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谈带_玉_字汉语习语的英译_李莉

合集下载

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_殷莉

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_殷莉

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殷 莉(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摘 要: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民族特色鲜明。

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习语中喻体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根据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习语中喻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习语;喻体;文化差异;翻译策略A 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vehicles in their corr e-sponding idioms based o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vehicles in their idioms according to national cultural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from theory to practice.Key words:idiom;vehicle;cultural difference;translation strategy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1)02-0009-04一.引言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从广义上讲,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涵盖是大致相同的。

英语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

习语在汉语中也叫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

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习语中某些类常比喻性的名词对文化差异特别敏感,虽然它们所指之物为生活所常见,各民族对这些事物表象的认识相同,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赋予它们的联想却可能不一样。

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英译浅析

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英译浅析

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英译浅析王丽丽(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的短语或句子,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汉语习语的翻译多少年来都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本文分析了影响习语翻译的四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习语文化背景翻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1习语及其文化特征习语一直以来被视为文化的精髓,人类智慧的成果。

历经时间的洗礼与锤炼而形成其固定的形式,因此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习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我们当前所知的有:俚语(slang),俗语(old sayings),谚语(proverbs),歇后语(two-part category sayings)等。

习语作为语言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能最为真切地反应文化特色,其产生、发展、固定成型的每一过程都不能不谈及文化的推动作用,每一不同形式的习语翻译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背景,因为习语所表达的意义并非是其单个词意思的组合,也并非如其表面所传达的意思那样浅显。

因此在英汉两种习语进行转换的时候需要触及两种语言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加之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有相当的差异成为了习语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翻译及技巧。

2影响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的特征。

由于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同样的原文可能会翻译出不同的版本,即使是同一译者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背景下的译作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文化对语言产生的作用。

每一种文字都各有特色,有其他文字所不可企及的优点,也有不可忽视的戒律。

中西两种文字相差甚远,在涉及习语翻译时,如果只是考虑斟酌词的意义是不可取的,必需要深度剖析文化内涵,文字特色。

2.1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差异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对语言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文化传输角度谈英语习语的汉译

从文化传输角度谈英语习语的汉译

从文化传输角度谈英语习语的汉译朱福月(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摘 要:从如何保证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度和有效度的角度,论述英语习语汉译时出现的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形象转化以及它对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等问题,认为在汉译时要尽可能译出英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及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以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习语;汉译;文化差异;归化和异化;形象转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042[2008]02-0045-02 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

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

本文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出现的问题作探索。

1 习语的界定习语,即习惯用语,英语称其为“idio m ”,也可解释为“set phrase ”。

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

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特殊成分,是民族个性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习语大量出现在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因其具有逼真的形象和惟妙惟肖、耐人寻味的比喻,能引起丰富的联想,为世人喜闻乐见,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于表现力的成分。

中国人喜欢并善于使用习语由来已久。

那些充满了智慧的言谈话语常被称为“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

英美人同样喜欢在交往中使用习语。

同样,对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英语学习爱好者、翻译工作者来说,为了解世界的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习语也是非常重要的2 英语习语汉译时的文化差异由于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对行为、事物、观念上的取向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对相同的词语含义会产生特有的内在反应。

如英民族有“尚右忌左”的禁忌习俗。

清晨起床若左脚先下地,表示一天不吉利,右脚下地才是吉利的兆头。

“玉”族词语文化浅析

“玉”族词语文化浅析

“玉”族词语文化浅析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国人的喜爱。

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丰富多彩的“玉”族词语充分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意蕴,通过对“玉”族词语的透视分析可管窥“玉”的精神内涵,并加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标签:玉文化语言词汇“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制造和使用玉器大约有八千年左右的时间,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说文》:“玉,石之美者。

”《辞海·玉部》“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的质密、温润、通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随着玉器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对玉器认识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积淀融汇成中华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

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语言中丰富的“玉”族词语又充分体现了玉的文化内涵。

这正如邢福义先生在《文化语言学》序言中所指出“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

”[1]通过对“玉”族词语的解构分析可窥见中国传统玉文化之一斑,笔者拟以有关的“玉”族词语为例来对玉的文化内涵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宗教祭神的代表。

