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 课后习题解答
第五版版《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薛荣久著)

国际贸易第一章导论1.何谓国际贸易?答: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对外贸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对外贸易产生需要的条件是:(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际贸易如何分类?(1)按交易内容划分①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也称为有形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10大类。
②服务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交易,也称为无形贸易。
服务业包括12个部门。
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
③国际技术贸易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
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①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②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③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④复出口与复出口: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
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⑤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是指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出口量和值小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
(3)按交易对象划分①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贸易,对进口国而言是直接进口贸易。
②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贸易。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复习思考题4: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本国黄油的生产率较高,外国布的生产率较高,所以本国绝对优势产品是黄油,外国是布,本国应专门生产黄油,外国生产布。
表2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表3 贸易后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假设交换比例为1:1)(2)两国的贸易利益为本国多得0.67单位黄油;外国多得1.4单位布。
(3)本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0.6;外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5:1/12,即:2.4.因此,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6-2.4之间。
(或者,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42-1.67之间)注: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应在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的之间;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5: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生产可能性方程为:L=a Lx x+a LY Y,其中L代表总劳动力,a Lx代表X商品的生产成本,x代表X商品的产量,a LY代表Y商品的生产成本,Y代表Y商品的产量。
因此,把已知条件代入上述等式,得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2=10X+4Y,即:Y=0.5-2.5X;同理,得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1.2=3X+2Y,即:Y=0.6-1.5X。
(另一种简洁算法为:画出几何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X的产量,与纵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Y的产量,则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纵轴Y的产量-斜率乘以X)(2)无贸易时的生产组合意味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交点,在这一交点上,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斜率相等,由(1)可知本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2.5,外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1.5,而两国的效用函数均为U=XY2,效用函数的斜率为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后的比率,即:U X’/U Y’= Y2/2XY,则本国:Y2/2XY=2.5,即:Y=5X,外国:Y2/2XY=1.5,即:Y=3X,把Y=5X与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5-2.5X联立,解出X=1/15,Y=1/3,所以本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1/15,1/3);把Y=3X与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6-1.5X联立,解出X=2/15,Y=2/5,所以外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2/15,2/5)。
国贸总结及课后题答案

国贸总结及课后题答案第一章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到达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到达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肯定均衡,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到达均衡时,一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固定,这种商品价格一定,供应一定,需求一定,由生产可能性均衡边界可得,另一种商品也同时到达均衡。
7.如果国防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大国。
在两国贸易时,小国得到的福利比拟明显,而进行贸易后,面对的价格水平不影响自身价格,所以,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小国。
如下图,国际贸易发生后,大国的相对价格更接近封闭状态下的均衡价格,而小国的相对价格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差距比大国要大,贸易后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第二章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由题意可列出生产函数5x+4y=20000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为y=5000-5/4x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图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
〔1〕X的图标相对价格为答:Pw=2,PA=Px/Py=5/4如下图,△DA’CA贸易三角〔2〕进口为2000个单位,因为Pw=2,所以答:△Y=2000,出口:△X=10007.在图中,过剩供应曲线两端是否有界线?试解释原因。
答:有界限,因为一个国家的供应能力是有限的。
9.试对以下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兴旺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开展中国家,所以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答:错,参与双方都获利,兴旺国家劳动力贵,劳动本钱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无优势,其他产品上有优势,仍会获利,贸易是一个双赢的结构。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国贸各章习题全(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一、判断正误题及参考答案1.按DES术语成交,卖方是不是投保,由其自便,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则必需投保。
(对)2.生意两边按CIF Liner Terms成交,卖方发运的货物必需采用班轮装运。
(错)3.买方采用FOB条件入口散装小麦,货物用程租船运输,如买方不肯承担装船费用,可采用FOBTrimmed 条件成交。
(对)4.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条件下是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失的风险,前者由卖方负责,后者由买方负责。
(错)5.按CIFEx Ship's Hold Louis port条件成交后,卖方应负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为止的费用和风险。
(错)6.按照《INCOTERMS 1990》的解释,采用D组术语成交,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所以卖方可没必要提交保险单。
(对)7.按CFR Landed Singapore成交,货物在新加坡港的卸货费及入口报关费应由卖方负担。
(错)8.按FCA术语成交,应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或指定承运人。
按老例,当卖方被要求协助订立运输合同时,只要买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
(对)9.业务中常将CIF价钱称作“到岸价”,也就是说,按CIF术语成交时,卖方要承担货物运达目的港之前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
