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精编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XXX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麻醉手术必备麻醉用品器械、麻醉机和监护仪。
必须选择适合个体特性的气管导管,备有大小号气管导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器械。
麻醉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肌肉松弛药、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麻醉者应根据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择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擦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胸部和上肢手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硬膜外腔,确认穿刺位置,插入导管,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骶管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盆腔和会阴手术。
骶管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骶管,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麻醉师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麻醉师的操作行为。
第三条麻醉师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格执行医院的麻醉操作规程。
第四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尽职尽责,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第五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定期对麻醉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六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信息,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麻醉。
第二章麻醉设备和药品的使用第七条麻醉师应当熟悉和掌握医院麻醉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麻醉师在使用药品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用适当的药品,并按照规定剂量进行使用。
第九条麻醉师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当做到用药准确、注射迅速、用量合理,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的风险。
第十条麻醉师在使用麻醉设备和药品时,应当做好相关记录,包括麻醉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的药品和剂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等。
第三章麻醉操作流程第十一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遵循相关的麻醉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麻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环节。
第十二条麻醉师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麻醉师在麻醉操作结束后,应当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和监测,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安全恢复。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麻醉师的操作行为符合安全规定。
第十五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保持专注,不得受到外界干扰。
第十六条麻醉师在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或其他安全风险时,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医务管理部门。
第五章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定期对麻醉师的操作行为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八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如发生严重事故或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医院的责任追究。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麻醉室操作规程》

麻醉室操作规程麻醉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麻醉方式及麻醉科医师的确定一、麻醉科医师的安排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患者情况和麻醉科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患者的麻醉,参考手术者要求的麻醉方式确定负责该手术的麻醉科医师,必要时向麻醉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大手术、危重疑难患者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麻醉科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
二、主(副)麻醉科医师工作职责(一)主麻医师工作职责:负责麻醉实施,直接对患者负责,必要时参与患者术前讨论。
对病情全面了解并制订麻醉方案,选择麻醉方法、药品、器械,全面了解手术进程并积极配合。
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变化并对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情况在应急措施和预防上提出主导意见,与副麻互相协作进行处理。
麻醉过程中不得换班,做到白始至终。
(二)副麻医师工作职责:在主麻医师指导下做好配合协同工作,按照主麻医师意见主动协助患者麻醉的实施,当好主麻医师助手。
做好病情观察、监测和麻醉记录,必要时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治疗急救工作。
协助进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用具消毒清理工作。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工作规范一、麻醉前访视工作规范(一)对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对非住院手术患者,按各院现行规定办理,可参阅本规范),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须访视患者。