古人认为玉乃“上天之石”。

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中介,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六器”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的玉器,如“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

从文化差异看中英文习语翻译李晓梅

从文化差异看中英文习语翻译李晓梅

第9卷第2期2012年2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2Vol.9No.2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是一座桥梁,连接不同语言,它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社会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因此也导致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习惯的不同。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它是语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精炼而成的。

习语的含义很广泛,一般是指那种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成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的某个词的意思来推测得到,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语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的习语反映了该民族对客观世界、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理解。

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各民族的习语也各具特色,而我们也可以从习语中观察到这个民族的特有的习性。

因此,文化因素在习语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要尽量保持习语的本色。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英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背景,而这样的一些历史事件和背景造成了习语的不同。

要真正理解习语的内涵,就必须要了解习语中蕴含着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日常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在英语言和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习语。

汉语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隐喻认知分析

汉语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隐喻认知分析

汉语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隐喻认知分析[摘要]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关键词]汉语“玉”词群;惯用语;成语;隐喻认知一、引言汉字“玉”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其字形为,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对其解释为“玉,石之美。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敷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象三玉之连,其贯也。

凡玉之属皆从玉”。

此段文字可译为:玉为美石,它有五种美德:玉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之纹理清晰可从其外看到其中,好比人具有“义”的品质;玉的声音舒展悠扬传至远方,好比人具有“智”的品质;玉宁可折断也决不弯曲,好比人具有“勇”的品质;玉虽有棱角却不会使人受到伤害,好比人具有“洁”的品质。

“玉”字的形体像是由三片玉组成,中间的一竖将其连贯起来。

凡是玉统属的字都归玉部,由玉组成的词群称为“玉”词群。

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二、“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结构方式(一)惯用语的结构方式玉板师、玉板僧、玉抱肚、玉蟾蜍、玉抵p根据“玉”在成语里的位置,我们可以将“玉”词群中的成语分为四类。