(错)二、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INCOTE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各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C)。
A.交货地址不同B.风险划分地址不同C.风险和费用划分的地址相分离2.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被焚,应由(C)。
A.卖方负担货物损失B.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补偿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补偿3.CIF和CFR两种贸易术语相较,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C)A.CIF比CFR大B.CFR比CIF大C.CIF与CFR相同4.按FOB术语签定的合同,采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
国贸总结及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肯定均衡,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一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固定,这种商品价格一定,供给一定,需求一定,由生产可能性均衡边界可得,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7.如果国防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大国。
在两国贸易时,小国得到的福利比较明显,而进行贸易后,面对的价格水平不影响自身价格,所以,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小国。
如图所示,国际贸易发生后,大国的相对价格更接近封闭状态下的均衡价格,而小国的相对价格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差距比大国要大,贸易后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就越偏上,因此贸易利益也就越大。
第二章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由题意可列出生产函数5x+4y=20000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为y=5000-5/4x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图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
(1)X的图标相对价格为答:Pw=2,PA=Px/Py=5/4如图所示,△DA’CA贸易三角(2)进口为2000个单位,因为Pw=2,所以答:△Y=2000,出口:△X=10007.在图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线?试解释原因。
答:有界限,因为一个国家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
9.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答:错,参与双方都获利,发达国家劳动力贵,劳动成本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无优势,其他产品上有优势,仍会获利,贸易是一个双赢的结构。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国际贸易课后题答案

国际贸易课后题答案国际贸易课后题答案【篇一: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假设英国生产1000码布需要100个劳动力工作一年,生产1000瓶葡萄酒需要120个劳动力工作相同的时间;而葡萄牙生产1000码布需要90个人工作一年,生产1000瓶葡萄酒需要80个劳动力工作相同的时间,问(1)英国在布和葡萄酒的边际劳动产出是多少,葡萄牙在布和葡萄酒产业的边际劳动产出是多少?哪个国家在布和和葡萄酒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2)计算每个国家的葡萄酒无贸易相对价格。
哪个国家在葡萄酒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1000100025?10mplw??解:(1)英国:mplc? 10012031000100100025?mplw??葡萄牙:mplc? 90980225所以,英国布的边际劳动产出是10,葡萄酒的边际劳动产出是;310025100葡萄牙布的边际劳动产出是,葡萄酒的边际劳动产出是。
因为10,9292525?,所以葡萄牙在布和葡萄酒上的边际劳动产出都多于英国,因而在这两32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2)英国葡萄酒的相对价格:pwmplc106???; pcmplw5pwmplc?8。
由6?8可知葡萄牙葡萄葡萄牙葡萄酒的相对价格:??pcmplw959酒的相对价格低于葡萄牙酒的相对价格,即葡萄牙葡萄酒的机会成本低于英国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所以葡萄牙在葡萄酒上有比较优势。
2.假设母国每个工人能生产3辆汽车或2台电视机。
假设母国有4个工人。
(1)画出母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在母国汽车的无贸易相对价格是多少?(2)母国汽车的无贸易相对价格:pcmpltv2??。
ptvmplc33.假设外国每个工人能生产2辆汽车或3台电视机。
假设外国有4个工人。
(1)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2)在外国汽车的无贸易相对价格是多少?(3)用第二题有关母国的信息,判断外国在哪个产品上比较有优势,并说明理由。
ctv(2)外国汽车的无贸易相对价格:??。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可编辑)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二章课堂讨论4-2:世界各国设立的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一般能提供哪些方便之处?(P62)参考答案:思路:自由贸易区货物进口、存放、加工、展销及再出口均不需缴纳关税,不受配额、外汇及消费者权益法的限制。
其地点一般都选择在便于外商转销出口的海港城市中的终点市场和加工基地,也可方便外商存储货物。
自由贸易区也是货物的展销窗口,厂商也可在全程的免税区内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劳力和厂房,从事加工装配工作,省去各种附加费用。
课堂讨论4-3: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共有的主要功能是:(P63)A.仓储运输 B.商品展示 C.加工贸易 D.转口贸易解析:根据国际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管理规定,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主要是保税加工,没有转口和展示功能,不能经营单纯的仓储业务;而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转口贸易、商品展示、仓储运输等多种功能,既有保税加工的功能,又有保税物流的功能,二者共同的功能就是保税加工,也就是加工贸易。
复习思考题(P64)一、简答题1.我国对有些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控制,有些不但要领取进口许可证,还要事先申请进口配额。
这些措施对限制进口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原来需要申领进口许可证,现在改为进口登记?3.中国逐步取消一般进口数量限制会不会造成国际收支严重失衡?4.实行进口配额与征收关税对限制进口有哪些不同?5.外汇管制如何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6.技术壁垒如何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7.发放配额的形式中,哪一种形式相对较好?8.为什么说实施配额对经济影响比征收关税更大?9.“自动”出口配额制与进口配额制有哪些异同点?10.分析日本汽车业加大在美国投资力度的原因?11.国家征收关税会起到什么作用?12.为什么要降低和取消关税?各国能取消关税吗?答案参考教材相关内容。
二、案例讨论题西班牙的埃尔切市被誉为“欧洲鞋都”,埃尔切市温州鞋城是当地非常著名的鞋类批发市场,是温州鞋走向欧洲市场的一个最重要集散地。
《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2、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3、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4、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7、国际贸易值: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也称国际贸易额。
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
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
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1)错。
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
2)错。
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
3)对。
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
4)对。
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
5)错。
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
6)错。
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
7)错。
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
8)对。
定义如此。
9)错。
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10)对。
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
11)错。
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
12)错。
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
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24.07%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20.14%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44.21%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