访视一般在术前1~2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经过手术前麻醉门诊进行。
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患者。
(二)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
1、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按照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患者基本状态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麻醉和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止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方案,完善术前准备,提出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式、拟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麻醉科操作规范

麻醉科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 为了规范麻醉科的工作流程,确保医院麻醉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订立本操作规范。
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 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麻醉科相关人员的工作。
2. 医院内的其他科室和人员,在必需时应乐观搭配麻醉科的操作,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二章麻醉科工作流程第三条前期准备工作1. 麻醉科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并准备好麻醉设备和药物。
2. 患者入院后,麻醉科应对其进行认真评估,了解其麻醉前情况并与患者沟通,以确保手术安全。
3. 在手术当天,麻醉科应对手术室内的麻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并正常工作。
4. 在手术当天,麻醉科应将相关麻醉设备和药物准备至手术室内,确保按时进行手术。
第四条麻醉诱导和维持1. 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开始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麻醉诱导。
2. 麻醉科医生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含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并及时采取必需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3. 麻醉科医生应依据手术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和管理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物的使用。
4.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生应与手术医生和护士紧密合作,确保麻醉效果的良好和患者的安全。
第五条麻醉的转归和恢复1. 手术结束后,麻醉科医生应依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唤醒,确保患者的平稳恢复。
2. 麻醉科医生应紧密监测患者恢复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显现的异常情况。
3. 在患者恢复意识后,麻醉科医生应向患者进行相关的麻醉知情告知,包含麻醉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等。
4. 麻醉科医生在患者恢复后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察看,确保患者没有进一步的不良反应。
第六条医疗记录和信息保密1. 麻醉科医生应在手术过程中认真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含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 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 6 小时,婴幼儿禁食 4 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2mg/kg、东莨菪硷 0.006mg/kg 或阿托品 0。
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 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 0。
2mg/kg,均在术前 30min 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4.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
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
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
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二.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1.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
4)打开硬膜外穿刺包,检查和核对局麻药及有关注射夜,穿刺针,硬膜外导管等用具。
无菌夜檫试手套后,穿刺点定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
5)在穿刺点行局部侵润麻醉,同时用针点探索,供下一步硬膜外穿刺针走形的参考。
6)硬膜外穿刺方法有两种:直入法:为临床所常见。
用破皮针上述局麻处刺入,退去破皮针。
右手持硬膜外穿刺针,沿皮孔刺入,分别通过棘上.棘间和黄韧带,进入硬脊膜外腔。
侧入法;对棘上韧带钙化.棘突间隙狭窄等病例,应用此法较易获得成功。
穿刺点距正中线1—,穿刺针呈与皮肤75度角向正中线,刺入经皮肤,皮下,骶棘肌和黄韧带,进入硬脊膜外腔,应用此法一定要掌握进针方向。
2.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指征1)黄韧带突破感?2)负压阳性,针尾水珠或毛细玻璃管水珠吸入?3)注射空气无阻力4)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流出3.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以后,即下硬膜导管;导管穿过穿刺针口3cm。
导管应顺利穿过针口,亦可作为针在硬膜外腔的一个指征。
然后退出穿刺针,固定导管,并保持无菌。
摆正病人体位后,待经导管注入局麻药。
4、开放静脉。
5、硬膜外阻滞常用局麻药?1)%—2%利多卡因?2)%—%丁卡因?3)%—%布比卡因4)%—%罗哌卡因以上药物可以单一应用,也可以两种药物复合应用。