1.玉# # #玉波静海、玉惨花愁、玉成其美、玉成其事、玉尺量才、玉川之奴、玉肤雪貌玉斧修月、玉骨冰肌、玉关人老、玉圭金臬、玉后无当、玉毁椟中、玉殒香消玉姜避难、玉洁冰清、玉洁松贞、玉昆金友、玉粒桂薪、玉楼赴召、玉漏犹滴玉律金科、玉马白驹、玉马朝周、玉貌花容、玉佩琼琚、玉砌雕阑、玉汝于成玉人吹箫、玉软花柔、玉润珠圆、玉山将崩、玉扇之报、玉石不分、玉石俱焚玉石俱碎、玉石杂糅、玉食锦衣、玉树临风、玉树琼枝、玉树芝兰、玉碎香残玉堂金马、玉堂人物、玉匣珠襦、玉箫金管、玉燕投怀、玉叶金枝、玉液琼浆玉友金昆、玉宇琼楼、玉鱼之敛、玉振金声、玉卮无当、玉质金相、玉柱擎天2.#玉# #白玉微瑕、抱玉握珠、伯玉知非、涎玉沫珠、盗玉窃钩、雕玉双联、鼎玉龟符戛玉鸣金、戛玉敲冰、龟玉毁椟、桂玉之地、击玉敲金、积玉堆金、金玉良言金玉良缘、金玉满堂、金玉其质、镂玉裁冰、美玉无瑕、鸣玉曳履、弄玉吹箫璞玉浑金、窃玉偷香、软玉娇香、食玉炊桂、馔玉炊金、宋玉东墙、碎玉零玑、瓦玉集糅、烁玉流金、惜玉怜香、衔玉贾石、炫玉求售、以玉抵鹊、倚玉偎香瘗玉埋香、倚玉之荣、引玉之砖、珠玉在侧、醉玉颓山3.# # 玉#八珍玉食、冰清玉粹、冰壑玉壶、冰肌玉骨、冰壶玉尺、冰壶玉衡、雕栏玉砌粉妆玉琢、桂薪玉粒、艰难玉成、金风玉露、金闺玉堂、金辉玉洁、金科玉律金枷玉锁、金镳玉络、金枝玉叶、金相玉映、金镶玉裹、金口玉言、金题玉躞金声玉色、金章玉句、金昭玉粹、金马玉堂、金友玉昆、锦衣玉食、锦囊玉轴昆山玉石、兰摧玉折、蟒袍玉带、琪花玉树、敲冰玉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松贞玉刚、谈霏玉屑、亭亭玉立、犀颅玉颊、霞明玉映、仙姿玉色、香培玉琢香箸玉杯、牙签玉轴、瑶池玉液、银钩玉唾、珠圆玉洁、珠圆玉润、芝兰玉树灼然玉举、珠兰玉戚、珠零玉落、珠联玉映、珠规玉矩、珠唇玉面、子女玉帛4.# # # 玉被褐怀玉、不吝珠玉、不吝金玉、柴天改玉、灿然若玉、断香零玉、堆金迭玉飞珠溅玉、桂枝片玉、浑金白玉、荆山之玉、咳珠唾玉、铿金霏玉、昆山之玉蓝田生玉、零珠片玉、美如冠玉、鸣珂锵玉、抛砖引玉、喷珠吐玉、青蝇点玉锵金铿玉、横金拖玉、怀珠抱玉、怀珠韫玉、守身如玉、铄金点玉、随珠荆玉韬光韫玉、温香艳玉、握瑜怀玉、瑕不掩玉、玄圃积玉、小家碧玉、兼葭倚玉蝇粪点玉、钟鼓馔玉、字字珠玉根据结构方式,我们又可以将“玉”词群中的成语分为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壮中式、定中式、紧缩式:1.并列式金科玉律、金枝玉叶、珠圆玉润、芝兰玉树、兰摧玉折、松贞玉刚、玉洁冰清珠兰玉戚、珠盘玉敦、金装玉裹、金马玉堂、冰壑玉壶、仙姿玉色、冰肌玉骨2.主谓式玉石俱焚、蓝田生玉、金玉满堂、珠玉在侧、玉石不分、玉树临风、玉山将崩玉石同碎、兼葭倚玉、蝇粪点玉、玉柱擎天、玉毁椟中、玉人吹箫、白玉微瑕3.动宾式:不吝金玉4.状中式:灼然玉举、亭亭玉立5.定中式:荆山之玉、昆山之玉、小家碧玉、倚玉之荣、引玉之砖6.紧缩式条件关系: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转折关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目的关系:抛砖引玉三、“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玉”在汉语惯用语、成语中,主要是以基本范畴的身份参与到词的组合中。

中英文化差异中习语的研究及其翻译策略

中英文化差异中习语的研究及其翻译策略

中英文化差异中习语的研究及其翻译策略作者:周雪梅李莉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9期【摘要】在中英文化交流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理解不同文化的关键。

但是由于两种语言所在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其中习语翻译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文从中英文习语的特征以及习语形成的因素两方面论述了中英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三种常用的中文习语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习语翻译;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周雪梅,李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一、引言习语在人类语言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曾经有很多人对习语下定义。

在英语中定义为:习语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当几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后,它的表达与原来词语的表面意思不同。

而我国张培基认为俗语和谚语都可以看作习语。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语是非常特别的,他们不同于常见的短语,而是比常见的短语更复杂。

习语用于特定的文化中,在使用时需要对文化背景深入的了解。

因此,习语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特征,是人类语言的精髓,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智慧的果实。

本文从不同方面研究了中英文化差异中的习语,对于理解两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习语的特征经过对中英两国的字典以及文献中关于习语定义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

1.习语结构的整体性。

这意味着习语是一个集合短语,可以用作整体使用,我们不能将他们分开。

例如,英文中“kick the bucket”,如果我们将他们分开并且用作“kick someone’s bucket”,它就会失去死亡的意思。

再比如中国的习语“戴高帽”,如果我们说成“小张戴了顶高帽子”,这个习语就会失去原有的意思并且变成一个普通的短语。

2.习语含义的整体性。

我们不能通过将所有单词的含义简单罗列就可以导出习语的意义。

比如说“all thumbs”,其表面意思是所有的拇指,但其实是指笨拙。

3.习语含义的丰富性。

同样以上文中的习语“all thumbs”为例,由于拇指短而粗,不像其他手指那样灵巧和敏捷。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发布时间:2022-09-09T03:14:33.51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9期作者:魏玉莹[导读]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条件的不同,这给习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魏玉莹(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要: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条件的不同,这给习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习语翻译中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准确地传递习语所蕴含的语义。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技巧一、引言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表达方式。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习语的翻译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在译语中处理源语习语的文化现象问题。