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
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上升。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
4.1)对。
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
2)对。
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
3)对。
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
4)对。
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
5.1)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 X/P 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P X -P X /P Y*X2)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P X/P 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
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
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
7.1)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 X/P Y=-100/200=-0.5; 截距=M/P Y =1000/200=5.2)最优点上,MRS=P X/P Y =0.5.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
10.贸易三角形为TAE. 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 贸易条件2) 贸易分工方向 3) 出口量 4) 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 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
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
2) 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 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 商品的相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
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 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 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
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 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
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章1.1) LP CM =1/100=0.01;LP AM =1/200=0.005;LP CM >LP AM ,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
2)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αCM =100;αAM =200;αCM <αAM ,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
3)C CA M =100/200=0.5; C CA P =20000/10000=2;C CA M <C CA P ,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
4) LP CA M =0.01/0.005=2; LP CA P =(1/20000)/(1/10000)=0.5; LP CA M >LP CA P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
6) C MP C =100/20000=0.005; C MP C =200/10000=0.02; C MP C <C MP A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图1.5比较优势。
7) C PM C =20000/100=200; C PM A =10000/200=50;C PM A <C PM C ,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8) 两者的结论一致。
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
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
2.1) 对。
2) 对。
3) 对。
4) 对。
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 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
2) 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 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 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 结论。
4.1) 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
2) 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
5.1) 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
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
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
2) 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
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
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
第三章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0.2;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0.3/1=0.3;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
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
2.1) 50150===KB LB LB ααρ; 02.0501===LB KB KB ααρ 2) 2001.020===LD LD LD ααρ; 005.0201.0===LD KD KD ααρ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52001000===KC LC LC ααρ; 2.01000200===LC KC KC ααρ; KB KC ρρ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
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
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
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
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
2) 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
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
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3) 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
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
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
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
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
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
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 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 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
6.1) 画图参照教材图3-3。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
2)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
3) 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
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
7.1) 画图参照教材图3-4。
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
2) 要素禀赋理论陈述。
3) 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
5)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
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
1)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
2)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
3)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
4)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
9.1)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
2)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
3)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
4)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
第四章1.1)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