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6、试探剂量和追加剂量?硬膜外阻滞一次用药量比蛛网膜下腔阻滞大3—5倍,故要求经导管先注入3—5ml试探剂量的局麻药,观察5—10分钟。
观察内容包括:1)、注药后病人反应;2)、有无腰麻迹象;3)、阻滞平面是否满足手术要求。
硬膜外注射试探剂量局麻药后出现明显的节段性阻滞,即阻滞区有“上界”和“下界”。
此时,根据手术部位和病人状况,再注射追加量局麻药,即可开始手术。
7、阻滞平面调节?硬膜外阻滞事先可以通过穿刺点的选择、针中方向、导管进入深度,决定阻滞平面高低;麻醉中则借助注药容量和速度、病人体位调节平面,可参考病人一般状况选择局麻药用量和浓度。
阻滞平面出现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应注意及时补液和/或提升血压。
阻滞平面欠佳,则术中病人有内脏牵拉反应或牵拉痛,须适当追加辅助药;必要时尽早改全麻。
所以,硬膜外阻滞前应准备好全麻设备和药品。
三.骶管阻滞操作规范1、病人体位?1)、俯卧位:病人俯卧于手术台上,两下肢略分开,双髋下垫一厚枕以使骶尾部突出。
2)、穿刺点定位?标记两髂后上棘连线,此即硬脊膜囊终止水平。
右手中指摸到尾骨尖,拇指沿臀中线逐步向头端按压,在尾骨与骶骨交界处可摸到一“V”或“U”形凹陷,即骶裂孔,与两髂后上棘成一等腰或等边三角形;该孔为骶管阻滞进针部位。
3、穿刺方法?常规消毒,铺消毒巾。
于骶裂孔中部局麻药浸润。
穿刺针可选用腰穿针,亦可选用硬膜外穿刺针。
穿刺针经局麻处成80度角刺进皮肤,当透过骶尾韧带时则有落空感,随即将针杆向臀部方向按压,使与皮肤成30左右度角,再沿骶管纵轴方向进针3—5cm,拔出针芯,测定进针深度,勿使针尖超过髂后上棘连线下2cm。
接注射器,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注射空气无阻力,且在注气时,放置在骶部皮肤表面的手掌未感知气体串行;轻摇针杆以证实针尖确在骶腔内。
即可注入局麻药。
以上为传统的穿刺方法。
另有一种简易的方法,或称“高位”骶管穿刺法:选用7G注射针,于骶裂孔上沿垂直进针,直至骶腔,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4、给药方法?试探剂量局麻药3—5ml,5分钟后出现阻滞平面,且无不良反应和腰麻迹象,再注入15—20ml。
局麻药浓度宜?低,如%利多卡因。
如用导管法,仍须用试探剂量,追加量为10—15ml,以后视手术需要追加。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规范1.病人体位?侧卧位,同硬膜外阻滞。
穿刺部位后突。
如系鞍麻则取坐位,双手交叉放与对侧肩上,双下肢下垂,头低,腰背弯曲。
2.穿刺点选择?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为腰四棘突或腰三到腰四棘突间隙,根据手术部位可选腰二到腰三,腰三到腰四,腰四到腰五,多选腰三到腰四。
3.穿刺方法?戴消毒手套。
皮肤常规消毒,铺消毒巾。
穿刺点局部侵润麻醉。
采用直入发进针。
进针方向与病人背部皮肤垂直。
仔细体会进针过程中阻力的变化,透过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是均有明显的落空感。
当出现的二次落空感后,拔除针芯,可见脑脊液自针内流出,示穿刺成功。
将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与穿刺针衔接,缓慢注入局麻药液,并回抽少量脑脊液再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将穿刺针连同注射器一并拔出。
局部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帮助病人缓慢翻身平卧。
4、开放静脉。
5.局麻药配方%的布比卡因2ml加10%的葡萄糖1ml,使成%浓度。
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要求,注入2—3ml.6.阻滞平面调节?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平面只有上界而无下界,呈截瘫样阻滞。
决定阻滞平面的因素主要有穿刺点。
注药速度和容量,而病人的体位尤其重要,头高脚底。
头低脚高。
坐位或注药后保持穿刺操作时体位的时间,均会试阻滞范围达到或局限于相应部位,由于腰麻常阻滞交感神经,平面易增宽。
可导致循环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古注入局麻药30分钟内应特别注意病人的生理反映,及时妥善处理。
六.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1.锁骨上径路1)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后仰并转向对侧。
2)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厘米。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异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
倘若多次寻找,不现异感,可找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发现,即注局麻药。
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15—20毫升,如无禁忌,利多卡因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
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射局麻药。
退针,轻轻按摩注射区。
4)局麻药用量及浓度:25—40毫升。
25毫升可施行肩部手术;40毫升使颈丛、臂丛支配区域大都被阻滞。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综合征,膈神经麻痹,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
除麻药中毒外,其他无须特殊处理。
3.腋路径1)病人体位;仰卧,患者外展90度~100度,屈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手礼”状。
2)穿刺点定位;胸打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动脉动,为进针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一手指按定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持针,由进针点缓慢刺入,针向腋窝。
当针刺破腋鞘时,手有刺破纸张样落空感,立即停针。
此时还可以看到针头随脉搏搏动。
回抽无血,即可注药注药时针头应固定。
用另一手指压迫注射点远端,以封闭腋鞘,使药液尽量向腋鞘头端扩散。
注射完毕,拔去针头,沿臂的长轴按摩注射注射部位。
4)局麻药:以利多卡因为例,%20ml即可。
如1%40ml,可望滞肌皮神经(若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5)注意事项:进针宜缓慢,仔细体会落空感,以免刺破动脉壁,致药液进入动脉内。
同时,应注意避免局麻药中毒。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一)适应症:充盈压(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创伤、休克或重大手术病人需液体复苏或液体治疗者;需长时间输液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接受某些特殊药物治疗(化疗、高渗等刺激性药物)者。