如何巧妙地运用翻译技巧,把原文的内容与涵义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习语翻译的关键。

二、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英汉语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因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所不同,这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很大的影响,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环境的差异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

文化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知识、技能、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的过程。

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很多习语都与农业有关,如“瑞雪兆丰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拔苗助长”。

在过去中国人的农耕生活中“牛”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人们对牛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汉语中与“牛”有关的习语很多且多为褒义,如“牛肥马壮”、“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等,类似的用法在英语中是很难找到对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玉在中国历史、语言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 将带“玉”字汉语习语按照描述类型的不同,分为人、美德、帝 王和其它概念四部分,逐一探究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一)人的描述 玉是诸多宝石的总称, 古人又赋予其丰富而特别的涵 义。 古人用带“玉”字的词语来形容女子,意为该女子拥有与 玉相似的特征,例如,“小家碧玉”通常用来指平民出身的年 轻漂亮的小姐,“璞玉浑金”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5]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小 家 碧 玉 的 纯 朴 实 在 远 比 大 家 闺 秀 更 能 惹 人 好 感 。 The virtues of simplicity and honesty are to be found in young women of humble origin [6] rather than in those of high birth. (2)根据专家的预测 ,她这块体坛的璞玉浑金 ,经过认真 训练,必能在世界体坛上大绽光芒。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with intensified training, this simple and unspoiled[7]young athlete could startle the world one day. 以上两个例句中,“玉”字蕴含了相同的意义,代表着纯 洁和质朴的性格,这也正是玉的属性之一。 古人在日常生活 的观察中发现二者之间相似的属性,故用此寓意形容人的纯 洁质朴。 古人认为,玉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最纯洁的东 西,鉴于人与玉之间相似的属性联系,古人常用带“玉”字的 习语形容年轻的女士,而带“玉”字汉语习语的出现也极大地 丰富了汉语词汇,例如: (3)几 年 不 见 ,她 已 长 得 亭 亭 玉 立 ,漂 亮 极 了 。 Having not been met for a couple of years, she has now grown into a ravishingly beauty, tall, slim and graceful. [6]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将中国成语翻译成 英文时,译者可以跨越文化障碍,用英文良好地表达原文的 意思。 但是,因为玉在汉语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将带 “玉”字习语英译后,英译文中不含有玉的字眼,丢失了汉语 习语原有的生动,无论读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显得平淡无奇。 (二)美德 成复旺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的人学和美学》中论述得 十分清楚。 他说:“儒学是一种人学,是以宗法社会的伦理道 德为人本的人学。 因此,儒家认为:美的根据不在于物,而在于 人;在于人,又不在人的形体、相貌,而只在人的精神、人格; 又不在任何一种人格,而只在他们所提倡的伦理人格,伦理 人格的感性体现,这就是儒家之美。 儒家把自己的审美活动 称之为“比德”。 [8] 这样,玉与德的美学价值有了某种契合点。 玉的洁白和 美丽为其赢得高尚的属性,使其成为道德的标准,以下面两 个 例 子 中 的 “冰 清 玉 洁 ”(pure and noble)和 “抛 砖 引 玉 ”( a hope that one’s crude remarks may draw forth by abler people, of writing, opinions etc)为例:
(4)在百花丛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可称得上是冰清 玉洁。
Though its roots grow in the mud and slush, the lotus can said to be a noble and pure flower.
(5)大家都不愿先发表意见 ,就让我来说几句 ,借以抛砖 引玉。
关键词:玉;汉语习语;玉文化;英译
一、绪论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它丰 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玉文化与汉 语词语存在密切的联系, 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成语习语, 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无论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写作中,人 们都偏爱这些含义丰富生动优美的词语。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 紧密, 翻译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扫除了困难和障碍,因此,在翻 译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避免文化信 息缺失和误解。 