断
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框图推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教学步骤:
1.引入:老师简要介绍框图推断的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当框图中出现氢气和氧气时,它们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2.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掏出可能的答案,然后请几组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3.实验展示:老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根悬有氢气和一根悬有氧气的导电棒放在一起,并点燃,在火花引燃氢气的同时发生爆炸,向学生展示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4.进行推理: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后产生的化学物质是什么,以及其性质和用途。
5.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重点强调生成的水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6.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加深对框图推断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讨论不同推断
方法的优缺点。
7.拓展练习:老师布置与框图推断相关的拓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8.课堂反馈:在本节课末尾,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验他们对框图推断的理解程度。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框图推断的方法。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评价他们对于框图推断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教案

教案:初中化学框图推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框图在化学推断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观察框图,分析并推断出化学反应的产物。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框图在化学推断中的应用。
2. 化学反应的产物推断。
教学难点:1. 框图的解读和分析。
2. 化学反应产物的推断。
教学准备:1. PPT展示框图推断的例子。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框图在化学推断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框图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二、新课(20分钟)1. 展示PPT中的框图推断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讲解框图推断的步骤和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推断出化学反应的产物。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框图推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框图推断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框图推断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框图推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框图推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框图在化学推断中的应用,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断化学反应的产物。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题目,对框图推断的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对框图推断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框图推断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化学《推断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推断专题复习(一)》教学设计化记忆(内容见附件1) PPT 展示指导学生总结推断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关键备注:课堂学习设计—推断专题例题与对应训练类型一、叙述类推断【例 1】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2)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3)取步骤(2)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 a2CO3、Na2SO4,无FeCl3B、肯定有Na2CO3、Na2SO4,无Ca(NO3)2C、肯定有N a2CO3,无FeCl3、Ca(NO3)2 D、肯定有N a2CO3,无FeCl3、KCl:【例 2】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 HCl 、稀 H 2SO 4、BaCl 2 溶液、Na 2CO 3 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 ①甲+乙→无明显现象;②乙+丙→白色沉淀;③丙+丁→白色沉淀;④甲+ 丁→气体;试回答:(1)丁物质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 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应训练】1、现有 A 、B 、C 、D 、E 五种元素,A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元素少量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或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C 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无中子;D 是组成有机物不可缺少的元素,E 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1)写出A 、B 两元素的符号:A;B;D 元素的名称。
(2)A 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的化学式 ;E 离子的符号是。
(3) 某物质由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①若该物质为氧化物且常温下呈液态,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②若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1:1,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 由其中的三种元素组成且化学式量为 100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教案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教案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运用框图知识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化学框图推断题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 通过实验或图示等方式引入框图推断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框图推断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学习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1. 分析题干,确定关键信息;
2. 根据已知信息和框图知识进行推断,得出答案;
3. 结合实际情况对答案进行验证。
三、实例讲解和解题练习
1. 教师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 学生进行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训练,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和反馈
1. 布置框图推断题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2. 结束课堂时,师生共同讨论学习情况,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思考框图推断题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框图推断题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初中化学专题突破——课题:框图推断题复习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学教练案执行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初中化学专题突破——课题:框图推断题复习执行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审题、分析、表达、判断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熟练应用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过程:【板书】专题突破----框图推断题复习(一).认定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学生体会学习重难点,教师并进行中考动向分析。
(二).典型例题讲解出示酒泉市2014中考化学.14题1.教师读题,提示学生找出题中“题眼”即突破口。
(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2.引导学生结合框图信息能准确判断的物质有哪几个?(高温分解为碳酸钙,与水反应为氧化钙)3.同时提示学生要将已推得物质标记在图中。
4。
提醒学生注意推断题中的箭头方向。
5.对E物质的确定可提示前后物质元素来源来确定。
5。
根据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学法指导】推断题解题思路和方法1.推断题推断思路基本思路:读题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顺藤摸瓜)→得出结论(逐一突破)→正向求证检验。
2.推断题推断方法(1).顺推法:以物质性质特征为突破口,确定一种物质,层层突破,逐步推断。
(2).逆推法:以结论为思考起点,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逆向退出各种物质。
二.展示知识储备(见学案)1.根据课前复习情况,按小组推荐展示预习成果。
(基本上要求每小组学友生回答课前预习问题。
如回答不完整,则由师父补充完整。
)2.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针对复习情况进行补充、指正、小结。
四、当堂练习【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组员展示】【教师小结】【整理学案】1.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化学《框图推断题专题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框图推断题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推断题的常见类型及一般解题步骤,掌握框图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
2、了解常见物质的特性,学会寻找解推断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能力。
【检查回顾】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 ) A的化学式为(2) B的一种用途是(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 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典例分析】1、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写出A、B、C、D、E的化学式。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一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物质的化学式为。
⑵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⑶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反应①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 接触。
(6)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 发生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起到补血的作用。
3、右图表示的是物质 A~G 相互间的关系(与"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上表示两端的物 质能发生反应)。
A 、F 都是单质;F 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 工业上,C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E 是一种蓝色溶液。
请回答:(1 ) G 可能是 (填名称)。
/D V ⑵写出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 。
⑶ 写出标号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
专题复习--框图推断题学案
1、了解推断题的常见类型及一般解题步骤,掌握框图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
2、了解常见物质的特性,学会寻找解推断题的突破口,提高解题能力。
【检查回顾】
A ~G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A 、
B 、
C 、
D 都是氧化物,
E 、
F 、
G 都是金属单质,A 和G 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2)B 的一种用途是
(3)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 E 、F 、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典例分析】
1、小明在家中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 A ,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写出 A 、B 、C 、D 、E 的化学式。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 B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 为红色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 物质的化学式为 。
(2) B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 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5) 反应①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
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接触。
(6)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
发生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起到补血的作用。
3、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
A、F 都是单质;F 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 是一种蓝色溶液。
请回答:
(1)G 可能是(填名称)。
(2)写出E 的一种用途:。
(3)写出标号1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以上7 种物质中一定属于盐类的是(填化学式)。
4、根据右图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 是红色固体,
则X 是。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则X 是。
【走近中考】
1、(2017 泰安)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 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 和D 的组成元素相同;I 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B 的化学式为 D 的化学式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实际应用为.
2、(2013 年泰安)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其中,
A、B、X、Y 均为无色气体,E、F 为常见金属。
已知高温下CO 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
(2)蓝色溶液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黑色固体甲与X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14 年泰安)右图所示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
互能反应。
已知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 是最轻的气体,B 和C 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F 的化学式,E 物质的一种
用途,C 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
(2)C 和D 反应需要高温,写出它们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巩固提升】
1、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
其中A 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 为红棕色粉末,G 为最常见的金属。
B、D、E 均为无色气体。
请回答:
(1)X 是或(填化学式)。
(2)B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A+E→B+C:。
② C→D+E:。
③G 与E 的反应:。
2、右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 时,它由Ca(OH)2 与Na2 CO3 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