现有的大量文献主要研究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化 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文化翻译或者 某一特定领域的翻译,比如汉语习语、数字或者专有名词的 翻译,但是,将研究视点专注于更狭窄领域的文献却寥寥无 几。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文化囊括 了丰富的人类活动,每一项单项研究很难涵盖文化的每一个 方面,总体文化由不同的亚文化组成,每一种亚文化又包含 丰富的内容,研究者必须将话题范围缩小,进行深入准确的 研究。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带“玉”字的汉语习语的翻译作: (1)探析带“玉”字汉语习语的翻译 ;(2)探讨中国特有的玉文 化 ;(3)研 究 文 化 对 文 化 负 载 习 语 的 翻 译 的 影 响 。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综述学者 们有关文化翻译的不同观点,第三部分介绍带“玉”字的汉语 习语及其文化蕴涵,第四部分探讨带“玉”字的汉语习语的英 译,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二、文化翻译的不同观点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的差异。 著名翻译家尤金·A· 奈达强调, 文化因素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在翻译研究中,文化因素比纯粹的语言差异更重要,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语言的不足,而是 文化的臆断。 因此,尤金·A·奈达指出,对于成功的翻译来说, 双文化水平比双语言水平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 的文化中才有意义。 [1] 文化是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概念。 无论是物质层面还
2014 年 11 月 第 11 卷 第 11 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v.2014 Vol.11 No.11Biblioteka 从文化角度谈带“玉”字汉语习语的英译
·121·
物的安全和吉祥。 古人关于玉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影响了语言的发展,汉语
中有很多与玉有关的成语和习语,如:冰肌玉骨、冰清玉润、 金玉满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锦衣玉食、璞玉浑金、抛砖引 玉、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玉石俱焚、玉不琢,不成器等等,这 些习语和成语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之,所有与玉 有关的成语和习语必然包含上述隐含意义之一或与上述历 史来源有关。 在本文后面的部分,笔者将详细阐明带“玉”字 的汉语习语的翻译。
(三)帝王 汉语成语中“玉”经常与“金”搭配组合,这些成语大多与 帝 王 有 关 。 例 如 , “ 金 科 玉 律 ” (an infallible law/golden rule and precious precept), “ 金 口 玉 言 ” (a golden mouth and pearly words—precious words; utterance that carry weight), “ 金 枝 玉 叶 ” (golden branches and jade leaves—people of imperial lineage; royalty), “ 金 童 玉 女 ” (the Golden Boy and the Jade Maiden—attendants of the Taoist immortals)等。 [9] (7)专 制 体 制 下 的 独 裁 统 治 者 往 往 说 一 句 话 ,这 句 话 马 上 就变成金科玉律,而强制人民服从。 In an autocratic state, the utterances of an authoritarian ruler often become infallible laws which the people had to abide by. (8)她 的 劝 告 句 句 都 是 金 玉 良 言 ,你 要 好 好 的 想 一 想 。 Listen carefully to every word she uses for each is a jewel. Think things over carefully, I suggest. (四)其它 除以上列举的成语之外,汉语中还有许多与“玉”有关的 习语,例如,“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金玉其外,败絮其 中”(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 败 ),“炫 玉 贾 石 “(拿 玉 吸 引 人 ,卖 出 的 却 是 石 头 ,比 喻 言 行 不 一)和”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 于尽)。 以下例句选自《汉语成语英译词典》: (9)玉不琢,不成器, 这孩子天资虽高,但人如果没有良 师指导,恐怕成就不大。 Though this youngster is brilliant, yet he needs a good teacher to get anywhere. Remember, even a piece of jade needs cutting and polishing before it can be made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玉不琢,不成器”是指如果人不学习就难以成才。 在这 个例子中,上下文已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 译方法,读者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 (10)这 家 国 际 证 券 公 司 装 饰 的 这 样 富 丽 堂 皇 ,哪 里 想 得
李莉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摘 要:因其象征权力、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和高尚的品德,玉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崇拜,它丰富的象征 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玉文化与汉语词语 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成语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 对带“玉” 字成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要建立在对中国玉文化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对带“玉”字成语的翻译能促成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参与交流的玉文化。 本文作者将从文化角度讨论中国玉字习语的英译并讨 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